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具体做法如何,汇率调整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汇率水平来实施的。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①进出口商品的弹性需要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毕肯戴克一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或其它相关条件。②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存在时滞效应,即短期内国际收支状况不仅不会改善,反而会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国际收支状况才能逐步改善。③如果一国通过本国货币竞争性的贬值,以求本国国际收支盈余,促进本国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率提高。因此,竞争性贬值往往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对方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④在一定的条件下,虽然本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经常账户的收支状况,但本币贬值往往也会诱发资本外逃,恶化一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收支状况,最终对该国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四)直接管制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的实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效应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实施后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一国往往需要借助于直接管制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管制、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等。
财政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目的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财政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进口关税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者通过降低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②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商品发放价格补贴或出口退税等;③出口信贷政策,如由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等。
贸易管制是指政府采取的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贸易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进口配额制,即由政府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②进口许可证制,即由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③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包装和标签条例等;④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必须尽量采购本国产品,限制购买进口商品;⑤歧视性税收,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等。
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对外汇交易所进行的限制,包括对外汇买卖、外汇汇价、国际结算以及资本流动等诸多方面的外汇收支与交易所做的规定。各国经常采用的外汇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贸易外汇管制,要求出口所得外汇收入必须全部或部分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进口所需外汇支出需要在外汇管制机构的批准下从外汇指定银行购汇;②非贸易外汇管制,要求对于绝大部分非贸易外汇实行许可证制、规定限额制、预付存款制、以及课征非贸易外汇购买税等;③对资本输出入进行管制,通常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多采取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长期资本流入,限制本国资本流出;④对非居民银行账户进行管制,根据非居民银行账户产生原因的不同,通过设立自由账户、有限制账户以及封锁账户等形式,对外汇交易以及国际结算等加以限制;⑤对黄金现钞输出入进行管制;⑥实行复汇率制,由外汇管制当局根据外汇的不同来源和使用情况,主动人为地制定和利用多重汇率并存,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常见的做法主要有固定的差别汇率制、外汇转让证制以及混合汇率制等。
以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必须先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后,才能发生效果。因此,不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实施直接管制政策,只要政策当局处理得当,即可迅速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而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则较难做到这点。然而,直接管制政策亦有若干明显的弊端:①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②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③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
(五)供给调节政策
从供给角度分析,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还包括调整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影响供给的政策措施。调整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一国资源拥有状况和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规划,对部分产业部门进行调整与限制发展,而对一国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其发展壮大,从而提高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甚至消除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的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提高进口替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包括:加强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供给调节政策是一种长期性的政策措施,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
?
三、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当一国试图采取有利于本国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的调节政策时,肯定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特别是有可能使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将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分散的独立决策,在考虑政策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对本国国际收支最有利的政策;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前一种决策往往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各国都试图采取损人利己或者以邻为壑的调节政策的话,最终谁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使整个经济体系缺乏效率。因此,加强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从狭义上讲,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指各国在制定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之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进行共同设置。在狭义的国际协调机制中,最典型的是通过设置共同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元区便是这种国际协调的典型案例,本书第九章第四节将对这一问题做全面深入的分析。从广义上说,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作用的一切行为。按照协调程度的不同,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以下五个层次:①信息交换:即各国在分散决策的前提下,相互交换为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所用调节政策的工具类型、搭配原则以及作用机制等信息;②危机管理:它是指在出现突发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由各国共同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以渡过危机;③避免共享变量的冲突:即由有关国家就共享变量(如汇率)达成共识,以避免因意见不一采取不同措施造成国际收支失衡;④部分协调:是指仅将部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纳入共同政策的范畴。欧元区的政策协调就是实行统一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其它经济政策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⑤全面协调:是将不同国家的所有调节政策都纳入协调范畴,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协调的收益。
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有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两种协调方式。相机性协调是指根据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在没有既定协调规则的条件下,通过各国之间的临时性协商确定各国应该采取的政策组合。相机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就更为广泛的问题进行协商,而缺点有两个:一是可行性较差,每次政策协调行动实际上都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次讨价还价过程,不仅政策协调的决策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对各国政府真正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缺乏可信性,很难在缺乏明晰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合理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从而给政策协调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规则性协调是指通过制定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各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协调。规则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决策过程清晰,政策协调的可行性与可信性较高,政策协调的效果也比较明确,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策协调,都是规则性协调的典型案例。关于两者政策协调的具体规则与效果,读者可参见本书有关章节的内容。
虽然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可以给参与协调的国家带来许多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协调带来的利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从协调行为来看,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缺乏信任,从而使各国产生用较少付出获得较多收益的行为;其次,从协调效果来看,由于各国协调目标不尽相同,协调政策工具的偏好不同,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与传导机制也不同,都使政策协调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经济政策的协调在许多时候还需要有政治上的合作,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有时经济政策的协调甚至将无法实行。综上所述,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如何不断改善协调的方式与效率,提高协调效果与收益,仍然是今后国际金融学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
?
本章小结
国际收支是国际金融学的研究起点,本章以国际收支账户分析作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内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以及国际收支差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它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失衡原因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包括国际收支古典论、乘数论、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等。在学习这些理论时,我们都需要从其假定条件、基本内容及政策主张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并能对这些理论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和评价。国际收支调节是一国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机制与作用过程,主要包括自动调节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在没有人为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由经济体系内部自发产生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包括汇率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等;政策引导机制主要是指一国政府所采用的各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包括外汇缓冲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汇率调整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和供给调节政策等。国际协调机制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能对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产生制约作用的机制,包括信息交换、危机管理、避免共享变量的冲突、部分协调和全面协调等五个层次以及相机性协调与规则性协调两种协调方式。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2。 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3。 试比较国际收支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的异同。
4。 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5。 试述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
6。 试述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
第二章 外汇与外汇交易 1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1
一、外汇的含义 2
二、外汇的种类 2
三、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3
四、汇率的分类 3
第二节 外汇市场 7
一、外汇市场的含义及功能 7
二、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 8
三、外汇市场均衡 9
第三节 外汇交易 11
一、即期外汇交易 11
二、远期外汇交易 13
三、外汇套利交易 14
四、外汇调期交易 15
五、外汇期货交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