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怪味沧桑 作者:郝树声-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我们马寨小学没有一个女教师,要是有女教师的话,再夸上他几句,他肯定非常幸福。只有发生春妮和陈聪老师搂抱那一幕后,丁老师才消沉过一阵子,一度对自己写那么好的字失去了自信。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学校里买了一台弹力型油印机。刻钢板的活儿,自然还是丁老师代劳。丁老师当仁不让地把钢板、铁笔和衢州产的蜡纸,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刻钢板又叫刻蜡板,现在已经不见了,生产钢板、铁笔、蜡纸和油印机的厂家肯定早已倒闭。但在当时,这种印刷设备比较先进,全国上下曾经盛行过许多年。丁老师备课、改作业不用心,刻蜡板却非常用心。他把蜡纸摊在锻有细密斜纹的钢板上,用铁笔在上边用力地刻字,虽然力透纸背,也必须适中,必须把蜡刻掉,又不能伤了里边可以透油墨的棉纸。 
  丁老师在小师范上学时,可能练过刻蜡板的基本功,有一手工整、均匀、好看的钢板字。他除了会在钢板上边绘画、制表外,最基本的是会刻写方块体和锥体两种字体。刻锥体字和刻表格时,只要把钢板平放就行,只不过在制表格时,还要用直尺管教着铁笔。刻方块体时,他把钢板呈45度角斜放,让蜡纸上边的格子与钢板的纹路一致,顺着纹路写字,横竖道自然很直,不懂的人想象不出,在凹凸不平的钢板上,怎么能够写出那么直的道道来。 
  刚刻出来的蜡纸,字迹是白色的,摊在黑漆桌面上,可以清晰地进行校对。如果发现了刻错的地方,丁老师能够巧妙地进行修改。他把蜡纸放在油漆桌面的光洁处,用铁笔的塑料杆上头光滑的“后肚儿”,在出错的地方,轻轻地研磨,可以把刻毛了的蜡质重新匀在刻出的槽道里。然后,点燃一根火柴,火柴着了一下,立即吹灭,趁热把火柴头贴近要修改之处熏一下,这地方的蜡纸就立刻恢复了原样,重新刻写,就可以把错误纠正过来。 
  刻好后的蜡纸,丁老师把它张在油印机的细纱网上,用蘸上油墨的油磙子推几下,下面的纸张就印出了丁老师的作品。 
  英雄自有用武之地。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步步深入,有几天,从来与小学无缘的公社武装部张部长,来到马寨小学,直接找到丁老师,与丁老师密谋了几个晚上。在那几天里,丁老师精神亢奋,神情庄严神圣,几乎整夜不睡,在备课本子上起草了十几页文稿,一贯刻空白表格的手,突然刻出了战斗的檄文。一张带有浓重火药味的印刷品,号召向走资派全面夺权的“通告”,在我们声顶寺大殿里炮制出笼。张武装部长亲自派大队里的“四类分子”,向各个大队的红卫兵组织送信,召集他们来公社开会。会上,张武装部长自封为马寨公社革命造反纵队司令、丁老师为副司令,发表了差点把祖师顶惊倒的造反夺权的讲话。会议下来,立即责成曹书记和胡社长,向革命造反纵队交出领导权。曹书记和胡社长迫于革命形势,乖乖地将公社的两枚印章交给了张武装部长和丁老师,并且乖乖地挨了几场批斗。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曹书记和胡社长沦为走资派后,与“四类分子”为伍,代替了元叔他们,开始骑着车子,向各个大队的革命造反组织,送达关于张司令和丁副司令的指示。他们毫无怨言,心里想的当然与“四类分子”不一样,这同样是革命工作,组织上叫干啥就干啥,骑车子送信,到底比元叔他们跑得更快了一些。 
  各大队相继演出了夺权的闹剧。我们马寨大队的夺权,是支书刘庆典和刘臭蛋他哥刘继先密谋后,顺利移交的。刘继先改名为刘红卫,虽然姓刘,照样发誓同中央的“一家子”大走资派干到底,山寨里从此热闹了许多。 
  让走资派们骑自行车送信并没有坚持多久,仍然让“四类分子”独干这一行业。又过了几年,县革委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在各大队还没有通电话的时候,首先接通的是广播。广播里播放的革命歌曲和样板戏,老百姓仍然说是听“洋戏”。他们中有的人常常想不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是说,现在播送‘西门’(新闻),这西门也不知是啥东西,经常挨剥,皮毛肯定早就被剥光了。”还有的见了大队的民办教师,羡慕地说:“你们行啊,很快就转正了!”民办教师们不知从何说起,他们就解释说:“难道你们没有听广播里天天说,无产阶级转正(专政)理论,那你们不就快转正了吗?”民办教师们才知道他们听讹了。此时的丁老师,造反的生涯更加光辉灿烂,已经造到了县教育局,当上了一个县教革委的副主任。  
  马寨公社的革委会领导,也像元叔做的“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马寨公社的新领导买了一台大型收音机和扩大器(放大器),广播从此具备了另一种功能,就是通知会议。领导们趴在大收音机前对着喇叭大声喊:“喂,喂!”那边各大队的干部也对着自己家里的广播喇叭回话:“听到了!”相互的沟通从而方便快捷。这种趴在广播喇叭前喊话的情形维持了好几年。尤其是推广动圈喇叭后,比舌簧喇叭效果好得多,两边对话非常清晰。从此,“四类分子”送信的任务一去不复返了。  
第31节 信教  
  在造反派夺权之前,我们寨子里的红卫兵组织,仍然在原大队干部领导之下。他们仿效城市里的红卫兵,开展了一场有组织、有领导的“破四旧立四新”活动。但是,无论红卫兵们磨破了嘴皮子,说“四旧”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必须加以彻底的荡涤,老百姓们总是搞不清啥是“四旧”、啥是“四新”,背语录也背得丢三落四的。寨子里的群众只知道他们瞎胡折腾,主要是扒小庙、砸石碑、捣毁老式门窗和顶子床上的各种雕刻。反正凡是不顺眼的东西,统统斥为“四旧”,都在破除之列。红卫兵们抓着了七太爷,本来想把他的辫子割掉,没有得逞,立即把邪火烧到了寨子少有的瓦房上,够下了那些传说可以辟邪的“兽头”。群众又造出了一个时兴的歇后语:“红卫兵上瓦房——够受(兽)”,专门用来比喻难以忍受的一些事物。 
  在破除外边能够看得见的“四旧”以后,红卫兵组织又把破除的目标转向了室内。造反派勒令各家各户把正堂屋的祖宗牌位和灶台上烟熏火燎的老灶爷、老灶奶画像,全部撕掉焚烧。红卫兵们的工作重点是搜查旧文化,烧各家各户收上来的戏本子、老皇历。最让寨子里的老读书人孙乃社心疼的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一批线装书,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说唐》,还有一些中医药偏背方,以及杂七杂八的图书,被重点收缴烧毀了。  
  七太爷受了剪辫子那场惊吓以后,看见戴红袖章的人就躲。情绪一落千丈,一扫原来老小孩的样子,整天郁郁寡欢。小宝妈妈为了哄他开心,特地给他缝制了一个红宝书袋子,让他不离身,安慰他说:“七太爷,你只要背着这个,就没有人敢欺负你了。”七太爷本来就把毛主席当成人民大救星感恩戴德,小时候《三字经》都没有背熟,竟然在他九十多岁时,硬是背会了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条著名的语录。 
  在这些年里,元叔一直处在劣势地位。他母亲原来与寨子里的一批老太太们信“洋教”(基督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烧香的绝迹了,走礼拜的活动中止了。元叔的妈常常偷偷地跪在床上,痛哭流涕,“主啊,主啊”地祷告,祈求上帝开恩,保佑元叔平安,保佑元叔能够早日娶个媳妇。 
  在我们寨子里,年轻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什么也不相信。奇怪的是,只要上了一点年纪,就要寻求精神寄托,信神信鬼的。越入老境,越是迷信,女人比男人更甚一些,大家好像不信一点什么,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似的。 
  过去的千百年里,老百姓们主要是烧香磕头,拜佛拜菩萨、敬老天爷、拜祖师爷,在我们山里人的心目中,是分不清佛教和道教的,只要是神,一股脑儿地都拜。到了临近解放的一段时间,从外边传进来了基督教,以后的十几年中,发展的势头迅速,有一批妇女们改信基督教,并且成立了教会组织。 
  我们那里把信仰基督教的人称“信主”人,信上帝和信基督都叫信主。最早把基督教带进寨子里的人是杜小宝的同学高恩典的姥姥。 
  高恩典的姥姥家在平原地区,他姥姥是大家闺秀出身,小时候受家教熏陶,学了不少文化知识,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那时候,唐都市已经开办了两种教会,一个是天主教堂,一个是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是法国人办的,基督教堂是英国人办的。在他们的国度里,两种教会势不两立,到了中国,依然存在着激烈竞争。到底是英国人有钱一些,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英国牧师,在唐都市办了一个基督教的神学院,这所神学院很有特点,只收女生,教她们学习中国文化,学习艺术,学习妇女必备的知识,当然,目的在于传教。  
  由于这所神学院与本土文化结合密切,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没有多久,就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有钱人家,都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所神学院读书,试图把大家闺秀女儿培养成知识淑女。 
  高恩典的姥姥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哥哥又在这所学校里教书,她就跟着哥哥上了这所学校。两年工夫,她把《圣经》中的新旧约全书读得滚瓜烂熟。嫁给高恩典姥爷后,相夫教子,聪明贤德,人人称颂。他们家本来也是书香门第,日子殷实,不料被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搞得家道中落,沦为穷人。高恩典姥爷养不起一大群孩子,同时为了烧柴方便,相中了马寨老高家的孩子,把一个女儿送到这里做了童养媳。这个女儿,后来就是高恩典、高恩慈、高恩慧和高恩佑四个孩子的妈妈。 
  母亲和女儿信主,自然会传给婆婆。每当高恩典的姥姥想念当童养媳的女儿的时候,就要到山里住上几天。亲家母相见,很投缘,就有很多话说。渐渐地,话题渗透到了基督教。 
  姥姥给奶奶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了《圣经》中“旧约”里的上帝耶和华创世纪,讲上帝说,混沌的世界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讲上帝让有了空气和水,清浊开始有了分界。讲上帝造了最初的人类男人亚当,抽了亚当的肋条又造了女人夏娃,让他们住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吃下了分辨善恶的果子,心明眼亮起来,用树叶遮羞,还让亚当也吃这种果子,亚当刚吃,还没有咽下,就想起上帝的教导,不能吃,于是有了喉结。讲后来繁衍的人类充满罪恶,上帝发怒,用洪水灭世,只拣选了最优秀的诺亚一家造方舟,躲过了这场浩劫,七七四十九天的时候,和平鸽叼着橄榄枝,报告他们见到了陆地,人类重新生生不息。讲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十字军东征出迦南……讲上帝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姥姥给奶奶重点讲述了“新约全书”里的主耶稣基督的故事。讲上帝为了拯救罪恶滔天的人类,派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耶稣到人间传递福音。讲“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迦福音”、“约翰福音”四福音的主要内容,讲“使徒行传”中耶稣基督显现的“指石头为饼”、让“盲人复明”、“一身疥疮的人立即痊愈”等各种奇妙的神迹,讲箴言中宇宙之末的恐怖,讲信主人“生前得平安,死后得永生”的好处,等等,道理深刻又简单明了。 
  本来,高恩典的奶奶过去一直信佛,家里供奉着菩萨和财神,历来对“洋教”嗤之以鼻,但碍于亲家母的面子,不得不听。听着听着,听出了味道,听出了门道。两个中年女人在一起彻夜畅谈,高恩典的姥姥讲得深入浅出,高恩典的奶奶听得有味,听得入迷,脑子让姥姥洗得干干净净的。于是,撤去了菩萨、财神的牌位和香炉,挂上了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拯救世人的画像,开始学着姥姥跪在地上,向主祷告,以实际行动皈依了基督教。 
  过了十几年,寨子里的妇女们有了一批信主人,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她们用走礼拜的方式,表示自己是基督徒。元叔的妈妈痛感佛爷和菩萨从来没有保佑过他们一家,还不如信主,方能够从中得到心灵深处的宁静和安慰,也成了基督徒。当然其他的妇女们信主,是各取所需。有的是家里有人或自己长期有病,有的则是养不了猪,有的年轻女人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