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工作也是一样。你认可了我的价值,我就会认真考虑与你合作,对得起你给我的薪水;你不认可我的价值,也只能说明我们无缘,并不能说明我不好,我会坦然地转身,继续去寻找我的缘分。就像《爱的代价》唱道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啊。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让往事都随风去吧。”如果把一切都只是作为成长的过程和“爱的代价”,你就会坦然而快乐地面对曾经的一切和即将到来的明天。毕竟,无论怎样,你的经历都是唯一的,是任何其它事情所不可替代的,在岁月之水的冲刷后,都会留下美好的记忆,也许真正悲哀的是,在若干年后,你却没有多少可以回忆的事情。
曾经有人问一位船长:你一生都在航行,你不感到厌倦吗?他回答说:我在享受自己的航行,这是我唯一能做和值得做的,我从来不想航行之外的事情,比如得失,比如他人的富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永远不会使人厌倦,使人厌倦的是这些事情之外的事情。对一切“航行者”来说,热爱航行、享受航行是最好的开始。
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
我接触过一些毕业生,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落了脚以后再说,并雄心勃勃地说,不可能会在哪里呆多久的。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抹杀一个人的进取心。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意思是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因为有人已经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而且这话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无法打破这个习惯。”在一首诗中,诗人感慨地说,“有多少人没入了茫茫人海,再也没有出来。”
因此,成功人士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要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你就会免去最底层的单调生活的折磨,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斗争。事实上也确实往往如此,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由于资源和机会的有限,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斗争或曰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而且赤裸裸。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是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流在了污泥中。
我曾经和一位在北大读国际MBA的人聊过,问他为什么要在30几岁的“高龄”来读这么辛苦的书。他坦言,“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的原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却仍然只是个小跟班,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自己比较适合的中高级管理位置又似乎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却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不久前,我得知他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而他原来的年薪只有不足2万。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坐的位子上,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
他也许并没有读过“彼得原理”,但在无意中,他却实践了彼得原理的三个重要推论,那就是:一、总有一些职位是你不能胜任的,你必须想办法绕过它们;二、坐在不胜任的职位上,不仅对自己是一种折磨,对人际关系和事业也是一种伤害;三、职位越低,斗争越激烈,机会越少,人的消耗也越大,越往上,人的路越好走。
与此相关的便是薪水问题。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涉世之前,都很期待能找到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但在现实中,这种机会并不多。对此,一位过来人叮嘱说,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头几年,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专业知识、累积工作经验、发展人脉关系……换句话说,还不是“赚大钱”的时候。
我的一个朋友甚至看得更开。在他毕业时,工作很难找,进报社的机会非常有限,更何况他既非来自名校,也非科班出身。在咨询了我之后,他选择了无薪打工,先到一家中等规模的媒体帮忙。由于他什么要求也不提,那家并不特别需要新人的报社没有拒绝他,先是让他接接热线电话,后来有相关采访任务也让跟着跑跑。没过多久,他的勤奋和敏锐就给报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逐渐成为了报社的骨干,加之人有谦虚、开朗,很快就有人提议留下他。但他此时却告诉报社要走,因为他在采访时结识了另一家媒体的主编,对他很欣赏,并答应给他比较高的薪水。报社急了,承诺给他更高一些的薪水,还有其他一些优惠条件,终于留下了他。几年后,他就做到了部主任的位子上。
从什么样的环境开始?
任何动物,在小的时候都是比较脆弱的,而且受环境影响很大。对一个人来说,出得校门时似乎已经不小了,但在社会上,他却还只是一个“小动物”,他最初的成长受环境影响是很大的,不同的环境往往会把相似的人变成不同的样子。
许多成功者时候都承认,在涉世之初能遇到一个好领导是最大的幸运。在管理学家看来,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团队,领导者的品行和胸怀往往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内环境。举个很小的例子:我认识一个局长,他非常反感吸烟,所以他便积极响应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主张,结果,单位员工不仅在工作场合不再吸烟,就连单位聚餐、外出活动时也没有人吸烟了,有的人还因此戒了烟,弄得烟民家属非常感动,年终会餐时还特地敬了领导一杯酒。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例子,但却很能说明问题。
不过,好领导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好领导的样子是不同的,在很多情况下,“好领导”其实就是适合你的或者说是有益于你健康发展的领导。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锐气和闯劲的人,那么有开拓精神、宽容的领导就是适合你的领导;如果你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你就最好不要给喜欢逢迎、见钱眼开的领导做下属,因为那样的话,要么你就得同流合污,要么就会被挤压得半死不活。错过船不要紧,就怕上错船。
团队的精神也很重要。在普遍意义上,渴望成功的团体优于寻求安逸的团体,成就需要水平高的社会发展要快于成就需要水平低的社会。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研究表明,希腊帝国处于鼎盛时期的成就指数最高,而经济衰退时期的成就指数不断降低。麦克里兰由此得出结论,成就动机先于经济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在一个进取的、渴望成功的、大家都期望把蛋糕做大的团体中,个人会得到较之安逸、保守、大家都争一块奶酪的团体更多的机会、动力和成长,并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精神、时间和情感上的损失。
与此相关的便是组织的精神氛围。丘成桐,这位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是惟一获得过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年富力强,并且愿意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华在祖国大陆和香港,但由于他个性张扬,引起了京城某些权威人士的不满。在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开幕的当天下午,他便匆匆搭乘飞机离去。对此,有一位专栏作家感慨地说,“我们的社会很少有真正杰出的人才出现,正是因为人际环境过于紧张的缘故。”事实上,在一些业界和单位中也确实充斥着一种紧张得令人不安的气氛,这种气氛使人不适,限制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人很容易陷入到众多无谓的纷争中。
不过,在就业紧张的时期,环境也并非决定性的因素。只要这个位置对人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即便主管比较难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也并非不可以考虑。有一个企业家曾经提到他年轻时的一段“遭遇”。刚毕业时,他到了一个环境很复杂的地方,碰到了一位很难相处的主管,苦头常常吃,为了那人的缘故,他多次想到要换工作。后来,有一次和一位比较资深的朋友聚餐,他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朋友给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觉得他真的是很难相处的主管,只要你能够好好伺候他,将来你就再也不怕碰到比他更难相处的主管了。”在变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后,他留了下来,开始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人变得豁达了,与主管的关系也渐渐变好了,一年后便得到了提升。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到处都可能碰得到,如果你为了这个原因离开甲公司,难保你在乙公司就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不如先在甲公司学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将来再换到乙公司,就不会再度为此原因不安心工作了。
备忘录:
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是起点。
理想,是长远的;令你不舒服的人和事,都只是暂时的。想想吧,为了一个人或一件事而离开原来的工作,是否值得?
比利时一家杂志,曾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最后悔的是什么?〃结果,有67%的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
6 把工作当作游戏
“当一个射手为乐趣而射击时,他的技术发挥很好;当他为铜牌射击时,他已经紧张了;如果他为金牌射击,他就变成了瞎子,或者看到两个靶子——他魂不守舍。他的技术并未改变,但奖赏把他分裂了。他在意。他对赢比射击想得更多——需要去赢,夺走了他的力量。”
冠军的模样
对我来说,每届世界杯足球赛都像电影节一样,几十部大片,在短短一个月里让全世界的球迷过足了瘾,而其中最具悬念的无疑是冠军的归属。专家、球迷,还有教练和球员,都不约而同地给传统强队和新兴势力的代表们相起面来,看看谁最有冠军相,而最终的结果虽然会让很多队伍的球迷失望,但细细想来,某队夺冠却总在情理之中,与那些与之实力相近却梦断终点于咫尺的球队相比,那些笑到最后的球队似乎都有着更安祥的外表和更稳定的心理状态。
夺冠的队首先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并不只是出现在夺冠之后,而是贯穿赛事的始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在这样的队伍身上,真实地体现着“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快乐,一定要享受过程”的“快乐足球”理念,他们不是不渴望着夺冠,他们是不把夺冠当作唯一的追求。在这方面,巴西队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知道,夺得韩日世界杯冠军的巴西队肯定不是由哲学家组成的,但他们肯定是一群快乐的足球艺术家。他们理解足球的深义,也理解事业的真谛,他们把工作(踢球)视为游戏,当作一种享受。作为韩日世界杯的“真命天子”,他们快乐地来到了赛场,教练像慈父一样自信地笑着,球员们像孩子一般快乐地奔跑着,脚步是轻松的,也是坚实的,他们夺冠并不令人意外。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吐温就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消闲”,而成功大师安东尼也极力提倡要以游戏的心态对待工作,他强调说:始终不悖的信念系统具有相乘的效果,即积极的信念能强化积极的信念,若想人生充实、快乐地工作,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就像“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和《王牌大贱谍》中的包话事,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把工作视为一种挑战自我的游戏,遇上困难或危机时仍能处之泰然,没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没有难以排解的惆怅。
应该说,游戏的心态对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是讨人喜欢的,因为他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是完全放松的,放松的人是自然的,而自然的东西则是最可爱的。小孩子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因为他们把任何事情都当作游戏,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并由此流出灵感的泉水。
外语补习班的奇遇
有一位日本作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上外语补习班时,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外国女孩,虽然英语是她的母语,但她也说的一口流利的法语。遗憾的是,他的第二外语是德语,只会用法语打打招呼,要向与对方深入交谈,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