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最终当自己被夺帅,被幽禁府中时,杨广的反应表现就是心理的配合。

不吵不闹,乘乘的呆在府里,尽量不和外面联系,认真反省,读书写字,仅此而已。他想要通过这些向皇帝表明,自己是一个听话的能受控制的皇太子。

一晃许久过去了,杨广很累,很不安。皇帝对他的这种表现表态,似乎毫不知情,但是杨广清楚,皇帝肯定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可皇帝对他的表态,就是没有回应。这让他都快崩溃了,他不知道皇帝到底只是打算警告他一下,还是真的打算将他踢出局。随着时间过去越久,他心里的不安也越聚积的越多。

他甚至曾想过要兵变,想过要逃离京师,返回淮南起兵。

若不是杨素等力劝,加上内心里还有那么一份放手一博的狠劲,杨广早撑不住了。

他们五兄弟里秦王杨俊先前也被幽禁府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还被免了所有官职,只是不到一年时间,杨俊就几乎废掉了。虽然现在又出来了,可杨俊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杨俊了。

杨广沉默片刻,终于挥袖长叹一声。“到底是何好消息?”

红叶告诉杨广,杨谅调并州旧部带兵拦截伏击皇太孙,最终失败,太孙已经把并州府作乱的官员将领逮捕,取得杨谅策划遥控指挥此事的大量证据。

“太孙殿下的奏章以及证据已经到了京师,呈给了陛下。杨谅难逃干系,罪状已证。”

杨广听到这消息忍不住长吸了一口气,“汉王杨谅?他派并州兵马拦截袭击太孙?”

“千真万确,此时皇帝估计已经知晓这一切了。”

“汉王好大的胆子,如此说来,上次京中太孙遇刺,也是汉王一手幕后操纵,并且后来还嫁祸于孤了。”

红叶却只是淡淡道:“也许吧。不过殿下现在暂时还没有发现上次京中的刺案是汉王所为。”

杨广背起手,看着窗外的天空,激动的手都在发抖。“但是汉王嫌疑最大不是吗?”

“按此次太原刺案推论。汉王确实对上次的刺案有极大的嫌疑。”

“肯定是他。”杨广咬牙切齿的说道。

红叶静静的站在阶下,那张精致的面孔上没有一丝毫喜怒表情。就这么安静的站在那里,对杨广的话也不置可否。

杨广此时内心却是天翻地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杨谅居然如此大胆,竟然敢在太原行刺易风,而且还不是小心稳妥的派刺客,而是调派军队。这个愚蠢的家伙,行刺太原本就是极大的风险存在,太孙不但身边防御极严,很难下手。而且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的留下,肯定会被无限大的放大,然后顺藤摸瓜。一不小心就容易露出马脚出事。这个杨谅居然还直接调派军队,调动军队啊。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刺客杀手,这可是动则百计千计的军队,这么多兵马出动,事后要隐藏,如何能真正藏的住?如果只是去灭几个小人物还可能瞒的住,对方可是储君,皇太孙。他不知道杨谅究竟是怎么想的,刺杀是一种寻常规的斗争手段。当常规的手段无法达到目的时,这个时候谨慎小心的选择非常规手段,通过刺杀这下的极端手段,来达成目的。消灭对手。

而调动军队,那已经不是刺杀,那是战争。

如果不能隐藏自己。那这样的战争就算能干掉敌人,可也等于把自己置于了最危险的境地。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做法。

杨广弄不明白,都同归于尽了。那还有个什么意义?

我们要的是除掉敌人,要的是胜利,而不是同归于尽,大家一起玩完。

杨谅是个蠢货。杨广再次在心里给这个小兄弟下了一个定义。不过他心里还是非常感激这个小兄弟的,这个时候,杨谅犯了这么一个低级的错误,把自己陷入了烂泥潭之中,可却是成功的把自己送上岸了。

杨谅调兵马攻击太孙,这案子已经定了,如此一来,杨广就可以把京中刺案推到杨谅头上了,杨谅就是京中刺案一直以来苦查不到的幕后主谋,而自己,只是被陷害的而已。

想瞌睡了,杨谅就送来枕头啊。

“殿下还有一件事让我告诉大王。”红叶道,“殿下已经初步查到,汉王这次调兵袭击殿下,不但想杀太孙殿下,而且还打算在事后将此事栽脏给晋王。殿下说,这事也许能帮大王脱离现在的困境。”

这话听到杨广的耳中那是如仙乐般美妙啊,杨广刚才就已经想到,要借杨谅此案,把自己从京中刺案中脱离出来,可若没有确切的证据,想要达到目标也还是很难的,毕竟现在并没有证据表明杨谅参与策划了之前的京中刺案,杨谅这次准备刺杀太孙,并不表明他就是京中刺案的主谋,也不能表明杨广就能解除嫌疑。

不过现在嘛,有了易风的这句话,以及杨谅准备事后嫁祸给自己的证据,那么他要把杨谅扯到京案中并把自己摘出来,就要轻易的多了。

杨广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如此无能的兄弟,有的时候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帮助。

不过,他更应当感谢易风。

这个私生子虽然只派人传了几句话,可杨广仔细想下来,却已经想到一些不少玄妙的地方。比如说,杨谅既然准备事后嫁祸自己,肯定是做了许多安排能扯到自己身上,把自己牵扯进这个案子。如果自己的私生子杨林真的也想踩自己一脚的话,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根本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当做没发现杨谅栽脏的计谋,而是直接把那些能牵扯到自己的东西报给天子,那么杨谅也许并不能脱离此案,可他也依然会卷入其中。再加上京案,他不但不能借机脱困,甚至还有可能越陷越深。

易风这是在向自己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的,他们之间的联盟依然有效。

看来自己这次若是能脱离这个泥潭之后,得重新审视和私生子的关系了。嗯,经此挫折,也让他明白,自己并没有自己原来想象中的强大。在皇权面前,一个跟斗就能让他势力大减,局势大变。经此事后,自己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夺取太子之位,先得打倒杨勇,全力以赴。易风,虽然已经脱离掌控,可如果能成为盟友,也比做敌人要好的多。

侍卫疾步而入,走到红叶旁边向杨广跪下禀报,“大王,宫中来人,有皇帝旨意到。”

“皇帝旨意?来的是谁?”杨广激动到。

侍卫禀报,“是大理寺杨少卿。”

“开中门,传府中上下随孤一起迎接圣旨。”

杨广让侍卫先退出去,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脸上保持尽量的平衡,不过于暴露出他内心的喜悦。他下阶走到红叶面前,微微笑了笑,“帮我转告易风,我非常感激他为我做的这些。你是易风亲自挑选派在我身边的人,他相信你,我也相信你。易风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是他的亲生父亲,血脉相连,我们父子一心,必然能其利断金。我希望他能全力助我,将来我也定不负他。”

红叶对这惊人的秘密似乎早有所知,并不惊讶,“奴婢明白,定会如实转达。”

说完,红叶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杨广来到前院,萧美娘已经赶来。脸上挂着焦急和不安的神以,一见到他,立即迎上前来,小声的问,“听说宫中有旨意到,大王,臣妾好担心。”

伸手握住萧氏的手,杨广冲她微微笑道:“王妃莫要担忧,是好消息,我们终于能脱困了。”

萧美娘全身一震:“脱困?真的吗,陛下已经查明了殿下的清白吗?”

“最新的消息,杨谅派并州旧部调兵在太原拦截伏击易风,事情败露,已经传回京师。”杨广压抑不住兴奋,对萧氏道:“杨谅事败,则孤不证自清矣。”

萧美娘听到这消息怔了怔,然后心里幽幽的叹息一声,“杨谅这蠢货怎么就没有把易风这该死的私生子给杀死呢,那样一来,易风和杨谅一起完蛋,自己的夫君就少了两个障碍了。真是可惜,易风的贱命倒也是硬,两次刺杀居然都杀不掉他。”

ps:求票!

第427章奇货可居

二月的太原,依然寒风刺骨,满是萧瑟肃杀的气氛。

太原外城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就是太原最为闻名的胜处美景,晋祠。这里是晋水的源头,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晋祠经过多次的修建和扩建,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也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此时在这片拥有几十座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的晋祠内,易风确实感受到了这里的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建筑群雄传,塑像高超,还有许多石碑上刻着历朝诸多有名书法大家的作品,还有一些墙壁上保存着许多完好的名家画作,整个晋祠倒更如一座充满着艺术气息的美丽园林。

晋祠不老泉边,河东最有中望的顶级大阀太原王氏的当代族长王度,和太原以及周边诸州的一众大族豪强的族长元老们,齐齐肃立两侧,在此迎接刚刚在太原城掀起一轮巨大风暴的大隋皇太孙和他的文臣武将们。易风之前只是路过未入太原城,城里的诸族原想跟皇太孙殿下接触一下,可惜殿下没给机会。谁知转身,皇太孙又杀了一个回马枪,然后居然掀起惊天巨浪。许多太原城内的家族。是在太孙已经进城,这场风暴已经吹过去了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汉王派兵截杀皇太孙,皇太孙回马枪连根拔起汉王在太原的根基。还抄了汉王及其心腹们的产业,这简直是太劲暴了。

对于这位汉王,河东的土著,特别是太原城里的这些豪强大族们,那是相当熟悉了。这个汉王来并州两年,就已经让太原城离天三尺了。在杨谅之前,太原城也经历了多任总管,就算是亲王坐镇,在他之前也有三位。晋王卫王秦王,可没有一个如杨谅这般的手黑贪婪简单粗暴。

这家伙只在并州呆了两年,可这并州的百姓们已经对这家伙是恨的咬牙切齿了,尤其是太原城里的这些大族,哪个不是大出血。巧取豪夺,强买良田,见什么生意好,就要掺一股,甚至直接就贱买下来。许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惹不起这个霸王。

本来听说这个家伙被调离了,大家已经很是高兴了,甚至有许多人在家烧爆竿摆酒宴庆贺。还有些人跑到寺庙里上香还愿,好不容易啊。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仅过了没多久。居然又发生了如此爆炸性的消息。

大家震惊之余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欢喜啊,如此一来。这个狗日的汉王,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再回到并州了。然后大家听说了皇太孙的一系列动作后。都无不拍手称快。而这个时候,皇太孙透过人放出消息,要把汉王在并州的所有产业都出售,主要是田地庄园、房屋宅院别墅,此外还有商铺、工坊、矿场等等,全都出售。

这一下,可是让河东的商人们沸腾了。尤其是太原的大族,他们是最早得到消息的,而且也是河东最有实力的一群人。同时,他们也是对汉王产业最有兴趣的,因为汉王的许多产业,本来就是属于他们家族的,只不过后来被汉王巧取豪夺过去了,有许多产业那都是祖辈代代相传下来的祖产,现在有机会能买回去,哪个肯放过。

当然,太原的这些家族跟皇太孙都不太熟,不过他们很快找到了能跟太孙说上话的人。

太原以王氏为首,太原王氏是太原城,甚至是整个河东都最为庞大的家族,甚至是五姓七高门之一,真正的顶级门阀大族,数百年的底蕴。

此外,太原王氏当代家主王度,他兄弟五人,其二弟在龙门聚众授徒,正是号称文中子的王通,三弟是朝廷的著书郎,编写史书的史家。王度的二弟王通,据说是皇太孙的老师,如今已经再次出仕,接受皇帝的授官,出山做皇太孙的太孙洗马。眼下,王通正在皇太孙的军中。正因有了这层关系,王度被各家族推举出来,通过兄弟王通联络太孙,提出了太原各大家族以及著名的商号、各大商行还有河东儒者名士、名僧名道等一起在晋祠设宴迎接皇太孙。

太原各界的这个迎接酒宴,明显不是那么简单的,易风已经知道,这些人想借此机会跟皇太孙贴近点关系,最重要的还是看中了易风手上的汉王及其麾下的河东产业。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各大家族都想要分一块。易风对于他们的热情很是高兴,能卖掉这些不动产套现自然能赚一笔,同时,还能借此机会,与河东的一些豪门大族拉点关系。

王度拉着兄弟王通,另外三个兄弟王凝、王绩、王净也都站一旁,此外,太原城的各大族也都站在那里,裴氏柳氏韦氏刘氏武氏等各大家族的族长都亲自前来。在王度的面前,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