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要血战到底的战争。9月4日,英、法、俄三国政府签订了伦敦条约,三国承担了“在当前这场战争中不得单独媾和”的责任。
此后,问题就僵化了。协约国越是公开声明它们的目的是要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霍亨索伦皇族,德国便越是公然宣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矢志不渝的誓言。对于威尔逊总统愿意从中斡旋的提议,贝特曼…霍尔韦格复称,伦敦条约已迫使德国不得不战斗到它能忍受的限度,所以德国不会提出任何作为和谈基础的建议。而协约国也持同样立场。因此,在此情况下,双方只好继续鏖战到底。交战国双方陷入战争越深,它们付出的生命和财富越多,它们想在打出头的日子谋取补偿的决心也越坚定。
德国所期望的胜利果实,在战争开始后三十天中,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拟就的于9月2日交给政府的一份备忘录里就已作了规定。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身为天主教中央党领导人和军事委员会的起草报告人,是首相的左右手和首相在帝国国会中最亲密的朋友。他是个机灵、能干、善于投机取巧的人物,什么观点占优势,他就是什么观点的代表。他之善于把才干和智慧同政治灵活性结合运用,在欧洲是塔莱朗'注:塔莱朗(Talleyrand…Périgord,1754…1838年),法国外交家,以权诈多变闻名。——译者'之后所未见的。据说他“没有定见,只有贪心”,既然有朝一日会使自己成为德国请求停战的使者,并为魏玛共和国第一届内阁效劳,现在他也就可以开列一张会使最极端的泛德意志主义者得意洋洋的战争目标清单。信赖他的贝特曼一直感到惊奇,不知埃茨贝格尔的所有妙想从何而来,而贝特曼本人则似乎从来没有想出个什么门道来。
按埃茨贝格尔的妙想,德国必须利用胜利,“永远”控制欧洲大陆。和谈桌上的所有要求,必须从这个前提出发,要实现这个前提,后列三个条件——废除德国毗邻国家的中立,结束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令人难以容忍的霸权”,肢解俄国巨人——是必不可少的。埃茨贝格尔设想了一个跟后来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制度相似的欧洲联邦。一些国家将由德国“指导”;其他国家,诸如波兰以及从苏联兼并过来的波罗的海诸国,将“永远”置于德国君权之下,它们在帝国国会中可有其议员,但没有表决权。至于比利时,把它放在哪一类为宜,埃茨贝格尔还没有拿定主意,但不论怎样,德国将保持对整个比利时的军事控制,而且还将保持对敦刻尔克直到包括布伦和加来在内的法国沿海地区的军事控制。德国还将获取它在1870年没有得到的布里埃…隆维铁矿和上阿尔萨斯的贝尔福。它还将取得法国、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不过摩洛哥,说也奇怪,竟不在其列,可能是因为那儿将消耗德国过多的力量的缘故。关于英国的殖民地,则没有提及,这使人感到埃茨贝格尔当时可能是在考虑同英国进行谈判解决问题。在赔款方面,战败国必须至少偿付十万亿马克的直接的战争费用,另加上足敷退伍军人基金、公共住房建筑、给将领和政治家们的馈赠,以及清偿德国全部国债之用的款项,从而豁免以后多年德国人民的税款。
在8月征战胜利得意忘形的日子里拟订的这些战争目标,表明德国的抱负非常宏大,已大到以后无法降低水平去进行任何可行的妥协。协约国方面最初的战争目标,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曾于8月20日在圣彼得堡与帕莱奥洛格一同吃饭秘密会晤时向他作了说明。他说:“我的方案很简单,我们一定得摧毁德国军国主义。”他们同意这次战争是一场谋求生存的战争,而且只有取得彻底胜利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沙皇专制政体的一个大臣未免有嫌卤莽的萨佐诺夫还同意,如果不使德皇主义死灰复燃,就必须对德国进行彻底的政治变革。波兰必须复国,比利时必须扩大,阿尔萨斯…洛林必须归还法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必须归还丹麦,汉诺威必须重建,波希米亚必须从奥匈帝国手中解放出来,德国所有的殖民地必须交给法国、比利时和英国。
这些是职业政治家们刻画的地图。而在分不清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波希米亚的平民中,则在战争进行了二十天的时候,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意识:世界给“法国革命以来最大的人间事件”缠住了。虽然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在8月里,在这场灾难还刚开始的时候,它似乎已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一个以后情况会有所好转的希望,一个战争会从此结束,世界会有机会得到改造的希望。威尔斯小说里的布里特林先生,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颇有代表性。这位先生认为,战争可能证明是“人类生活向前大大迈进一步。它是四十年悬而不决的罪恶局面的结束。它既是危机,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位先生看到了“一个极大的机会。……我们能够修订世界地图,……世界是可塑的,人们想把它搞成什么样子就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端……”。
第十八章大海、封锁、强大的中立国
冒风险的念头,1914年在英国海军部里是最不得人心的。英国的舰队是英国最珍贵的财物。丘吉尔在1912年曾存心挖苦德国海军,说它是一支“奢侈品舰队”,而英国舰队,则不是如此。它是生存的必需,“生存”云云确是言之不虚的。海军打了败仗,或是甚至由于舰只的损失而失去海军优势,英国便活不下去。海军负有重任,它必须捍卫不列颠诸岛免受入侵;它必须护送英国远征军平安抵达欧洲大陆;它必须把军队从印度运回本国以充实正规军,再把本土军送去接替海外驻军;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确保海上贸易在全世界各大洋上通行无阻。
英帝国国防委员会业已宣布,入侵英国是“办不到的”,海军部也认为入侵并不是主要危险,“贸易被迫中断,商船濒于毁灭”才是主要危险。英国有三分之二的粮食是进口的。它的生计依靠由英国货船所承运的对外贸易。英国商船在世界总吨位中占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承运了世界海运贸易总额半数以上的商品,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承运量的总和。战前,英国老是为德国的快速商船有朝一日可以改装为袭击商船的驱逐舰而寝食不安。预计德国至少可以拿出四十艘这样的商船来协助它的巡洋舰,损害英国珍贵的海上贸易。英国舰队不得不四面八方铺开,保卫通向波斯、印度以及远东的苏伊士航线,保卫围绕非洲的好望角航线,保卫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北大西洋航线,保卫通向西印度群岛的加勒比海航线以及到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线。海洋上的交叉路口,海运航线汇集,最易遭受敌舰攻击,是需要控制的枢纽所在。
“海上作战的全部要旨,就是要使海军所拥有的一切大小舰艇能够不受约束地到处活动。”出自费希尔之口的这句话等于是海军中的一道教皇通谕。用一句日常通用的话来说,这就等于说,海军必须同时在一切地方都占优势,或者是在任何有可能与敌舰交战的地方都占优势。英国海军负有莫大的重任,它必须竭尽全力在本国领海内集结优势力量,千方百计避免在本国领海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人之常情都是期望用主力舰去进行一次大会战,一举而决定海上的盟主地位属于谁家,如同日俄两国的对马海峡之战那样。英国担当不起冒丧失海上优势的风险而去进行这样的一次战斗;而德国海军则不然,不惜冒险取胜。1914年的德国是张牙舞爪的德国。德皇业已公开宣布,“德国的未来是在海上”,海军同盟会的组织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大张旗鼓地为购买战列舰募款,提出的口号是:“英国是仇敌!”“英国背信弃义!”“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危险!”“英国在1911年便计划袭击我们!”德国这时已被认为是富有侵略性的,是准备好以寡敌众诉之一战的,而这种情况将会使它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
敌人的意图虽尚莫明究竟,但志在必打则已令人生畏,尤其是害怕来去无踪的潜艇,它致人死命的潜在力量显得一年比一年更令人惊恐,英国海军因此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斯卡帕弗洛,几乎是大舰队能够航行抵达的最远一点,也算得上是英国领土上最荒凉冷落的天涯一角,是不列颠诸岛一处最边远的戍守之所,比主岛的最北端还要向北,它是奥克尼群岛中一处天生的隐蔽所,它被选中作为英国舰队的战时基地,可惜的是被选定得过晚了。斯卡帕弗洛地处北纬五十九度,与挪威隔海遥遥相望,位于北海顶端,比德国舰队出航的出发地点赫耳果兰还要朝北三百五十英里,南距英国远征军从朴次茅斯到勒阿弗尔横渡海峡的航线五百五十英里。所以这里和德国出击点的距离要比德国人和英国运输线的距离远得多,要是他们袭击的话。英国大舰队可以从这个阵地保卫本国通过北海的海运贸易航线,封锁德国经过北海的海运贸易航线,而且还可依仗它所处的地位把敌舰围困在港口之内,在敌舰离港出海的时候,还可以插入敌舰与其基地之间,迫使敌舰应战。然而这里还未准备就绪,不能进驻。
船体每增大一次,船坞和港口也就需要加宽一次,而建造无畏战舰的计划,因自由党政府的意见不一已受到损害。费希尔的强烈爱好和丘吉尔的积极主张,不由得政府不被说服,从而通过了造舰计划,然而自由党人为了补偿他们的反战感情所遭受的这一损害,便在支付费用方面予以刁难。结果是时至1914年8月,斯卡帕弗洛的干船坞和固定的防御设施还没有造好。
正当政府还在辩论是否参战的时候,丘吉尔已机警地作了动员,舰队于8月1日安抵那里。用这位海军大臣的话来说,宣战以后的日子,是一段“心理上极度紧张”的时期。由于满载部队的船舰启程时刻即将到来,敌人每小时都有可能袭击沿海地区以牵制英国舰队,或者进行别的军事挑衅活动,因此丘吉尔认为“一场海上大战随时可能发生”。
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爵士的心情和丘吉尔完全一样,他在8月4日乘火车北上前往斯卡帕弗洛的途中,拆开一份标有“机密”字样的电报,得悉他已被任命为大舰队的总司令。使杰利科感到心情沉重的,并不是这个他所期望已久的任命,也不是他对自己能否胜任有所顾虑。他在1872年进入海军时,年仅十二岁半,身高只有四英尺半。他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才能受到广泛的赏识。不论是在舰队的职务上还是在海军部的各种官职上,他所表现的才能都博得了费希尔勋爵一贯的、热诚的、共鸣的赞赏。费希尔勋爵看准杰利科“……在大决战来临时,将是个纳尔逊……”这个日子已经到来了,但是费希尔所看中的这位纳尔逊的接班人,从他到达的时刻起,就对斯卡帕基地毫无防御的状况感到“使我一直焦急万分”。没有岸基大炮,没有水下栅栏网,也没有固定水雷阵地,这个基地“对于潜水艇和驱逐舰的攻击毫无防御”。
杰利科在8月5日,捕获了几艘德国拖网渔船,发现船上有几头信鸽之后,深感不安,他怀疑信鸽是给潜水艇通风报信用的。德国曾声言将不受协议规定的限制进行布雷,因此对水雷的恐惧更增加了他的忧虑。8月9日,英国的一艘轻型巡洋舰撞沉了一艘德国潜水艇U…15,他忧多于喜,赶紧命令他所有的主力舰驶出这个“已受影响的水域”。有一回,在斯卡帕弗洛港内,一名炮手突然开火,据说目标是一个在移动的潜望镜,一炮既鸣,顿时便众炮齐应,驱逐舰也如临大敌,四处搜索,他还命令舰队所辖的三个战斗中队全部驶往外海整夜守候。造成这场虚惊的,就连官方的海军史学家也承认“可能是一只海豹”。英国舰队曾经两次转移到较安全的基地,一次到苏格兰西岸的埃韦湾,一次到爱尔兰北岸的斯维利湾,而任德国人在北海自由活动(如果德国人知道这种情况的话),而后,又两次返回原地。在这期间,如果德国人真的发动海军攻势,他们是可以获得辉煌战果的。
象一匹马听到嗖嗖蛇爬而惊恐莫名突然脱缰一样,英国海军立即着手封锁港口,在北海上巡逻警戒,日日夜夜地监视着有无敌人出没的动静。由于自己具有二十四艘无畏战舰的战斗实力,也知道德国的实力在十六到十九艘之间,英国大可依仗它扎实的优势,而且在次一级的战列舰中,英国人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显然超过德国,有八艘之多”。但是英国人还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