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尚和代北将率知道秦军的实力,也知道王翦的厉害,更知道赵国在失去代北军之后基本上没有抵抗之力。赵国毕竟是他们的国,不论他们对这个国和这个国的君主有多少不满和怨恨,此刻听到这个消息,心情还是非常复杂。曾几何时,他们为这个国酣呼鏖战,为这个国抛头颅洒热血,尔今这个国灭了,就在他们的眼前被秦人屠杀,他们的心怎能不痛?
秦军绝不会给赵燕联军重新布防的时间。
当代北军渡河之后,当代北军向东垣方向急速行进的时候,王贲带着主力杀进了赵军防线。
赵葱判断错误,而这个错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以为秦军绝不会放过代北军,他以为秦军要在围杀代北军的过程中付出相当代价,谁知秦军转眼就杀了过来,在他的军队刚刚进入防线,在他的军队措手不及之下,秦军以雷霆之势,排山倒海一般杀了过来。
秦军未能围杀代北军,未能报仇雪恨,他们积压在心里的仇恨无处发泄,他们冲天的怒火熊熊燃烧,在他们即将爆发的时候,王翦的剑指向了呼沱水北岸,于是,一场血腥的杀戮开始了。
没有人可以阻挡暴怒之下的秦军,赵军在呼沱水一线的堡垒顽强坚持数月之后,突然崩溃了,在秦军疯狂的攻击下瞬间崩溃。
赵军惨遭杀戮。秦军挡者披靡,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赵军的呼沱水防线。
赵葱誓死不退,血战而死。
一夜之间,十几万秦军便越过了呼沱水,兵分数路杀进中山。
王贲攻占灵寿。
章邯攻占曲阳。
杨端和攻占顾城。
曝布带着虎烈军飞速疾驰,抢占曲逆,切断了赵燕联军的退路。
太子丹率燕军拼死突围,最终带着数千人马逃回燕国。
赵国君臣和赵军残部被秦军包围在庆都城。当日,赵王迁投降,赵国灭。
第341章代北的未来
第341章代北的未来
中山大战五天后结束,秦军完胜,以最小代价赢得了最大战果,实现了战前所定目标,一举扭转了严峻形势。
消息传到东垣,代北大营的气氛骤然紧张,代北将士惶恐不安,唯恐秦人背信弃义将他们全部围杀。虽然武烈侯公子宝鼎及其两府官员就在营中为质,但谁敢说秦人不敢进攻?谁能担保这其中没有阴谋诡计?谁敢拍着胸脯保证司马尚不会出卖他们?
假如武烈候招降代北军的目的仅仅是分裂赵军,然后分而击之,以先易后难为攻击顺序,先取中山,再杀代北军,那么接下来就是代北军的覆灭之日了。这种猜测和流言一经传开,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尤其那些中下级军官,更容易在冲动中失去理智。
宝鼎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危机,这是信任问题,要想让昔日的生死仇敌一夜间化敌为友那是绝无可能,所以宝鼎只能警告各军统率,尽可能安抚自己的部下,不要让他们做出祸及整个代北军的蠢事。
司马尚和几位统率建议马上离开东垣,火速赶赴鸿上塞,以最快速度翻越飞狐陉返回代北。尽快返回代北是稳定代北军心的唯一办法。
“既然中山大战已经结束,返回代北的路已经打通,大军继续留在东垣当然会让将士们更加恐惧,军心也会越来越乱。”司马尚诚恳说道,“武烈侯,秦军横扫中山,势如破竹,损失极微,只要稍加整顿马上就可以对代北军展开攻击,所以代北将士的担心不是没有。请武烈侯站在代北军的立场上,替代北将士们想一想,军中之所以流言四起,实在是为形势所迫,有相当一部分人显然承受不了这种重压,假如我们不能马上撤离河北,后果不堪设想。”
宝鼎却有自己的担心,“中山战场大规模的攻击虽然结束了,但局势很乱,也很紧张,此刻代北军突然进入中山战场,并纵穿整个战场急赴鸿上塞,必然会打乱秦军的部署,给秦军的行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这时候双方将士更容易产生冲突,极有可能酿成大祸。另外,代郡的蒙恬和司马断两位将军在接到中山大捷的消息后,还要做出相应安排,然后大军才能穿越飞狐陉。这需要时间,我们即便以最快速度赶到鸿上塞,也不可能马上穿越飞狐陉进入代北。”
司马尚极力劝说,“正因为中山局势很乱,秦军主力正在一边集中力量攻打燕国,一边打扫战场剿杀残余安置俘虏,根本没有精力对付代北军,这才让代北将士们有一点安全感。”司马尚叹了口气,“将士们心中恐惧,一心一意要回家,路上即使和秦军发生一些小冲突,他们也会忍耐,绝不敢酿成事端以致于失去回家的机会。大军到了鸿上塞,距离代北不过咫尺之遥,将士们看到了希望,军心自然也就稳定了。武烈侯,大军驻扎东垣与驻扎鸿上塞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请武烈侯三思。”
代北军其他几位统率也纷纷进言。
宝鼎考虑良久,断然接纳了司马尚等人的建议,急书王翦,陈述了代北军即刻移师鸿上塞的原因,请王翦马上做好部署,确保代北军顺利抵达鸿上塞。
接着宝鼎下令,代北军火速开赴鸿上塞,回家了。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代北军大营,将士们欢呼雀跃,士气骤然高涨,各种流言蜚语统统消散,所有人的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回家,马上回家。
代北军进入中山战场的确影响到了秦军的部署。
代北军与秦军的仇怨毕竟太深,而秦军在中山战场上的胜利又助长了将士们的信心和士气,因此围杀代北军的呼声再度高涨。王翦和公子宝鼎凭借个人威望,强行压制,严厉警告各部将率,要求他们从大局出发,从代北战局出发,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拿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坚决遵从统率部的命令,若有违抗军令者,严惩不贷。
代北军急于脱离秦军的包围,日夜兼程,两天内便赶到中山首府顾城,又经过两天的翻山越岭,代北军终于顺利抵达鸿上塞。至此,代北军总算在中山战场暂时摆脱了秦军的包围,不至于遭到秦军的四面围杀了。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也就来临了,还是生存问题,但这个生存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关系到整个代北的现在和未来,如果此刻不能解决,那么代北军即使顺利返回代北,前途也是一片黑暗,生存更是难上加难。
代北三郡的人口构成中,主要以北虏诸种为主,而楼烦和林胡是代北的“土著”,是代北最大的两个北虏部落。其次就是白狄人,东胡人,义渠人,空同人,中山人等等大大小小至少数十个不同种族的部落。
河北、晋中过去都是赵国的土地,这些地方的赵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不同时期也陆陆续续迁移了一部分到代北,但人口总数和代北的北虏诸种人口总数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代北是贫瘠的蛮荒之地,诸种部落大都以畜牧为生,农耕发展缓慢,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于是代北的北虏诸种自然要频繁入侵赵国大肆掳掠,这成了赵国发展的最大阻碍。赵武灵王发奋图强,积极变革,以“胡服骑射”强大赵军武力,然后远征代北,在开疆拓土的同时试图平息边患。然而,代北的北虏诸种尚未完全征服,阴山以北的北虏诸种又杀了过来,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赵国只好修建长城。
长城起到了一定的阻御作用,但代北的战乱始终是赵国的“心腹大患”。李牧重创了阴山以北的匈奴人,又征服了代北三郡及其附近的北虏诸种,总算给代北赢得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间。也就在这段时间里,赵国频频出击,庞煖和李牧南北联手,先后击败了燕国和秦国的攻击,斩杀了两**队的统率辛剧和蒙骜,更合纵魏楚等国西击函谷关,重创大秦。但这段“辉煌”的时间太短。秦王政在结束了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之后,马上发动了反击,利用赵军征伐燕国河北空虚之机,给了赵国以重创。
庞煖死去,李牧和代北军就此成为守护赵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攻守兼备,先后两次重创秦军,桓齮和蒙武先后战败,而王翦也是寸步难进。
代北军为何如此强悍?代北军由代北的北虏诸种组成,李牧利用与匈奴人作战的机会,把他们打造成了一支战无不克的精锐,创造了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颠覆了中土几百年来以步军车军联合作战为主的作战传统。秦军之所以屡屡败于李牧之手,关键就在于攻击理念和战斗方式的落后。
代北军既然是代北北虏诸种部落的联合大军,那么由此不难推测到代北的地方制度,那就是郡县下的部落自治。代北人口以北虏诸种为多,代北经济又极其落后,再加上年复一年的战争,可以想像代北三郡对诸种部落的约束力有多大,也可以想像邯郸对代北的控制力又有多大。但代北需要邯郸的财赋支持,而邯郸又需要代北的武力以保证其北疆的安全,所以两者又不得不努力维持这种局面。这就是邯郸和代北的矛盾根源所在。
现在赵国灭亡了,秦国占据了代北,而秦国若想在代北站住脚,就必须得到代北军的支持,必须得到诸种部落的支持,而诸种部落则需要秦国的财赋支持,于是邯郸和代北之间的“故事”就在咸阳和代北之间重演。
秦军若在中山战场围杀了代北军,把代北诸种部落的军队全部消灭了,那么可以想像秦军在代北的处境。秦军在代北失去了诸种部落的支持,四处都是敌人,秦军还能守住代北,还能在代北站住脚吗?
宝鼎之所以要招降代北军,之所以能说服王翦,其原因就在这里。
代北军最早是为了活下去以便顺利回家,所以除了保命其他的都不考虑。现在命保住了,家也可以回去了,他们就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实利益,关系到自己部落的生存,关系到族人的未来。
宝鼎当然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正是他在代北布局的关键所在。
在东垣的时候,宝鼎在军议上就谈到了一些代北未来的事情,以安抚这些代北军将率实际上也就是代北诸种部落的首领们,但当时这些人还没有心思考虑未来的事情,而现在形势变了,处境变了,他们在回家之前,首先就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利益了。
抵达鸿上塞的当天晚上,宝鼎召集代北军的中高级军官们到行辕议事。
宝鼎是主掌代北和河北两地的军政官长,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始终待在代北军里,尤其在他进入代北之前,他必须把河北的军政事务处置妥当,还要把有关代北军的地位、权力等等一系列关系到代北军切实利益的复杂问题马上解决。为此他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而这个方案若要得到咸阳的同意,还要与咸阳进行艰难的“讨价还价”,所以宝鼎必须离开代北军一段时间以处理这些军政事务。
宝鼎要离开代北军,这在将率们的意料之中。
宝鼎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一直做代北军的“人质”,而代北军也不敢一直把他扣作“人质”,除非代北军不想活了。
“我说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将和你们待在一起。这是我的承诺,在我们双方没有赢得彼此的信任之前,我不会离开你们。”宝鼎望着帐内的众将,郑重其事地说道,“现在我离开几天,不过是要处理一些重要的军政事务,而这些军政事务,直接关系到代北军的生存和代北人的未来。我把这些事情处理好之后,我就回来,和你们一起去代北。”
帐内一片死寂,众人神情凝重,气氛更是非常压抑。
宝鼎理解他们的心情,“我说过,我信任你们,但请你们也要信任我。”
帐内依旧沉默。这段时间的相处,宝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代北军的尊重和信任,不知不觉间,代北人对他渐渐产生了一种依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他们除了依赖宝鼎,还能依赖谁?
宝鼎望向司马尚。司马尚勉强露出一丝苦笑,但他没有说话,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公子宝鼎是大秦第一权贵,主持代北和河北两地军政,位高权重,指望他亲自统率代北军事实上根本不可能,能够得到他始终如一的“照顾”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今天请你们来,不是告诉你们我要离开一段时间,而是和你们商量代北和代北军的未来。”
宝鼎看到众人齐齐抬头,目露期待之色,不禁微微一笑,任何时候任何人对利益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而利益也永远是最有效的“武器”。
宝鼎冲着赵高做了个手势。赵高随即站了起来,展开文卷,开始详细讲述宝鼎所拟定的代北发展策略。
代北的地方制度不变,还是郡县下的部落自治。代北的兵制不变,代北军还是由诸种部落组成。代北军承担的任务依旧是镇戍代北。
当初李牧为了解决代北军的军资问题,在代北建军市。军市所获之利,皆归代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