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分子对于学潮的评价在1949 年以前是这样几种态度:以大学教授为代表,
他们首先是在道义上同情和支持学生,虽然他们常常劝学生安心读书,不要
用这种行为和政府作对,他们本人一般很少直接介入学潮,但当学生在学潮
中受到迫害时,多数教授一般能够挺身而出,出面具保,同时以签名和联合
上书的方式抗议政府对学生的迫害,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在学潮问题
上,极少有大学教授站在政府一面指责学生的,这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
知。1948 年,《观察》在将要被国民党查封之前,曾发表过文学史家刘大杰
的一篇文章,名为《汉代末年的学生运动》。

这篇谈历史上学生运动的文章显然是针对当时现实而言的。刘大杰认


为,任何一种思潮一种运动的到来,都有事实上的时代背景,都有社会政治
的原因,在一个经济破产、社会腐烂、民不聊生的时代,知识青年发出不满
于现状的呼声,对政治有所责难,对于现实有改革的要求,这是表示时局动
荡不安的信号。对于学生运动,刘大杰是肯定其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的。
他认为:“每一时代的统治阶级对于读书人都采取高压的政策,以大量的惨
痛的屠杀,来消灭他们的力量,但后代读历史的人,对那些手无寸铁的莘莘
学子的言行,无不加以赞叹和同情”'5'。刘大杰的指向非常清楚,学潮的
兴起,其深刻的根源在于政府,在于统治者一面,对学生加以责难是毫无道
理的。  '5'《观察》第5 卷第15 期3-4 页。

储安平《大局浮动、学潮如火》的专论,对于学潮的分析评价与刘大
杰完全相同。

他认为,凡是一个社会现象,必有这个现象的原因,不在原因上补救
解决,而怪学生,只会垮得更快,他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挺身而出,对
国家是表示一种抗议,实亦为他们在这个时代中所应肩负的责任,他们所以
能肩负这个责任,一方面因为青年都怀有理想,都追求光明,都有一种不平
则鸣的性格,一方面亦因他们幸而能有一种组织,在集体中表现其意志。”“每
当我们目击青年学生游行示威时,无不衷心激动,热泪盈眶,这些青年不幸
而生在这样一个腐败黑暗的国家,竟使他们不能安心在校读书,冒暴雨或烈
日,自清晨至深夜,声嘶力竭,奔走终日,曾不顾一己疲乏与饥饿,凭着一
腔热血,以寻觅国家的光明。我们生在这样一个黑暗腐败的国家内,亦何幸
尚有这一批热血青年,能责无旁贷地起来呼唤我们国家的灵魂。”'6'  

'6'储安平《大局浮动学潮如火》,《观察》第2 卷第13 期3-5 页。
储安平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学潮的时候、能从公理和
道义上给学生以强大的支持。在《观察》时期,从舆论学的角度看,储安平
完全尽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他称赞学生,认为今日的学生已非
二十年前的学生,他们是成熟的,“非中年或老年人所能想象。他们有感情
并有理智,并且能使他们的感情约束于他们的、理智之中。”在这篇文章之
后,紧接着储安平又写了《学生扯起义旗,历史正在创造》的专论,他以严
密的逻辑和充分的证据,对学潮予以公正的评价,他认为这次全国的学潮完
全是政府逼出来的,而非发动的,他们的行动绝对是纯洁的,而非卑鄙的,
他们的精神绝对是勇敢的,而非怯懦的。

从《观察》时期多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言论看,他们对于学潮的评
价基本是一致的。

钱端升对学生的评价是:“今天的学生,比我们的学生时代进步多了。
第一,现在的学生了解人民的痛苦,已与人民痛苦连一起。第二,现在的学
生无领袖欲,群众化了,无个人风头,所以组织力强。第三,学生的见解进
步,老实说,已走到我们的前头。”'7'   '7'《观察》第2 卷第14 期
3-5 页。

《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写过一篇《我看学潮》,《观察》很快就在“观
察文稿”专栏中全文转载了,可见它对学潮的留意。王芸生在文章中以自己
在北方的所见所闻,开宗明义地宣称,对于学潮“我同情”。'8'   '8'
《观察》第2 卷第14 期第17-18 页。

《观察》在第4 卷第7 期中还发表过一篇《谈今天的学运》的专文,
作者回顾了从抗战开始以来发生的多次学潮,以此来比较当时学生的精神面


貌。他认为,今天的学生是有理想的,同时他们的理想也经过了社会的磨炼,
他们有热情,同时也经过了社会的冷压。所以“他们比昨天的学生更结实,
更坚定。这其实就是说他们能够发挥理智,发挥理智表面看非常简单,不过
绝对不是那些把自己关闭在象牙之塔里的书呆子办得到的。。。今天的学生
运动,理智占据了主要的地位。”'9'   '9'《观察》第4 卷第7 期第
17-18 页。

赵超构在《观察》5 卷第2 期发表了专论《论政府大捕学生》。他在文
章中首先批驳了政府认为学潮被人利用的观点。他认为,就任何观点看,学
生批评政府是好现象,学生有知识,有热情,如果还不能有政治觉悟,还能
希望一般人民有政治的兴趣吗?假如多数公民都能像现在的青年学生关心政
治,勇于批评,岂不是国家的幸运?对学潮的总体评价,赵超构的说法是:
“历史可以作证:民国以来的学生运动,在发生的时候固然都给当时的政府
以烦扰,事后看来总是功多于过。”对于政府大捕学生,赵超构呼吁:“我们
诚恳地希望在处理过去以及以后的学生运动时,对于学生的政治表示有较宽
大的看法,”而不要以暴燥的心理状态,对学生随意加以审判'10'。  

'10'《观察》第5 卷第2 期第3-4 页。
在赵超构文章发表后不久,《观察》又在5 卷4 期上以同样头条专论形
式刊出了著名律师张志让的文章《评全国学生被捕事》,文章对于政府搜捕
学生及为此设立的各种借口逐条进行反驳,对学生的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他说:“还有我们不应该忘却的,学生既为国家人民,自亦享有人权,受有
人民自由之保障。”所以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对学生加以迫害'11'。  '11'
《观察》第5 卷第4 期第3-4 页。

总括《观察》对学潮及学生的看法,我以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储安
平及多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能对学潮寄予同情,对学生的为给予充分肯定,
并用自己掌握的刊物,有组织、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呼吁,充分表达了一个
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学生遭到政府迫害后,《观察》能够不畏强暴,挺
身而出,这一切行为使我们对四十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整个精神状态有
一定的认识,由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反观半个世纪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状
态,我们更强烈地感到争取言论自由对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丧失了言
论自由的结果是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无辜得不到援助,在无法发出正义呼声
的国度里,知识分子是怎样地痛苦啊!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

1929 年初,当胡适在《新月》杂志上进行人权与约法论争时,储安平
还是一个20 岁的青年,虽然这时的他以资历和学识还没有资格卷入这场论
战,但《新月》及胡适等人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那时
他还只是个文学青年,但由于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强烈向往,16 年后,作为
一个成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储安平开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活动阶段:《观
察》时期。

1946 春天,储安平匆匆搁下在重庆办了约半年的《客观》周刊,奔赴


上海筹划《观察》的出版。这时的储安平从年龄上看,正是38 岁,精力充
沛,已经成为一个满怀自由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这时的储安平,已经从英
国留学归来,思想深受着费边主义的重要人物拉斯基的影响。整个抗战期间,
他在湖南,在重庆分别做过报纸主笔,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到来,使正在壮年时期的储安平开始一展他作为自由主义知
识分子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以言论政,靠言论的力量来影响政府的决策,
“我们平日的职业,就是议论政事”'1'。与储安平抗战期间一起办报的冯
英子曾回忆说,储安平一生对办报办刊有极高的热情,他一直想办一张类似
英国《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2'。五四以后,凡信奉自由主义理想的知识
分子,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可以理解为不仅是
抽象地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而且有直接生活的体验),二是年轻时期对文
学有高度热情(可以理解为对人生、对社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三是在文
学之外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是空发议论的政客),四是在
政治上追求欧美的政治制度,在精神上信奉自由主义的价值标准(可以理解
为他们设身处地地比较过两种制度的差异后作出的选择)。  '1'储安
平《政治失常》,《观察》第5 卷第13 期1-2 页。

'2'冯英子《回忆储安平先生》,山西《黄河》杂志1994 年第2 期第76
页。
由于这样的特征,使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有一种特别容易联合的条件。
四十年代执著于自由主义理想的青年一代,早期都或多或少地与胡适有过各
种各样的来往。他们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对于政治又抱有热情,所不同的
是他们的热情不表现在具体直接的政治活动中,而是在道义和言论上。当时
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无论是中间偏左或中间偏右的人,对于政治的态度
都有相似的一面,在批评国民党腐败、支持学生运动,呼吁停止内战等重大
问题上,都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差异只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应采
取的方法。《观察》在创刊的时候,能将各类知识分子都聚集在一起,大体
反映了储安平本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很明显是中间偏左
的。

储安平不同于他的前辈胡适、傅斯年等人,在政治上的一个特征是他
没有直接介入任何具体的政治活动,也许当时的储安平尚未获得什么社会声
望,还没有资格进入政治家的视野。但从储安平当时的许多言论看,他在不
介入具体政治活动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有资格有条件介入也不介
入,这是他比他的前辈胡适、傅斯年、张君劢、梁漱溟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更令人深思的一面。储安平的关心政治,是希望以超然的姿态,以理性公平
的立场对国事发表意见,他的理想是作一个有资格批评一切政治势力的言论
代表。所以他在《观察》的发刊词中明确宣布:“这个刊物确是一个发表议
论的刊物,然而决不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刊物”'3',在整个《观察》时期,
它的言论确实体现了储安平的追求,是保持了独立发言精神的。  '3'
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观察》第1 卷第1 期第3 页。

储安平在《观察》时期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字,比如每卷的报告书及
其它一些言论,我已有专文评述,这里只涉及他在《观察》时期的时评。储
安平在创办《观察》之前已写出了《英国采风录》和《英人法人中国人》两
本专著,从这两本介绍比较性的专著中,我们可看出储安平对英法的政治制
度是做过深入研究的,他认为那种政治制度是值得中国学习的。作为个人,


储安平不仅在政治上信奉英国那一套,而且在为人处事,工作作风上都明显
地带有英国人办事的作风和效率'4' 。体现在他的政论文章中,更是严格以
理性为判断事物的出发点,以公平为尺度,凡事都要分清是非而不计利害的。  
'4' 可参阅冯英子《回忆储安平先生》一文。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国民党腐败政
治的批评。二是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和支持。三是对言论自由价值的维护。四
是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度。
《失败的统治》是储安平为《观察》写的第一篇时评,在这篇文章中,
储安平首先指出国民党二十年的统治是一场“失败的统治”,储安平是以欧
美政府的正常运作来比较国民党的失败的。他力陈二十年来国民党统治下国
家在一切方面的毫无所成,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是“只知以加强‘政治的
控制’来维护其既得利益的政权”'5' 。他大声疾呼:“要挽回党的颓局,当
前的执政党必须赶快改变作风,换条路走,下大决心,大刀阔斧做几件福国
利民的大事,以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