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愁云惨雾一片,全局崩溃了。达曼五万兵马连一个小小的怀安都没拿下,反而已经仓惶逃窜,只派了个信使过来,连共同进退都不肯了。
“这肯定是南蛮子的诡计,是假消息。”库合真的侄子,都蓝的弟弟郁速六特勤红着眼睛嘶声道。
因头特勤也一边附和,“现在西边有窦建德一万兵马,早已隔绝我们与达曼军的联络,之前消息不通已有数天,现在达曼的信使倒是这么顺畅的过来了,此中定有诈。”
诈个鸟!库合真知道郁速六与因头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他亲自见过那个使者,也仔细的询问过细节,那人他是认识的。而且所说的细节也没有问题。况且,信使带来的坏消息。正是隋军乐于看到的,没有必要阻拦。他们现在东西将他合围在此,也没有必要使这样的诡计。库合真心下难安,有种前途迷茫的感觉。军都关下的阵前斗将,他损失惨重,杨林出动了五虎八彪,一个不损,却折了他三十多员将领。连他倚重的麾下第一猛将安国王子安勒伽也死在了乔钟葵的刀下,安勒伽高估了他波斯宝马的锋利,两人对决之时。他直接就拿刀猛劈乔钟葵,想凭宝刀锋利建功。结果乔钟葵居然举刀相迎,结果大出安勒伽意料,他的波斯宝刀不但没砍断乔钟葵的刀,反被乔钟葵的刀砍断了,然后他震惊之下,被乔钟葵趁势一刀给捅死了。他最期待的勇将,却死的最快,一合之下就死了。当日愤怒的库合真应下了之后杨林的嚣张挑战。然后等他清楚过来时,他已经有三十多员战将倒在了杨林五虎八彪的马下。紧接着又传来安奚达一万兵马奉命回来时,在飞来峰被窦建德给歼灭了。
现在,达曼又跑了。
形势一片灰暗。
接下来。杨林就该马上向他合围进攻了,这是必定无疑的,他该怎么办?
率领剩下的这两万兵马与杨林正面交锋。这不是上策。如果时间推移到半月前,杨林敢凭着三四万人就出关来合围他。那是他非常乐见的。可是现在,军心士气全完。士气低糜,就凭他现在两万一点意志都没有的惶恐之军,那分明就是找死。可学达曼吗,往南撤逃,向蔚州撤退,那里本来还有他的两万兵马,现在估计还能剩下个一半多,另外达曼在那里原也有两万人,现在估计也还有半数,加上达曼这万把人,如果他们能在蔚州重新聚集,那还能凑起个五万左右。虽然已经只剩下前来时的一半了,可也比现在强,再加上云内的都蓝还有五万兵马,如果他们能靠拢,这也是十万大军。
可是南下的道路已经不通了,库合真昨日就收到了游骑的斥报,说南面与蔚州的两条通道上有隋军出现,当时他还没有怎么在意,只是以为是小股的隋军斥候,可现在看来,那分明就是击败达曼的那支李靖兵马,他们已经绕后堵截了退往蔚州的道路了。可笑达曼那个家伙,如惊弓之鸟的抛弃自己单独逃跑,却料不到人家既然能正面击败你,就肯定也不会让你轻易逃跑。
杨林真够狠毒的,之前一心示弱,诱的他们分兵东进,等他一路到了军都关下,还分出两万人马准备去攻飞狐关时,他却出击了,一下子就是雷霆之势,将他们个个击破。现在,他和达曼剩下三万人马,却被彻底的困在这妫州了,东进不得,有军都关、飞狐关堵着,北上北上不得,大宁关未下,野狐堡守着。西撤也不行,怀安、天成两城堵着,唯一的退路南撤回去,可隋军也已经抢占了草沟和石门两处要点。他们这三万人马,已经被隋军围起来,要关起门来打狗,自己要跑也跑不了了。
打不赢,跑不掉,那么还剩下什么出路?
他心里明白,最后的出路也就只剩下个降了。
但他不甘心,他自认为还没有到那一步,他手上还有两万人,达曼手上还有一万人,蔚州还有两万余人,而云内还有五万人,塞上还有泥利五万人,另外,漠北的十万铁勒军正在南下,算起来,他们不过是损失五万人,但还有十五万人,而且还有十万兵马正在赶来。他还有机会,隋人就算围住他,那又怎么样,想吃掉他们,隋军还得有副好牙口。只要他撑住了,都蓝和泥利肯定会知道这边的消息,到时他们领兵来援,一定能解救他们,甚至他们还能合兵再反杀隋军。
他不能束手待擒、引颈就戮。
于是,沉吟半响之后,他召集了营中诸将,让他们加困大营,伐木垒营,挖沟栽木桩,竖拒马,建构坚固营栅,准备固守待援。同时,他向达曼派出使者,让他引兵退回,来此与自己汇合,一起坚守。
库合真的动作,瞒不过易风。
军都关内,易风也在召开军事会议。
摆在军议厅正中的那个大沙盘,上面的许多面代表着突厥的蓝旗,已经被拔掉,同时被拔掉的还有五十个各代表一千骑的木偶骑士。妫州失陷的诸城,已经陆续收复,重新插上了代表隋军的红旗,同时在沙盘上,易风的兵力也增加了三万突厥降军。
“形势一片大好啊!”易风面带微笑,事情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大大超出他原来的预计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当初他没料到突厥人会全力东进,也没料到高颎会想坐山观虎斗,但肯定谁也料不到最后局势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没有恶战,没有惨重损伤,他们就已经打达曼和库合真两支人马搞残了。论起来,李靖当为首功,其次为窦建德,当然,其余各部也都表现出色,包括军都关的诸将,尤其原并州的五虎八彪,这次表现极为抢眼,阵前斗将,杀的库合真军士气一落千丈,委靡不堪。
关于如今的形势,大家都很乐观,讨论很热烈。
当易风让大家都谈谈接下来的计划时,大家都觉得很简单,如今攻守易势,哪还需要什么计划,既然库合真和达曼都已经成了关起来的狗,那直接打就是了。
玄州总管李敏就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他意气风发的向易风道:“殿下,这有什么可讨论的,眼下,正当以堂堂正正之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一举扫荡歼灭他们。”
易风不置可否的笑笑。“大家还有其它的意见吗?”
没有表态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不少人明白了一些,当即有人起身,却是舍人封德彝,“臣以为李柱国之言稍有些不妥,殿下一直有言在先,当尽量避免与突厥人野战。虽如今我们形势大好,可妫州被围起来的突厥军依然有三万之众,若是正面对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也必然要承受不小的伤亡。因此,臣以为,当围而不攻,突厥人既然建营固守,那咱们也在他周围立营,用营栅困死他们。突厥作战,向无多少后勤供应,皆告就地掠夺以战养战,一待突厥人陷入僵局,进退不得,那他们必然坚持不了多久,自会崩溃,到时,我们自然可不战而胜。”封伦最擅长察颜观色,向来认为臣下不当有自己的观点,君上的观点就是他们的观点。他见易风没有同意李敏的建议,结合之前易风一心要保全实力的做派,立即就大吹围而不攻这种不损实力的计划。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易风对他的计划却也并没有当场赞许,而是又扫视了一遍在场众人,“大家还有什么计划建议,不妨直说,集思广义,集采众长。”
“可以派人招降。”刘文静接话,之前皇太孙就有招降计划,还由他出面负责,只不过当时目的更多是缓兵之计。而现在局势不同,刘文静觉得可以重启招降计划,只是这次不再只是缓兵之计。“达曼和库合真已是瓮中之鳖,相信他们自己也清楚。臣以为此时提出招降,并非不可行。有婆实投降在前,这就说明突厥人也并非不可投降。臣请再启招降计划,臣愿意出使突厥大营,劝说库合真。”
易风笑了笑,转头问旁边在做会议记录的李密,“法主,你怎么看?”
第469章绝户计
李密信下手中的笔,略一思量,迟疑了片刻,答道:“殿下,臣也一直在琢磨这场战事,局势进展至此,可以说完全超乎我们之前的计划。臣的想法与李柱国和封舍人、刘主簿等略有不同。臣以为,我军虽胜,但胜的都很巧妙,是以奇胜。而突厥之败,败的太过简单,败在轻敌无防,然并非就说突厥军实力不堪,我军已经勇猛无敌。真要正面对决,无疑就会有极大伤亡,突厥人做困兽之斗,必会求鱼死网破,这实不划算。但臣也不赞成单纯围困计划,大家别忘记了,在代北之地,突厥各部加起来还足有十五万之众,这个实力是很强大的。之前只是过于分兵,又轻敌狂妄,才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致损兵折将。但若他们重新聚拢起来,这股实力极强。我们现在围住三万突厥兵于妫州,可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突厥其余各部北上解救,我们就会再次退回到之前的尴尬局面之中。”
他这几句话一出,厅内却是一片哗然,大家都面面相觑。尤其是刚才发话的李敏几人,他们都被李密给驳了,面子上未免有些过不去,尤其是李敏,世家门阀子弟,公主女婿,年纪轻轻已经是柱国,一州总管,而李密不过是易风身边一小官,两人身份差距极大,当下就想起来喝斥,易风哈哈一笑出声,一扬手制止了他。接着,易风饶有兴趣的问李密,“嗯,那你倒是说说。有何速决之法?”
“臣以为,当下必须牢记两条。一是得速战速决,二得避免正面决战。以免损伤实力。”李密答道。
“鱼与熊掌,岂可兼得?”封伦反讥。
李密却很是自信,“鱼与熊掌或不得兼得,但既能速战速决,又避免折损实力,却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某洗耳恭听。”
“我也很感兴趣呢,说说看。”易风笑着鼓励李密。
李密组织了一下思路,然后道:“臣有一个不甚成熟的想法,首先大张旗鼓。做出要正面决战,合围进攻的态势,然后派出细作,把如今战场局势传播到库合真营内,另外再造些谣言传播,如河东军已经北上,云内大战,都蓝大败,全军退走长城外。李靖将军率部再败达曼。达曼身死,再比如李渊将军等率河北军兵出太行飞狐,蔚州大战,蔚州突厥兵大败而逃。总之。就得让库合真营地陷入恐慌之中。”
“然后呢?”易风越来越有兴趣了。
“然后,派人出使突厥营地,劝降。”李密看了眼上司刘文静。继续道,“就如刘主簿所说。咱们现在劝降,局势不同当日。突厥人未必就不肯谈。当然,臣以为劝降也得分主次,明着我们向所有突厥人劝降,但我以为,不如暗中接触库合真下面的突厥首领,最好是身份尊贵出身于王族或者是部族大首领之人,向他们许以诺大好处,种种利益,把他们招降,约为内应。然后,可以里应外合,发起突袭,速战速决,一举拿下敌人。”
“非常不错的计划。”易风拍着手掌赞许道。李密的计划看似跟刘文静的差不多,但却又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这把招降所有库合真部,改为招降其中一部份,无疑难度大大降低。而与此同时,如果能招降到其中一些重要人物,那么后面的里应外合计划就有了基础,可以说,李密真正的计划还是里应外合的突袭,最终目的还是他说的速战速决的同时,又尽量避免自身的损伤。
连封德彝听了之后,也不得不在心里承认,李密的计划确实比自己那个围困的计划要好的多。看到太孙对李密的大加称赞,让他心里很是有些不是滋味。他眯着眼睛,仔细的思考着,片刻后,眼露喜色。
“殿下,法主所言极好,不过臣也有一个补充之言。”
易风对于部下之间的这种竞争看的很清楚,不过他没有制止的意思。只要竞争是在控制的范围之内的,那么竞争就是有利的,做为主上,他要做的就是控制和引导这些竞争,不要让他们变成了不可控的恶性竞争就好,而不是一味的要打压竞争。“哦,德彝有何要补充的?”
“臣以为光是靠谣言传播,只怕未必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未必能让突厥将领们承受极大压力。我有一策献上,效果可胜谣言十倍,定能极大动摇突厥将士的军心士气。既然可以派人往突厥军中传散谣言,不如直接派人在突厥军中的取水之上游处下毒。”
这个计策一出,可真是有些让人惊讶了。
毒,狠!
不过回过头细想,这也确实是个不错的计划。历来战争中,水源中下毒,是很常见的例子,这属于投资少收获多的一种奇兵之术,非常规战术。汉朝与匈奴之战时,匈奴人就曾经故意用死牛死马扔进河流之中,制作瘟疫,名将霍去病传说就是在战争中染了瘟疫后死的。此外各种直接下毒的例子也有很多,甚至有的围城之战中,攻城军直接把那些腐烂的尸体用抛石车抛进城去,同样也是为了制造瘟疫。
现在库合真被围,建营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