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太监见太子身边的单章单大人拆穿自己的谎言,立即急了:“太子殿下,奴指天发誓,奴绝无半句谎言!”
单章直接问道:“你说你没有说谎,那你告诉我,宁大人一介文弱书生,怎么可能赶的上一匹千里马,又怎么可能把你从马背上拉下来?”
“单大人,当时那马儿并没有跑起来……”
“好了!”赵煊突然勃然大怒,“不要问了!他是骑本王的马进的城,这总是事实。”
单章愣住了。太子怎么又这么说了?他到底是看好宁采臣,还是不看好。一匹马而已,有必要这么生气吗?
小太监见太子训斥了单章,站在了自己这边,不由得意道:“就是。单大人,你怎么突然站在宁大人那边了?”
不用小太监问,单章自己也糊涂了。太子前前后后,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太子,单章一时间也弄糊涂了。
他只知道太子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这时,一个女子从外间进来,这女子手捧参茶,径直来到赵煊身边:“太子喝参茶。”
这个女子,赵煊认得,同样的是西夏人的供品。是西夏人送与太子的。
赵煊接过参茶,突然问道:“你说这事,孤怎么处理?”
那女子说:“殿下絮罪,胡娘不敢。”
“有什么敢不敢的,让你说你就说。网”
“是。不过这事是什么事?还请太子明示。”
“哦!你看孤这脑子,竟然忘了告诉你是什么事了。事情是这样……”
说也奇怪,本来很生气的赵煊,在这女子出现后,竟然变得平静下来。
单章自从这女子到来,便嗅到一股似檀似麝的香气。女儿身多有香气,对此他并不在意。反倒是赵煊听取一个女子的建议,这点儿让他有些在意。
赵煊说完整件事后,胡娘咯咯笑道:“殿下,这有何烦恼。如实告知陛下也就是了。”
“如实说?这能行吗?”赵煊竟然听从了,虽然还有些半信半疑。
胡娘说:“这有什么不行的。怎么说,殿下与皇上都是父子。陛下的臣子欺侮了殿下,皇上绝对会站在殿下这边的。”
她说得虽然是常理,但是赵煊知道,他说:“父皇对文人们一直很好,恐怕……”他没有自信与文人比圣眷。
还有这样的父亲?不疼儿子,疼大臣?
胡娘转念一想笑说:“陛下以前也许是,但是这次不同。不要忘了,西夏人可是把御状告到了陛下那儿。三人成虎的故事,殿下忘了吗?”
赵煊呆了一下,他不是忘了,而是压根没有听说过。
看他的神情,胡娘便知道他没有听说过。不由在心中闪过鄙视:真是个废物,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这样的人也能成为一国储君?
不过这与我西夏却是有利的,宋人越是废物越好。
这样想着,她却是笑容依旧:“殿下,这三人成虎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说的是: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市场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恭说:‘有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我怀疑这件事。‘
庞葱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葱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魏王说:“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庞恭告辞而去,果然很快就有许多谣言传到了魏王耳朵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故事很精彩,赵煊听的眉飞色舞。以前在船上做小厮时,他是没有时间听故事的。
听到这么好听的故事,他立即问道:“美人儿,你是让孤去给父皇说老虎吗?”
呸!
这人真是蠢笨得没药救了。不是还需要利用你,真想给你一巴掌。
胡娘甜甜笑道:“殿下英明!只要殿下向陛下报告多了这宁采臣的不良恶事,就会像这集市上的老虎一样。没有也变成有的了。”
“好!美人儿帮孤草奏章,孤这就去父皇那儿告他一状。”太子赵煊高兴说。
单章一听,立即阻止道:“殿下,妇人草奏章,与礼不合!”
“有什么不合的。父皇不也用郑贵妃吗?难不成你有更好的办法!”太子很生气。
蠢材,蠢材!不知道本太子不学无术吗?她刚才讲的什么,本太子根本没听懂。这老虎为什么不能在集市出现?不能是别人养的吗?为什么说老虎,父皇就会怪罪他?
这些谁懂?
本太子是不懂的。不让她写出来,难不成你来吗?
你看,你不行了吧!
单章哪儿是不行。三人成虎的故事与道理,哪一个读书人不明白。
三人成虎,讲述的是一位大臣举例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但最终魏王还是听信谗言,远离了忠臣。谣言的可怕就在于“三人成虎”,说的人一多,便会使你分不清真假。
然而他一摆出了皇上与郑贵妃,他还能再多说什么?
胡娘不由露出得意地笑。
宁采臣,这次你死定了。害我同胞父母,你想不到本座不仅没死,反而因祸得福吧!
赵佶的御书房里,一个太监随侍身边,赵佶坐在正中。
赵佶一开始便说了西夏俘虏营的事,刚说到这,太子便同样进了来。这是规定,太子是有权力跟着皇上学习处理政务的。
只不过赵佶这个皇帝太不合格。
本来做皇帝,是需要理智来作为国家这艘船的船长,以避免船毁人亡。可是跟赵佶这个皇帝学做一个合格的船长,只会把船开到山上,把国民带到悬崖峭壁上。
他显然选错了老师。
宁采臣说:“陛下,这俘虏吃的比咱们自己的军士还好,这于理不合。”
咦?他竟然承认了。胡娘说,当他不承认时,拿出证据来,证明他说谎,会降低他在父皇心目中的圣眷,但是他却承认了。怎么办?胡娘没说啊!
赵煊不知怎么办好。在他小厮的生涯中,他只知道做了坏事是绝对不能承认的。这大方承认是个什么章法?他不懂了。
赵佶说:“让他们吃的好,这才能体现出我等上国风范,不是吗?”
赵佶开口,赵煊立即接着说:“对,不错。你那样做,简直把我大宋的脸丢国外去了。”还好,这句是有的。
宁采臣说:“回陛下、太子殿下。这使俘虏吃得好,是件涨面子的事。”
呵呵!不愧是胡娘,连他的回答都猜到了。也许胡娘说的不错,这读书人也许真的很好猜。
宁采臣接着说:“但是陛下,本**士吃得比俘虏还差,这不更是丢人吗?”
嘶他们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书上只说过要善待俘虏,可是却没有说看押俘虏的军士要如何。
宁采臣知道这时代的人就和后世的小学生一样,看书学习,是一字不敢更改,所以宁采臣继续说道:“陛下,咱们自己吃的这么差,咸菜就米饭。这外国使节见了……”
不让宁采臣说完,赵佶立即便脸红道:“宁卿家,这不是朕的主意,是大臣们的主意。”
自己人吃得不好,让俘虏吃的再好,别人也不会高看你一眼。这道理就是市井长大的赵煊也懂。
哦!是了。这还不是后世野猪皮们建立的朝代。吃糠喝稀,也可以叫“康乾盛世”。
哦!是了。野猪皮生活在穷山恶水间,穷途潦倒,吃不饱穿不暖。能吃上了,可不就是盛世吗?
然而大宋是汉朝,一代代传承,高了,自然知道衣食住用行的问题。
宁采臣立即说道:“哪个大臣这样提议的?不管是谁,这个大臣都该杀!他竟然使得陛下丢人丢到西夏去了。”
丢人啊!赵佶不仅想:为什么朕就没想到,这自己人吃的差,同样会丢人。
宁采臣说:“陛下,这西夏人都有肉吃,臣只是让陛下的禁军吃了些荤油。臣可做错?”
“没有。爱卿做的没错,应该嘉奖!”赵佶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他也不是一个完全是非不分的皇帝。特别是关系到了皇家名誉,他更是极为重视。
这时候别说处罚宁采臣了。嘉奖他还来不及呢?只因为宁采臣维护了他们赵家的名誉声望。
名誉声望这东西,这时代上下都极为重视。皇帝也不例外。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436章、大事化小
更新时间:2012101821:14:50本章字数:4259
第436章、大事化小
这也就是赵宋。网儒学没有变质前,人们是注重声望的。
赵家人时刻不忘幽云十二州,未尝没有这个因素在。
好好一个处罚宁采臣的机会,怎么变成嘉奖了?这不行,这绝对不行。
太子赵煊立即说道:“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杀死西夏使节。”
“殿下,臣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杀得人?”宁采臣表现得很无辜。
“你手无缚鸡之力?”这时西夏人竟然也来了。
特别是西夏副使站出来说:“虽然我不知道你有多厉害,但是你绝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
“哦?”宁采臣挑了下眉,看着这没有通禀,便闯进来的西夏人,说,“那你的意思人是我杀的了?”
“虽然你没有亲自动手,但绝对是你下的杀手。”
混蛋!咬死我是吧!好!只要你们不后悔。
“那我请问,为什么你们会出现在那儿?要知道那可是本官回府的必经之路!”
“这……”他眼珠一转,“是了,咱们是想向你求求情,希望你能让咱们的人吃好一些。但是没有想到你却突然下了杀手。”
宁采臣点了点头说:“嗯!合乎逻辑。”
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判断宁采臣了。这种事当事人又怎么承认?
宁采臣杀没杀人,西夏人当然心知肚明。人不是他杀的,但是他却承认下来了。怎么会?难道人真是他杀的?
西夏人闭口不言。
宁采臣继续说:“不过为了这点儿小事,我会杀人?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总是做了,再杀你们,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是为了怕我们告发你,才动手杀的人。”
“哦!是怕你们告发我?那么请问你们告发我之后,我会有什么事?”宁采臣笑着反问道。
“你会……”
嘶好像这件事好像真的告发了,也没有什么用。只为这点事杀人,确实站不住脚。
但是事已至此,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你是为了怕我们把你们宋人对待俘虏的事说出去,所以你们才动了杀心。”
他们是敌人吗?是朋友吧!
为了宋国的名声,我杀人。
这怎么看,最差也算是个因私废公吗?他们真的是敌人吗?不会是好朋友吧?
吐槽,绝对是吐槽。
再看看赵佶,果然是一脸的兴奋与高兴。作为一个中华公司的总boss,有这样因公废私的好员工,任谁都是极为高兴的。
可惜,即便是好朋友,也是女孩子一月一次不得不放弃的好朋友啊。
宁采臣奏道:“陛下,为了我大宋的颜面,臣请旨杀光他们,不放其一人归国!”
轰
这一下简直就像一颗炸弹炸开了赵佶的御书房。
“你!你好狠!”西夏人指着宁采臣,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愤怒、震惊、不解,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心情。
宁采臣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说:“既然西夏使节说我杀了你们的人,那么为了我大宋的声誉,你们去死好了。”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西夏人对这感触分外的深刻。不深刻不行,这本就是他们自己搬起来的石头。
“好了,朕在这做个和事佬。此事就这样算了。”赵佶很满意这个结果。
本来赵佶把他们安排在御书房,便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他都做好罚宁采臣工资的准备了。怎么说,宁采臣都是有过错的。但是现在这么一听,这是污告。绝对的!
赵佶对了宁采臣有了新的认知,这也使得宁采臣成了出使辽国的使节人选。
赵佶准备对辽国动武。军力的调动,总是需要个说词。宁采臣今天的表现是很符合一个使节的口舌的。唯一需要确认的就是宁采臣对联合金人,对付辽国的看法。只要这点儿再通过,他就是完美人选了。
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不仅没有整到宁采臣,反而在赵佶心中落下一个“有人有意陷害宁采臣”的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
赵佶是个感性的人。
感性的人做事喜欢从感情出发。杀人也好,保人也好。都是他以为的坏人或好人。
只要是他认可,外人对他的影响不大,否则也不会有历史六贼了。
“为什么?为什么三人成虎行不通?”离开皇城,赵煊问道。“你告诉我!”
质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