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初的邀请,人群中不少人驻足不前,显然被这超出概念的东西给吓着了。
但也不乏有胆子大的,比如李汉,二话不说,就第一个进来,在他身后,也陆陆续续的跟着一群胆子大,后面的人,再害怕,可一看大家都进来了,也只好跟着进去了。
院子里,阿秀领着三个小家伙占在厅堂的门外。
来的人太多,李初也就不好请大家进屋了,就在院子里,把这电灯给大家演示了一番。
至于说法,他在这里做了一个小修改,与跟阿秀的不同,这里省去了神仙一说,直说自己得到了公输子的传承,是新一任鲁工匠的传人,这电灯,不过是鲁工匠传下来的新的手艺。
今天下午请李汉几个人帮忙,就是制作这个。
一说起这个,李汉等十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李初便说边演示,还请村子里几个威望比较重的老人亲自来开合开关。
于是,院子里的白炽灯,一下打开,一下子关上,一下子打开,又给关了,然后又被打开,玩弄着开关的老大爷笑的合不拢嘴。
知晓了不是妖魔鬼怪作祟,而鲁工匠的技术后,大家纷纷感到惊喜和新奇。
“哎呀,这要是晚上都能如白昼了,那岂不是能再干好多活了。”
“是啊是啊,今天算是长见识了,原来还有亮如白昼的灯,太新奇了,这可比那油灯亮多了,舒服多了去。”
“小初啊,这东西好弄不,贵不贵啊,能不能给村子里,也装几个啊?”
问这话的,是刚才玩弄开关的那个老大爷。
“以后吧,这东西现在能供给的电力太少,而且村子里这边也有点距离,等以后我赚到更多的钱了,才能换个更好的,到时候就能给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上电!”
李初说的,是实诚话,不过现在他的情况,是真没法。
“小初有心了,有你这句话,村里的大家,就舒心咯。”
“小初真是个好孩子,真孝顺,有好东西,也不会忘记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好,好啊。”xh:。74。240。212
第十九章:收购黄豆
感谢书友:毒谷★莫罗、书友160220012831944、苦海无舟笑忘忧的打赏支持!
(今天的第二更还是会晚一点,大概在12…1点之间的样子,还是那句话,读者上班的朋友,早点休息。)
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李初院里亮如白昼的事就在小镇里传开了。
聚集雷电?
采集雷电?
把雷电的力量用来夜晚照明?
鲁工匠的最新发明创造?
骗,骗鬼去吧。
可李家村的人形容却好像跟真的似的,一按下开关,灯就亮了,一按下,灯就灭了,而且还能放在户外,不怕风吹,不怕雨淋,只要有电,就能永远明亮。
而且,还亮如白昼,比油灯不知道要好个几千几万倍。
不少的人,选择了相信,李家村一村子的人都这样说,不像是作假,而且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爷,更是亲自检测过这起事,以老大爷的声望和信誉,是绝不可能说假话的。
也有不少人的人不相信,因为这件事太玄乎其神了。
天上的雷电,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掌控的?
天上的雷电,又岂能屈尊降落在凡间供一凡人所操控?
即便是那达灵先生,也要先开坛做法,祭祀上天,才能请下雷电。
而且雷电之威,威力甚猛,李初一点法力仙职都没有,怎么可能能用的了,这绝对是骗人的。
达灵先生,是林灵素。
神霄派的大宗师,会行五雷法,为今官家所承,并全国推行道教神霄宫。
李初的院子离小镇并不远,不少人,还特意跑来了李初的院子里看这神乎其神的电灯,惹的李初驱赶不是,不驱赶也不是。
所幸,他干脆又连了一条分电线,接到了院子门口边,当着大家的面,一步一步的操作,用小竹子串好,在外面又装了一个白炽灯,开关安在院子外,随这群好奇的人去折腾。
于是院子外的白炽灯,一下儿亮一下儿灭,人群中各种惊叹之声。
按照这群人这样的折腾方式,恐怕一天都不用,这白炽灯的灯泡,就要烧了。
烧就烧了吧,反正1个定制币能买10个,随他们去,毕竟新鲜事物的接受,总需要一个过程的,等到以后,整个小镇上都铺满了电灯,到那时,也就见怪不怪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停放在院外空地上,用篷布遮盖起来的豹1坦克。
人群中已经有几个好奇的人凑过去看了,毕竟这玩意有点大,而且这篷布看起来布料也是不凡啊。
“一堆黑石呢,有啥好看的。”
李初只能用煤炭敷衍一下,并且让杨承过来好好守着。
他今天还有其他事要做,不可能跟这群好奇的村民在这边耗着。
“乡亲们呐,你们谁家种有豆子啊,打今儿起,我这开始收黄豆,每斤八文钱,乡亲们可以将你们自家的黄豆卖予我这,或者我上门去收也行。”
李初跑到了院子门边,招呼着大家伙往这边看来,便将收购黄豆的消息放出去了。
豆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种植,基本上全国各地都能种植,营养价值非常高,一年能种几次,不过,这所谓的营养价值,在北宋的人们来说,就是个屁。
市面上,黄豆的价格,为每斤5文或者6文钱的价格。
李初这边出到了8文,这是一个极高的价格了。
正常情况下来说,没人敢这么高的价格来收购,除非是大荒之年。
李初用这个价格,也是有自己的主张和用意的,首先是价格高,大家都会把黄豆卖到他这,其次,这其中的利润也高,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让大家吃亏吧,是不?
再者,大豆的种植,都是种在田边的走道边,也不影响田间的小麦或水稻,两者共生互不干扰。
这种价格,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如果长期以这种价格收购,来年绝对能让许多的百姓都纷纷种植黄豆,到时候,就将是一片黄豆的产源地了。
黄豆,是老干妈的最基础原料。
在后世,老干妈已经用非常非常成功的经验告诉了李初,这种东西,迟早要火爆全球的。
更别提,这个时候的南方,正处在湿气瘴气的笼罩下,没有辣椒来排除体内的湿寒,光是南方,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急需老干妈的市场。
从一打算做老干妈卖那一刻起,李初就没打算小打小闹。
开厂,建立生产线。
所以,一个稳定的供货来源,是必须的。
多几文钱,能让大家都卖来这边,养成这么一个习惯,而且,这老干妈里面的利润,区区几文钱而已,几文钱若是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么真心值了。
豆豉,这种东西在唐朝就有了,甚至更早,只不过,这个发酵的过程,没有后世那一套经过简化安全的工序。
虽然李初懂得如何更好更快的发酵,但是跟北宋的人们比,拉不开多大的差距。
并且,汝坟镇是在官道上,这南来北往的商人,可是数之不尽的啊。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一个是张老财,要是等到李初开厂建立老干妈生产线了,你能指望张老财会无动于衷?
就算张老财不会同李初一样,也开个老干妈厂,但是你指望他不会故意来给你下绊子,恶心一下你?
几文钱而已,带动里面的关键点,可远远不止这几文钱的价值哦。
“什么,八文钱?”
“小初啊,我没听错吧,你刚才说八文钱一斤收黄豆?”
“小初,你要收多少,我家里还有一些,我马上给你送来。”
“初哥儿,你确定是用八文钱一斤收吗?”
“小初啊,你能不能收我家的,你等会,我这就回家给你送来。”
刚才还在研究感叹这电灯的神奇,这一听说李初要收黄豆了,还是八文钱一斤的高价,立即七嘴八舌的追问起来。
李初还看见,两三个妇女还悄悄的溜出人群,飞快的往自家赶去了。
这几个都是精明的主啊,大家在这询问,她们则直接回家带豆子来,回头肯定是他们最先把黄豆出售的。
“好了好了,大家先听我说。”
李初暂时安慰了一下人群,认真的宣布道:“自今日起,李初以每斤八文的价格,收购黄豆,至于这个收购量呢,暂时为一千斤,大家也不要急,这个一千斤呢,只是暂时的,如果情况好,收满一千斤后,过不了几天,还会再次收购的,当然,以后这个价格,都不会降低!”
“小初啊,你真是太好了。”
“小初,你收这么多的豆子,干什么用啊?”
李初嘿嘿一笑,暂时保密。
得到了李初认真的答复后,本来围在家门口研究电灯的人,基本上都跑回家了,这年头,那个人家里没种点豆子啊。
没一会儿,就有不少人抱着麻布袋装着一包包的豆子来了。
李初又从村里借了一杆秤,当着大家的面,一一过秤,然后是多重,付多少钱。
银子也在昨日,阿秀去了一趟县城里,兑换成了零钱。
一千斤黄豆,这也是李初目前能吃下来的极限,饭肆不过才开业两日,就赚了二十多贯,再加上这两日的食材开销和昨日付给窑厂郑大爷的定金,李初手里所剩的钱也不多了。
李初本来还想去镇里收黄豆,不过这会儿看大家都送来这么多黄豆,也就暂时不去了。
就在家门口,一个一个的来,大伙儿,有的带来了十斤,有的只有几斤,倒是有一户,用箩筐挑来,足足有四十斤。
而且,在知道李初需要一千斤之后,这群人回到村里后,又告诉了村里其他的人,反正收购的量多,不用担心自己的卖不出去。
这一来二去的,李初都不用去镇里了,这一天,就呆在家门口,这群淳朴的老乡,就自己主动将黄豆带了过来。
一天的时间,一千斤黄豆就已经收购满了。
李初只得遗憾的告诉乡亲们,让他们等下次了,至于下次是什么时候,短则数天,长则一月,这群人才悻悻离去。
不过,也有不肯离去的,原因嘛。
电灯……
白天还看不出来什么,这一到晚上,外边的天色暗了起来,这电灯的光亮则越来越明显。
有了白天见识到李初是如何制作的,这会儿再看这电灯,大家都是各有沉思。
“初哥儿啊,你能不能给我家里也装个这电灯啊,这可比油灯方便多了。”
“是啊,初哥儿,就不知道安装这个东西,要多少钱?”
罗马也不是一夜就建成的。
李初又只好给他们详细解释了一下原因,让他们莫急,以后这些东西,都会进入他们家里的。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后,这一天,这才结束了辛劳。
屋内,电灯照射着一片明亮。
杨康,捧着一本破旧的书籍,在灯光下细细的品读。
阿秀在院子外,整理着收购来的黄豆。
院子中,杨承手持一根长棍,一刺一挑,正努力的练习着杨家枪法。
屋中,李初坐在凳子上,一脸享受的表情。
在他的身后,阿宁正一脸笑嘻嘻的给他捏着肩。
“姐夫,啥时候,能给阿宁变个好玩的戏法呀?”xh:。74。240。212
第二十章:挡雨棚
今天一大早,李初就收到了来自定制系统的天气预报。
今天是阴转晴,后面几天都是大晴天。
温度高,这更有利于黄豆的发酵。
今天,又要建房子了。
考虑到以后要建厂的考虑,这次李初直接向系统订购了一间房子,就是后世那种工地箱房,可以组装起来的那种。
因为要在里面生活,而且以后搬迁还能继续用,所以普通的房子肯定是不行。
又让阿秀去了躺窑厂,买了几个大缸回来。
杨承、阿宁则负责将黄豆分拣,把里面的一些杂质啊,坏掉的、灰块、石头等等清理出来。等到阿秀把缸买回来了,将黄豆全部倒进几个缸里清洗,然后又倒水进行浸泡。
李初则负责将板房给拼装。
浸泡的过程中,将一些浮起在水面上的豆子捞出来扔掉。
等到浸泡至用手可以将豆子掐开时,将水份倒出,重新换水清洗,然后将豆鼓放到蒸笼里进行蒸煮。
这过程的中间,李初又跑到了镇里一趟。
因为是冬天,气温比较低,水泥地风干需要的时间比平常要长一些,因为有树木拦着挡住的,尽管一些人有些好奇,但是没人上去踩踏。
李初检查了一下,干透了许多,按照这种进度,到今晚上位置,就能彻底干了。
明日就能恢复正常的营业。
回到小院子后,蒸煮黄豆还在继续,李初一边做,一边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一一告诉了阿秀,让阿秀跟在一边学着。
煮好之后,便放凉。
再装入簸箕内,盖上纱布,进行第一次发酵。
发酵,是需要时间的,李初又从定制系统中购买了一些助于豆豉发酵的东西撒了进去。
而样房,直到天黑的时候,李初也才堪堪装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天,也就这样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