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权悲剧-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接一听,仰天长叹:“晏子真是聪明啊!如果我不要桃子,就是不勇敢;我要是拿了桃子,别人又怎么办呢?不管怎样,国君有旨意,我也别无选择,就先说说吧!我头一次打死一只野猪,第二次又打死一只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有资格吃桃子!”于是,他拿起一个桃子就啃。
  随后,田开疆说:“几年前,我曾独自抵挡大批敌人的攻击,把他们击退,我也有资格!”于是,他也挑了一个桃子吃。
  最后,古冶子说:“有一次,我为国君驾着马车横渡黄河。在河里,有一只大鼋咬住了我们的马,把马拖下水,我就跳下河,逆流潜行百步,又顺流起伏九里,才抓住那只大鼋,把它杀死。然后,我左手握着马尾巴,右手提着大鼋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岸边的人都惊呆了,以为见到了河神!”
  公孙接、田开疆听后,非常羞愧:“还是你厉害!我们俩都比不上你,拿桃子却不谦让,这是贪婪啊。知耻不死,又算什么勇敢?”于是,他们俩就拔剑自杀了。
  看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古冶子长叹一声:“我们三个人本来亲如兄弟。其实,你们俩可以合吃一个桃子,我独吃一个。现在,你们都死了,只有我还活着,这是不够义气。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小人的行为。如果我不敢去死,哪里算得上勇敢?”说完,他也拔出宝剑抹脖子了。
  读完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一个希腊神话。有一次,奥林匹克山上的众神举行宴会,却忘了邀请“不睦女神”厄里斯。对此,厄里斯耿耿于怀,便“别有用心”地将一个金苹果送到奥林匹斯山,献给最美丽的女神。这时,有三位女神都说自己很美貌:宙斯之妻赫拉、宙斯的女儿雅典娜、阿芙洛狄蒂。作为一家之长,宙斯不愿意开罪任何一个人,便让人世间最聪明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裁决。
  这个希腊神话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惊人地相似:厄里斯相当于晏子,宙斯相当于齐景公;厄里斯送了一个金苹果,晏子送了两个桃子;至于送金苹果和送桃子,都是为了报私仇;争夺金苹果的是三个美女,争夺桃子的是三个勇士。
  不过,女神厄里斯从未受到西方人的赞扬,但在中国历史上,晏子却成了一个“智者”和“贤相”,因为他的凶残有最神圣的借口:齐人三杰无礼,不遵守仁义道德,将来会祸国殃民。
  可是,齐人三杰深明大义,从容蹈死,都是“泱泱君子”,哪一点像“坏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这三位勇士比晏子更能安邦定国,他们的言行比晏子更符合仁义道德。
  这个“二桃杀三士”的损招,只对君子有效,对小人无效,因为小人们极端自私,才不会为了几个桃子而不要命呢!齐人三杰自刎而死,恰恰说明他们是君子,因为只有君子才热爱荣誉,讲究原则。晏子也真是狠心和缺德,偏偏要杀这样的君子,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治污点”。
  不过,在传统史家的眼里,齐人三杰成了千古笑柄,晏子却是“一代贤相”。古往今来,很多人虽然敬佩项羽,嘲笑刘邦,却赞扬用阴谋诡计来帮助刘邦的张良,因为中国人历来崇拜阴谋诡计。几千年来,正是晏子这样的“贤相”,使中国人始终无法摆脱皇权专制国家的阴影,连盼望一个“仁慈君主”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而不得不忍受那些专制帝王的奴役和压迫。
  总之,晏子虽然享有“贤相”的美名,却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客”。在我看来,和李斯一样,晏子也是一个“刻薄寡恩”之徒。若要论起“贤相”来,在秦始皇的眼里,李斯又何尝不是?
  所以,诸葛亮曾写了一首《梁父吟》,对齐人三杰表示哀怜,并无情地鞭挞晏子: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从这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对那些贤人、能人的态度:压制,限制使用。也许这就是晏子能够纵横齐国几十年,成为“政治不倒翁”的“秘诀”吧!要是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恐怕也会像齐人三杰一样遭到晏子的排挤,甚至被他设计害死!


袁世凯:巧使“美人计”


  人们常说:“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千百年来,多少英雄难过美人关,连英雄也可以被美人攻克,为美人倾倒,可见美色有多么大的威力,又是多么惹人喜爱。在这方面,奸雄袁世凯堪称“高手”:为了笼络阮忠枢,他暗送美女“小玉”给他,使他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地追随自己。
  阮忠枢,字斗赡,安徽合肥人,曾中过举人。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奉命去天津小站练兵,阮就在他的手下做文案,是“新建陆军”出了名的“笔杆子”。
  对于这个“大才子”,袁世凯非常赏识,总想让他为自己卖命。可是,在此之前,阮忠枢已经在李鸿章的幕府里任过职,算是小有成就,所以一般的提拔、重用并不能使他感恩戴德。不过,袁世凯这个人心很细,他稍一留心,就发现此公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喜欢猎取女色,便计上心来。
  阮忠枢风流倜傥,早就是天津青楼里的常客。有一次,阮忠枢告诉袁世凯:“我在天津一家妓院里看上了一名叫‘小玉’的女子,想为她赎身,纳她为妾。”谁知,袁世凯听后非常生气,警告他:“这种事违反了军纪,你也不嫌丢脸?”说完,袁世凯还将他狠狠地斥责了一通。“官大一级压死人”!无奈,阮忠枢也只有在背地里痛骂这厮不通人情。
  半个月后,袁世凯却给了阮忠枢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一日,袁世凯以“出公差”为名,让阮忠枢陪他去天津。在天津下车后,天色已晚,袁世凯说:“快到傍晚了,我们不如先到一位朋友那里歇歇脚吧!”
  不一会儿,阮忠枢跟着袁世凯走进一个小院。只见院子里大红灯笼高高挂,房里喜气洋洋,堂上也是红烛高烧,还摆了一桌酒席。这时,阮忠枢只道是朋友家办喜事,也没有多想。
  等他们登堂入室,就见一个丫头高喊:“新姑爷到!”说着,从里间搀扶出一个新娘装束的俏丽美人,一名仆人将一条红绸带往阮忠枢的身上一套,然后禀道:“请新姑爷行礼!”
  这时,袁世凯站在一旁哈哈大笑,连声说道:“妥了妥了!”那阮忠枢却如坠入雾里云中,连忙挣扎:“不要弄错了!”谁知新娘在红头巾下“咯咯咯”地娇笑,阮忠枢觉得有点耳熟,急忙把头巾掀开,见是一位大美人,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玉,真是很诧异:“小玉,你怎么会在这里?”小玉腼腆地一笑:“你真是太老实了,还不赶快谢过恩公?”
  原来,袁世凯虽然在表面上驳回了阮忠枢的请求,暗地里却悄悄派人用重金将小玉赎了出来,并布置好一切,才将阮带到洞房。这下,可把阮忠枢感动死了,还没拜天地,就先给袁世凯倒身下拜,袁世凯连忙拱手笑道:“恭喜老弟!贺喜老弟!你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从今以后,这座房子就是老弟的藏娇之所了。”
  从此,阮忠枢对袁世凯自然是忠心不二,后来竟不顾世人的唾骂,与杨度等人一起拥戴袁世凯复辟帝制,登上了“洪宪皇帝”的宝座!
  这是袁世凯运用“美人计”的一个经典案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袁世凯利用阮忠枢喜好女色的弱点,将美女小玉送给他,使他对自己感激莫名,足见袁世凯很善于笼络部下!


“官场红人”的自保之道


  记得,有一位文学家说过:这个世界就像是一条即将沉没的大船,最要紧的是先救起你自己!是啊,政海茫茫,大浪淘沙,谁能够永远“一帆风顺”?在皇权专制时代,权力场上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许多人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保全自己?可是,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全身而退,做到“善始善终”的人,又有几人?就如同“凤毛麟角”!
  所以,你一旦投身权力场,在追求荣华富贵的同时,千万要学会自保,因为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战胜对手,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套一句俗话,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古今权术的第一要义,也是在官场上克敌制胜的良策。
  在这方面,范蠡和袁世凯很有自知之明,他们在进退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榜样!


范蠡:“激流勇退”


  在《红楼梦》里,有一支曲子——《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唱这首曲子的是贾元春,她虽然入宫做了贵妃,贾家也成了皇亲国戚,真是风光无限,但她却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在临死前,她给父母托梦,让他们赶快激流勇退。
  那些置身权力场的人,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当你的权势达到顶峰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稳如泰山,要清醒地认识到“福兮祸所伏”,在锦绣荣华的背后可能早就隐伏着危机。也许,你正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许多聪明人(比如范蠡),就是因为认识到这种“祸福相倚”的关系,才能早做安排,及早抽身退步,避免灾祸。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他曾师从奇人计然。对于范蠡的才学,越国大夫文种非常敬佩,便把他推荐给越王勾践,成为勾践的主要谋士,开始走上了“平吴霸越”的坎坷之路。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会稽。于是,勾践采纳了范蠡的计谋,向吴国称臣纳贡,并亲自去吴国做人质。
  当时,吴王夫差听说范蠡很有才能,便对他说:“听说聪明的妇女不会嫁给即将破亡的家庭,有才能的人不会去辅佐即将灭亡的国家。现在,你们君臣都是我的奴仆,我准备赦免你的罪过,让你改过自新,弃越归吴,你看怎么样?”
  这时,越王勾践担心范蠡真的会离他而去,只好伏地哭泣。可是,范蠡却“不卑不亢”地回答:“我也听说,已经亡国的臣子没有资格议论朝政;已经战败的将军,也不配谈什么勇敢。过去,我没能好好地辅佐越王,以致得罪了大王,幸亏大王宽厚、仁慈,给我们留了一条命。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哪还敢奢望荣华富贵?”
  就这样,范蠡陪着勾践在吴国当了几年人质。后来,他们又一起回到越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一举消灭了吴国。
  班师回国后,君臣设宴庆功。席间,乐师作了一首《伐吴》之曲,称颂范蠡、文种之功,勾践听后却面无喜色。范蠡见了,不禁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了一切:勾践这个人猜疑、嫉妒之心很强,不想归功于臣下。看来,自己若不及早脱身,日后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一想到这里,他便决定激流勇退。
  第二天,范蠡就去见勾践:“臣闻主辱臣死!20年前,大王受辱于会稽,臣之所以忍辱偷生,只是为了能复兴越国。现在,吴国已灭,如果大王能赦免臣的罪过,我愿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勾践一听,神色凄然:“没有先生,寡人就没有今天。如果先生留在我身边,我将和您一起共享越国。倘若先生私自逃走,必将身败名裂,一家老小难保!”
  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多年,对他的心思非常了解,而且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根本不敢奢望“共享越国”,所以他断然表示:“大王,您如果要处死我,我也是罪有应得,但我的妻子儿女又有什么罪过?现在,他们的死活也只能听凭大王处置,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当晚,范蠡便不辞而别,乘着一叶小舟,涉三江,入五湖,辗转来到齐国陶山,在那里隐居,自称“陶朱公”,做起生意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商人。
  范蠡走后,忽然想起曾经“风雨同舟”的好朋友文种,便修书一封,派人送给他。文种打开信一看: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看后,想到勾践近来与功臣们日渐疏远,这才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再上朝。可是,一切都晚了,勾践深知文种才华过人,担心他一旦有二心,没人能对付得了他,便对他起了杀心。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