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78-我的课桌在哪里-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另外收取借读费用,小学阶段为每学期每人六百元,中学阶段为一千元。但实际情况比教育部门规定的要高得多,在教育产业化声浪的驱动下,各学校巧立名目收费,最普遍的是赞助费,高的要数万元。    
    另据对上海、天津、广州、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福州、厦门、青岛、大连等十一个大中城市的调查,二00三年前,对非本市户口学生,小学每人每学年平均收取借读费400…800元,初中每人每学年平均收取借读费1000…2000元。同时,各校还要收取数额不等的赞助费。    
    如此高额的收费标准,对于平均月收入只有800…1200元的农民工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与公办学校相比,打工子弟学校的收费却要低廉得多。据对北京114所打工子弟学校二00一年收费标准统计,每学期300元以下的50所,300…399元的33所,400…499元14所,500…599元11所,600元以上6所。平均每学期为323元。    
    而且,打工子弟学校收费方式灵活,大部分学校按学期收费,有的还按月收费,普遍允许拖欠学费。有的学校对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在本校上学的给予优惠,有的学校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给予减免学费。    
    打工子弟学校受欢迎,与它进出自由的机制也有关系。农民工流动性大,今年北京,明年可能去广东;上半年在丰台,下半年可能到朝阳。他们的子女一般要随着父母工作的转移而转学,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来去自由,你随时来插班行,什么时候想走也行。如果是按学期收费的学校,你提前转走,还可以把预交的学费退给你。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上学,往往要承受被本地学生和教师歧视的心理压力。而在打工子弟学校,却没有这个问题,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出生一样,地位相同,彼此平等。    
    中央电视台某记者在采访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校长易本耀时,问:“易校长,你办学校赚钱了吗?”易本耀答:“怎么说呢?应该是多多少少赚了点吧!”记者说:“那我就放心了。”    
    记者的话其实说得很明白,打工子弟学校不是慈善机构,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做底线,任何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都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如果说,李素梅当年办学,是为了给亲朋好友的孩子“救急”;张保贵当年办学,是为了摆脱民办教师的困境的话;那么,后来的办学者,则是看到了通过对打工子弟学校的运作,可以有利可图;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把办打工子弟学校背梢恢帜鄙氖侄巍?一位校长告诉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只要能招到一百名学生,就可以有盈利,明细如下:    
    收入:    
    学费每人每学期400元,两学期800元,100人,合计8万元    
    支出:    
    房租1·2万元    
    教师工资4人,每人每月800元,10个月(寒暑假不发工资),    
    合计3·2万元    
    课本费每人50元,100人,合计5000元    
    水电费、办公用品、杂费1万元    
    盈利约2·1万元    
    如果学生人数在五百人以上,那盈利便更为可观。


《我的课桌在哪里》 第二部分夹缝中生存的“歪脖子树”(2)

    由于“有利可图”,这个领域也成了一块“唐僧肉”,什么人都敢办学,什么人都敢当校长。在丰台双庙一条街上,曾经遍布六所打工子弟学校;海淀巴沟一个村也有三所。    
    当然,办一所学校,绝不像开个小饭店那样简单。作为一名校长,他不可避免要应付那些不可预测的事件。比如,一所学校,有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摔了一跤,把腿摔成了骨折。家长找来了,说你学校没管理好,要不赔偿,要不上法院。学校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赔了五千元。还有一所学校,两个学生斗殴,一个学生竟然把另一个学生捅死了。死者家长告到法院,最后,肇事学生家长和学校各赔偿三万元。    
    易本耀告诉我:每当招聘来新教师时,学校都要他们做一份答卷,其中有一道题:你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第一位的工作是什么?一般老师都答教学质量啊、管理啊、爱心啊,其实错了,我要的答案是安全,第一位工作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我们打工子弟学校安全出了问题,像失火啊,学生打架斗殴伤亡啊,就可能马上被取缔。    
    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吕绍清、张守礼,曾对北京一百一十四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作过专题调查,其统计数字表明,在这一百一十四位校长中,河北人占了五十四位,河南人占了四十位。河北的办学者以张北县最多,二十五人;河南的以固始县最多,二十三人。张北人在京以种地为主,集中居住在四季青乡、衙门口等地;而固始人几乎垄断了北京的废品回收业,集中居住在八家、太阳宫等地。    
    “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基本上是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无教师经历者三分天下。在114名办学者中,有79人在办学之前曾有过正规学校的从教经历,其中包括42名民办教师和30名公办教师,另外7名是代课教师和企办教师。除此之外,有30人是半路出家,另有5人则拒绝透露。”    
    “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14名办学者中,大专文化的只有16人;大部分是中等文化程度,如中专、中师、高中等,共有81人;最低的是文盲,有2人。另外,21名不愿向调查者透露其文化程度。    
    “总的来看,相当一部分办学者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所办学校的质量可想而知。这些半路出家的办学者是从形形色色的职业走上办学之路的。例如,固始县的冯校长是95年来京做买卖;丁校长92年来京批发酱油等食品,后来与人合办食品公司;何校长以前也是生意人;陆校长91年来京后做厨师,然后又自开小吃店;竹校长在京做秘书,又做家电公司的经理;安徽的张校长来京出租录象带,后来又承包旅馆;新县的陈校长来京种地,后来又做包工头;光山县的管校长来京种地;固始县的秦校长和梅校长以前都是收废品的;张北县的段校长、李校长、吴校长、杨校长、张校长、薛校长,吉林的王校长、内蒙的刘校长以前都在北京包地种菜;新县的胡校长在京做了十年建筑工;张北的李校长来京后做保洁领班;内蒙的李校长来京后做老人护理工作;山东的张校长来京后做过会计……”    
    打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前期(93年…96、97年)主要延聘本地退休教师和农村的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或是看到自己转公办无望,或是觉得待遇实在太低,难以维持生计,便外出打工,而打工子弟学校往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后期(98年至今)则以地方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为主。以易本耀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为例,他们的教师一多半以上来自河北师专、内蒙师专、辽宁朝阳师专、河南信阳师范学校、张家口教育学院……。这些学校的学生原来一般是包分配的,后来体制改革,又不包分配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民工潮的流动,流入打工子弟学校这个劳动市场。他们每月工资一般为六百至九百元,生活条件很差。他们中大多数人把教书只当作一个过渡性的工作,一旦找到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随时都会甩手而去。    
    存在就是合理的。    
    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为那些被排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场所。但是,它是以另一种形式的不合理来解决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    
    这些年来,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弟学校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是采取“三不管”政策,随它自生自灭;或是采取粗暴的全部取缔手段。致使打工子弟学校处于一种畸形的生存状态之中。    
    特别是这些学校,绝大多数完全被置于追求利润的私人控制操作之下,其弊端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打工子弟学校设施简陋,大部分校舍都是租用破旧的平房、民房,或用闲置的库房改建。教室内学生座位拥挤,一个班五六十个、七八十个学生常见。课桌椅多为从公办学校买来淘汰的“二手货”。许多学校甚至连教学必备的挂图、三角板、圆规都没有。大部分学校没有操场。    
    课程设置不规范,往往是有什么老师开什么课。特别是由于缺乏音、体、美专职教师,这些课在许多学校开不了。课本使用也非常混乱,有使用六年制全国统编教材的,也有使用北京版的,还有从流出地教育部门买来的。    
    教师流动性大,随时可以来,也随时可以走,缺乏稳定性。而且他们本身也是打工者,缺乏责任感。加上流动儿童基础差,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打工子弟学校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教室倒塌,伤亡事故……。甚至还发生过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卷款逃跑,使得几百名学生无学可上。    
    ……    
    加强打工子弟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尽快使打工子弟学校走上正规化的道路,迫在眉睫!    
    听听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们的声音吧,他们的意见应该是最富有建设性的:    
    事实上,我从办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希望我的学校像这样办下去。为了让那些随父母漂泊的孩子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我所做的仅仅是一个过渡。我希望,打工子弟学校最终还是由国家来接管,这样就能让那些天真浪漫的孩子们,真正平等地享受到与城市里孩子们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了。    
    ——海淀明圆学校校长张歌真    
    我们是北京市办学最早的三家打工子弟学校之一,如今,“行知”已无忧,“社会”处境艰难,“希望”仍在蓬勃发展,我们做梦都想着那张“许可证”,如果有了它,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希望”办得更大、更好!    
    ——北京希望学校(总校)校长肖海龙    
    我们是在办教育,不是在放羊。我们现在做的是看见孩子们在文盲边缘徘徊,把他们拉了过来,教他们认字。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啊!    
    ——朝阳区新世纪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陆金礼    
    打工子弟学校是一棵在夹缝中生存的“歪脖子树”,底下没有“土壤”,两边还有“石头”挤着,真难啊!    
    ——大兴区为民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张和平


《我的课桌在哪里》 第二部分边缘人(图)(1)

  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这会造成对自己身份的不明:我是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认同就会趋向游民化,他们会意识到自己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而这种边缘化的感觉和意识,反过来又会阻碍他们重回主流社会的步伐。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王春光  我们同样是中国的少年,我们在自己国家的学校里上学,还要交赞助费和借读费,这样公平吗?  既然人人平等,为什么要分城市人和农村人?  ——摘自一个农民工子弟的作文  涣说难凵?打工子弟学校的校名,也可以成为我们考察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一个通道。  一所学校的全称为“北京市朝阳区河北中心校”,简称“河北中心校”,它肯定是河北人办的,主要是招收河北来京农民工的子女;“赤城县白草乡驻京小学”,更具体,它是专门为河北赤城县白草乡的农民工服务的;“京豫陈打工子弟学校”,有点绕口,全部含义应该是,一个姓陈的河南人,在北京办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还有一所校名叫“河南省信阳地区振华小学”,它持的是信阳教育部门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遇到北京有关部门来检查时,拿这个证也可以应付一阵子。  “龙王堂12队私立小学”、“关西庄简易小学”、“菜农子弟小学”、“京北煤场小学”、“东卯镇跟踪办学班驻京小学”……这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名,留下了进城农民工艰辛的足迹。  有人问我,采访打工子弟学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是眼神,是农民工子女那一双双眼神——忧伤?喜悦?愤懑?满足?委屈?渴望?  透过这一双双眼神,我们读懂什么了吗?  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我在六年级组织了一次“家乡·父母·我”的主题班会。  我在黑板上写下“家乡·父母·我”几个大字,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这个主题班会的内容叫做‘家乡、父母和我’,什么意思呢?大家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给大家留下什么记忆?美丽?欢乐?贫苦?大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