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见到杜克眉头皱的更紧,他立即又说道,“你放心,杜克。我脑袋非常清醒,也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轻轻叹了口气,杜克站起来走到对面,拍了拍希斯?莱杰的肩膀,“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有女朋友的话,最好一起去加勒比海或者夏威夷度个假,等我的通知。”
希斯?莱杰似乎还想说什么,被杜克抬手制止了,“就这样吧,你不用急着进剧组。”
涉及到个人**。杜克也无法多说,只好用这种方式调节希斯?莱杰的状态。
从商业的角度看,希斯?莱杰挂掉对《黑暗骑士》只有好处,好莱坞无数次证明过,一个死掉的主演远比活着对影片的贡献大。
但人毕竟不是商业机器,哪怕是杜克这种心如铁石的人,看到一个如此努力的人可能会就此消失,也难免有几分恻隐之心。
不过对一个早就药物成瘾的人来说,未来命运的抉择权只会握在他自己手里。
希斯?莱杰走后。杜克也离开了公爵工作室,他去华纳制片厂,看了另外一个演员的情况,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制片厂的训练馆里,正在接受训练。
虽然这已经是克里斯蒂安?贝尔第二次穿起“蝙蝠侠”的紧身衣了,但是他仍然要为这个角色进行一些相应的特训,因为“蝙蝠侠”到了这一集故事中,拥有了许多全新的特性。某些过强的能力被弱化,而某些能力也得到了成比例的提升。
需要得到特训的。不仅仅是新加入进来的元素,原来的一些技能也要进行重新巩固,吉米?卡特可以说是对克里斯蒂安?贝尔非常了解了,两人之间合作默契,另外剧组使用的,依然是上一部的两位特技替身。他们对贝尔相当熟悉,甚至连他走路时胳膊摇摆的方式,也模仿得丝毫不差……
也正是因为如此亲密无间的合作,才能让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训练结束后,克里斯蒂安?贝尔主动找了过来。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为当初决定出演一个超级英雄是如此的正确,”他站在杜克旁边,似乎很有感触,“如果说《开战时刻》让我觉得惊艳,那《黑暗骑士》的剧本就让我感觉震撼了。”
克里斯蒂安?贝尔好奇的看着这边,“杜克,你究竟是怎么想出这样的设定的?”
“只是还原漫画的本质。”杜克淡淡的说道,“其中大部分都是漫画的创意。”
摇了摇头,克里斯蒂安?贝尔显然不怎么相信杜克的话,又说道,“我恐怕是首个输给反派的超级英雄。”
蝙蝠侠赢得了与小丑个人之间的争斗,却输掉了哥谭的灵魂之战。
杜克准备离开训练馆,去旁边的摄影棚看看,临走前说道,“我刚刚见了希斯?莱杰,他的状态……恩,怎么说呢,很恐怖。你要努力了,拿出最好的状态,否则以剧本和角色的设定,你会被压戏。”
克里斯蒂安?贝尔郑重的点了点头,“我会的。”
由于剧本设定的先天优势,如果说希斯?莱杰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那克里斯蒂安?贝尔就算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状态,也未必能让两个角色均衡。
这不是两个演员间演技的差距,而是角色的差异。
走进被分割成很多小型工作间的摄影棚,杜克先去了烟火组所在的办公室,乔斯?威廉姆已经等在了这里。
拍摄中,会有大量的枪战以及爆炸戏,因为要符合影片的风格,所有爆炸势必要实地拍摄,而且不能像杜克早期的风格那样,爆炸的那么夸张。
“我认为应该放弃炸药。”
两人讨论起了影片最重要的爆炸场景,直接导致双面人诞生的那场爆炸,杜克对乔斯?威廉姆说道,“像剧本中说的那样,尽量用几颗子弹和一些汽油来制造爆炸。”
乔斯?威廉姆一手抱胸,一手托起下巴,“如果使用模型拍摄的话,汽油爆炸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肯定要使用模型拍摄。”杜克尽量简练的说道,“绿幕拍摄,爆炸后期添加。”
“给我点时间,让道具组多制作几个模型吧。”乔斯?威廉姆缓缓皱起眉头,然后又松开,“我需要多做些实验,肯定能够解决。”
“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对于自己的烟火组,杜克一向都很有信心。
同样,他对自己的摄影团队也一向放心,不过还是去了趟外面的露天片场,约翰?施瓦兹曼正带着几个摄影助理,在imax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们的协助下,熟悉设备以及试拍一些片段。
两台imax摄像机架设在露天片场中,比好莱坞惯用的摄影机大了和沉了足有数倍,重量与体积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操作方面会更加繁琐和不方便。
站在一台imax摄像机边,杜克试着操作了一番,站起来后,对约翰?施瓦兹曼说道,“我需要用到imax摄像机拍摄的,都是那些具备冲击力的镜头。”
围着imax摄像机转了一圈,杜克又说道,“比如蝙蝠侠骑着蝙蝠摩托追击的场景。”
“我们过往都是将摄影机绑在车头上拍摄。”
约翰?施瓦兹曼的话音刚落,杜克就拍着imax摄像机说道,“约翰,把这个大家伙绑在蝙蝠车或者蝙蝠摩托上面拍摄可行吗?”
盯着摄像机看了会,约翰?施瓦兹曼认真思考了几秒钟,说道,“现在的蝙蝠车和蝙蝠摩托不行,需要进行专门的改造。”
杜克立即做出了决定,“那就联系兰博基尼方面进行改建。”
“等等,约翰,杜克,等等。”
imax公司的人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两个,杜克和约翰?施瓦兹曼的声音也不低,全部落到了理查德?葛尔方的耳朵里,这位imax公司在剧组的负责人赶紧走了过来,“我认为你们的提议风险太大了,很可能会损伤设备。”
杜克不禁微微皱眉,“理查,想要展示imax技术的优势,就要构建足够出色的场景。”
对方似乎还想说什么,杜克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如果设备有损伤,剧组会照价赔偿。”
理查德?葛尔方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了。
imax摄像机是很昂贵,却没有贵到让一个投资1亿5000万美元的剧组赔不起的地步。
虽然imax公司是无偿提供设备拍摄,但杜克用起来也不会客气,imax公司一直秉持着只租不卖的原则,不过这几年参与好莱坞的制作,基本都是属于无偿提供。
随后,杜克和约翰?施瓦兹曼离开了露天片场,去找兰博基尼在剧组的代表,商议改造蝙蝠车等事宜。
前期筹备中总能发现很多类似的问题,这本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现阶段遇到的问题越多,后期拍摄出现的麻烦也就会越少。
从设备到道具,从演员到服装,从拍摄计划到分镜头图稿,杜克会参与并且审核每一项前期筹备工作,对整个筹备工作的进度也了然于胸。
华纳兄弟方面,也给予了他最大限度的支持,除去必要的财务问题,基本都放权给了杜克和查尔斯?罗文。
时间缓缓进入了九月份,《黑暗骑士》的筹备继续进行,距离开始拍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杜克除去忙碌前期筹备工作外,也时不时会去漫威影业,漫威大计划的两部新片《绿巨人浩克》和《美国队长》也进入了筹备阶段。
与杜克这边仅仅是筹备不同,纽约华盛顿广场上,大卫?埃里森投资的新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拍摄的尾段,这位怀揣着野心和资金的年轻富豪,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好莱坞之路,在《空战英豪》失败后,再次融巨资开始了新的项目。
他站在华盛顿广场中央,看着摄影机前牵着狗的那个长有一对鲜明的招风耳的黑人演员,坚信自己这次一定会成功。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六百零五章埃里森的新片
从上一次的失败中,大卫?埃里森吸取到不少经验和教训,也彻底明白想要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有钱有剧本就能轻而易举实现的。
在《空战英豪》彻底失败之后,他蛰伏了一段时间,这不是失去信心,而是要想清楚一些事情,比如《空战英豪》为什么会输给《蝙蝠侠:开战时刻》那么惨?双方间除去导演等差距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市场反应?
大卫?埃里森很快就有所发现,《空战英豪》是部原创影片,之前没有任何的观众和粉丝基础,而《蝙蝠侠:开战时刻》虽然是失败系列电影的重启作品,但布鲁斯?韦恩在全美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
仅仅是这一点,就为两部影片在先天上拉开了差距。
随后,大卫?埃里森又发现了一个事实,好莱坞的制片厂很少给原创剧本机会,反而对热门小说和漫画投以了巨大的热情。
以大卫?埃里森的头脑,不难发现其中的道理,原创意味着没有任何观众基础和巨大的投资风险,而热门小说和漫画都有一定的受众,改编成电影尽管会受到一些粉丝的排斥,却能吸引相当多人的瞩目。
于是,他将第二部影片的制作方向,放在了着名作品的改编上。
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争夺后,大卫?埃里森拿到了一部着名科幻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且筹集1亿5000万美元巨资,开始了拍摄制作。
为了保证这一投资的成功,也为了能与杜克?罗森伯格的新作品竞争,大卫?埃里森不顾与他合作的迈克尔?奥维茨的强力抵触,从caa找来了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威尔?史密斯作主演。
此外。他也看到了杜克过往在宣传营销方面的各种造势,特意邀请了威尔?史密斯的女儿,在影片中与威尔?史密斯出演一对父女。
而且这部理查德?麦瑟森的小说知名度足够,又前后在1964年和1971年两度被搬上大银幕,这次他重金聘请了曾因《美丽心灵》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阿齐瓦?高斯曼执笔剧本,做足了准备工作。
剧组开始拍摄后。也一直很顺利,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大卫?埃里森预示,这必然会是一部可以盈利乃至大热的影片。
站在华盛顿广场中央,看了会威尔?史密斯的表演,大卫?埃里森走到一辆拖车那里,找到了继续与他合作的迈克尔?奥维茨。
他直接问道,“迈克尔,我要你确认的事情拿到结果了吗?杜克?罗森伯格的新片什么时候上映?”
迈克尔?奥维茨微微皱眉,多少有些不快。但还是说道,“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都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不过按照这几年杜克?罗森伯格的习惯,《黑暗骑士》应该会在明年暑期档开端上映。”
“明年五月初吗?”大卫?埃里森双手抱胸,稍稍考虑一会说道,“要确保我们的影片能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全部完成。”
虽然对大卫?埃里森的语气感觉不舒服,但迈克尔?奥维茨强忍住了心中的不快,“肯定能完成。”
说完。他向着拍摄场地那边走去。
大卫?埃里森盯着他的背影看了看,微微摇了下头。
从《空战英豪》的失败中。他还看到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奥维茨已经落伍了,看待影片和项目的眼光,严重落后于这个时代,他的观念根本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发现了这一情况,大卫?埃里森当然不会再将自己的项目完全交给迈克尔?奥维茨去操作。更是在新片上直接否决了对方的打包政策,比如主演使用的是去年才加入到caa的威尔?史密斯,导演是威廉莫里斯的弗朗西斯?劳伦斯。
由于还要用到迈克尔?奥维茨和他的艺术家管理公司,大卫?埃里森也给对方留下了足够的职位。
只是他内心之中已经有了打算,这个项目过后。他的团队会积攒不少的经验,也就是时候扔掉这个落伍的艺术家管理公司了。
他同样不喜欢打包服务政策,事实上,拥有稍强一点掌控欲的人,都不怎么喜欢这个服务政策。
比如马丁?斯科塞斯,好莱坞都在流传一个消息,为了迈克尔?奥维茨从caa跳槽到艺术家管理公司的老马丁,也受够了这一政策和艺术家管理公司严重下滑的奥斯卡公关能力,准备再次跳槽。
在好莱坞圈内,所有人都很清楚,承载了迈克尔?奥维茨第二次创业雄心的艺术家管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发展成为一线的娱乐经纪公司,历经数年的沉浮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崛起的希望,旗下前途被看好的演员和导演,都准备跳槽。
就连迈克尔?贝这个《逃出克隆岛》失败后无人问津的导演,都在筹备与迈克尔?奥维茨解约的事情。
否则,在看出大卫?埃里森的一些意图后,迈克尔?奥维茨也不会选择隐忍。
毕竟,他现在能拿到的大制作项目,那是少之又少。
大卫?埃里森在思考,迈克尔?奥维茨也在思考。
严格说起来,他在这个项目中没有多少话语权,与杜克?罗森伯格对抗这么多年,他渐渐感觉到老了累了,特别是与大卫?埃里森的合作,发现好莱坞正朝着一些新的方向发展,外来资本也在改变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
想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