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有没有人在1869年之前就想过凿通这条运河呢?当然有了。
   早在4千年前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世纪初)的法老索斯特立斯的时候,就已经开凿了一条运河,但运河的路线与今天不尽相同,它北段是利用尼罗河的支流,中段是一个大湖泊—苦湖(现在叫戈尔柯湖),埃及人只在南段开凿了一段很短的运河,由克莱斯马港(现在叫苏伊士城)通入红海。这条运河是苏伊士运河最古老的先驱。公元7世纪,腓基尼航海家首次环航非洲的一支船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人们称这条运河为“法老运河”。
   7世纪以后,这条运河历经沧桑。7世纪上半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为了把埃及的谷物运往麦加,曾挖浚疏通了这条被尼罗河泥沙掩埋的运河。到了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下令把运河堵塞。这样,这条运河从此被废弃了千余年。
   直到1789年5月,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拿破仑曾经计划开凿这条重要航道,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法老运河的遗迹,进行实地勘测。但是,他的工程师们技术实在太低,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们竟说红海的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出10米,实际上地中海的水位倒比红海水位高出25厘米。因此,拿破仑的工程师们说,开凿这条运河是不可能的事!接下来,拿破仑为了争夺国内权力,急匆匆地撤离埃及,开凿运河的事也就不说了。
   19世纪上半期,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时,不少欧洲人劝说他下令开凿这条运河,但阿里担心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会成为欧洲列强互相争夺的地方,那样的话,埃及人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引火烧身,所以坚持不同意欧洲人的劝说。
   法国为了加强在中东的势力,并称霸印度洋,所以他们对开凿运河特别感兴趣,他们深知,掌握了这条运河,就等于扼住了别人的咽喉,这样会对争雄世界大有好处。因此,他们一再鼓动埃及统治者下决心开凿。
   1854年11月,法国人勒塞普受命来到埃及,他找到开罗总督府总督赛义德,送上许多贿赂,用尽办法终于使赛义德同意开凿苏伊士运河。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当然归国所有。随即,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其主要条款有:
   1.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2.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成立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需要的所有土地。
   3.埃及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4.公司有权免税进口开凿运河所需要的机器设置。5.埃及将获得纯利润的15%。
   很明显,这个合同对埃及非常不利,租期长,获利少,而且还要免税进口,更重要的,开凿运河所需要的土地归公司所有,严重破坏了埃及的主权完整,对埃及潜伏着莫大的危险。
   当年,“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正式挂牌工作。
   经过几年的准备,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数10万埃及民工开始在浩瀚的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
   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民工,强迫他们冒酷暑、忍寒冻,受饥挨饿,整日劳作。1866年以前,最多时雇用民工2.5万名,后来大量采用了疏浚机,民工数才减至1万人。据统计,在运河开凿过程中,共死去劳工12万人。所以说,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成千上万劳工用血汗贯通的。
   在开凿运河过程中,因为沙漠中缺少水源,饮水成了问题,于是,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又开凿了一条引水渠引入淡水。这条淡水渠与运河并行,运河开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所以,实际上是开凿了两条河流,相应地工程量就增加了一倍。
   按照埃及工程师里南特的开凿计划,运河基本上是南北垂直的,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泊,这样就可节省大量的人工。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即便在湖区段,因为湖水太浅,又要在湖水底施工,所以整个工程难度是相当大的。
   经过10年的艰苦劳动,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想把它据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国克服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箱股票买到手,并立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就买到了。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了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凭借它强大的实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约内容。
   不过,实际上,英国并未遵守条约的有关条款,如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英国偏向美国,禁止西班牙舰队从苏伊士运河通过。1905年日俄发生战争,英国允许俄国舰队安全通过苏伊士运河。1911—1912年,意大利与土耳其发生战争,英国只允许意大利舰队通过运河。所以,英国仍然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是否执行公约条文的。
   苏伊士运河虽在埃及境内,但为外国人所管理,这种局面持续了100年。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下令收回运河主权,苏伊士运河才永远归属埃及人民所有。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马赫迪大破英军 


   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树木野草翠绿茂盛,异常迷人。但伊斯兰教徒们却无心欣赏这如诗如画的家乡风景,他们正急匆匆地赶往阿巴岛教堂听一位阿訇宣读教义。
   这是1881年8月中旬的一天,这时苏丹正被英国殖民军所占领。
   “我是马赫迪,我要把你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我要使你们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生活。受苦受难的苏丹人民,站起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赶走英国强盗!”
   不少伊斯兰教徒,还未走进教堂,就听到了马赫迪的声音,他们异常激动地在倾听着,那么多人拥在这个教堂里,竟没有一点声响。只听马赫迪接着说:
   “我要带领你们建立一个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要消灭社会上不平等的差别,要消灭邪恶势力。宁拼千条命,不纳一文钱,这就是我们的信条!”
   人们热烈欢呼着马赫迪的宣讲,非常振奋。随即马赫迪宣布:开始圣战!
   那么,这个马赫迪真是救世主吗?当然不是,他的真名叫穆罕默得·共哈迈德。因为出身贫寒,所以能够体会到社会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他从小就立下壮志,要赶走英国侵略者,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团结其他人共同抗英呢?
   经过认真准备,他决定以马赫迪的名义领导人民起来斗争。
   马赫迪的这种做法,果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少伊斯兰教教·徒来到了他的身边,准备跟着他同英国人作斗争。当马赫迪在利用教义来宣传抗英斗争时,英国人也闻讯而来,但是,他们不是来听讲的,而是来逮捕这些信徒的。马赫迪正想带领他的信徒去和英军比试比试。于是,双方在阿巴岛上展开激战,结果打死了100多人敌人。
   初战告捷,马赫迪和他的信徒们非常高兴,于是,他们正式宣布起义。马赫迪先把他的起义军带进山区,他们在卡迪尔山建立了根据地。这时他的起义军已发展到了近5000人。
   1881年12月,苏丹总督指使拉希德率1400百多名“讨伐军”偷袭马赫迪起义军根据地,马赫迪率起义军预先埋伏在“讨伐军”所经过的山路周围,当拉希德带兵正自鸣得意,以为可以消灭起义军时,马赫迪命令军队堵死各要道,然后亲率士兵冲下山去。“讨伐军”仓促应战,结果,全部被歼灭。1882年4月,新上任的苏丹总督盖格勒又派遣尤来福·沙拉得率3500人攻击卡迪尔起义军,当这支部队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时,马赫迪统帅起义军连夜奇袭,取得成功,全歼了这支敌军。
   这两次战役,马赫迪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同时,大大增强了苏丹人民的抗英信心,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883年1月,起义军攻下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依德,这时,起义队伍已发展到3万余人。9月,英政府派希克斯率领万人大军再次征伐起义军,希克斯除了1.1万人的埃及远征军之外,还有14门大炮、6挺机枪、500匹战马和5500头骆驼,规模庞大,气势汹汹。而马赫迪仅有3万人马,力量悬殊。
   希克斯在进军乌拜伊德途中,一路上困难重重,因为水井已被起义军早先封填,所以英军唇焦口干,疲惫不堪。到了乌拜伊德附近,希克斯把军队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人马在前开路,后面是并行的两部人马,他以为这样可以前呼后应,稳扎稳打。
   马赫迪早已得到了英国行动的消息,并时刻派人跟踪打听英军布署与动向。当他看到英军越来越近时,就在英军要走的希甘森林空地四周埋伏下了层层部队和重武器。然后派遣一支小部队迎击敌人,另派一支5000人的队伍绕到敌后夺取敌人辎重。一切安排就绪之后,马赫迪返回埋伏区准备痛击敌人。
   1883年11月5日,希克斯摇头晃脑地呵叱着他的部队,要求部队保持镇静,以便不让起义军发觉,他还认为他的行动非常秘密呢。他命令部队连夜行军,凌晨时分到达了乌拜伊德地区。刚走进一个小山坳,就遇见了一股起义军,这支起义军故意袭击了希克斯,然后调头就跑,希克斯不知是计,下令追击。但追着追着,起义军就无影无踪了。希克斯大怒,下令一定要找到这帮人。正当他们急于找不到人时,又一股起义军在英军前方放了几枪,希克斯战刀一挥“给我追!”于是大队人马飞速向前。结果又是没追着。这样,敌人慢慢地就进入了马赫迪的埋伏区。
   天亮以后,英军看到了一片开阔地,希克斯便下令英军稍事休息。疲惫的英军得令,纷纷坐的坐,躺的躺,横七竖八。
   还未等英军喘过气来,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惊起了尚未坐下的士兵。希克斯连忙向四周遥望,他的头刚抬起来,“砰砰砰”一连串的枪声响了起来,紧接着,起义军象天兵天将似的,一下子从天而降,包围了希克斯的军队。希克斯一看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士兵投入战斗,但是已经晚了。马赫迪率军拼杀,刹那间,英军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连希克斯本人也被起义军打死了。
   这次战斗,起义军只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后胜利。乌拜依德战役,是马赫迪起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之后,起义军所向无敌,连战皆胜。不久就占领了苏丹大部分地区,首都喀土穆成了一座孤城。
   乌拜伊德战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