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的个人野心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会私藏玉玺。可是在当时,只要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谁没有个人野心?相对于许多世受国恩的军阀,孙坚也说不上欠汉室什么。更重要的是,董卓曾经向孙坚开出过结亲、给地盘儿的优厚条件,孙坚无视这一巨大诱惑,孤军深入与战斗力极强且人数众多的董卓军死磕。

综上,孙坚有着明显的缺点和污点,但他的作战能力在当时首屈一指,选定了盟友之后也没有因为利益而动摇,比起很多同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孙坚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忠烈之士,而是一个“教父”式的人物——威严而狡猾、锄强扶弱又打家劫舍、干了很多不光彩的勾当但又誓死捍卫自己的原则,死得不明不白却也死得其所。

他人做官却做贼,孙坚做贼却做官。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孙策(175…200),字伯符。孙坚长子,公元2世纪最猛的70后,东吴帝国奠基人。

总角之好

9岁的孙策因为父亲要出差讨伐黄巾军的关系,一家人都搬到了扬州首府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东北)。孙策十几岁就开始走访寿春的社会名流,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社交达人。孙策的儒学素养最多算是一般,名士们与他结交显然不是为了交流学问。笔者认为孙策能够广交朋友免不了要借助他老爹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当然,如果你非要认为他就是凭爆表的颜值和诙谐的口才我也没办法,嗯。

扬州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西)的官三代、著名美男子、音乐评论家周瑜专程来到寿春与他结交。两位同年出生的大帅哥一见如故,孙策干脆带着一家人来到舒县,搬进了周瑜提供的别墅。两人升堂拜母、互通有无,一个形容年少知交的成语——总角之好就此诞生。

好事多磨

孙策16岁时,他的堂兄孙贲带回了父亲的部队和遗体。孙策前往曲阿守孝。

论职位,孙贲不如孙坚的小舅子吴景,论辈分,孙贲也不如孙坚的弟弟孙静,论能力,史书上也没说他在战斗中有什么突出表现,由他牵头也许只是因为吴景和孙静当时都不在场。孙贲率军投奔袁术,继承了孙坚豫州刺史的职位。

18岁,孙策完成了守孝的任务,北上徐州广陵郡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如果只看孙策的传记,他的这次北上简直莫名其妙。既不回老家,也不去找周瑜,跑到江都做什么呢?

笔者参考了袁术和孙贲的传记才明白,这一年袁术刚刚在北方被曹操击败,退居寿春。而袁术从豫州退出使得孙贲的豫州刺史头衔彻底作废。看在献上孙坚旧部的份儿上,袁术任命孙贲为丹阳都尉、代理征虏将军。从正部级降到正厅级的孙贲心怀不满,和吴景一起迎接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在曲阿站稳脚跟,谁曾想刘繇后来过河拆桥,把孙贲和吴景都撵了出来。

孙策要想大展宏图,首先要从袁术手里讨回孙坚的几千名旧部。但在见袁术之前,他需要找一个有学问的人帮他制定中长期发展纲要。这个人不能是和他一样只有18岁的周瑜,不能是那几位不足以成大事的亲戚,更不能是老家那些自恃清高瞧不上他的士族。孙策专程赶到江都,是为了拜见一位大知识分子——张纮(音通红)。

张纮是一个高冷的人物,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音通俊)、司空荀爽的征召都被他拒绝,在老家打着守孝的名义静观其变。孙策找过张紘好几次,非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张纮不太愿意搭理这个毛头小子,逼得孙策只好先说出了自己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找袁术要回老爹的旧部。

第二步:投奔舅舅吴景,在盛产精兵的丹阳郡拉起一支队伍。(详情请自行百度“丹阳兵”)

第三步:占据吴郡、会稽郡(江浙两省部分地区),西进荆州报杀父之仇,做一方诸侯。

张纮听了之后继续推辞。孙策一边哭一边说:您的大名天下人人仰慕,我的计划成与不成,您好歹给拿个主意,直言相告就行。要是我志向得申、大仇得报,一定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史书上说,因为孙策的慷慨陈词,张纮就被打动了。他进一步延伸了孙策的计划,区区两个郡怎么够,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割据荆扬二州(相当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全境或大部分以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小部分)。时间紧迫,您应该尽快行动,我和我的朋友们会一起支持您。

读史至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高冷的知识分子,态度骤然急转,居然只是因为一番声泪俱下的演讲?谁信!

孙策的三步走战略完全建立在袁术够意思的基础上,可袁术要是不够意思怎么办?孙策难道没有考虑?张纮难道也瞎了眼?这里面大有问题。

碍于史料不足,笔者推理出的结果是,孙策告诉了张纮自己手里有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即便袁术不肯交换,也不愁找不到别的买主。这无疑增加了三步走战略的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秘密都跟你说了,你不跟我走,小心我把你……

《后汉书》和《山阳公载记》都说袁术抓了孙策他娘吴夫人得到了传国玉玺,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理由如下:

袁术称帝时,孙策是先写了一封信劝他无果后才和他断绝关系的,这说明孙策与袁术的关系并不是太糟糕。袁术称帝前两年,孙策已经相当强大,袁术怎么抓吴夫人?就算派武林高手偷偷抓了,孙策也早和他翻脸了。如果再往前推几年,孙策的确弱小,但以孙策的性格和孝顺程度,袁术要是干了这事儿他怎么可能再给袁术打工?

真相只有一个,玉玺是孙策主动交给袁术的。

听了张纮的一席话,孙策马上动身去找袁术,他留了个心眼,没有亮出底牌,先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万一这位袁叔叔够意思玉玺就可以省了。

可袁术真不愧是汉末人气最低的军阀,他满嘴打哈哈,什么年轻人你真是一表人才啊,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儿子就死而无憾啦。你的舅舅和堂兄都被我任命了官职啦,你想要兵可以去找他们嘛。

孙策明白了袁术既不会白给他股份又想让自己为他效力。生意可以谈,但孤身一人谈这么大的买卖太不安全,于是顺着袁术的指示找舅舅去了。

舍我其谁

19岁,孙策带着几百名保镖去见袁术。谈判中,孙策坐地起价,袁术就地还钱。最终的结果是袁术得到了玉玺,孙策答应为他效力。孙策得到了九江太守的空头支票以及孙坚几千旧部中的一千多名。看起来很吃亏,但这一千多人里还包括程普、黄盖、韩当这些老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毕竟主动权还是在袁术手里,谈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孙策的兵力虽然不多,但这千把来人当初在孙坚麾下能够屡次击败西凉铁骑,更难得的是在袁术糟糕的指挥艺术下居然还能活到现在,真可谓精锐中的精锐啊。到处溜达的朝廷使者是个识货的,一看孙策有这样的实力赶紧拉拢,任命他为怀义校尉。

袁术许下的九江太守当然没有兑现,不过这一点孙策也不会太在意,因为袁术的大本营寿春就在九江郡,在人家眼皮底没法搞小动作。袁术为了让孙策出力,又许愿说只要你打下庐江郡,一定让你当太守哦。

孙策曾经拜访过庐江太守陆康,出身于吴郡四大家族的陆康没把他当回事儿,只派秘书出来接待,心高气傲的孙策就此怀恨在心。在利益和私仇的双重驱动下,孙策围攻庐江两年终于破城。陆康一家百余口在战乱中死了一半,活下来的人中就有在孙策死后做了他女婿的陆逊。

孙策把他宝贵的两年(他一共才活了25岁)耗费在在了庐江城外,袁术竟然再次食言而肥,把庐江太守的位置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刘勋并且不做任何解释,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了。孙策明白了对袁术不能抱以任何幻想。

孙坚的老部下,吴郡都尉朱治早就发现跟着袁术没前途,在庐江之战时把孙策的母亲和弟弟接来保护,使孙氏一门免遭扬州牧刘繇的伤害。此时他又找到孙策,劝他趁江东混乱的机会单干算了。朱治的支持可不只是说说,作为吴郡都尉,他手上是很有些兵力的。朱治是孙氏众臣里最会谋身的一个,东吴后期腥风血雨、人人自危,朱治和他的养子朱然却丝毫没有受到过打击,一生安安稳稳高官厚禄。这样的一个人选择在此时向孙策表忠心,说明离开袁术单干的时机已经成熟。

谁与争锋

20岁,孙策向袁术申请到江东拓展业务,袁术当然知道他想干啥但考虑到江东的那几位敌人都是硬茬儿,让这个麻烦的年轻人去和他们对耗也不错就同意了。

孙策率领父亲留下的一千多名旧部和自己的数百名门客出发(这个数字说明在之前的庐江战役里伤亡的都不是孙策自己的兵)。一路上不断有人报名参军,到达吴景驻地历阳县(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五六千人(笔者认为这些人在这个时候投奔孙策主要是为了脱离袁术横征暴敛的统治,孙氏的成功离不开袁术客观上的帮助,难怪袁术败亡后,孙权还娶了他的女儿)。

孙策写信通知他的铁哥们儿周瑜前来会合。周瑜当时无职无权,但他的堂叔丹阳太守周尚不知是何原因,简直就是周瑜的傀儡,于是丹阳郡的精兵就在平头百姓周瑜的带领下扛着军需物资加入了孙策的队伍。

孙策首先攻下了扬州牧刘繇的粮仓和武器库。刘繇能够从可怜巴巴地寄人篱下到翻身刺史把歌唱倒过来欺压吴景、孙贲,晋级为扬州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两个从徐州南下的流亡诸侯奉他为盟主。这俩人儿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大敌当前倒也团结一致。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以孙策的这点兵竟然在三股势力中所向无前,又是斩敌五万又是俘虏一万的,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战斗中有一个小插曲:孙策大腿上中了一箭,无法骑马,被抬回去休养。敌人以为他阵亡了,高喊:“孙大帅哥(孙郎)被射死喽!孙大帅哥被射死喽!”孙策实在是帅得不行,虽然有官位但就连敌人都喊他孙大帅哥。

孙策一听,干脆诈死,派几百骑兵假装溃败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聚歼追兵后乘势掩杀并让士兵们齐声呐喊:“孙大帅哥厉害不?孙大帅哥厉害不?”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

由于扬州牧刘繇、会稽太守王朗、吴郡太守许贡、地方豪强严白虎这些对手基本上就是被孙策碾压式的花样吊打。如果一直写孙大帅哥砍了多少人、征服了多少地想来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再讲一段小故事好了。

地头蛇严白虎被孙策军包围之后派他高大威猛的弟弟严舆求和。会面时,孙策突然拔戟相向,严舆躲了一下不敢还手。孙策笑呵呵地说:“我听说你坐着就能跳起来,所以跟你开个玩笑。”严舆不敢顶撞孙策,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也有和常人一样的本能反应。孙策觉得这货真是窝囊,抬手就把他杀了。以常理来说,敌人无能总归是一件好事,但孙策特别厌恶这些徒有虚名的英豪,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多有杀戮以致树敌无数。

22岁,孙策与袁术决裂,理由是袁术大逆不道悍然称帝。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袁术称帝的前一年,孙策向朝廷上贡礼物,这已经摆明了要独立了。

袁术称帝历来为人们所嘲笑,其实就算他不称帝,袁绍、曹操以及一天天坐大的孙策哪个会放过他?袁术一天天老去,地盘也不断地蒸发,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过把瘾再死。

袁术称帝给孙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给袁术打工好说不好听,但是贸然翻脸又会背上叛将的骂名。趁袁术称帝的机会与其决裂,摇身一变就成了捍卫皇室的回头浪子。曹操控制下的朝廷派出使者封孙策为骑都尉。孙策说小爷我有这么多手下让我当个骑都尉合适吗?使者也真是个机灵人,当即拍板儿让孙策代理了明汉将军的职务。

23岁,趁袁术被曹操和吕布夹击,孙策暂停了南下的步伐,调转枪头,赶走了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并且加倍向朝廷上贡。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曹操此时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袁术和吕布,也有意与孙策搞好关系。孙策加官进爵,出任讨虏将军,封吴侯。

公元199年是孙策的大喜之年,24岁的他取得了五大成果:

1。张紘奉献奏章到许昌,进一步巩固了孙策与曹操的关系。

2。孙策厚葬扬州牧刘繇的举措得到了不错的风评。刘繇的旧部归降孙策。刘繇的儿子刘基成了江东孙氏的一块活招牌,后来在吴国官至大司农。

3。袁术呕血而死,其残部在投奔孙策途中被庐江太守刘勋俘获。刘勋的兵力骤然强大以致粮草不足。孙策骗刘勋一起出去抢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