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9-内经知要-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犹之白露不降矣)。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独阳不生,独阴不成。若上下不交, 
则阴阳乖而生道息,不能表见于万物之命,故生化不施而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 
稿不荣(恶气不发,浊气不散也。风雨不节。气候乖乱也,白露不下,阴精不降也,即不表不施之义也。 
菀稿不荣,言草木抑菀枯槁,不能发荣,即名木多死之义也。上文言天地不交。此则专言天气不降也)。贼风 
数至,豪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阴阳不和,贼风豪雨,数为侵侮,生长收藏不 
保其常,失阴阳惨舒自然之道矣。央,中半也。未及中半而早已绝灭矣)。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 
失,生气不竭(从之者,法天地四时也,存神葆真以从其藏德,勇猛精勤以从其不止,收视返听以从其不自 
明,通任会督以从其阴阳之升降,则合乎常经,尚安得有奇病?万物不失,与时偕行,生气满乾坤也。不竭者, 
无未央绝灭之患也。愚按∶四时者,阴阳之行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春凋秋荣,冬雷夏雪,刑德易节,贼气 
至而灾。夫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刑德不失,四时如一。刑德离乡,时乃逆行,故不知奉若 
天时,非尊生之典也。是以《天真论》曰调于四时,曰分别四时。四气者,天地之恒经;调神者,修炼之要则。 
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根者,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此皆治未病之方,养生者所切亟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二者,阴阳也。七为少阳 
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阳消也;八益者,阴长也。阴阳者,生杀之本始。生从乎阳,阳惧其消也;杀 
从乎阴,阴惧其长也。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用其扶抑之术,则阳常盛而阴不乘,二者可以调和,常 
体春夏之令,永获少壮康强,是真把握阴阳者矣。不知用此,则未央而衰,用者,作用也。如复卦一阳生,圣 
人喜之,则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卦一阴生,圣人谨之,则曰系于金 ,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 躅,此 
即仙家进阳火、退阴符之妙用也。朱紫阳曰∶ 
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早服者,言能啬则不远,而复便在此也。重积 
德,言先有所积,而复养以啬,是又加积之也。此身未有所损,而又加以啬养,是谓早服而重积。若损而后养, 
仅足以补其所损,不得谓之重积矣。知此,则七阳将损,八阴将益,便早为之所;阳气不伤,阴用不张。庶调 
燮阴阳,造化在手之神用也,华元化曰∶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数者生,顺阴者 
灭。数语可作七损八益注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二十为少阳,三十为壮阳。东垣云∶行年 
五十以上,降气多而升气少。降者阴也,升者阳也。由是则四十之时,正升阳之气与降阴之气相半,阳胜阴则强, 
阴胜阳则衰,阴阳相半,衰兆见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阳气者,轻而善运;阴气者,重而难舒。 
五十阴盛,故体重也。阳主通达,阴主闭塞,故耳不聪;阳为显明,阴为幽暗,故目不明)。年六十,阴痿,气 
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阳气大衰,所以阴痿也,九窍不利者,阳气不充,不能运化也, 
下虚者,少火虚也,上实者,阴乘阳也,涕泣俱出,阳衰不能摄也)。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知七损八益而 
调之,则强;不知,则阴渐长而衰老)。故同出而名异 
耳(同出者,阴与阳也,名异者,强与老也)。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洞明阴阳之故,故曰察同。愚者 
徒知强老之形,故曰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愚者阴 
长,日就衰削,故不足;智者阳生,日居强盛,故有余。有余则聪明轻健,虽既老而复同于壮,壮者益治,即 
老子早服重积之说也)。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无为者。自然之道也。恬澹者,清静之乐也。老子 
之无为而无不为,庄子之乐全得大是也)。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从欲者,如孔子之 
从心所欲也。快志,即《大学》之自慊也。至虚极,守静笃,虚无之守也。天下之受伤者。实也,有也。与虚无 
同体,不受坏矣。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愚按∶阳者轻清而无象,阴者重浊而有形。长生之术必曰虚无,得 
全于阳也。故仙真之用在阴尽阳纯,仙真之号曰纯阳全阳,皆以阳为要也。《中和集》云∶大修行人,分阴未 
尽则不仙;一切凡人,分阳未尽则不死。明乎此。而七损八益灼然不疑矣)。 
遗篇《刺法论》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 
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肾为水脏,以肺金为母。肺金主气,咽气者,母来顾子之法也。咽津 
者,同类相亲之道也。人生于寅,寅为阳旺之会,阳极于午,午为向明之方。神不乱思者,心似太虚,静定凝 
一也。闭气不息者,止其呼吸,气极则微微吐出,不令闻声。七遍者,阳数也。引颈者,伸之使直,气易下也。 
如咽甚硬物者,极力咽之,汨汨有声,以意用力送至丹田气海,气为水母,气足则精自旺也。饵舌下津者,为 
命门在两肾之间,上通心肺,开窍于舌下,以生津。古人制活字,从水从舌者,言舌水可以活人也。舌字从千从口,言 
千口水成活也。 
津与肾水,原是一家,咽归下极,重来相会,既济之道也。《仙经》曰∶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世上漫忙 
兼漫走,不知求我更求谁。气为水母,水为命根,勤而行之,可以长生。《悟真篇》曰∶咽津纳气是人行, 
有药方能造化生,炉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此言虚极静笃,精养灵根气养神,真种子也)。 
愚按∶《素问》、《灵枢》各九卷,何字非尊生之诀。兹所摘者,不事百草而事守一,不尚九候而尚三 
奇。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进百年为万古尊生之道。于是为大矣。因知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 
简者,即是旁门,诚能于此精求,则道德五千,丹经五卷,岂复有余蕴哉! 

卷上
二、阴阳
属性:《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主于动,地主于静。《易》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本道体以生,道者,由阴阳而显),万物之纲纪(总之为纲,大德敦化也;纷 
之为纪,小德川流也),变化之父母(经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 
化见矣。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然变化虽多,靡不统于阴阳,故为父 
母),生杀之本始(阴阳交则物生,阴阳隔则物死,阳来则物生,阴至则物死,万物之生杀。莫不以阴阳为本 
始也),神明之府也(变化不测之谓神,品物流形之谓明。府者,言变化流形,皆从此出也)。治病必求于本 
(人之疾病,虽非一端,然而或属虚,或属实,或属寒,或属热,或在气,或在血,或在脏,或在腑,皆不外于 
阴阳,故知病变无穷,而阴阳为之本。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也。但明虚实,便别阴阳,然疑似之间大难 
剖别。如至虚有盛候,反泻衔冤;大实 
有羸状,误补益疾;阴症似阳,清之者必败;阳症似阴,温之者必亡。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药有生血之功, 
血药无益气之理。病在腑而误攻其脏,谓之引贼入门;病在脏而误攻其腑,譬之隔靴搔痒。洞察阴阳,直穷病 
本,庶堪司命。若疑似之际,混而弗明,攻补之间,畏而弗敢,实实虚虚之祸尚忍言哉)。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积者,汇萃之称也。合一切之属于阳者,莫不本乎天;合一切之 
属于阴者,莫不本乎地。阴主静,阳主躁,其性然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之和者为发育,阴之和者为成 
实,故曰阳生阴长,此阴阳之治也。阳之亢者为焦枯,阴之凝者为封闭,故曰阳杀阴藏,此阴阳之乱也。《天元 
纪大论》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夫天为阳,阳主于升,升则向生,故曰天以阳生阴长,阳中有阴 
也。地为阴,阴主于降,降则向死,故曰地以阳杀阴藏,阴中有阳也,此言岁纪也。上半年为阳升,天气主之, 
故春生夏长;下半年为阴降,地气主之,故秋收冬藏。阳不独立,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 
露,故曰阳生阴长。阴不自专,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故曰阳杀阴藏。按∶三说俱 
通,故并存之。第二则本乎经文,尤为确当。愚意万物皆听命于阳,而阴特为之顺承者也。阳气生旺,则阴血 
赖以长养;阳气衰杀,则阴血无由和调,此阴从阳之至理也),阳化气,阴成形(阳无形,故化气;阴有质, 
故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冬寒之极,将生春夏之热,冬至以后,自复而之干也。夏热之极,将生秋冬之寒,夏至 
以后,自 而之坤也)。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属阴,故生浊。热属阳,故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 
(清阳主升,阳陷于下而不能升,故为飧泄,完谷不化也。浊阴主降,阴逆于上而不能降,故为 胀,胸膈胀 
满也)。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此以下,明阴阳之升降,天人一理也。阴在下者为精, 
精即水也,精升则化为气,云因雨而出也。阳在上者为气,气即云也,气降即化为精,雨由云而生也。自下而 
上者,地交于天,故地气上为云。自上而下者,天交于地,故天气下为雨。就天地而言,谓之云雨;就人身而言,谓之 
精气,人身一小天地,讵不信然)。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上有七窍,耳目口鼻也。下有二窍,前阴、后阴也),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 
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位乎外,阴位乎内,腠理四肢皆在外者,故清阳居之,五脏六腑皆在内者, 
故浊阴居之)。 
水为阴,火为阳(水润下而寒,故为阴;火炎上而热,故为阳。炎上者,欲其下降。润下者,欲其上 
升,谓之水火交而成既济。火不制其上炎,水不禁其就下,谓之水火不交而成未济。肾者水也,水中生气,即真 
火也。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真水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水火互藏,阴阳交体,此又不可不知者也);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味归形者,五味入口,生血 
成形也。形归气者。血皆倚赖于气,气旺则自能生血,气伤而血因以败也);气归精,精归化(气者,先天之 
元气与后天之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肺金主之,金施气以生水,水即精也。精者,坎府之真铅,天一之最先也。 
精施则能化生,万化之本元也);精食气,形食味(气为精母,味为形本。食者,子食母乳之义也); 
化生精,气生形(万化之生必本于精,形质之生必本于气);味伤形,气伤精(味本归形,味或不节,反伤形 
也。气本归精,气或不调,反伤精也);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气本归精,气为精母也。此云精化为气者,精 
亦能生气也。如不好色者,气因以旺也。水火互为之根,即上文天地云雨之义也。味不节则伤形,而气不免 
焉。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为阴,故下;气为阳,故上), 
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属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浓 
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阴味下行,味浓者能泄于下,味薄 
者能通利也,阳气上行,故气薄者能泄于表,气浓者能发热也)。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 
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 
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气。少火 
生气,故云食火,阳气者,身中温暖之气也。此气绝,则身冷而毙矣。营运三焦,熟腐五谷,畴非真火之功, 
是以《内经》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