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菲画传-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给王菲制定了许多的“规章制度”,这些约束,既出于一个妈妈对于女儿未来的担心,又出于望女成凤的特殊心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还难以理解为人父母的苦心时,面对这样的约束,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像王菲这样的孩子,在自己的记忆里,父母很少有这样约束自己的时候,一些散漫或者无所谓的个性,逐步成形,现在突然要改变这一切,就得和原有的习惯作斗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王菲在一次回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时说:“我与妈妈之间总有鸿沟,我们的心,也像隔着玻璃围墙,无形地隔着亲情。到今天,我明白感情要经历过才知它的可贵,但那时的反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她回忆说,“当时,妈妈管得很严厉,束缚着我喜爱自由的个性。家里仿佛成了牢笼,困着我。我总想飞出去,于是我与妈妈的冲突,随着我的长大,想独立、想自由的同时,越来越多了。”  文革结束之初的几年,社会极不安定,正是在这一时期,小王菲渐渐长大,开始向青春期迈进。面对如此多变的社会,刚刚从一个严格而且程式化社会走过来的夏桂影,既有着对社会潮流的不解和惶恐,又有着对女儿可能受此影响的充分警惕,对女儿的约束也越来越紧。为了更好地管好女儿,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将女儿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夏桂影要求女儿严格按照自己为她制定的轨迹:放学后立即回家,回家后,绝对不允许出门,星期天更是一定得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王菲的反叛期,比其他的孩子来得更早。她回忆说:“当我脱离小孩的阶段,妈妈生怕我学坏,放学后总想我留在家里,不太让我往街上跑。妈妈认为我是女儿家,要斯文、安静些。为此,我很怕妈妈,都会顺着她的意。可是后来我好动的个性,就如脱缰的野马,怎样也收不住。”  她开始寻找一切机会溜出家门。更多的时候,她会先斩后奏,放学之后便和一帮孩子出去玩,最后,往往换来妈妈的一顿痛打。挨打的次数多了,女儿和妈妈之间的鸿沟也就更深了。  她说:“每次与妈妈争吵后,我们总是互不理睬。我与妈妈都是硬性子,更是水火不容。从小我与她已不亲近,我不会睡在她身边。我和妈妈互不理睬几天后,妈妈会弄些我爱吃的菜,自然又好起来。说到底我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倒是与爸爸,我偶然会撒撒娇。”  直到几年后,王菲从北京到了香港,从香港到了美国。远离家乡亲人,思亲之苦令王菲突然成熟起来,此时,她才开始体会到妈妈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原来饱含着如此深重的恩情。对妈妈的理解,使得两人间的感情,在一夜间拉近了距离,从此,母女开始亲密起来。


第二章 色彩斑斓的花季雨季妈妈不准她唱歌

  对托儿所充满恐惧的王菲,对小学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喜欢小学里的课程,喜欢小学里的老师,也喜欢小学里的同学,更喜欢小学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因为她出色的歌喉,被选为班上的文艺委员,每逢节假日,她便在老师的领导下,引领着一帮同学排节目。  小学的课程毕竟简单,王菲又有天生的文艺天赋,她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出类拔萃,算术也相当优秀,因此,她成了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每个期末的家长会,总是最能让妈妈风光的日子。而每次家长会结束,妈妈也会照例说一句,看吧,要不是我盯得紧,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吗?面对妈妈的唠叨,她有些不以为然,心中暗想,才不是,这都是因为我的聪明。  她确实没有像其他同学那般刻苦认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课业上。一方面,她有着太多的业余活动,比如排演节目,比如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她越来越痴迷于神游,往往遇到不喜欢的老师讲课,她的神志,便开始游离自己的躯体。  那时,无论是她还是妈妈,抑或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她会考上重点中学。有一位极其喜爱她的老师说,如果她考不上重点,我们整个地坛小学,大概不会有人能考上了。这话传到她的耳边,令她得意异常,认为上重点对于自己,是探囊取物的事。她放松了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掉以轻心。  然而,小考是统一命题,监考异常严格,考场里突然多了好几个老师,还有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的负责人在考场外巡视。看到这阵式,王菲突然紧张异常。一次谈到这段经历时,王菲说,我的性格就是如此,平常大大咧咧,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紧张得要死,手脚冰凉,心慌意乱。脑子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塞着一样,以前会做的题,这时怎么都想不起来,以前随便写就能写得很好的作文,那时怎么都想不出最好的句子。  结果非常糟糕,她未能进入重点线,被分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西直门中学。  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结果,给她带来了直接后果,首先,妈妈对她的管理更加严格,约束也越发的多起来,甚至连参加学校的某些活动,都在妈妈的严禁之列,包括唱歌。  早在小学的时候,她就被选入银河少年合唱团。  银河少年合唱团隶属于中央电视台,是全国数千个群众性业余合唱团体的佼佼者,曾多次出访奥地利、法国等国家,被当地媒体喻为“亚洲第一童声合唱团”。  据了解情况的人回忆说,当年,银河少年合唱团主要从北京市选取演员,采取的是由少年宫推荐或者合唱团的老师前往各学校挑选相结合的方式。唱红了《我们荡起双浆》等歌,后来,这个合唱团享誉海内外,一些家长便主动送自己的孩子上门,于是,挑选少年演员的方式,也就随之改变。  那天,合唱团的老师到地坛小学挑选新演员,学校的音乐教师将全校几十名歌唱得好的学生集中在教室里,音乐老师坐在手风琴前,合唱团的老师坐在一旁。事前甚至没有告诉孩子们这些陌生的面孔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轮到王菲上台的时候,她选唱的是一首邓丽君的歌。合唱团的老师们眼前立即一亮,完全被面前这个扎一对小辫的小女孩那轻灵甜美的声音吸引了。或许,那时合唱团的老师便已经意识到,这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模样显得有几分调皮的瘦高女孩是个可造之材,只要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将来必定成为歌坛名人。王菲的歌尚没有唱完,几位老师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从那天起,王菲便成了地坛一带的小名人,学校的各种演出,她自然是台柱,居委会、街道搞活动,也一定少不了她。建军节去部队慰问演出,劳动节去工厂演出,以及其他一些演出活动,少了她就不成戏了。  可是,因为初中没有考上重点,母亲便不准地再参加这一类活动,从今往后,一心一意抓学业。  学校确实是以教学为中心,应考成为各个学校的终极目标。但是,除了考试之外,学校毕竟还有些其他的活动,而且这类活动主要以演艺为主。在这类社会活动中,各所学校都憋着一股劲,想尽可能地拿些奖杯回来,提高学校的声誉。但这又和学校的终极目标相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能有个别才艺异常突出的学生,学校既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排练,又可以拿到奖杯。  王菲正是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可以算是优秀,才艺更是优秀。但凡有全区性或者全市性的文艺演出,只要她出马,肯定抱个奖回来。如此一来,学校的需要和家长的规矩形成了冲突。学校不得不曲线救校,和学生联合起来,在家长面前打马虎眼。  据中学时代的一位校领导回忆说,那时的王菲,和妈妈的关系并不好,母女之间有些隔膜和紧张。这种矛盾的主因是夏桂影不赞成女儿搞文艺,而孩子对唱歌十分痴迷,尤其痴迷邓丽君的歌,已经不仅仅只是追星族,她自己已经成为童星了,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组成的一些文艺演出需要她的参与,一些社会音乐团体,也来找她录音。  为了避免母女间的冲突,学校常常替她隐瞒这一类活动。


第二章 色彩斑斓的花季雨季雏凤新声:风从哪里来

  15岁,对于王菲来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  这一年,她顺利地初中毕业升入高中。也是这一年,她可以通过唱歌赚到钱了。  那个时候,全中国的工资标准都很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才20多元,可王菲赚到的第一笔钱就有近千元之多,那简直就是挖到了第一桶金。她也因此成了同学之中的小富姐。  那是高一上学期的期末。北京一家唱片公司计划发行一集邓丽君的口水歌,便在北京所有演艺团体中寻找合适的歌手。北京是文化之都,艺术之都,出类拔萃的歌唱演员,数以万计,要从这么多的演员中,找出几个模仿邓丽君的歌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固有观念仍然影响着几乎所有的演艺人员,通俗唱法在当时为那些专业艺员所不齿,邓丽君被主流社会认定为靡靡之音,部分成名歌手即使愿意接下这样的任务,但费用异常之高。  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既要唱得好,又要便宜,只好在新人中选了。  王菲和另外几名少年歌手被推荐给了唱片公司。经过试唱,唱片公司选定了王菲。  王菲找到班主任请假,要去云南昆明录音,前后可能需要十几天时间,也可能需要一个来月。班主任一听,几乎没有考虑便说,这不行,我不能同意。王菲和班主任的关系一直不错,便施展自己的磨功。她说,自己是那么喜欢邓丽君,而且又是正式出版自己的第一个专辑。有些歌唱演员,从事演艺工作一辈子,都难以获得出版个人专辑的机会。而自己才只不过15岁,便有这样机会,这很可能成为自己未来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希望班主任网开一面,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可班主任的想法和她不同,班主任说,你唱歌,你妈妈本来就不同意的,总是我们在替你隐瞒。现在已经是期末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你如果去录歌,这次考试肯定错过了,到时候,我怎么向你的家长交待?怎么向学校交待?  王菲只好跟唱片公司说明有关情况,她表示,这项工作自己不能接了,妈妈那一关,肯定是通不过的,现在班主任又不肯给她假,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地跑到昆明去,后果就太严重了。  唱片公司从许多人中选定了王菲,自然不肯轻易换人。他们首先找到夏桂影,希望她支持女儿接下这个专辑。在唱片公司看来,夏桂影本人是歌唱演员,应该容易理解这件事。为了保证顺利通过家长这一关,他们通过关系找熟人做夏桂影的工作。又亲自跑到西直门中学,找校长接洽。当时的邵校长非常支持,表示愿意做班主任的工作,同意王菲下学期补考。同时也表示,王菲的家长一直不支持她唱歌,这个工作恐怕不好做。  这件事在王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夏桂影为女儿确定的目标是考重点大学,女儿一旦把心思放在演唱方面,便会离自己这个暨定目标越来越远。  唱片公司又设法和王菲的父亲王佑林取得联系。王佑林到香港已经几年了,对于香港流行歌坛的情况有些了解,也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他深知目前国内对演艺事业存在很严重的偏见,也清楚目前的应考教学体制,使得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这种现象的不合理。他正在着手帮女儿办理移民香港的相关手续,如果她能够在通俗演唱方面取得一点成绩,将来到了香港,也不失为一条出路。所以王佑林反过来做夏桂影的工作,结果,夏桂影极其勉强地网开一面。  虽几经波折,终究成行。盛夏时节,第一次到春城的王菲,心情就像初春的花朵一般怒放。录音是一件苦差事,要一遍又一遍反复演唱,只要一个音没有唱准,就得全部重来。录音棚需要严格隔音,歌手独自站在隔音室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一句唱词甚至是一个音,枯燥而且疲惫。王菲翻唱的是邓丽君的歌,这些歌她都唱过千遍万遍,每唱一遍便有不同的理解,有新的心得。此时让她来演绎这些歌,真正是如鱼得水。同时,她在歌唱方面天资丰厚,邓丽君的歌又恰好回避了她音域不够宽的弱点,演唱起来,游刃有余。  这个专辑被命名为《风从哪里来》。在邓丽君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这个专辑销量极为可观,却并没有给王菲带来多大的声誉。只有那些忠心不变的菲迷们,至今仍然保存着当年的记忆。以后,王菲在国内演唱,常常会有菲迷拿着这盘盒带让她签名。看到旧物,王菲常常是莞尔一笑。也有些在王菲成为天后之后迷上她的菲迷们,为了得到这个盒带煞费苦心。  在这盘盒带中,年仅15岁的王菲,声音显得有些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