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鸡饼乾,荀师傅家送的不止一样,最值钱的是一盏有机玻璃座子的台
灯……唯独梁福民和郝玉兰,只拿了一卷一九八三年的电影挂历来敷
衍——薛大娘知道,那挂历是他们厂子里发给他们的……
薛大娘一口气堵在喉咙口,不能不吐出来。她用训斥晚辈的口吻
对郝玉兰说:「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没瞅见我们家正在办红喜吗?什么
事儿不能好好地商量?干嘛那么横鼻子竖眼的?」
郝玉兰却觉得是薛大娘亏待了她家。她不知道,她跟梁福民清晨
五点半骑车去上班以后,薛大娘也曾捧著喜糖来找过他们,见门锁著,
只得退回,还曾跟孟昭英说:「小梁小郝他们有小小子,得多给他们点
喜糖,下午他们回来,我要忘了你给我补上!」……郝玉兰此刻面对著
愠怒的薛大娘,心想你们家办红喜有什么了不起!抠门儿大仙!得了
我们一份崭新的挂历,连张糖纸也没让我们见著!稀罕你呢!咱们 「人
穷志不短」,喜糖不要你的,上了冻的水管子可得给咱们乖乖地烧开!
两个邻居便在那么个心理背景下,你一嗓子我一嗓子地争吵起来。
海老太太闻声赶来劝架。她站到薛大娘和郝玉兰当中,倚老卖老
地说:「都给我少说两句吧!再往下你一嘴我一嘴的,跟当年护国寺庙
会里头 『年儿』耍把式、『仓儿』说相声差不离啦!当年 『天元堂』的
『黑驴张』卖眼药,也没象你们这么吆喝过!成啦成啦,薛大妹子你
该忙活什么快忙活去吧!小玉兰你这嘴也真太不饶人,什么不得了的
事儿,值当你脸上这么白一块红一块的!不就是要打水吗?走,我带
你去于大夫家,先跟她那儿打两桶……啊,锁门了,那也用不著犯难,
让福民到我那儿先匀一桶去使,不就结啦!……」
薛纪徽和孟昭英闻声出了屋,薛大娘转身劈面见著孟昭英,一腔
怒气和幽怨又冲著媳妇发泄起来:「啊,我跟这当院让人踩咕,你倒一
边躲著受用去了!你把那水管子一打开就撒手走人,连眼皮儿也不往
那边夹一下,眼下水管子冻上了,你算痛快了吧?什么时候公鸡下蛋,
石头开花,你许才能生出个良心来!」
薛大娘气头上把话撂得这么重,薛纪徽心都蹦到了嗓子眼儿,他
想孟昭英这下还不得跟婆婆锅铲对汤瓢地大干一场。连海老太太和郝
玉兰也惊呆了。几个人都禁不住把目光集中到孟昭英身上……
孟昭英本也一股气顶到了脑门上,可她看到婆婆那满脸抖动的皱
纹,看到婆婆耳边那在寒风中抖动的几根白发,心中忽然闪电般划过
一个念头:二、三十年后,我也不就这样了吗?谁也不容易啊!可怜
婆婆一大早起来就跑出跑进,可遇上的净是窝心的事!……想到这儿,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但并不针锋相对地还击,反而跨上一步去,
搀住薛大娘说:「妈,您别生气,是我不好,我这就烧水管子去……妈,
您保重,您可千万别气出病来……」
薛大娘在惊讶中清醒过来,她望著媳妇,只见媳妇两个眼圈塌陷
著,灰黑灰黑!婆媳二人的手接触到了一起,象阴阳极般突然紧紧地
攥住,两个人鼻子都酸了,薛大娘的老眼里涌出了泪花……还有什么
说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她们更该将心比心?还有谁比她们更
该相依相靠?
郝玉兰在薛家婆媳的这种表现中突然感到难堪。她扭身走回自家
厨房,只见梁福民在那里捧著一个纸包发楞。梁福民见她回来,便说:
「回来得好!你也太错怪人了!瞧,小莲蓬送来的,她说是她妈嘱咐
她的,一瞅见咱们回来,就给咱们送来……还说她奶奶说了,咱们家
有小小子,所以要多给点!」郝玉兰接过那纸包,摊在案板上一看,是
包喜糖,真不老少,净是带金银纸的,光 「酒心巧克力」,就有六、七
块之多!她心里一阵阵往上窜著惭愧……
薛纪徽立即去取劈柴,好把冻住的水管子烧通,路喜纯对他说:
「大哥,您让我去。我能让它通得快点。」薛纪徽这才注意到他。他感
到惊奇,因为一般来帮厨的「红案」都不会有这样的热心肠。他见路
喜纯有著一张善良而质朴的面容,不知那双眼睛是让油烟熏著了,还
是落入了烟灰被使劲揉擦过,显得异样地红肿……他感动地对路喜纯
说:「咱俩一块儿去吧,你有什么巧法子,教给我点,以后再冻住了,
我也好依法行事儿。」
路喜纯下到水井里操作,薛纪徽蹲在水井边上给他打下手,两人
合作得很顺当……
正当梁福民和郝玉兰在小厨房里越来越感到尴尬时,海西宾给他
们提来了一桶水,对他们说:「我奶让我给你们送的,用吧!」
29.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
去敲韩一潭家门的人,并不是当天 《北京日报》「寻人」广告里的
那个「诗疯子」。葛萍开了门,一看见那人,便不禁笑著说:「呵,稀
客稀客,今天刮了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来人四十岁出头,头上戴著花格呢鸭舌帽,身上穿著烤花人字呢
大衣,大衣里露出银灰色的纯羊毛围巾,脚下是一双美国乃基公司出
品的「蛋饼纹」厚坡底运动鞋,打扮得既考究而又潇洒。
韩一潭一见他进来,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但也只得站起来招
呼他。
来人却大有 「宾至如归」的气派。他笑嘻嘻地说:「是西北风把我
刮来的,六七级。」说著把帽子、大衣、围巾脱下,转了转身子,没找
到衣架,便把那三样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空著的沙发上,自己要往
饭桌边的折叠椅上坐。葛萍忙过去把他那三件衣装捧起来,请他坐进
沙发,对他说:「你这些高级服装,我先给你搁里屋大床上吧!」
来人便坐进沙发,见韩一潭还站著,反朝他打了个 「请」的手势,
韩一潭也便坐进茶几另一边的沙发。
韩一潭问他:「怎么样?最近忙著弄什么呢?」
来人却只顾打量韩家的房间,指点著说:「老韩;该革新一下啦—
—进门的地方置个衣架嘛!窗户底下,添个长沙发……里外屋之间,
如果不挡屏风,至少应该挂个门廉,不要让客人看见你们的床铺……」
韩一潭说:「我哪能那么讲究?不象你,有那么多稿费!」
来人一个劲摇头!「哪里哪里,我到手的也有限,最近推上去的那
个电视剧,我们是三个人署名嘛,三一三十一,你想能有多少?」
葛萍给他端来一杯热茶,搁到茶几上。他勾著脖子看看,问:「花
茶?绿茶?红茶?乌龙?」
葛萍说:「就是一般的花茶。」
来人笑著说:「你该多准备几种。国外主人招待客人,总是发问:
Coffee or tea?Which do you prefer ? (英语:咖啡还是茶?你
喜欢哪一样?)客人点了什么,才给什么……」
葛萍一拍巴掌:「呵!咱们中国人可没那么多讲究!」
来人继续对他们说:「如果来的客人不止一个,有人要了咖啡,有
人要了茶,有人说什么也不要;你该给咖啡的给了咖啡,该给茶的给
了茶,那什么也不要的人,按中国待客的规矩,总也得给他杯咖啡或
茶,可要是你给端过去了,人家就会不高兴——」
葛萍惊奇地问:「那为什么呀?」
来人耸起眉毛说:「你不尊重人家嘛。人家说不要就不要。有那中
国人,到了外国人家里,人家问他喝什么,他说不渴,不喝,其实是
客气话,他心里是想喝的,等著人家给他倒——因为在中国你说不渴
不喝人家也总是要给你倒水的。结果,人家就只给要的人倒,不给他
倒,他只好乾渴著,忍著……人家就是尊重你的个人意志嘛!主人问
客人:『味道好不好?』你说:『唉呀,不好!真不好!』主人会很高兴,
因为你说了实话,坦率;如果你说客气话:『好,真好!』可喝了几口
就不喝了,人家又会生气,因为你不真诚……」
葛萍不免问他:「你是刚出国口来还是怎么著?知道得这么清楚!」
来人端起茶来,呷了一口,叹声气说:「我?哪就轮著我了呢?我
还不是听×××说的,昨晚上我刚在他家喝了 『人头马柯涅克』,那酒
名气不小,其实不如『峨塔自兰地』!」
韩一潭就知道他的「包袱」要在这时候抖落,他与其说是炫耀关
于西方社会的社交习俗,不如说是宣告他目前深入文坛所达到的程度。
他所说到的×××,是文坛上眼下极红的作家之一,刚从国外访问归
来,韩一潭虽然早就跟×××认识——那时候这位元来客还不知道跟
哪儿窝著呢——但始终没有达到与其促膝共饮什么「人头马柯涅克」
的地步。现在的文坛就是这样让你眼花缭乱——闪光的金子和如同金
子般闪光的碎玻璃片,比 「文革」前的十七年都有成几何级数的增长。
葛萍毕竟单纯一些,她坐到折叠椅上,面对著来客,同他对谈起
来。来客既然提到×××,她便很自然地问及他对×××一篇新作的
评价,对方欣然作答——不过,先引用了若干著名评论家的意见,有
的还并不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言论,而是:「上星期我到他家,他正好
刚看完×××的那一篇,他也是先问我印象如何……」以及:「……他
让我别给他传出去,他呵呵地笑著说:『传出去,人家又该说我定调子
了!』……」葛萍竟坐在那里,如聆佛音。
韩一潭皱著眉,只觉得耳膜刺痛,闷闷地抽烟。
这位来客有一个响亮的笔名,叫龙点睛。算起来,韩一谭跟他认
识也有六、七年了。他头一回来韩一潭家,是一九七五年年底,戴著
个栽绒双耳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韩一潭一听他是从工厂来的,
又说是刚开完支部会,便自然而然地对他肃然起敬。他拿出一卷诗来,
毕恭毕敬地说:「请韩老师给我改改!」韩一潭当时就看了他那十几首
诗,主题都是 「捍卫革命样板戏」,以当时的标准而论,写得相当 「有
激情」,而且也比较生动、形象,只是不够洗练。韩一潭看完,便在灯
下一首一首地给他讲自己的印象,肯定他的优点,提出修改的建议……
送走他后,第三天便接到了他的来信和改好的诗,信中说:「因为参加
『支农小分队』,马上要奔赴农业第一线,来不及当面倾诉我的感激之
情了……几首诗请您全权修改并予以处理……您现在、将来、永远都
是我的老师,我将永远在您的亲切指导下,为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事业,贡献出我的一切力量!」
这以后他们常来常往。尽管韩一潭几次把他的诗推荐出去,几次
都未能发表出来,他却毫无怨言,每次见到韩一潭总是说:「您千万别
对我失去信心!我就算是块顽石,有您的耐心辅导,也总能琢成个砚
台的——哪怕是只配给小学生描红模用的砚台!」
一九七七年,他一首十二行的短诗终于经韩一潭力争在刊物上发
表了出来。第一回见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了铅字,那激动的心情真难以
形容,他那灵感的闸门,在油墨的香味启动下猛地打开了,于是乎诗
情如黄果树大瀑布般地奔泻不停,到一九七九年,他发表的短诗已达
二十七首。进入一九八○年后,他及时地意识到:凭著写诗闯入文坛
远比凭著写小说闯入文坛费力而迟慢,于是他 「试著写起小说来」,而
在这一年里,他也就发表出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他认识的编辑自然不止韩一潭一个了。他出入于若干编辑部。他
出席了某些文学方面的座谈会。因此他不那么经常去韩一潭家了。这
也都不足为奇。
但是他变了。对于韩一潭来说,他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一
九八○年深秋,有一天龙点睛来到了韩一潭他们单位,韩一潭恰好在
一进楼的走廊头上遇上了他。龙点睛戴著个米黄色的鸭舌帽,穿著件
上海「大地牌」的新风雨衣。尽管韩一潭颇有一段时间没见著他了,
但那天劈面遇上还是很高兴的。韩一潭刚想问他怎么这时候跑来了?
并想领他到自己所在的那间办公室坐坐,没想到龙点睛却只是淡然对
韩一潭点了个头,连第二句话都没有,只是直截了当地问:「你们主编
在哪间屋?」
韩一潭一楞,但也本能地将主编的办公室指给了他。他便绕过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