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权悲剧-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进入战国以后,各国相继加强中央集权,推广郡县制,这种君主集权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各国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封君制,但已不同于以往的分封制:封君虽然可以世袭,但他们要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到国王派去的“相”的监督,只能“食租税”,不能再独霸一方。此外,各国还实行符玺制度,用符来控制武官,以玺来控制文官;同时实行“上计”制度,对官吏进行考核和奖惩。到了战国后期,各国已经相继建立一种以官僚制度为基础的、区域性的君主专制政体。
  春秋战国前后长达55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代,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正是在这种剧烈的大动荡中,中华大地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整合,在痛苦中新生,最后由西方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随后,在秦始皇的手里,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皇权国家体制,君主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权国家”诞生了,从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皇权时代”!


皇权社会权力三要素之一:军队


  
  几千年来,在皇权国家体制下,军队、法律和哲学堪称“权力三要素”,就好像是三只巨足,共同支撑起专制权力这只沉重的大鼎。
  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用一个杠杆)把地球撬起来!”不过,在皇权社会里,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的“杠杆”只能是权力,而权力的“守护神”却是军队。为了保持和夺取更多、更大的权力(特别是皇权),无数英雄豪杰都得向军队这个“守护神”顶礼膜拜,无论他们是否心甘情愿!
  在春秋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秦、楚、晋等国不再把兼并来的土地、民众分封出去,而是陆续设立县、郡,作为自己的直辖领地,直接任命官吏去管理。这些官吏与分封出去的“小宗”不同,他们没有自己的宗庙,不能自成一宗,更不可能像以前的受封者那样拥有封土。所以,他们也就失去了闹独立的“一亩三分地”,其命运都掌握在君主之手,君主的权威得到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进入战国以后,各国相继加强中央集权,推广郡县制,这种君主集权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各国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封君制,但已不同于以往的分封制:封君虽然可以世袭,但他们要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到国王派去的“相”的监督,只能“食租税”,不能再独霸一方。此外,各国还实行符玺制度,用符来控制武官,以玺来控制文官;同时实行“上计”制度,对官吏进行考核和奖惩。到了战国后期,各国已经相继建立一种以官僚制度为基础的、区域性的君主专制政体。
  春秋战国前后长达55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代,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正是在这种剧烈的大动荡中,中华大地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整合,在痛苦中新生,最后由西方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随后,在秦始皇的手里,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皇权国家体制,君主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权国家”诞生了,从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皇权时代”!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一句政治真理。军队,历来是国家政权的“命根子”。特别是在皇权专制时代,有了“枪杆子”,就可以指挥“笔杆子”,也就有了一切;不论是名正言顺的政权、好政权,还是来路不正的政权、坏政权,都要靠“枪杆子”的保护才能坐稳位子。所以,在皇权专制体制下,谁的军队多,谁就力量大,谁就可以当皇帝,所以军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至关紧要。
  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独裁者,他之所以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靠的就是强大的军队。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嬴政准备兴兵讨伐南方的楚国。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征求几位大将的意见。
  一开始,他问老将王翦:“老将军,要讨伐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王翦沉思了一会儿,说:“楚国地广人多,国力强大,非60万人马不可。”嬴政一听,就皱起了眉头,心想:王翦,你这不是让我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你吗?万一……
  嬴政实在不敢想下去,就回头询问年轻的将领李信:“李将军,你看需要多少人马?”这李信最近立下了不少战功,非常骄傲,他毫不犹豫地答道:“依臣之见,20万人马足矣!”嬴政听后异常兴奋,又不太放心,便追问了一句:“李将军!只需要20万人马?”李信一拍胸脯:“不错,只要20万人马就可以消灭楚国!”
  嬴政大喜,之后又叹了一口气:“王将军老矣!还是李将军勇敢可嘉!”于是,他立即拍板:派李信率领20万大军进攻楚国。
  没想到,李信一与楚国的“守护神”——楚军交手,就被打得大败。嬴政这才懊悔不迭,急忙亲自登门向王翦道歉,请他出山。最后,架不住嬴政再三恳求,王翦才勉强同意出马,并说:“大王,要讨伐楚国,非60万人马不可。”嬴政无奈,也只好点头同意。
  一个月后,王翦率领60万大军出征,嬴政在灞上亲自摆酒送行。一想到自己仅有的60万人马都被王翦带走,嬴政心里十分不安,脸上的肌肉一阵阵痉挛。
  这时,王翦摆出一副“卑微”的贪婪神态:“大王!微臣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批准!”嬴政一皱眉:“老将军,您还有什么要求?”王翦搓了搓手,嘿嘿一笑:“在咸阳东门外,有几亩薄田和几所房子,请大王赏赐给臣!”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清单,双手呈上。
  一听这话,嬴政的心里才稍微放松了一些:“老将军,只要您得胜归来,还怕没有荣华富贵吗?”王翦一摇头:“陛下,臣已经老了,太多的荣华富贵我也享受不了,还是请陛下尽早赏给臣一点田地、房子,让臣安度晚年!”听了这一番“肺腑之言”,嬴政哈哈大笑,就爽快地答应了。
  等大军走远了,王翦回头一望:只见嬴政仍然伫立在那里,向他张望;在嬴政身边,虽然也有文武百官拱卫,但那气势怎么也不能同自己身边浩浩荡荡的60万大军相提并论,王翦的心里不禁一抖!
  所以,王翦一扎营,就派人赶回咸阳,请求恩赐一座亭园,嬴政也一口答应了。此后,王翦可就“狮子大开口”,不断派人向嬴政请求赏赐:今天是一个宽大的荷花池,明天是一座假山,后天又要一些好看的小鸟儿。
  对于王翦的这种“小家子气”,副将蒙武大惑不解。见周围无人,王翦便悄悄地对他解释:“这次,我几乎把秦国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大王又是一个多疑的人,他怎么可能放心?现在,我一次又一次地请求赏赐,就是要让大王知道:我贪图的只是一些田地、房屋、亭台、水池,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大王才会放心!”蒙武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十分佩服王翦。
  果然,因为王翦多次请求赏赐,所以嬴政对他非常信任。第二年,在嬴政的全力支持下,王翦就消灭了强大的楚国,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以嬴政的雄才大略,眼见60万大军被王翦带走,尚且忧心忡忡。可见,对于那些专制帝王来说,军队是何等重要!要不是王翦老谋深算,耍了一个小计谋安慰嬴政,赢政迟早会对他产生疑心,王翦非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楚国,还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楚汉相争时,真正决定“鹿死谁手”的,既不是项羽的勇猛,也不是刘邦的狡猾、老练,而是足智多谋又手握重兵的大将韩信。
  起初,项羽的实力要比刘邦强大,刘邦是屡战屡败。特别是,在荥阳失守后,刘邦退守广武山,与楚军隔涧对峙,处境很不妙。
  这时,韩信已经率领大军平定齐国,派人来见刘邦,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我困守在这里,日夜盼望韩信前来增援。现在,他非但不发兵助我,反倒要做什么‘假齐王’……”谋士张良一听,大惊失色,急忙踩了一下刘邦的脚,悄悄地提醒他:“大王,现在我军处境危急,怎能制止韩信称王?还不如赶快许他称王,否则就会引来祸患!”刘邦这才省悟过来,急忙改口:“大丈夫杀敌立功,要做就做真齐王,怎么能做‘假齐王’呢?”于是,刘邦立即派张良带着诏书和齐王大印去齐国,正式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这一招就是高,一下子堵住了韩信的嘴。随后,韩信指挥30万大军,在垓下设下埋伏,全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结束了这场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
  可是,刘邦称帝后,第一道命令就是褫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很快又降为淮阴侯,一点兵权也没了。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闲聊,问他:“韩爱卿,你看朕能够指挥多少军队?”韩信是一个“老实人”,就答道:“陛下,您能指挥10万大军。”这时,刘邦又问:“那你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得意地答道:“当然是多多益善!”
  若论起军事才能,韩信自然是远在刘邦之上,但皇帝的宝座并没有落到“多多益善”的韩信之手,而是成为只能指挥10万人的刘邦的“囊中之物”。非但如此,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数十万大军的统帅韩信,最后竟然落入了吕后的圈套,惨死在未央宫。
  中国有一句俗话:“龙游浅滩遭虾戏。”韩信,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在战场上他可以统率千军万马,决定刘邦和项羽的命运,最后竟然惨死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之手,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其实,韩信不明白一个道理:在皇权专制时代,无论他多么“雄才大略”,一旦没有了军队的保护,便毫无反抗之力。
  韩信之死,充分说明了权力与军队之间的紧密关系。


没有军队的权力是虚幻的


  古往今来,就有那么一些“风云人物”,他们虽然一度占据着高位,有的甚至坐上了龙椅,但因为缺少军队这个“守护神”的保护,他们手中的权杖仍然是虚幻的,十分脆弱,不堪一击。这一点,在中国皇权专制时代非常突出,比较典型的是汉献帝、光绪帝。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嚣张一时。不过,这些宦官手中的权力也是不牢靠的,因为在黄巾大起义后,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他们手握重兵,而朝廷却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为靠山。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去,皇子刘辩即位。因为刘辩年幼,便由何太后临朝称制,她的哥哥何进出任大将军,兄妹俩共同执政。当时,宦官张让、曹节等人在宫中很有势力,何进非常痛恨,准备铲除他们。张让、曹节等人急忙跑到何太后那里哭诉、求情,何太后心一软,就不同意何进杀宦官。
  这时,“大笨蛋”何进竟然命令各地军阀率兵进京,以胁迫何太后诛杀宦官。为了铲除几个“六根不全”的宦官,何进竟然要招集天下诸侯进京,说明他的“大将军”的头衔也是空的,并没有真正掌握多少军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空头大将军”非但没有杀掉宦官,反倒被宦官们杀了。随后,何进的部将、司隶校尉袁绍率兵进宫,一下子就把两千多个宦官全部消灭。
  可是,如狼似虎的西凉刺史董卓却乘机率兵进京了。
  原来,董卓拥兵数十万,早就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就是苦于没有机会。所以,一接到何进的命令,董卓就立即统率20万大军入朝。在董卓的军刀下,袁绍被迫出走,皇帝刘辩被贬为“弘农王”,何太后也被毒死。随后,董卓另立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不过,刘协也是一个“傀儡皇帝”,整天生活在董卓的阴影下,连性命都没有保障,更谈不上什么皇权!
  后来,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杀死,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又起兵杀掉王允,同时把古都长安洗劫一空。于是,汉献帝带着一批朝臣匆忙逃出关中,手下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就连朝臣也是所剩无几。
  这时,那些军阀们表面上打着“勤王”的旗号,却忙着争夺地盘,互相混战,把汉献帝撂到一边不管。最可气的是,大军阀袁术一抢到皇帝的玉玺,就公然做起皇帝来了。
  建安元年(196年),富有远见的军阀曹操率兵西进,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随后,他打出“汉献帝”这块招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