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干涉者一站住脚就开始着手把格鲁吉亚政府的一些部门和机关、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完全控制到自己的手里,并且获得往德国出口原料的专利权。德国占领者在格鲁吉亚到处建立恐怖和暴力制度。他们强征农民的粮食,向人民索取苛捐杂税,组织恰图拉锰矿等许多厂矿企业为德国生产。在德国士兵的刺刀下,在格鲁吉亚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秩序。于是格鲁吉亚就这样变成德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向高加索和近东扩大侵略的跳板。

  然而,使德国帝国主义者最感兴趣的还是巴库的石油。鲁登道夫写道:“我们只有指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才能从巴库弄到石油。……根据同土耳其达成的协议,冯·克雷斯上校将负责经营巴统——梯弗里斯——巴库这条拥有大量油槽车的铁路。但是,在所有这方面的根本问题,当然喽,还是我们怎么能够进到巴库的问题。”(鲁登道夫:《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第2卷,第219、220页)

  德国帝国土义者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再次利用土耳其。德国与土耳其一起着手瞧备近犯巴库。德国军国主义者不仅把巴库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区,而且还看作是一个外高加索全部革命力量的联合中心,欧洲通往亚洲、近东和中东各国的咽喉。只要巴库还在劳动人民手里一天,十月革命红旗还在巴库上空飘扬一天,德国人就不会相信他们在高加索的统治是牢固的。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和土耳其帝国主义者要那样顽固地向巴库进攻的原因。

  德国干涉者为了入侵高加索和实现其侵略计划,不仅利用土耳其和格禽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民族主义政府,而且还利用流窜至我国南部的白匪军头子——反革命将军克拉斯诺夫、邓尼金及其他匪首。德国帝国主义者帮助克拉斯诺夫将军向察里津进犯,以便把高加索和里海沿岸地区同苏维埃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切断,并阻止苏军对高加索各族人民的援助,首先是阻止对革命的巴库的援助。德寇从苏呼米援助格鲁吉亚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军队向索契和土阿朴谢进犯,接应邓尼金的白匪军。

  德国帝国主义者就是这样借用我国内部的反革命势力妄图钻进北高加索,以便侵占库班产粮区、迈科普和格罗兹尼油田的。

  德国和土耳其侵略者针对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多民族成分、他们的性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的特点,沙皇制度在许多世纪以来制造的民族纠纷,企图轻而易举地实现他们的高加索计划,他们在阿塞拜疆和达格斯坦到处进行挑拨离间和破坏话动,大造巴库苏维埃政权的谣言,在伊斯兰教徒中间煽动泛伊斯兰主义情绪,等等。

  但是,一切伎俩都帮助不了德国侵略者实现他们的攫取高加索财富的计划,也帮助不了把外国奴役的枷锁套在高加索劳动人民的身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英明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苏维埃共和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授队保证了高加索各族人民在国内战争和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德国帝国主义入侵高加索的企图这次又可耻地失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帝国主义者企图入侵东方的新阶段。

  众所周知,希特勒匪徒在击败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反苏战争的具体准备。进攻英国的“海狮”登陆作战准备工作退居到第二位。这个战役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只是出于政治和战略伪装上的需要。德军参谋总部的主要注意力转到制定反苏的战略计划和实施这场战争准备的实际措施上了。法西斯德国的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在其工作日记中的记载,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1940年7月31日,他记下了希特勒下达的对苏战争战略计划——“巴巴罗萨”计划——指令的原始材料。

  按照这些指示,反苏战争的开始叫间定在1941年5月,作战时间——五个月。按照最初的企图,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南向基辅实施一个突击,从波罗的海沿岸和白俄罗斯方向向莫斯科实施另一个突击。“此后,从北边和南边两侧进行包围,稍后,实施局部战役占领巴库地区”。(见《军事历史杂志》,1959年,第2期,第67页)

  这些指示成了制定1940年12月18日希持勒第21号训令的基础。这—训令规定战争要达到的最初目标是:消灭苏联西部地区的苏联陆军的主力,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所和岛克兰,向普里皮亚特河以北进行主要突击,以便迅速地打到莫斯科。

  因此,在希特勒的训令中在战争第一阶段丝毫也未提到高加索。看来,这是因为希持勒匪徒从速决战思想出发,他们认为若是达到战争的最初目标苏联就会土崩瓦解,井且就可毫尤阻挡地占领苏联伏尔加柯、阿尔汉格尔斯克以西地区的所有领土。这样,就没必要专为占领高加索和巴库去进行—次作战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按照法国斯统帅部计划的那样发展。“闪电战”思想,在希特勒侵略苏联一开始就破产了。在法西斯德国军事当局的面前愈来愈清楚地呈现出一场持久战的前景。这种情况迫使德国战略家对其计划做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即德军主力逐渐从莫斯科战略方向移向乌克兰——高加索方向。这种思想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后来的训令里、希特勒在德军高级将领会议上作的指示里和外交文件里。例如在1941年7月12日发出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第33号补充训令中就已强调进攻高加索的必要性。这份训令中谈到:“一旦战役态势和物资技术保障情况许可,隶属坦克第4集团军的坦克第1集群和坦克第2集群及其尾随的各步兵师和山地步兵师在占领哈尔科夫工业区之后,便应立即渡过顿河向高加索进攻”。

  1941年8月12日发出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第34号补充训令中,给德军在东线南翼作战的部队规定了占领克里木的任务。这份文件中谈到,“因为克里木是敌人的空军基地所以它对罗马尼亚石油区是个特大的威胁”。(见《军事历史杂志》,1959年,第6期,第37页)

  希持勒军事当局要侵占克里木不仅指望以此保障罗马尼亚石油产区的安全,而且也想用它作为入侵高加索的跳板。第34号补充训令中还规定必须把山地部队派到克里木去,并“检查运用这支部队横渡刻赤海峡和继续向巴统方向进攻的能力”。(同上)

  法西斯德寇欲要迅速击败苏联武装力量,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我国西北和高加索工业区的计划到1941年底就完全破产了。1941年底以前结束战争的希望已成泡影。在法西斯德军最高当局中发生了动摇和意见分歧。希特勒及其统帅部提出在战场两翼连续不断地用坦克兵团实施突击,以便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苏德战场南段的克里木、顿巴斯的工业区,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补给,并且同芬兰军队一起在北段包围列宁格勒的战略,同陆军总部坚持的主力仍按原来部署用坦克兵团在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继续实施进攻的意见发生了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希特勒于1941年8月21日给陆军总司令官下达了训令。训令中强调指出德军要尽快占领克里木、顿巴不斯和进入高加索的重要性。

  希特勒热中于占领克里木、顿巴斯煤矿区、高加索和攫取黑海制海权的想法,在他1941年8月22日给陆军总部写的一封便由中透露了出来。希特勒在这封便函中向陆军总部解释说,战争的基本目的‘一是彻底消灭俄国这个大陆强国——只有用消灭俄国武装力量和占领或毁灭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地的办法才能达到。“……从政治上考虑,最紧要的是尽快地前出到俄国的石油产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断绝俄国的石油来源,而且啊首要的是要给伊朗以现实的希望,使他们看到不久就能得到德国的实际援助,以抗拒来自俄国和英国的威胁。

  从上述任务的角度来看……莫斯科问题就其本身意义而言,实际上已退居到了次要地位”。(见《军事历史杂志》,1962年,第11期,第86页)

  希特勒1941年8月21日发出的训令和1941年8月22日给陆军总部写的关于对苏作战问题的便函,成了前希特勒将军们在西方资产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别有用心文章的主题。如,“元首”的老部下及其意志的执行者蔡茨勒、提伯尔斯克希、布卢门特里特、韦斯特法尔等将军企图把法西斯德军将领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洗刷得一干二净,并且把法西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失败的罪过统统都推到希特勒一个人身上。他们硬说,1941年8、9月间,把德军主力从莫斯科战略方向南移,似乎是希特勒把德军参谋总部制定的“闪电战”计划导致破产的一个“可悲的决定”。

  但是,根据许多无可辩驳的文献资料查明,早在战争以前很久,希特勒及其将军们就认为经济因素具有巨大意义。因此,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工业区、高加索的石油,就成为德军参谋总部侵略计划垂涎的目标。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同陆军总部的争论并不是争论战争的目的,而只是达到达些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希特勒统帅部和德军参谋总部一系列文件的分析研究,我们看明,德寇对“闪电战”思想的破产和过渡到持久战的前景看得越清楚,他们把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的趋势也就越明显。这一客观倾向使希特勒产生了一种作出片面的(经济、政治和战略的)决定的错觉。

  布卢门特里特将军把希特勒对待战略的“经济主义的”态度说成是莫斯科会战“可悲下场”的主要原因。他写道:“希特勒是从纯经济主义观点对待战争的。他想攫取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可悲的决定》,英译本,莫斯科,军事出版局,1958年版,第75页)

  对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的意图作出这样片面的解释,是不客观的和没有说服力的。把法西斯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首先是出自政治动机的。当然,为了进行旷时日久的战争是需要有新的战略原料来源的,特别是石油的来源,需要攫取新的战略原料基地。

  希特勒看到了苏联南方和近东各国就是这种基地。然而吸引希特勒匪徒的还不仅仅是高加索的石油。在这方面了解一下1941年7月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法西斯德军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第三阶段计划不是没有稗益的。

  下面就是这份文件原文:

  “从北高加索出发,越过高加索山脉和伊朗西北部,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

  战役目的:战役目的是占领高加索石油区,并于1942年9月以前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继续向巴格达推进。

  战役阶段:战役分为六个阶段进行(预计持续时间——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这六个阶段是:

  1.在北高加索占领几处战略展开地域(从1941年11月开始);

  2.展开兵力准备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两个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1942年7月);

  4.经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实施进攻;

  5.在大不里士和克尔曼沙赫地域占领向伊朗——伊拉克边界进攻的出发阵地;

  6.为达到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目的实施的进攻(从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战役第一阶段的开始,以当前战役的结局而定。

  能否在1941年冬季进到伏尔加河是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先决条件……”(《绝密,仅供统帅部参阅!》文件资料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213页)

  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在拟定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时,首先力图到达伏尔加河大弯曲部地域并占领高加索的原因。蔡茨勒将军写道:“毫无疑问,实现这些意图将具有巨大意义。’如果德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渡过伏尔加河,切断俄国从北到南的主要交通线,而且如果高加索石油能够用来满足德国的军事需要,则东方的战局就会根本改观现,而我们对战争胜利结局的希望就会大大地增强。”(《可悲的决定》,153页)

  因此,不仅是希特勒及其统帅部,而且还有陆军总部人员,都寄厚望于高加索。接替哈尔德将军参谋总长职务的蔡茨勒将军道出了希特勒的下一步打算。他写道:“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