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文革讲话1966-1976-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幸好那时我打电话还有效,把你们使馆保住了,没有发生像我们驻仰光使馆所遇到的情况。还有一次,大约在七月初,受极左思潮影响的群众在坏人的操纵下,开了一个大会,要冲外交部,同时要冲缅甸驻华使馆。这件事被我挡住了。运动发展到八月份,外交部也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坏分子钻进去夺了权。…… 
  另外,那时我们驻外使馆也出现过一种情况,就是对重大政治问题直接对外发照会。我们使馆给你们外交部发抗议照会不经过我国外交部批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到现在我们也还没有查清到底有几个照会是未经外交部批准就送到你们外交部的,可能从你们的档案中可以找到。大概从 1967 年 7 月起,有些重要照会就由大使馆直接送出,当然上面一定是盖了大使馆印的。你知道,那时候我们的大使回来了,原来还要回去, 6 月底发生事情以后,我们才决定不要他回去了。 
  在那个阶段,极左思潮影响到我们外交部。但我国政府还是要控制这个局势,特别是同缅甸的关系。…… 
  我所以要说这一段情况,是想说明我们政府的政策是明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在 1967 年,的确有极左思潮的干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在青年中产生极左思潮,那是可以说服和纠正的,问题是有些坏人利用这个机会来操纵群众运动,分裂群众运动,破坏我们的对外关系。这种人只有在事情充分暴露以后才能发现。发现以后,坏作用就起不了了。好在当时中缅关系发展到这个程度没有再发展下去。我们同英国的关系走得更远一点,时间更长一些,受到的破坏更多一些。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仅同缅甸、英国有,同其他国家也有,我就不详细说了。如果有功夫,另找机会谈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多说一点。 
  对于我们两国的关系,我们一直采取控制的措施,后来阁下也采取了控制的措施,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没有走得很远。这对于在近两年促进和逐步恢复两国关系有好处,比较有利。 
  1967 年华侨学校的某些行动,我们也不赞成。年轻人、侨民有爱国心,他们学我们国内的样子去做,当然就不合适了。…… 
  奈温:关于 1967 年在你们这里发生的事,我表示我的谅解。我得到了有关这里发生的情况的报告,但消息很少。我记得你们外交部受到两次冲击,所以我感到当时你们政府不能完全控制局势。 
  周恩来:基本上能够控制,主要依靠解放军和绝大部分好的群众。 
  奈温:不管他们对我们说了什么话,我们想这不是你们领导人的观点。有一段时间,甚至我也受到了压力,要我断绝同中国的外交关系,我拒绝了。 
  周恩来:我们这里的坏人也是这样主张的。 
  奈温:关于这个问题,据外国报纸报道说,不知是不是真的,有人问总理关于中缅两国外交关系有什么看法,总理回答说,中国的做法取决于缅甸的行动。缅甸走到什么程度,中国也走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出了总理还是想继续我们的外交关系,我们也是这样想的。我们不愿意断绝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因为要断绝很容易,要重建就困难了。 
  周恩来:对。 
  奈温:我记得 1959 年到 1962 年之间有一个时候,印度使馆要撤退,总理请他们留下。这个记忆对于我处理这件事有影响。 449) 周恩来与英国作家马克斯韦尔的谈话 

  周恩来 
  1971。11。20 
  〖英国“星斯日泰晤士报”五日刊载了周恩来总理十一月二十日同英国作家兼记者马克斯韦尔的谈话,标题是“周总理在午夜的想法”;副题是:“为什么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尼克松的北京之行怎样使他在联合国失去票数”、“为什么总统可能在中国浪费时间”、“什么东西使日本处于战争或和平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印度将对同巴基斯坦进行战争感到后悔”、“英国和中国为什么不能互派大使”,并加了如下的编者按语:“以下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向‘向星期日泰晤士报'单独提供的中国总理从晚上十一时半到至晨四时半对他发表的谈话。中国总理在这篇谈话中探讨了不断变化的世界。”现将“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周总理同马克斯韦尔的谈话转载如下。〗 
  马克斯韦尔:总理,我能否请你首先谈谈你对战后历史趋势的看法? 
  总理:第二次大战刚结束后不久,邱吉尔在富尔顿发表了一篇反共反苏的演讲,想把西方以至整个世界动员起来一齐反苏,以此来维持大英帝国的统治。这篇演说在美国起了想当大的作用。美国就利用这篇演说的调子,大搞反苏反共的宣传。 
  当时就有一种论调,认为反苏战争很快就会爆发。毛主席看出了其中有问题,就写了一篇文章,以别人的名义发表,表示不同意说这场反苏运动就会导致反苏战争的爆发,指出了实际上美国是想拿反共反苏的宣传作烟幕,把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统统霸占起来。 
  战后二十六年来,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在亚非拉这个第一中间地带,小的战争一直不断,其中首先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战争就是中国的内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曾不可一世地称霸世界。那儿人民要解放,它就派军队去镇压,它建议了很多的军事基地,派出了很多军队。那儿经济很困难,要钱,它就给钱。它采用了两种方法:一个是马歇尔计划;另一个就是投资。马歇尔计划的总数约三百亿美元,而投资的总数更超过这个数目。 
  结果怎么样呢?美国不仅把第一中间地带即亚、非、拉侵占不少,对美苏以外的西方国家(即第二中间地带),它也伸手进去了。 
  今天的世界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今年七月六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作了一篇演讲,十月十六日英国首相希思在保守党年会上也作了结论性的讲话。这两篇讲话互相呼应。希思讲话的大概意思是:战后二十多年来,英国跟在美国后面跑,抛弃了欧洲,大英帝国终于解体了,成为第二等的国家;现在英国应该回到欧洲,参加共同市场。 
  结果,英国国会通过了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决议。在这以后,英法两国外长在伦敦会面,宣布英法合作,把西欧形成一个力量。这种力量尼克松总统也不得不承认的。 
  “是美国把日本养肥的”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说,战后二十六年来,美国地位这样地下降,在战后初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苏联在战后也逐渐变成了超级大国,同美争霸。在第二中间地带的西欧,又出现了一个共同市场,使欧洲工业发达的国家联合起来,同美争霸。这是第三种力量。 
  第四种力量是日本。我对许多美国朋友说过,是美国把日本养肥了。日本的钢产量今年或到明年有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一棒打中了中间地带,首先是打了日本,然后是西欧国家,同时也使整个西方世界受到影响。 
  尼克松总统还说,还有第五种力量,这就是中国,但他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力量。希思也说了同样的话。我们承认,我们可以在几十年后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我们声明,我们无论如何不做超级大国,现在不做,将来也不做。 
  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战后二十六年来世界局势的变化。 
  马克斯韦尔:那么,实际上在你看来,作为超级大国的决定因素,或者可以说作为超级大国的标志,不是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它在国际关系中的态度,对不对? 
  总理:指的是政策。超级大国就是要侵略人家,越南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就是如此嘛。还要颠覆人家,像玻利维亚、危地马拉,例子很多了。第三是控制人家,控制拉丁美洲,现在人家不干了。再有是干涉人家,干涉人家的内政。还有欺负人家欺负弱小的国家。这些我们都应该反对。所以,我们的总原则是:世界国家不论大小都应一律平等,不能强加于人。 
  马克斯韦尔:是的,但我感到在这点上你有点理想主义,譬如说,有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小国,它怎么可能真正跟中国这样的国家或其他大国处在平等地位呢? 
  总理:我们讲的平等,是指政治上的平等。尽管国家小,你应该尊重人家的主权嘛。它不同意的事,你不能强加于它。如果它需要经济合作,你帮助它,甚至可以无息贷款,乃至于赠送,但你不能要求特权。帮助它的经济,你得使它的经济独立起来,而不是使它的经济附属于你。任何一个国家,如要独立,首先要在农业上能够自给,有吃的,这是能够生存下去的第一个条件。第二,帮助它的工业,可以帮助搞一些轻工业,它本地有原料,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积累一些资金。如果它那里还有矿产的话,可以帮助它开采,给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采出来的东西首先让它自己用,而不应该首先是为提供援助的国家用。我举个例子,过去这一百年中,中东石油浪费多大!再过几个世纪就用完了。不是说要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吗?那么,大国就应该尽更大的力量,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现在第三世界开会责备大国,是有道理的。现在中东的广大人民还是那么穷困,只有少数贵族、资产阶级获得生产利润,那里的国家不能强盛起来。从军事上来说,如果那个国家抵抗外来侵略,那么有军火的国家就应该免费送给它;但对进行侵略的国家,如南非、南罗得西亚,就不应该帮助。 
  你说我们这个原则是理想主义,也可以这样说,但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不往这个方向走是不行的,不然就是战争。我们现在正开始努力这样做,做得很不够,还没有完全做好。但是我们想走这个方向。 
  对我们中国这么一个七亿人口的国家,对我们的人民,对我们的干部,要经常进行教育,稍不谨慎就会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我们现在还有这种事情。因此,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防止这样的错误,要批判这样的错误,要改正这样的错误。 
  马克斯韦尔:但是,美国的目前的政策不是有一个深刻的矛盾吗?尼克松总统即将访问中国是很难同他在联合国采取“两个中国”的政策协调起来的。 
  总理:但是他一提他要来,很多国家都跟着来了,这就影响到联合国表决的结果。你想过没有? 
  马克斯韦尔:没有。但我是这样想的,自从你们说他可以来访之后,就美国国内政治而言,尼克松先生博得人心的程度似乎骤然增加了──另一方面的后果,美国的和平运动似乎就因此睡觉了,当然,从中国的观点看来,这两个后果总是不利的罗? 
  总理:不见得。我举一个眼前的例子来说明:联合国表决的结果,我们就没有料到来得这么快,恐怕美国也没有想到它的“两个中国”的方案会失败得这么惨。结果呢,这门就打开了。人们说:尼克松可以到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去? 
  联合国以五十九票对五十五票否决了美国的提案,在反对美国提案的五十九票里,其中有十个没有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它们后来也投了支持阿尔巴尼亚、阿韦及利亚提案的票。如果这十票不是反对,而是夺权,那就变成五十五对四十九,美国程序性提案就会通过。这件事就表明了尼克松表示要到中国来以后发生的变动。这是第一。 
  第二,一部份刚跟中国建交的国家还受到美国的压力。在程序性提案表决时投弃权票的十五个国家中,多数是跟中国刚建交的。它们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没有办法才投弃权票的。 
  它们投弃权票也等于是支持我们,因为弃权票多了,其他票的总数就减少。结果就出现了刚才说的情况:美国的提案被否决。这马上就引出一个什么结果呢?七十六票对三十五票。不仅超过三分之二票数,而且是压倒多数的国家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反对的只有三十五票。 
  那七十六票怎么得来的呢?反对美国提案的五十九票没有变化。原来对美国提案弃权的十五票当中,有十二票转过来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的提案,这里大多数是跟我们建交的,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原来支持美国提案的国家,现在转过来支持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的提案。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墨西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