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5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穑克还窃诿曰笪颐牵忝嵌忌系绷恕!�

    众人一琢磨,确实如此,程千里又皱眉道:“不过他这样又有什么意义?”

    “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我是他,我也一样装糊涂。”郭子仪叹了口气,怎么天下人才都到了李庆安哪里?

    “那老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休整一天,我们明天向南出发”

    .........

    郭子仪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说的南方指的是潞州,事实上渡河已经四天了,四天都是缓缓而行,他需要了解情况,对症下药,他得到的第一个情报是董秦的两万军都在潞州,他并没有北上越界,也没有因为朔方军大军到来而东撤河北,这说明他很犹豫,一时难以作出决定。

    郭子仪的自信来自于他对董秦的了解,此人年少从军,一直在范阳军中,先后跟随张守珪和安禄山两任节度使,去年安禄山自称燕王,反意初露,不少汉将汉兵纷纷弃他而去,董秦就是其中之一,他逃到河东,收集逃亡的范阳汉军两万余人,南撤至蒲州,被朝廷任命蒲州太守,其间雷万春几次招揽他,他只是不肯,后来李亨登基,派使臣拉拢他,董秦便效忠了李亨,被封为蒲绛节度使。

    这次李亨南逃成都,董秦也进关不及,被孤立在河东,这次李庆安出兵洛阳,郭子仪出兵河东,令董秦异常惶恐,他便放弃了蒲州,退兵到潞州,观望局势。

    董秦也是中唐的时期的藩镇之一,安史之乱中,他跟随郭子仪与安禄山大战,战败后诈降史思明,随即又归唐,被朝廷赐名李忠臣。

    此时,董秦率两万军驻兵在潞州最北面的石会关,这里太岳山北麓,山势峻峭,连绵不绝,石会关是雄关之一,用巨石砌成,扼守住了太岳山的源河河谷通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整整两天,董秦心中焦躁不安,他极好渔色,尤好妇人,心腹替他从周围州县找来几十美妇人,给他昼夜宣泄,但女人还是不能让他内心平静,他担心自己的两万军一旦战败,他将无路可走。

    董秦年约四十余人,长得身材魁伟,骁勇异常,也是一员猛将,他算是大半个胡人,父亲是平卢胡人,但母亲却是汉女,在他十三岁母亲病逝,他不堪族人羞辱,跑到范阳从军,从此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南征北战,累功到将军。

    他原本以为自己将在范阳军中戎马一生,不料安禄山要造反,使他不齿,便率本部南逃,被朝廷接纳,可现在,他又将无路可走了。

    就在他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之时,他亲兵忽然来报:“禀报将军,郭子仪单枪匹马,在关下求见将军”


第五百四十八章 老将出马

    天已经黑了,石会关的关隘上点亮了火把,数千支火把将石会关照如白昼一般,在关隘下狭窄的山道前,郭子仪只带了两名手下,正静候董秦的出现。

    这时,关隘上的火把突然增多,只见一群人出现在关楼之上,“下面可是郭老将军?”

    “正是老夫,来将可是董将军?”

    “我便是董秦,郭老将军有什么事吗?”

    “来和董将军聊一聊,可否放我进关?”

    “老将军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郭子仪哈哈大笑起来,“我一共只来了三个人,难道董将军还怕我赚你的关吗?”

    董秦满脸羞惭,他一挥手道:“开关”

    巨大的铁门轰隆隆地上升了,从里面冲出数百名士兵,手执长刀和弓弩,将郭子仪和他的两名随从团团围住,这时,董秦骑马出来了,他在马上拱手道:“郭老将军,九原一别已有十年,今天我遇大难,你还能来看我,着实令人无限唏嘘。”

    郭子仪微微一笑道:“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你何难之有?”

    董秦脸色一变,他忽然仰头一笑道:“看来是我眼睛被遮蔽了,来郭老将军请关中一叙,我置水酒给老将军压惊。”

    董秦命士兵闪开,郭子仪一催马,驶进了关内,两人走进关内的参政楼,在客堂内坐了下来,几名亲兵手脚麻利端上来十几盘菜,又热了两壶酒。

    董秦拎起酒壶给郭子仪满上,叹道:“郭老将军可是来说服我投降吗?”

    “郭子仪端起酒杯笑道:“我不是说服你投降,我是来帮你,给你指一条明路。”

    “明路?”

    董秦冷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闷声道:“我还真看不出来,我的明路在哪里?”

    “那董将军想去哪里?想去成都吗?”

    “郭老将军别开玩笑了,怎么可能”

    “我没有开玩笑。”

    郭子仪凝视着董秦的眼睛,诚恳地道:“我说的是真的,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做主放你走,李庆安那边我来担责任”

    “你、你当真?”

    “是我郭子仪从军四十余年,从无虚言。”

    董秦站起身,慢慢走到大门前,凝视着黑沉沉的夜空,山势雄奇连绵,阻断了他南下的梦想,这时他的眼中流露出了迷惘而惆怅之色,他一直觉得去成都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可当郭子仪很认真地告诉他,他可以去南唐效忠时,他又觉得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遥远的南方,那里可能是他的归宿吗?他的心乱作一团,他为什么要急着去效忠李亨,李亨真是他可以效忠的主公吗?

    董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和李亨并没有什么旧情,这么千里迢迢去找他,自己所冒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我走,我的军队呢?”董秦回头低声问道。

    “你可以带五百人走,最多只有五百,因此你要进关中才能入汉中,你带的军队太多,王思礼不会准你进潼关,我也无能为力。”

    董秦苦笑了一声,他还以为郭子仪会把他的两万军也放走,原来他只是指自己,两万军是他唯一的资本,如果没有了这个资本,李亨可能理睬他吗?不可能,连董秦自己都知道,李亨天性凉薄。

    他又慢慢走回来坐下,一口气喝三杯酒,他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恨道:“事实上安禄山才是最想杀我之人,如果我的军队退到河北去,安禄山立刻会派大军来歼灭我,他恨我入骨。”

    “那将军就听我一言,或者投靠李庆安,或者像我一样向朝廷政事堂效忠,不要再犹豫彷徨,你去成都并不现实,董将军,你要做决断啊”

    董秦摇了摇头,道:“可是我不想效忠李庆安,当年长安的马球大赛我也参加了,当时我就发过誓言,我绝不加入安西军,宁死也不降他们。”

    “那像我一样效忠政事堂,保持自己的独立。”

    董秦还是摇了摇头,“我没有郭老将军那样的资历,他可以容忍郭老将军存在,但他绝不会容忍我存在。”

    说得这,董秦起身向郭子仪单膝跪下:“如果老将军不嫌弃,我愿加入朔方军,成为老将军的部属。”

    这就是郭子仪的自信,他知道董秦其实已经无路可走,他不愿投降李庆安,安禄山不会饶他,去成都不现实,那最后他要么和自己一决死战,要么就是投降自己,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看石会关雄峻难攻,可一旦自己绕到他的后方,前后围堵,把他粮食和饮水断绝,他可能连十天也撑不住,郭子仪相信董秦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单枪匹马来和董秦谈判,以诚意来换取他的投降。

    郭子仪的这步棋走对了。

    次日天刚亮,董秦率两万军走下石会关,放下武器,正式向郭子仪投降,郭子仪立刻写信向政事堂报喜,并请求政事堂继续维持董秦官职不变,仍为蒲绛节度使。

    与此同时,雷万春也发鸽信向李庆安汇报情况,董秦已经向郭子仪投降,信鸽飞越太行山,飞过黄河,向河阴县飞去,那里是李庆安大军的驻扎之地。

    董秦归降郭子仪,郭子仪十万大军随即驻兵上党,兵压河北,而李庆安也同样率十万大军驻兵郑州,引兵不发,范阳军大将蔡希德统军八万驻兵卫州,与安西军隔河相望,而李光弼则率军两万进驻汴州,仿佛一把锋利的匕首,顶在许叔翼军队的下腹,使他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四方军队处于一种对峙状态,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对峙平衡。

    .......

    成都南明宫,李亨在几名宦官的陪同下查看这座宫殿,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仔细考察这座宫殿了,这座宫殿的狭小和阴暗令他十分不满,他总觉得这座宫殿内充满了他父皇的气味,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

    陪同他参观宫殿的是大宦官鱼朝恩,鱼朝恩在最后关头从李隆基寝房的密道逃脱,大难不死,李亨登基后,随即加封他为雍丘县公,但把他的内侍监令却转给了李辅国,这令鱼朝恩心中十分郁闷,雍丘县公是爵位不错,但内侍监令却更有实权,有名无实令他十分沮丧。

    鱼朝恩跟在李亨的身后,小心翼翼揣摩他的心思,他已经渐渐明白了李亨的烦恼,李亨不愿意再住南明宫了,这里到处都是李隆基的影子,或者说,他不愿呆在成都了。

    “陛下,南明宫原本只是一个王府,气度是小了点,不能和长安相比,如果陛下实在不喜欢这里,可以考虑迁都。”

    李亨回头看了他一眼,其实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的兄弟李璘也劝他迁都襄阳,成都偏居一隅,路途不便,不能掌握大局。

    可迁都襄阳虽好,但李瑁呢还没有解决他,如何能迁都?想到李瑁,李亨又不由想起了李璘西征的失败,李璘十万大军从水路进攻襄阳,但哥舒翰却派五千骑兵直插浙西,一路攻州夺县,一直打到了杭州,若不是浙西观察使韩滉组织民团拼死抵抗,哥舒翰的五千骑兵很可能会一直打到扬州去,端了李璘的老巢。

    就是这样,却将李璘吓得不敢再前进一步,调头返回扬州,这次失败令李亨异常失望,同时也让他发现了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不是李瑁,而是躲在李瑁背后的哥舒翰。

    原本李隆基把哥舒翰安插在两湖,是想让他看住李瑁,却没有想到最后哥舒翰却投靠了李瑁。

    尽管李亨知道,只要他登基,哥舒翰肯定会背叛自己,当初已经背叛过他一次了,但李亨心中还是极度不舒服,哥舒翰手中有八万军,还有数万陇右军的精锐,这下子李瑁手中就有二十万大军了,他就像长江的一块礁石,使他和李璘难以联为一气。

    李亨闷闷哼了一声道:“我何尝不想迁都,但手下军队不争气,令我无可奈何啊”

    “陛下为何不用高仙芝?”

    鱼朝恩趁机向李亨举荐高仙芝,道:“吴王殿下毕竟是王爷,没有什么打仗经验,他哪里是身经百战的哥舒翰的对手,我替陛下考虑过,恐怕除了高仙芝,我们这里没有人再能和哥舒翰抗衡。”

    “他?”

    李亨摇了摇头道:“我不是很相信此人,连季广琛都投降了李庆安,更不用说别人了,我想让系儿带兵东征。”

    季广琛投降李庆安之事对李亨的打击很大,在中原的诸将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季广琛了,此人一直跟随着他,对他忠心耿耿,可是连他也投降了李庆安,那他李亨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

    除了自己的儿子李系,俗话说上阵还靠父子兵,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更何况派儿子领兵出征,还可以顺便夺高仙芝的军权。

    鱼朝恩举荐哥舒翰却是有私心,他知道李亨不会相信高仙芝,那么李亨就一定会派人监视他,而这个人最适合的就是自己,他鱼朝恩既然失去了内侍监的权力,那么军权呢?他有没有可能拿到手。

    鱼朝恩正要再开口,就在这时,一名侍卫飞奔跑来禀报:“陛下,高仙芝在宫外求见”


第五百四十九章 南唐之争

    片刻,高仙芝被一名宦官领了进来;李亨在成都登基后,高仙芝被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又加爵曲国公,实封五百户,可谓恩宠有加,但高仙芝却知道,李亨不过是在稳住自己,所谓登高必跌重,一旦李亨控制住了局面,他就将第一个对自己下手,高仙芝考虑了很久,与其被李亨干掉,不如自己先去,他终于决定主动放弃。

    高仙芝快步走了几步,在李亨面前单膝跪下道:“臣高仙芝参见陛下”

    李亨堆起了满脸的笑容,呵呵道:“高爱卿找朕有什么事吗?”

    高仙芝取出一本奏折,双手呈上道:“臣身体不好,特向陛下乞骸骨。”

    乞骸骨也就是请求退休的意思,李亨脸色微微一变,他不接奏折,拉长了声音道:“高爱卿,你这是何意?朕有亏待你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