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前几天赵老先生说的很简单,但是罗彦回头准备那两样东西的时候却发现,事情还真是不能跟想象的一样简单。
这束脩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拿点东西就能蒙混过关的。后世说束脩有六礼,但是像芹菜这种东西,逼近属于时鲜一类,这刚到春天,哪来的芹菜。而且什么红枣红豆之类的,纯粹象征意味太大,究其根源应该是从朱熹之后才有的。
唐代的时候,束脩依旧是十条肉干。这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一直沿用到唐代,还是这个礼节。毕竟这个时候学校官办,教师都是吃国家财政的,也并不缺钱,国家明确规定束脩就是这个。
束脩其实不算厚礼,表示对老师尊敬的意思更大一些。
至于拜师帖,这个可就有些让罗彦挠头了。不会写啊,没有见过怎么写?
这次罗彦可是真的不好意思请教赵老先生了,没办法,又不能自己编,万一格式写错了怎么办,这要是放到拜师礼上被当中念出来,直接被人喷死。
罗彦这个时候特别想念他的那些庐州同窗,要是他们在,直接问他们不就好了,到时候大家肯定帮忙啊。
无计可施之下,罗彦使出杀手锏抛砖引玉。
也没有写开篇和结尾的格式,罗彦只是写一些和拜师有关的句子,然后拿到赵老夫子的面前,请求赵老夫子能帮忙修改一下。
看到罗彦对拜师这件事情这么伤心,赵老夫子开心之下,居然给罗彦写了一篇范文。天啦,简直好人做到底了。罗彦的内心感动的想哭。
拜师必须的两样东西,就这样在罗彦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之后,成功搞定。
第二十九章罗彦的拜师礼
就在罗彦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长安城里也传出这样的风声,多年不收弟子的陆助教,过几天破天荒地要收关门弟子了。
当然关门弟子也不是陆德明亲口说的,但是架不住人们猜测啊。
陆老夫子今年多少岁了?七十多了。虽然想要做陆夫子弟子的人绕着长安城能排五六圈,但是陆夫子多少年没松过口了。能勉强教教国子学的学生已经是不错了,现在居然说要收个弟子?
然后疑问来了。这陆老夫子到底要收谁家的孩子当弟子?
这可是重点。以陆夫子在士林中的声望,谁家孩子要是能成为陆老夫子的弟子,那么这家别的不说,至少是可以升格成书香世家了。但是陆夫子守口如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透露与收弟子有关的消息。
秘书省倒是有一两个知情的,但是这些人自然不会惹麻烦上身,所以罗彦在长安城沸反盈天的时候,居然还能悠哉悠哉地窝在秘书省。
一旬的时间能有几天?等罗彦把任务做完,备好了束脩和拜师帖,这行拜师礼的日子也到了。
天还没亮罗彦就起来沐浴更衣。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现的精神一点,罗彦还专门请了一天假转悠了不少成衣铺,找了一件浅青的长衫,顺便买了一条同色的丝绦作腰带。这沐浴更衣过后,还不算完,至少是还要把整个人的着装都检查一遍。
开化坊的坊门开的很早,罗彦草草吃过东西,带着束脩和拜师帖就赶往陆府。
这算是第二次来到陆德明的府上,站在门口反而有些紧张。估计这就是所说的”今日不同往日”吧。晃晃脑袋,做了几个深呼吸,罗彦平复下自己的心情,上前敲门。
这次门房终于不用去通报了,打开门看见是罗彦,满脸堆笑:“是罗相公啊,快请进,老爷已经吩咐过,从今往后,您来了不用通报,直接进去就行了。老爷这会儿刚吃过早茶,正在书房等着罗相公呢。”
罗彦也是一阵感动,陆老夫子对收自己当弟子这件事情还真是上心,也不知道自己哪点好了。
进门后罗彦很是恭敬地想陆德明行了礼,然后就说道:“一旬不见,老师在国子学大发神威,小子在秘书省都知道了。”
“哈哈,你要知道,你想扬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老夫不让那些整天顽皮的小猴子们吃点苦头,这长安城哪会有现在这么热闹。不过,你以后可是有苦头要吃了。自从我说了那三篇文章不是我写的之后,那些行伍世家的小猴子们可是嚷嚷着要找到元凶要他好看。”
“老师,你这样坑学生真的好吗?我这小身板,真的受不了那些家伙的三拳两脚。到时候您好不容易收了一个弟子,还被打残了,您面子上也过不去吧。”罗彦听了陆德明的话,心里那个苦啊。任何时候官二代加上熊孩子这两种属性叠加的一起,产生的破坏力可是惊人的。想着自己被拖到小巷子里一顿拳打脚踢,罗彦后背顿时凉飕飕的,急忙向自家老师求助。
陆老夫子没好气地回答:“有为师在,你怕什么。动动你的脑子,什么时候我等文人会在太平之时被武夫给比下去了。”
罗彦暗自吐槽,您不怕是因为没人敢动您这样的大儒,我就是个小卒子,人家那群二代熊孩子想玩我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看着罗彦哭丧着脸,陆德明也无奈的说:“我也就吓吓你,今日老夫收你做弟子,那些皮猴子巴结你还来不及,怎么会给你好看。我都想知道,你是怎么写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等这拜师礼结束了,把你的那几篇文稿抄一百遍,好好练练你的养气功夫。”
这下罗彦是彻底忧伤了,一百遍啊,这得抄多少天,还真是够能养气的。但是又不能反抗,罗彦只好应声答是。
拜师礼是从辰时初开始,执事者是一位罗彦不认识的老者。
作为儒生,自然尊的是孔子,所以拜师礼的第一项便是向孔子像施礼。拜师礼是在陆德明的书房里举行的,这孔子像其实也是从别的地方拿来暂用的。这时候还没有对孔子像神一样的崇拜。
等拜过孔子之后,第二项就是弟子向老师行礼。
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拜师礼的罗彦,好奇的感觉反而是更多一些。反正执事者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罗彦也不用过多地思考。剩下的心思就全部用来观察了。
今天前来观礼的除了以前见过的秦王府的几位,就只有两个人和这位执事者自己不认识了。想了也不是什么寂寂无名之辈。只能等到待会拜师礼结束陆夫子介绍了。
由于罗彦自由就是个孤儿,所以这第三项就由孔颖达来代表罗彦的家长宣读拜师帖了。在场的人耳朵都支棱着听这个呢。拜师帖写的内容,间接体现出作者的水平和心意。好在罗彦为了这个和赵老先生讨论了两三天呢,自然写的内容是让在场的这些人都点头不已。
接下来就是弟子献茶和老师赠送信物这两个环节。
其实这拜师礼就是走个程序,因此献茶和赠送信物这两个环节走的都很快。
值得一说的就是陆老夫子赠送的信物。
那是一本他批注过的《论语》。作为九经中唯一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陆德明送给罗彦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想让罗彦记住自己的话,为往圣继绝学。这话是陆德明赠送信物的时候当着众多的观礼者说的,自然不用罗彦去多思考其中的含义,只需要他去做就好了。
拜师礼就在执事者一声“礼成”中结束。
随后陆德明老夫子才开始向罗彦介绍他不认识的三位。
执事者是虞世南。罗彦有些幸福地想晕倒,虞世南是谁?唐初的大书法家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过,按理说这个时候虞世南不是早就加入秦王府了么,怎么前些时候没有见过。
似乎是看透了罗彦的疑问,陆德明笑道:“虞记室生性沉静寡欲,不是我等喜好热闹的。今日若非是我收弟子,怕是他也要窝在自己书房里。”
陆德明的解释并没有引起虞世南的反感,反而是赞同地笑笑:“还是陆兄知我。罗小友的文章我也是看过了,陆兄能收罗小友做弟子,也是好福气。”
这话说的陆德明一阵白眼:“合着还是我占了便宜。”
虞世南也不回话,只是不停地笑。
之后陆德明把罗彦拉到观礼的两个陌生人面前:“这位是颜师古,如今可是中书舍人,若非今日他也休沐,怕是我这面子也请不来。还有这位,高士廉,长孙王妃的舅舅。前几日刚刚代交趾太守投唐,被陛下任命为雍州治中。”
颜师古是谁罗彦通过脑子里的《唐书》也查了个大概,因此对于这位也是十分恭敬。至于高士廉,这可了不得,不用看书罗彦也知道这位。已然投唐就派到雍州,这可是李世民的地盘。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这位有多信任了。于是乎也匆忙见个礼。
拜师礼之后,自然是少不了酒宴的。不过众人也不用去外边的酒楼,陆老夫子早就准备好了家宴。
上菜之后,简简单单吃了一点,众人就讨论起罗彦的文章。在座的除了颜师古没有明确投靠李世民之外,其他人可都是李世民的班底。这十八学士,今天一下子就来了七位。
首先提起罗彦文章的就是颜师古。
作为中书舍人,军国政务等重大诏令都是出自他手,因此每天跟李渊相处的时间自然很多。席间谈到李渊对于陆德明拿出来的那三篇文章赞不绝口的时候,陆德明得意地对颜师古说道:“好多人都在问那些文章是不是我写的,我也一再说明不是我写的。今日这作者就坐在席间,不妨猜猜到底是谁?”
这下颜师古来了兴致扫视众人一圈,他最后把视线钉在盖氏兄弟身上。
于志宁和李玄道虽然最有可能,但是凭着陆德明卖关子的这一下,自然就不可能了。剩下的孔颖达要是自己写的,何必要让陆德明来搞这么一出。至于虞世南和高士廉,这两个一个性格不是那种能弄出热闹的,另一个来长安也没几天,时间对不上。至于罗彦,颜师古压根没想。
那么剩下的就剩盖氏兄弟了。这两个人是从大儒,也博览群书,这两年来跟着秦王,见识也长了不少,恐怕就是这兄弟两个中的一个了。
看着颜师古把目光投到自己身上,盖氏兄弟一阵苦笑,然后主动开口:“要是说我兄弟两个写的,那你可就真的输了。我兄弟也想写,但是写不出来啊。想想自己读书多少年,只能说有幸看到这样的文章啊,便是连嫉妒的心思都没了。”
众人一阵哈哈大笑:“你等年轻就说这样的话,那我几个岂不是要羞愧至死。”
笑声让颜师古把目光投到了最不可能的一个人身上,然后转眼向陆德明询问。
看着陆德明一阵得意的笑。颜师古惊呆了,这居然是真的。
ps:刚看到后台站短,周日小道居然有幸获得分类小说新书推荐,各种惊喜有木有。今儿小道暂更一章,明天三更,中午一点一更,晚上九点两更。后天四更,午晚各两更。谢谢大家支持。
第三十章开化坊的门被人堵了
见罗彦苦笑着点头,颜师古一阵惊叹:“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怕是长安城都要震一震了。”
这时候陆老夫子倒是坦然:“我就是因为他的这些文章,才决定收他做弟子的。其实文章不止那三篇,而是总共十篇加自序一篇。只是我怕放出去之后太过惊世骇俗,因此才拿了前三篇让国子学的那些学生看看,省得一个个整天眼高于顶。”
听到陆德明说罗彦写的东西不止三篇,颜师古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急匆匆地就要陆德明拿来给他看,至于高士廉,也在进长安城的时候见过了那三篇文章,所以也表现出好奇的神色。
这些天文学馆在长安的这几个人也是没闲着,都跑过来看陆夫子手里的《权书》。因此陆府这些天别的东西没多多少,这《权书》的抄录版倒是多了不少。
由于在场的也只有颜师古和高士廉两人没有见过完整版的《权书》,所以陆德明只让下人拿来两份,分发给两人观看。
这些天来文学馆的其他人基本上都能把这十篇文章倒背如流,毕竟里边的一些观点大胆新奇,但是又非常符合现在的情况。
颜师古和高士廉自然也是识货的人,看完那篇《自序》之后就点头称赞。多年来儒家对军事就像是外行一样,一方面儒生平时专注读书,不知兵事;但是也有人故意夸大仁义和战争的矛盾,使得儒生治兵有了很大的阻碍。想必罗彦的这些文章一出,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很快,罗彦又多了两个重量级的粉丝。
对于这样的事情罗彦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又多了两个贡献声望值的。
一番拍案叫绝之后,颜师古看罗彦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连声说陆德明收了个好弟子。
也难怪。这个时候儒家收弟子,主要还是看人品如何,其次再是看学问。罗彦如今也就十六岁,若非人穷早当家,这冠礼和表字都要等到四年后才有。就算是现在人品有点瑕疵,在陆德明的教导之下也能改回来。至于这学问一道,就更好说了,能写出现在这样的文章,以后成长的空间还那么大。
对于这样的弟子,陆德明也是非常满意的。虽然罗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