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聂怀疑自己听错了,难以置信地望着武烈侯。

荆轲和赵高也是大吃一惊,不可思议地望着武烈侯。

“现在各镇的墨家子弟都来自大秦,河北人不相信他们,这可以理解。”宝鼎泰然自若地继续说道,“但你们不一样,你们是河北人,你们不离不弃地跟着他们一起南下逃荒,你们在灾民中深孚众望,他们信任你们,同样的话从你们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大相径庭。”

“武烈侯,这可是机密。”盖聂说道,“这等机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宝鼎摇摇头,正色问道,“你来找我干什么?不就是想知道生存之路在哪,想知道希望在哪吗?现在我把机密告诉你了,你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存了,知道希望在哪了,所以你的态度变了,你愿意放弃所有的仇怨,全心全意配合我,帮助我。既然你在知道机密后马上就信心大增,马上就转变了态度,那么可以想像,当所有的灾民都知道这个机密后,都知道自己的生存之路应该怎么走,都知道自己的希望在哪后,他们会怎么做?”

盖聂楞然,久久无语,目光中的敬佩之色越来越浓。疯狂的武烈侯,疯狂的举措,但谁敢说他的疯狂是错误的?

荆轲和赵高本想劝阻,但听到宝鼎的话,一时间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我发过誓,我要和灾民患难与共,要和他们生死与共。”宝鼎的声音稍稍有些激动,“什么叫患难与共?什么叫生死与共?信任,他们信任我,我就要信任他们,他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我,我就要对他们的生命负责,我就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去生存,如何去战斗,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希望。”

“机密?这也叫机密?”宝鼎冷笑道,“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机密,但对于灾民来说,这不叫机密,这是他们生存的权力。把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生存之路。”

“灾民们也是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智慧,他们勤劳,诚恳,善良,坚强……为了生存,他们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宝鼎用力挥动着手臂,大声说道,“历史是他们创造的,奇迹也是他们创造的,相信他们,他们会给我们一个辉煌的未来。”

盖聂俯身跪拜,对眼前这位年轻的封君心悦诚服。有勇气出手拯救百万灾民,这本身就要非凡的勇气,或者说需要一种失去理智的疯狂,但武烈侯不但疯狂,更具理智,这大概就是武烈侯屡创奇迹的原因吧。

“要快,要不分昼夜去办这件事。”宝鼎嘱咐道,“你既然承诺了,我就指望你了。我们能否以最快速度占据长沙,能否以最快速度安置灾民,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开赴西南作战,能否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就看我们能否在这短短时间里给灾民们指明一条生存之路,给予他们未来的希望。”

盖聂神色决绝,一口答应,当即拜别武烈侯。

宝鼎送他出了军帐,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了那面金质黑鹰令牌。

盖聂虽然不认识,但看到荆轲和赵高脸上的吃惊之色,自然知道这面令牌的份量,心里顿时忐忑,接还是不接?

“此事不仅仅关系到西南策略成功与否,更关系到百万灾民的生死。”宝鼎说道,“我希望你能暂时做我的客卿,我授你最大权限,这可以确保我们的计策顺利实施。”说着宝鼎把金牌递了过去,“你接下这面金牌,我就授权你组建河北军,由你出任河北军统率,让荆轲做你的裨将,如何?”

盖聂骇然心惊,目瞪口呆。这个冲击太大了,武烈侯的气魄也未免过于惊人,仅仅见了一次面,短暂地交谈了几句,武烈侯竟然就信任自己,愿意与自己共同承担拯救灾民的重任。

荆轲和赵高更是面面相觑,一脸的震惊之色。武烈侯是不是太疯狂了?是不是太霸道了?如此大事,也不经商议就擅自做主,独断专横,部属们心里怎么想?一旦失败了,或者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那结果可是不堪设想。

宝鼎目光炯炯地望着盖聂,目露挑衅之色。敢不敢接?

盖聂的心终于乱了。自从剑道大成以来,他就心如止水,但今天武烈侯却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他的心湖,溅起冲天大浪。这是怎样的一块大石头?百万人的生死啊。只有迎接挑战才能赢得突破。盖聂毕竟是一代大师,他仅仅迟疑了片刻,便坚决地接过了金牌。

宝鼎长长吁了一口气。有盖聂相助,西南策略总算有了些胜算。以盖聂在河北的声望,以他强大武技做保证,灾民在绝望之刻会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会遵从他的命令,如此不管是攻打长沙安置灾民,还是组建河北军南下远征,应该都比较顺利。上天眷顾。

“拟写奏章,连夜禀报咸阳。”宝鼎对赵高说道,“先去大帐,把大师的事情说一下,然后我陪大师与众位官长见面,共议大计。”

盖聂是名震天下的剑道大师,荆轲是声名显赫的大剑客,两人都是武烈侯的客卿,临危受命担此大任没有问题,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行险一搏了。

武烈侯的决定破天荒地得到了军政官长们的一致拥护,无论是魏起还是甘罗,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事实是残酷的,对渡江之后的事情,大秦的这些官长们都没有信心,即便武烈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也誓死追随,但那纯粹是没有退路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是死是活博一把了,心里还是彻底放弃。看到密密麻麻像蚁群一样的灾民,看到空空如也的粮仓,谁敢说自己可以拯救生灵?除了疯狂的武烈侯。

从制定西南策略开始,武烈侯就在疯狂中翩翩起舞,根本无视事实。今日也是一样,把突然出现的盖聂当作了救命稻草,授权他组建河北军,看上去西南策略似乎正在走上正轨,但饥肠辘辘的灾民现在就像饿极了野兽,一旦爆发,谁能控制?

双方共商大计,拟定详细部署。曝布和熊庸即刻渡江,率军杀进长沙。盖聂和荆轲召集人手,随后渡江,配合先期赶到江南的军政官员一边组建方镇,一边组建河北军。

方镇事实上就是灾民营,但因为有了管理机构,灾民在得到更多保障的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群体作用。进入西南后,灾民就以方镇为单位进行安置,垦荒屯田,生产自救。另一方面,方镇还能为军队提供兵源。

先建方镇,把灾民组织起来,把混乱的形势扭转为有序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灾民的力量。方镇组建好了,就可以组建军队,利用青壮灾民去开疆拓土,在进一步分流灾民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未来。

宝鼎亲自把盖聂和荆轲送出了军营。

荆轲心情很复杂。像他这样的人在人世间拼搏,说到底还是为了功名。荆轲有名声,但没有功绩,原因很简单,寒门出身的贤才,又有几个人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做一番大事?像苏秦、苏代兄弟那样一门显贵的例子,在中土空前绝后,所以寒门贤才大都以依附权贵而生存。权贵沽名钓誉的多,干事的少,招揽客卿还多时候就是为了装饰门面。这世上,贤才郁郁不得志的何其之多?荆轲也是如此。廉颇、李牧无一不是翻云覆雨的人物,但荆轲在他们的眼里,最多也就是个值得信任的贴身护卫而已,从来不会给荆轲一展抱负的机会。

武烈侯对荆轲却是另眼相待,短短几个月之后,就让荆轲独当一面,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如此大气魄的权贵,也算是当世罕见了。

“武烈侯,我不在你身边,你要注意安全,多多保重。”荆轲低声说道。

“我身边还有无畏,还有锐士,你不要担心。”宝鼎笑道,“前几天送走了遏云先生,今天又把你送走了。你们都是大才,值此危难之刻,务必竭尽所能去拯救苍生,否则岂不辜负了一身所学?”

荆轲想说什么,但觉得都是废话,把事情做好了,把人救活了,这就是对武烈侯最好的回报。

“临行前,我有件事托付你。”宝鼎说道,“找到张良。他才智出众,可以给你很大助力。”

“你要见他吗?”荆轲问道。

宝鼎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如果他愿意的话,就带他来见我。”

第287章过江龙

第287章过江龙

楚国密切关注中原局势。

中原乱了,楚国反攻的机会也就来了,为了能在第一时间配合齐国发动攻击,楚国悄悄集结军队,部署于淮水北岸。

然而,中原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河北灾民虽然如预料的那样蜂拥南下,但他们并没有在中原停留,而是如狂飙一般向大江一线席卷而去。

楚国最初没有反应过来,幸灾乐祸地看着灾民冲进南阳,冲向南郡。秦国混乱的地方越多,失控的局面越大,对楚国反攻就越是有利。直到灾民纷纷聚集于江陵,人数越来越庞大,而中原紧张局面明显缓解的时候,楚国才蓦然意识到危机来了,秦国卑鄙无耻,竟然把自身的灾难转嫁到了楚国的江南之地。

这时齐国十万火急书告寿春所有真相,齐国迫于中原局势的变化,不得不放弃攻击中原之策。楚国惊呼上当,但为时已晚,江陵一带的灾民已经开始渡江南下,秦国水师更是顺流而下,封锁了楚国水军的攻击之路,而楚国淮南、江东一带的步军此刻都部署在淮水两岸,根本来不及去救援千里之外的长沙郡。

楚国尚未拿出解决江南危机的策略,中原秦军却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其主力在鸿沟一线、睢水一线做出了威胁态势,这导致楚国局势骤然紧张,更不敢随意抽调军队去支援长沙了。

阳文君熊岳奉楚王之命,日夜兼程赶赴大梁,与坐镇中原的秦公子扶苏,丞相昌平君熊启紧急商谈。

此刻楚国以临武君景缨、项君项燕为首的军中统率们向李太后和楚王连续施压,坚决要求派军队赶赴长沙郡进行支援,以解决突然爆发的江南危机。令尹夏侯屈无诸迫于军中统率们的压力,也不再坚持“中立”了,毅然站到了主战派一方。

李太后和楚王在呼啸而来的危机面前几乎窒息了。这时候他们考虑的不是江南危机,而是寿春危机,楚国贵族们正在联手操控政局,楚国的王统岌岌可危。此刻假如抽调主力大军去支援长沙,寿春势必被淮北军所控制,楚王危矣;反之,置江南危机于不顾,任由灾民肆虐长沙,长沙郡必定落入秦国之手。一年内,楚国连续两次遭到秦国的攻击,大片国土丢失,李太后和楚王的威信势必遭到重创。一个无能懦弱没有威信的大王,在国难当头、国祚风雨飘零之刻,还能在王位上坚持多久?

李太后考虑再三,断然决定“壮士断腕”,宁愿放弃江南之地,也绝不会放弃王位。国土丢失了,损失的不过是大王的威信,而王位丢失了,那就连性命都没了。

李太后的决策遭到了大多数楚国贵族的反对。一切根源都来源于李园的合纵之策,假如没有李园的合纵,楚军就不会遭遇方城大败,楚国国力就不会损耗惨重,而楚人更不会遭到秦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国土更不会接二连三地丢失。李氏外戚应该为今日楚国的困境承担所有责任。

这一次李太后绝不退让,表现得极度强势。

李太后有她坚持的道理。灾民渡江进入江南,长沙郡首当其冲,江南肯定要遭遇一场空前劫难,即便派军队过去,最多也就是阻挡秦军的攻击,但现在的问题是,秦军会不会趁火打劫?江南在灾民的肆虐下饿殍遍野,死尸遍地,秦军即便趁火打劫,拿到手的也就是一块“死地”,没有大量的投入和数年的时间,根本恢复不了。就目前秦国的现状来说,咸阳愿意背上这个大包袱?如果咸阳没有被贪婪蒙蔽了心智,秦国现在就不会夺取江南,而是等到江南恢复之后。

秦国不打长沙,不夺江南,那么楚国遭受的就是一场灾难,被无耻的秦国用卑鄙手段转嫁而来的灾难,如此一来,楚国不但没有丢失国土,反而可以借此机会激起楚人对秦国的仇恨,而对年少楚王的威信来说,损失也是非常有限。

李太后的坚持和强硬导致寿春矛盾进一步激化,尤其那些封地在江南一带的楚国贵族,更是切齿痛恨,愤怒之下竟然叫嚣着要驱赶李氏外戚。李太后毫不手软,一天之内把十几个贵族官员赶出了朝堂。她对李园的死本来就怒气冲天,正愁着找不到报复的机会,这下正好,一帮不知死活的贵族送上门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寿春政局的混乱让江南之地的楚国官员无所适从。江南危机迟早都要让朝堂上的激烈矛盾来一次大爆发,现在李太后是驱赶贵族,下一步可能就是血腥屠杀,而地方官员肯定会遭到牵连。

江南爆发危机,江南官员们都要承担责任,一个跑不掉,他们是朝堂斗争的第一批牺牲品,脑袋保住的可能性并不大。既然大难将至,大劫难逃,那还留在这里干什么?等死啊?如其给灾民“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