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地 作者: 莱蒙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物表

  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

  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

  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

  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

  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

  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

  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

  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

  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

  列昂·科恩——布霍尔茨印染厂代销店经理

  奥古斯特——布霍尔茨的仆人

  罗伯特·默里——博罗维耶茨基的助手

  霍恩——布霍尔茨印染厂见习生

  索哈——布霍尔茨印染厂的搬运工

  马泰乌什——博罗维耶茨基的仆人

  莎亚·门德尔松——犹太人,罗兹某棉纺厂厂长

  鲁莎·门德尔松——莎亚的女儿

  托妮——鲁莎的女友

  格罗斯吕克——罗兹银行行长

  梅丽——格罗斯吕克的女儿

  米勒——德国人,罗兹某棉纺厂厂长

  玛达——米勒的女儿,后来是博罗维耶茨基的妻子

  威廉·施特尔希(威尔)——米勒的儿子,玛达的弟弟

  楚克尔——犹太人,罗兹某棉纺厂厂长

  露茜·楚克罗娃——楚克尔的妻子,博罗维耶茨基的情妇

  老楚克尔——楚克尔的父亲

  格林斯潘——德国人,罗兹某围巾厂厂长

  雷吉娜——格林斯潘的大女儿

  阿尔贝尔特·格罗斯曼——雷吉娜的丈夫

  梅拉(梅拉尼亚)——格林斯潘的小女儿

  齐格蒙特(齐格蒙希)——格林斯潘的儿子

  费拉——梅拉的女友。

  罗伯特·凯斯勒——德国人,罗兹某纺织厂厂长

  贝尔纳尔德·恩德尔曼——凯斯勒纺织厂股东

  老巴乌姆——德国人,马克斯·巴乌姆的父亲,罗兹某纺织厂厂长

  布卢门费尔德——格罗斯吕克银行事务所会计师

  奥斯卡尔·迈尔男爵——罗兹某棉织品厂厂长

  梅什科夫斯基——迈尔棉织品厂工程师

  阿达姆·马利诺夫斯基(阿达希)——莎亚棉纺厂干事部技工

  老马利诺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的父亲,凯斯勒纺织厂车工

  卓希卡(卓霞)——马利诺夫斯基的姐姐,凯斯勒纺织厂女工

  卡齐米日·特拉文斯基(卡久)——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罗兹某棉纺厂厂长

  尼娜·特拉文斯卡——特拉文斯基的妻子

  达维德·哈尔佩恩——特拉文斯基的朋友

  斯塔赫·维尔切克——罗兹某头巾厂厂长

  库罗夫斯基——罗兹某化工厂厂长

  卡奇马列克——库罗夫某砖厂厂长

  尤泽夫·亚斯库尔斯基(尤焦)——老巴乌姆纺织厂事务所实习员

  亚斯库尔斯卡——亚斯库尔斯基的母亲

  阿达姆·博罗维耶茨基——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的父亲

  安卡(安纽霞)——博罗维耶茨基的未婚妻

  科兹沃夫斯基——博罗维耶茨基在里加时的同学

  西蒙神父——阿达姆·博罗维耶茨基在库鲁夫的邻居,库鲁夫修道院神父

  利贝拉特神父——库鲁夫修道院神父

  查荣奇科夫斯基——库鲁夫的贵族

  利基耶尔托娃(艾玛)——博罗维耶茨基爱过的女人

  斯泰凡尼亚·瓦平斯卡——“侨民之家”旅馆职员

  卡玛——斯泰凡尼亚的外甥女

  

  









一幅资本主义发展的真实画图

张振辉

  弗瓦迪斯瓦夫·莱蒙特(1868—1925)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杰出的波兰现实主义作家,在欧洲和世界文坛有较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农民》和《福地》不仅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早已被公认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名著。1924年“由于他伟大的民族史诗式的作品《农民》”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在研究东欧被压迫民族文学时,对莱蒙特十分推崇。早在四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翻译莱蒙特的小说。解放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介绍。不久前我国出版了《农民》的新译本。现在我们把他的另一部重要长篇《福地》译介给读者。一

  莱蒙特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瓜分,人民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灾难深重的时期。1863年一月起义失败后,在三个占领区社会矛盾的论述,从马克思关于人是一个“类的自然存在”到,特别是在沙俄和普鲁士占领区,占领当局都加重了对波兰的民族压迫。1864年的农奴解放,为波兰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沙俄为了将它占领的波兰王国和沙俄帝国完全合并,取消了王国和帝国之间的关税壁垒,波兰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因此具备广阔的销售市场和足够的劳动力,在八十和九十年代发展很快。卢森堡曾经指出:“在1800—1877年间,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销售市场、交通道路和工业后备军都形成了,俄国和波兰的工业成了资本主义初期积累名副其实的金库。1877年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和大企业迅速创建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迅速增长。”这时,华沙的五金工业、索斯诺维茨的采矿、钢铁工业和罗兹的棉花、羊毛工业等都从工场手工业变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机械工业。当时波兰处于殖民地地位,外国资本——俄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的资本大量入侵,一方面造成了波兰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之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波兰的工业品也可以借此出口外国,如波兰的纺织品当时就曾大量销往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甚至远销中国,使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工业的长足发展,使波兰王国成为原料的买主和新商品的输出者。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企业和资本便迅速集中在人数越来越少的实力雄厚的资本家手中,波兰王国的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波兰王国农村,也发生了急剧的土地兼并和阶级分化,结果是大部分土地仍集中在一部分旧式地主和新起的农业资本家手中,农民虽然获得人身自由,但由于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无法摆脱贫困的处境,许多人重又当上地主和新兴农业资本家的雇工,或者流入城市,加入城市无产阶级的队伍,遭受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

  随着波兰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地主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早在七十年代末,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就在波兰兴起。1882年,华沙工人运动领袖路德维克·瓦林斯基领导成立了波兰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1893年,在著名革命领袖卢森堡和马尔赫列夫斯基领导下,“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诞生。1900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的无产阶级联合,成立了著名的“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这些政党领导了华沙、罗兹等大工业城市和农村的无产阶级罢工运动,曾使八十、九十年代的波兰工人运动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1868年,莱蒙特生于罗兹附近的大科别拉村。他父亲曾是乡村教堂的风琴师,后来又靠租佃经营地主农场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他母亲和几个兄弟曾参加一月起义,反抗沙俄占领者的压迫。他自己在读书时,也因坚持讲波兰话而是多种事件的有机系统。就构造而言,世界分为可能世界,不肯讲俄语而被官办学校开除。莱蒙特十八岁时,就离开家乡,独立谋生,当过裁缝、肩挑小贩、铁路职员、小站站长,并在工厂里干过各种杂活,还做过流浪艺人、写生画家和修道士等。他常常挨饿和露宿街头,受到贵人的歧视,正如他的一个朋友当时所说:“莱蒙特经常是生活在四轮马车下,而不是在四轮马车上。”

  由于莱蒙特年轻时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和社会下层接触较多,他对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有较深的了解,他的文学创作也正是在他饱尝辛酸的环境中开始的。他在回忆这些生活时曾经写道:“这种职业,这种贫困,这些可怕的人们我已经领受够了,我说不出我受过多少苦。”

  “我不准备描绘我开始文学创作的这些年代的生活,我在这些年里,由于流浪街头,遭受贫困,最严重的贫困,我是十分不幸的。”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莱蒙特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主要的如《汤美克·巴朗》(1893)、《正义》(1899)、《母狗》(1892)等,都是反映波兰城乡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作者不仅对那些阴险残暴的工头、地主、仗势欺人的管家、伪善的村长、神父进行了揭露,而且成功地刻画了许多对社会黑暗敢于反抗全伪,大抵袭录尹文残本而成。,坚持正义和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九十年代,莱蒙特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喜剧演员》(1895)及其续集《烦恼》(1897)和《福地》(1897—1899)。前者通过一个艺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在资产阶级颓废艺术风行一时的社会环境中,真正的才华和抱负得不到施展,揭露了资产阶级庸俗、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1902年至1908年间,莱蒙特创作了以波兰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伟大史诗《农民》。这部长篇小说以波兰王国二十世纪初和1905年革命前后的广大农村为背景,深刻反映了波兰各阶层农民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揭露了沙俄占领者勾结地主对波兰实行民族压迫和镇压波兰人民反抗斗争的罪恶,生动地描写了波兰农村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从《喜剧演员》到《农民》是莱蒙特小说创作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从这以后直到1925年他逝世前,他虽然还创作了不少长短篇小说,可是其中除少数外,大部分作品,特别是他晚年写的作品都不成功。长篇三部曲《一七九四年》(1911—1918)取材于十八世纪末波兰被瓜分前于1788—1792年召开的所谓“四年会议”和科希秋什科起义,作者揭露了当时贵族富豪勾结沙俄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但许多细节描写歪曲了历史,丑化了波兰伟大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的形象。以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如《被判决的》、《幻想家》、《吸血鬼》和《暴动》等,也较他的前期作品大为逊色,表明莱蒙特晚年在思想上趋向保守。二

  《福地》是莱蒙特的主要作品之一,它首先于1897—1898年同时在华沙的进步刊物《每日信使》和克拉科夫的《新改革》上分章发表,然后于1899年成书出版。小说以罗兹八十、九十年代的工业发展为题材,对波兰王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揭露。九十年代的罗兹,是波兰和外国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和十分集中的地方觉感知。人性上主张性善恶混说,强调一切由天命安排。参,小说所写的印染厂老板布霍尔茨和棉纺厂老板莎亚就是垄断资本的代表人物。布霍尔茨由于拥有亿万财产,被人们看成是“罗兹的统治者”、“罗兹的灵魂”、“千百万人生命的主宰”,他死之后,全罗兹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所有的工厂这一天都停工,全体职工被派去送葬。莎亚来到恩德尔曼家参加资本家们的聚会时,到会的工厂老板们都得听从他的意见,对他百依百顺,正如达维德·哈尔佩恩所说:“大家在这条大狗鱼面前,都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条小鮈。因而他们总是担心是否马上就被他吞食,这就是这些小工厂主和莎亚的关系。”

  通过《福地》,我们在罗兹和波兰王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些资本巨头大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本来出身下层,社会地位低微,由于能够适时看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千变万化,善于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牟取暴利,因而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成了暴发户,爬上了社会最高地位;象这样的暴发户,往往比那些旧的贵族资产阶级更加贪婪、狡诈和无耻。如莎亚,他开初不过是一家小商店的掌柜,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住在犹太贫民窟里,后来他做陈货贱卖的投机生意,挣得大批钱后开始办工厂、放高利贷……,就逐步上升到主宰一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