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六十八万,其中非深圳户籍学生四十六万,占百分之六十七。全市民办中小学将百分之八十九点二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圳户籍学生,共接纳了二十五万人。
深圳民办教育的发展提高,帮助该市超常规地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大大增强该市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能力,有效缓解了学位供求矛盾,特别是在解决大量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很想听听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
杨尊政介绍得非常有条理:促进民办教育,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引导和服务。首先要规范民办学校管理。这几年,我们逐步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相继在区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作为专门管理机构,每年安排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民办教育管理专项经费。第二,加强民办教育办学秩序建设,规范办学审批。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做好民办学校办学审批工作,高中以下民办学校由各区负责审批,高中学校由市教育局负责审批。对于不符合条件、未经审批开办的民办学校,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非法学校,立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安置学生到合法公、民办学校就读,不让学童失学。第三,把民办学校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促进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由市统筹管理的中学教师培训机构,已对全市民办中学开放,民办中学在培训机构注册登记后,其教师可报名选修继续教育课程。我市还为民办学校教师入户和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提供政策支持。这些措施的实行,使我市在民办教育发展和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从以办学审批和问题管理为主,逐步向宏观规划,积极引导,全程管理和全面服务转变。二是社会的民办教育需求日益理性化,民办教育逐步在满足社会的选择性教育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杨尊政说:“我们从来没有把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看成是一个包袱,而是把它当成是全市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面还有个感情问题,深圳的干部大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其中还有不少是由外来工转为干部的。深圳没有排斥外来干部,深圳也不会排斥外来工的子女们。”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城市都要碰到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对每个城市的一种考验!
《我的课桌在哪里》 第三部分考验城市(4)
活力(二):沈阳行
当列车即将抵达沈阳时,喇叭里传来播音员声音:“沈阳大雪,最低气温零下二十六度。”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改辏永疵挥屑饷春裰氐拇笱裁痪绱酥偷钠隆馐钦嬲谋狈窖隙?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万显东告诉我,你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先去鲁园看看。
鲁园是鲁迅儿童公园的简称。挨着鲁园有个劳动力市场,是沈阳乃至东北、全国闻名的劳动力市场,国际劳工组织还派人考察过。鲁园劳动力市场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是个综合性劳动力市场,每天流动劳动力平均三千多人,多时达到六七千人。每天的成交量二三百人。
尽管是个大雪天,天寒地冻,但市场大厅里依然挤满了求职的农民工。他们每人胸前都自己挂着一张一尺见方的纸牌,上面写着“厨师”、“木工”、“瓦工”、“保姆”、“服务员”、“驾驶员”……表示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从求职者那一双双渴望和焦虑的目光,可以看出,这里也充满着竞争。
我问一位胸前写着“厨师”的小伙子:“从哪来的?”
答:“辽宁铁岭。”
“在这儿几天了?”
“明天就一个礼拜了。”
“找活难吗?”
“很麻烦。”
“为什么?”
“有的是老板瞧不上我,有的是我瞧不上老板,有的是工资开得太低……”
“为什么瞧不上老板?”
“现在什么人都有,有的老板一看心就不善,你跟着他走了,干不了十天半个月,他就找借口把你辞了,连工钱都不给。”
这时,旁边一位中年人插话说:“我在这疙瘩也等了四天了,找不到活干,每天吃的、住的,还得开销,愁人啊……”
在鲁园负责的,是和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零工管理科王品科长。据王品介绍,到这个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主要是东三省的农民工,占百分之六十五,东三省又以辽西最多。其他还有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来的。从工种来看,又以餐饮业最多,像厨师、服务员、水案、面案,差不多占六成;做保姆不少;还有力工,像搬运啊,栽树啊;技工,像木匠、风镐、水钻等。工资标准,厨师一般是一千到一千五百元;服务员包吃包住六百元;保姆也是包吃包住,一般六百元;技工和力工不定,一般是按日计算工资。
王品说:“和平区大概有农民工十几万人,其中建筑行业占百分之三十,餐饮占百分三十,技工和力工占百分之二十,外来经营者占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十是收废品的啊,修鞋的啊,包括盲流。”
“这些农民工中,带子女进城的多吗?”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带子女进城的农民工主要是技工和外来经营者,也就是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身边带着子女。”
“他们子女的教育情况怎样?”
“这个情况我不是很了解,”王品想了想说:“不过,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沈阳什么事情最大,发展经济最大,发展经济离不开农民工。你不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就有后顾之忧。”
沈阳市和平区有一所砂山街第四小学。
砂山街第四小学简称砂山四校。砂山四校是一所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指定的公办小学。
“23321831”、“23318019”这是砂山四校专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开通的两部“服务热线”。
去砂山四校采访前,我先假设以一位农民工的身份,给服务热线拨了个电话:
“你好,这里是砂山四校专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开设的服务热线,有事请讲!”
“我是从山东来沈阳打工的,我的孩子想到你们学校上学行吗?”
“我们表示欢迎。”
“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一般来说,要有你全家户口簿、身份证,原籍出具的你的孩子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你在沈阳的暂住证、务工证明等。”
“我哪有时间回原籍开证明?”
“孩子可以先来上学,以后再开证明也行。”
“要交借读费和赞助费吗?”
“不用。”
“收费标准是多少?”
“每学期二百元。”
“真的是二百元吗?以后还会不会再加其他费用?”
“不会,我们是一次性收费。如果你还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减免。”
……
《我的课桌在哪里》 第三部分考验城市(5)
砂山四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在沈阳,砂山是郊区和落后的代名词。这所建于一九五八年的公办小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便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那几年,沈阳掀起了一股择校热,许多家长嫌这儿偏僻,条件差,千方百计将孩子转到市区的学校。二000年,秋季开学时,有着四百个学位的学校,只招来二十几名学生。
马淑惠校长告诉我:“当时,区教育局说了,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再招不来学生,这个学校就给撤消了。迫于这么一种压力,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主动走出校门,向社会公开招生。当时,我们也分析过了,像我们这种学校,到市区肯定是招不来学生的,必须面向郊区。我们选的第一个点是汪家河乡。那里是个大垃圾场,有许多外地来的农民工居住在那里,以捡废品为生。我们去的时候,发现垃圾场边有许多孩子在玩,七、八岁,十来岁都有,问他们上学了吗,他们直摇头。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外地农民工的子女,他们跟着家长进城,却找不到学校,只好和父母一起捡废品。听说我们是来招生的,刚开始他们还不相信,以为我们在骗他们,后来知道我们真是公办学校的老师,许多家长替自己的孩子报了名。那个学期,我们招了六十八名学生。第二年,又招了一百多名。现在,我们全校是四百五十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三百零一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区。”
一天,一位新疆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学校,用极不流利的汉语告诉马淑惠,她是靠卖羊肉串为生的,想让两个孩子来这儿上学,可两个孩子不懂汉语,自己一下子又拿不出学费。面对着孩子那渴望的目光,马淑惠对孩子母亲说:“你就让孩子先来上课吧。”
问及两个孩子的名字,孩子母亲告诉说,一个叫“萨达木”,一个叫“萨拉木”,听起来像是原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名字。马淑惠想了想,说:“为了使你们在这儿的学习更方便,我给你们起两个汉语名字:从今以后就是砂山四校的孩子了,就用砂山四校的‘砂’作你们的姓,哥哥叫砂志强,弟弟叫砂志明。”
刚进校时,砂志强、砂志明哥俩连基本的汉语对话都不会。现在,他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用汉语写日记了。
八年前,刘凤环从昌图农村来沈阳卖菜,她的独生儿子宝铭馨就是在沈阳出生的。宝铭馨四岁时,跟着妈妈到农贸市场,不幸被一辆货车撞断双腿。七岁了,宝铭馨整天嚷着要上学。可是,他这种状况,又怎么能上得了学?刘凤环只有默默在心里流泪。有一天,刘凤环从砂山四校门口经过时,禁不住走到校长办公室,她想给儿子买一套课本,自己在家教教孩子。马淑惠听了孩子不幸的遭遇后,对刘凤环说:“你自己教怎么行?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他的。”
从那以后,每天清晨,班主任李静和田舒老师,都会在校门口迎候,从刘凤环的背上接过宝铭馨。四年了,宝铭馨没有拉下一天课,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见刘凤环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学校领导又让她到学校当保洁员,既可以照顾儿子,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农民工子女,多是从小随父母从农村“漂”进一个又一个城市的。下课铃一响,有的孩子还像在农村一样光着脚丫爬树上墙。有个孩子总用拖布擦地,后来才知道他从没见过拖布。还有个孩子课间反反复复地上下楼梯,原来,他一直住在平房,见到楼梯格外新奇……。面对这样的学生,砂山四校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学校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城市孩子是平等的。学校在评优和担任小干部等活动中,都特别关注这些学生。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子女陈萌,已经成为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和校大队委员,她的弟弟陈云鹏也当上了学校的领操员;从山东来的杨越同学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还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女当上了光荣的升旗手。
吕潞和吕媛媛的父亲,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关爱,他说:“我们尽管是从农村来的,但我们的孩子在砂山四校,不但没有受歧视,还得到了理解和尊重。看见她们每天乐呵呵地回家,我们做家长的,心里那个高兴啊!”
针对农民工家庭教育的薄弱状况,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家长会,制定《家庭学校制度》、《合格家长标准》,建立“学校与家长对话制度”和“学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话会”,评选“教育有方合格家长”等活动,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砂山四校不断拓展各种渠道,动员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教育,携手共筑爱心工程,使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在学校的感召下,社会各界纷纷奉献爱心。和平区工商局组织二十余位企业家到学校,为学校及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区环保局、执法局、砂平供暖公司等单位情系教育,为学校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建起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一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