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十二层-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静王何等样人也?这个你得细玩雪芹文义。他的“介绍”着墨也是不肯多的,只言: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    
    再不用多,只这两条,熟悉清代史的,大概就已明白其中有事了:盖宗臣旧勋,功愈高,得祸愈速;而家里“高人常聚”的,最是一种不安静,不守分,犯忌惹事的祸端。这种情形从康熙朝就已成为诸王的风气,到雍、乾之际,更是如此。其现象是常聚高人,其实质是招致人材,培植势力,内核是政局上的斗争。——再看雪芹怎么写宝玉和北静王的关系,事情就一步步地显示清晰了。如今我再提醒读者一下,你有没有注意过书中所写“王爷一级”的各种事故?如果你未曾留心或者根本看不出什么,那就证明你对雪芹的笔法还缺少理会,那样而读《石头记》,常常是买椟还珠。    
    雪芹在全部书中,早早地设下了一条关系重大的伏线,其事恰恰就在“王爷一级”上。第一次是因书中第一名贾家先死的少妇秦可卿之病,之卒,之殡,伏下了许多事故。秦氏是什么人?是向王熙凤宣示不久即将有大祸临头的人,也是第一次念出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人!她之一死,先就因选觅上好棺木而引出一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然后就来了这位特别亲自路祭的北静郡王!第二次是因荣府死去的第一名丫鬟金钏事件,以致宝玉被笞、几乎丧生的大风波中出现的一个“忠顺亲王府”!    
    事情的麻烦由哪里可以窥悟一二呢?    
    贾政一听说是忠顺王府来了人,就惊疑不小,心中暗忖:素日并不与他来往。少刻,他斥骂宝玉说:    
    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毫无疑问,这个“忠顺”王爷实是宝玉一生的一个凶煞恶神,命运之仇家,精神之敌对。但令人吃一大惊的是,那蒋琪官初与宝玉相会,赠与他的那件奇珍:茜香国女王所贡的那条大红汗巾子,却是“昨日北静王给我的”!    
    原来,北静王才是“勾引”忠顺王驾前宠幸之人的“先进”!琪官胆敢逃离本府,原是有“后台”的呢!


第五部分第九层 第十层 《红楼》索隐(3)

    如今,就可以看看这个北静王与宝玉的关系,又是如何了。    
    首先是北王与贾府的关系也应理解清楚:原来他们两家“当日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这是什么话?懂得清代历史的,不是立刻就又会明白:这说的正是满洲皇族中有与汉姓人氏曾经生死与共的情谊吗?“异姓”正指满汉主奴之别,是清代特用语。——由此也就明白:他们之间的要紧人物如果“坏了事”,也定然是一案相连,彼此“同难”的!    
    书中写北王家与贾家之密切,还有特笔,就是当一位老太妃去世办丧之时,在“下处”寓居的,独独北王家与贾家两院相邻,彼此照应。也就是说,他们的命运总是连在一条线上。    
    至于宝玉,对现下袭爵的“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的北府小王,“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那北王对宝玉恰好也早已“遥闻声而相思”——正说明是一流人物,“正邪两赋一路而来之人”也。北王亲口向贾政说了话,要宝玉常去相会,自然不敢违拗,从此宝玉就是北府之小客人了,形迹日亲日密——不过雪芹在书中总是东鳞西爪,点染勾勒,不肯以正笔出之罢了。    
    在雪芹原书中,“虎兕相逢”,两雄较量,元妃致死,贾府败亡——正是“王爷一级”的政治巨变的干连结果。    
    有一位读者向我说:“北王写得就像个小皇上。”一点不差。在清史上,乾隆四、五年之时,正有这样一件特大事故发生,那一次,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已经成立了内务府七司衙署等政治机构,实际上自己登了皇位——要与乾隆唱对台戏,并且曾乘乾隆出巡之际布置行刺。怡亲王之子弘皎(宁郡王)等也在内。很多人都在案内牵连,并且也涉及到外藩。这恰恰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背景。    
    雪芹惯用闲笔,于漫不经意之处特加逗漏的。还有一回书,即第七十二回叙凤姐因理家事重、财力日艰,自言恐不能支,说做了一个梦,梦见另一个娘娘派人来向她索要锦匹,并且强夺。这也是“两处宫廷”的暗示。    
    在雍正时,他回顾往事,就说过诸王作“逆”时,是罗致各色人等,包括僧道、绿林、优伶、外藩,西洋人……在乾隆四、五年大案中,恰好也是如此。明乎此理,则仔细体会一下雪芹之笔端的蒋玉菡(优伶)、柳湘莲(强梁)、冯紫英、倪二、马贩子王短腿……隐隐约约,都联在一串,都是后来“坏了事”的北王这一面势力旗帜下的人物。宝玉、凤姐落狱,一因僧,一因道,又颇有下层社会人等前往探望营救。    
    “三春去后诸芳尽”,正是这个“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总结局。    
    雪芹原意在于传写闺友闺情,本不拟“干涉朝廷”——但写这些闺友的惨局,又无法避开朝廷时世,所以他才在书的开端再四声明表白:我本意原不在此,但既忠实于生活经历,就不能不用隐约之笔也让读者看出这层缘故。——此意历来评者也并未能见真而言切。    
    正因八十回后涉及了上述之事,朝廷(获胜者)当然是不许不容的。将八十回后雪芹真书砍尽焚绝,另续假书四十回,目的何在?就为此故。迷恋伪续,为程、高高唱赞歌,打抱“不平”的,当此纪念雪芹220周年祭的时候,也许还在庆幸:多亏程、高,关切雪芹残书,为之完卷,功高德厚,是雪芹的大恩人吧?


第五部分第九层 第十层 《红楼》索隐(4)

    “一僧一道”索隐    
    娲皇炼遗之石,如何能投胎下凡,成为怡红公子,全由一僧一道,施以幻术,化为美玉,又复携到“太虚幻境”挂了号,“夹带”在一桩“还泪”的奇案中(本是“绛珠之草”为酬赤瑕宫神瑛侍者灌溉之恩,此与青埂峰下不能移动“施礼”之大石,全然无涉),方得混入红尘“荣府”。而在雪芹原书中,此后凡遇劫难时,此僧道尚屡屡以“幻相”出现——所谓幻相,即相对于真相而言。真相如何?文云“骨格不凡,丰神迥异”。其状貌又是怎样呢?有诗题曰: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僧)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道)    
    在这儿,就隐藏下无穷的奥妙了。如今试为解说——如无所解,那么作者雪芹从头至尾,设此“二仙”,意义何在?有什么必要与重要可言?岂不成了大大的一段“闲文”“赘笔”?雪芹大才,焉能落此“俗套”?    
    此二诗见于第二十五回,因宝玉、凤姐叔嫂遭邪术暗害,势力垂危,忽有僧道相救,此为“二仙”之第二次以幻相出现(首次是甄士隐所遇)。但前文早已写明僧为癞头,道是跛足。此两大特征,便隐涵了无穷的奥秘。我久蒙世人称号为“考证派”,其实他们识力不高,看不清我自一开始就是一个“索隐派”,只不过所“索”之“隐”与蔡元培、王梦阮等前贤大不相同而已(拙著《红楼梦新证》沪版本有《新索隐》一章,此外所揭之隐实在数量甚多)。    
    按我的拙见,僧是隐“佟”氏,道是隐“李”家。理由何在?盖此二家,关系于曹家及雪芹之命运者至巨极重,故“贾宝玉”此石此人的来由,是在他们身上。    
    佟氏历史分明,明将佟养真之子佟盛年,满洲名字叫做“图赖”,早先写作“秃赖”(见《大金喇嘛宝记》碑阴署名)。秃赖者,汉字之音义即是秃头无发而生有癞疮之人。而“佟”姓又曾为人误写为“童”,童亦秃头之义也。    
    佟秃赖家与清皇室是世代姻亲,远的不说,他的女儿就是顺治之妃,康熙帝之生母(后封)孝康太后者是也。孝康的二侄女又皆为康熙的妃嫔宫眷,故盛年之孙名叫隆科多者,实为康熙的表弟兼内弟——而康熙的一个公主又下嫁为隆科多之子名叫舜安羡的“附马爷”。故雍正阴谋夺位后一直称隆为“舅舅”(此已变为官称,不是私亲之义了)。    
    佟家与曹家在关外时即老亲旧友,佟太后又选拔了曹玺之妻孙氏为小康熙的保母(抚育教养的嬷嬷)。曹家由此方有60年的富贵荣华的家史宦迹。    
    再说那道人,跛了一足,不能行走,必须拄拐——这实际上是借了“八仙”中铁拐李的“形状”来隐“李”姓。李即李士桢、李煦、李鼎他们祖孙一门,是与曹家同荣同难的至亲——亦即雪芹书中的“史侯”史鼎家。    
    那么,诗言“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又是什么隐义呢?    
    原来,李家本是山东昌邑人,明末清兵入关劫掠,至山东围昌邑,掠走了姜家男童,后为正白旗的李西泉收养为义子,遂改姓李。李姓是道家始祖老聃之姓,故李唐一朝特尊道教。    
    蓬莱本是东海“三神山”之名称,但山东海边正有蓬莱这一地名之联系。此隐鲁东昌邑一带的祖籍之义也。    
    至于“弱水西”,则更为奇妙。表面看来,蓬莱与弱水,极东极西之地,万里相隔,那诗句就“不通”,就叫“荒唐言”以为解释吧。殊不知,弱水有好几个,其中一个正在辽东(满族人的老地方)。    
    弱水的考证,计有五个:《书•;禹贡》《史记》《汉书》《后汉书》《山海经》,皆有此水之名,而非一河。据考五弱水中四个皆在西陲,甘肃、青海、西宁、條支等处各有一弱水。惟独《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夫馀有弱水,而夫馀古地在今吉林与辽宁接壤一带,即明清时的“辽东”地理概念范围也。    
    所以,跛足道人者,实隐姓李之人,原为鲁东籍,后到辽东为旗人。而这个“李”家的“义祖”名号“西泉”,是以“弱水西”的西字,也着落在此。“貌似”不通的诗,都非荒唐假语,一一俱语实指。    
    至于拙考,书中的王家,实即佟家。


第五部分第九层 第十层 《红楼》索隐(5)

    《红楼梦》中有根源    
    ——潢海铁网山樯木考    
    第十三回秦可卿之丧,贾珍寻上等棺木,薛蟠来荐,他家木店里存有“老千岁”要的“樯木”板,出自潢海铁网山,“先父带来的”。铁网山一名,再见于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口中。    
    今考潢海,即“辽海”的变词。古潢海,即辽河。辽河之西源出古北口外五百余里,一直东流,沿途受北、南三条河水,至开原西北,会克尔素河而入边,是为辽河。潢水蒙古语称喇穆楞①。复考康熙二十一年,自开原至铁岭途中行围,其地名“三塔堡”(今名“山头堡”),在铁岭城北。此一带即明朝的辽海卫(在昌图),正属“潢海”。    
    冯紫英随父至铁网山打围,“三月二十八去的,前儿(四月二十四)也就回来了”。是自京师至辽东二十多天的旅程往返,正合铁岭方位。    
    从薛蟠语气可知,他家是辽北人——也许即是铁岭人。    
    “铁网山”,铁岭之化名,已可论定。    
    附:    
    “樯木”考    
    雪芹在书中特笔点出“潢海铁网山”,又复写明:此山出“樯木”,又是清府“打围”的地方。    
    据此,已然考明:潢海即辽海,因辽河上游之西辽河本名潢水,而“辽海”是明代于辽北的名称,在今昌图县(铁岭地带),而此地辽河常常常泛滥,附近形成汪洋“泽国”,故土人呼为“辽海”,并有“辽海屯”之地名(参看《沈故》《清史稿•;地理志》等书)。潢水,蒙古语谓之“锡喇穆伦(或记音作楞)河”,长千余里。    
    铁岭以北有“三塔堡”(今为“三头堡”)是打猎的围场;还有其他围场——故书中特写冯紫英到此打围,往返近一月之期程(铁岭距京师约1500里也)。    
    是故“潢海铁网山”者,实即“辽海铁岭”之变词隐语——“铁山”即“铁岭”不言而喻。“网”字楔入寓“罗网”围猎义,又借佛经“铁围山”一词而互为照映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