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孤独行走-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置上,气势雄伟,坚如磐石。屋顶上晒着一串串鲜红的辣椒,分外耀眼。羌峰寨建设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有石、泥、木、麻等。他们将麦秸秆、青稞秆和麻秆用刀剁成寸长,按比例与黄泥搅拌成糊状,便可层层错缝粘砌选好的石料。它那金字塔式的造型结构决定了它稳如泰山般的坚固,加上精湛的工艺,坚固耐腐的材料,素有“百年碉不倒”之说。即使在冷兵器的年代里,用火炮轰也难以伤它筋骨。一般建一座军事碉楼至少耗时两到三年。    
      每座碉楼的门都设在离地面数米高的地方,门前放置一活独木梯,供人上下;一旦抽走独木梯,攻者想要进入碉楼,那可比登天还难。碉门十分矮小,成人也须躬身出入,门板坚实厚重,亦有多道带机关的门闩(木制门锁)。碉内分有若干层,每层都有碉窗(用作近距离作战时投掷巨石打击敌人)和枪眼。居高临下,远可射,近可砸,敌在明,我在暗,以守代攻,游刃有余。    
      这且不说,当江馆长带我走进古碉内部时,更让我惊异不已的是,全寨的碉楼和民居住宅户户相连,家家相通,粮仓、草房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且有一个非常完备的供水系统和排污水槽,内部纵横交错的通道网络,将整个寨子连成一个整体,即使是攻兵围寨一年半载,寨内的羌民照样能自在地生活。其构思之精巧,设计之周到,工程之浩大,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碉楼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古羌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智慧结晶。每一个碉窗、枪眼都展示着羌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坚忍不屈的民族气节。过去羌人的千古风流和战争的腥风血雨已成为历史,但碉楼却永远傲然屹立,为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    
    


第三部分穿越青藏线

      在圆圆的地壳中,有块高高隆起的地方,它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千山起伏,万水环绕,在湛蓝、纯净的天空下,有着壮美的山川风光,清傲无语的神山圣湖,浓厚神秘的宗教信仰,自然淳朴的民族风情……为了心中的梦想,我终于靠近了她。    
      出了青海省的德令哈,一直奔往格尔木方向。格尔木是青藏铁路北端的起点,也是目前从陆地进入西藏最好走的一条公路。西行至大柴旦,拐向南,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儿生命的痕迹,典型的沙漠与戈壁混合的地貌特征。狂风常常卷起沙尘,形成流动的沙柱。行走百里地,不要说人烟,就是一茎小草,一片地衣也无法找到,真正是寸草不生之地。    
      我忍不住停下车轮,在火辣辣的艳阳下,好奇地探究着那形形色色的沙砾和卵石。它们真是不可思议的谜,大的如碗口锅盖,小的似弹丸珠豆,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听人说,这里原来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一次又一次席卷而来的风暴,吹走了所有的细小沙子,只剩下这些吹不走的卵石,孤零零地留在了荒滩上。也有人说,这里原来是大海,有一天海水突然退去,这些海底的卵石便裸露在天穹底下了。面对这遍地卵石,我无法产生什么浪漫的联想,只是记起了古人的两句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里的一切都是凝滞的,只有无形的热浪在地面上升腾奔突,使得那凝滞的一切都仿佛微微颤抖晃动起来……    
      开车行走中,时常看见前方会出现奇妙的楼宇、蓝色的湖泊、绿洲或村镇,我就会加大油门奔赶过去,结果无疑是残酷的,虚幻的海市蜃楼迷惑、欺骗了我。假如从灯红酒绿的都市突然降落到大戈壁中,然后有人说:到了月球,到了火星!你大概也会相信这样的鬼话。    
      中午在大柴旦一家安徽人开的小饭店吃一菜一汤的快餐,结果一结账是“刀砍价”六十元。这对我一毛钱都想掰开花的旅人来说,真是吃得痛!谁让我上来不问价呢?看来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应改成“老乡见老乡两眼放寒光”了。说来也不怪人家,背井离乡来到这西部艰苦的环境来开饭店、谋生活,也确实不易啊。    
      到达格尔木,已是万家灯火。我将车停在市政府大院内,门卫大叔给我端来洗脸及饮用的水,这夜在此宿车一定是安全可靠的。    
      转天整个上午都缩在车里写通报,之后打印、校对、拷贝、装信封、写地址、贴邮票、投寄(每份通报至少要发送五十至八十份,这是我“法定”的工作项目之一)。接下来是购买氧气袋、速效救心丸、复合维生素、感冒片和抗生素,以备高原严重缺氧时使用。虽然现在只是八月份,但军大衣也是必备的防寒用品。听人说,在西藏一日度四季是很平常的事。    
      一切准备停当,只待明日孤身闯进那漫长而艰辛的青藏路。    
      第一天,星期日,天色阴沉,有暴风雪。目标:格尔木——昆仑山——沱沱河。    
      清晨,在加油站将五个备用油桶和车载油箱全部加满(近四百升汽油,犹如携带一个重磅炸弹),用刺骨的冰水洗了脸,再在路边的早点摊饱餐了豆浆、油条和包子。一切显得安静、有序、放松,似乎是要去单位上班一样。但我心里明白,这是“大战”前的短暂寂静。    
      出了格尔木向南,只有一条孤零零的两车道柏油路向前延伸着,直至天际。绿色家园渐渐消失在身后,扑面而来的是一望无垠的褐灰色大地,苍茫而荒凉。它比戈壁和沙漠显得更冷酷,更空旷,更孤傲。海拔高度在不断地上升,两小时后车已到达昆仑山丫口。驻足远望,一幅异乎寻常的景象闯入视线:冰峰高耸蓝天,闪射出强烈的银色冰光。昆仑山群峰被自西向东的一缕缕云纱缠绕着,终年积雪的峰巅像白玉的群岛浮现在湛蓝色的天际。脚下海拔高度为四千一百米,风力很大,吹得人站不住脚跟。我在激动地拍摄之后,竟控制不住自己,毫无顾忌地放声号啕起来,撕心裂肺般的疯癫狂奔,任凭泪水破闸而涌。    
      也许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大自然产生恐惧、膜拜以及一种莫名的极端压抑的心理,它逼人的瑰丽、炫目、冷峻之美直入胸怀。置身于此,我刻骨地感悟到,人之渺小甚至不如脚下的一块石、一粒沙、一滴水。当你被苍凉、孤独所包围,当你立于天地之间的苍茫,无可抗拒的自然之伟力中,你所积聚的能量,在这一刻,只能释放给了亘古莽原。惟有如此,才能使虔诚的心灵得到抚慰,孤独的灵魂找到依托,才能表达对自然之母的深深敬畏之情。    
      长久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群或许早已失却了这种对自然的触发和感悟,物欲使人产生诸如妒嫉、诋毁、仇恨等与文明相伴相生的行为,甚至人性扭曲、亲情丢失、道德沦丧。只有置身于博大的自然之中,面对长空原野,你会感到自己超脱了世间的一切烦扰,心灵会徒然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也更深深地感悟到人的亲情、友善、真诚这一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的本然的力量源泉。    
      抵达沱沱河之后,找到兵站指导员。这是个四川人,他同意我在兵站食宿。艰苦的环境与恶劣的气候,使这些时刻处在缺氧状态下的可敬的官兵们都脸色发青、口唇发紫。尤其是每年来自平原的新兵,其艰苦难熬的程度更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这个晚上总算有个板床使我睡平,但高原综合反应:头痛、胸闷、气短、四肢乏力使我夜里几次因缺氧而憋气醒来。每次醒来都必须坐起,再做几下深呼吸,才能继续入睡。    
      第二天,星期一,晴,有间断雷暴雨、暴风雪、冰雹。目标:沱沱河唐古拉山口——那曲——当雄县。    
      清早,和官兵一起吃了稀饭、馍馍。指导员说什么也不收食宿费,我便拿出两瓶“兰坪醇”,转送给兵站官兵,希望他们每人尝一口暖暖身子。    
      这天的天气更加阴沉,风力达到七级,行驶了一百八十公里之后,唐古拉山山口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从松松的雪层看,这里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此时已是阳光普照,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明快而通透,给人一种非常洁净、舒服的感觉,身边的冰川雪山犹如银色长龙静静地横卧着。路边的一块圆形的石头上标明脚下的海拔高度为五千二百三十一米。也许是天气晴朗,也许是兴奋所至,也许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服用的“三普红景天”(抗缺氧药,我的西宁救命恩人杨廷成送的)起的作用,到达山口时竟没有感到明显的高原反应。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才略感呼吸困难,立即接通氧气袋,渐渐缓解了胸闷和头痛。在山口停留了二十分钟后,开始进入西藏境内。    
      翻过唐古拉山山口不到十公里时,前方忽然大片大片黑压压的乌云贴着路面翻滚过来,刹那间天昏地暗,铜钱大的暴雨点夹杂着冰雹劈里啪啦地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泻了下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鸣着,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击破黑沉沉的雨幕,如一条条金鞭似的抽打在我的“切诺基”引擎盖上,溅起了飞舞的雨花。只一会儿工夫,电光又消失了,天地似乎合成了一体,一切都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    
      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冰雹滂沱的合奏。挡风玻璃的刮雨器开到最快的一挡也无济于事。此时已没有了能见度,车大灯的光线被暴雨、冰雹吞噬得犹如微型手电筒的亮度。我被迫停车却不敢熄火,并迅速将所有车门锁打开,以防不测时逃生。突然,又一道极强的灼目的蓝色闪电就在头顶劈闪开,我真切地看到一堆放在路边废弃的柏油桶被闪电击中,顷刻间滚动的、力破千钧的雷声就在身边炸响,油桶被崩得腾空而起。    
      “切诺基”也被震得发抖,莫非车身被雷电击中?一个冷战遍布全身,我被这闻所未闻,更是前所未见的天象吓呆了,我本能地挂挡前行,感到暴戾恣睢的雷公正在怒目圆睁地注视着我,雨幕遮住双眼,往哪儿开呢?下一个雷会不会就击中我的车、打在我的头上?白日的黑暗令人感到绝望,孤立无援的人,面对强大无比的自然,真是太微不足道了。我只有本能地瞪大双眼,屏气凝神,注视、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任何可怕的事情。    
      闪电、雷声、狂风、暴风雪、冰雹一阵紧似一阵地轮番交替着,像是对我的心理、意志和灵魂进行着无情的肆虐和考验……气温在直线下降,挡风玻璃外的温度计读数已到零下二十二度,我已将所有保暖的服装穿在了身上。大约一个小时后,这片雷暴区才渐渐地离我远去,好像在说:不错,你小子还蛮经得起折腾的。此时的我已精疲力竭,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不知何时汗水已浸湿了内衣……    
      经过狂风暴雨的洗涤,蓝天、白云,天空与大地,更加透明、洁净。迷人的雪域高原的诱人景色重新呈现,我仿佛又进入了仙境般的天国。一切又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新生的活力,就连车里录音机传出的音乐也变得悦耳动听起来。这似是一个魔鬼在翻云覆雨,在造化天宇,使我产生一个触及灵魂的彻悟:人,永远都不要妄想去征服自然。    
      经历“末日”之后的那种慑人心魄的自然之美,印在心里,今生更是无法抹去。    
      我和“切诺基”继续沿着笔直的道路恢复了原有的车速向着心中的阳光城——拉萨,前行。    
      海拔大约降到四千米以下时,周围一闪而过的原野竟然可以看到生命的信息——绿色。时而可见藏民放牧的深褐色帐房点缀其间。一头头体形彪硕的牦牛悠闲自在,衬托着高原美丽的风景。我情不自禁地驻车投去注目礼。经历了那场暗无天日的暴风雨的洗礼,抬眼眺望天的尽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而刚强的民族的不死的魂灵,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创造出独有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面对焕发着豁达、潇洒与矫健,意志如雄伟高山,胸怀坦荡如原野的藏民,我霎时产生无限的感动与敬意。    
      而这一片高原的土地所唤起的心灵之纯美以及勾人魂魄的神奇的自然魅力,是吸引人们千百年来,不畏艰险地闯入生命禁区的心之所向。那种“看山无崖,视水无竭,冬雪震天地,夏雨冰霜雪,天地合,万物聚”的描述,正是追梦西藏,崇拜自然的心灵感悟后的真实写照。    
      当车上的备用油几乎全部用完时,我于晚间到达了距拉萨只有一百七十四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