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片《基督山恩仇记》根据大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46年出品。导演结合原著,以基督山惩恶扬善、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中心,层层展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导演技巧的巧妙运用,演员娴熟到位的演绎,将观众带入了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剧情中,让观众随着剧情的波澜起伏,与剧中人同悲共喜。
  11、童年
  经典名著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作者风采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曰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曰尼·诺夫戈罗德(即今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他4岁丧父,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0岁时外祖父因遭火灾而破产,他便被抛到“人间”,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流浪生涯。16岁到喀山,原想上大学,结果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进步青年的革命团体,并阅读了《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主要作品还有《母亲》、《小市民》、《最后的一代》。《母亲》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前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1938年出品。原著以无情的笔触揭露了“底层人们的愚昧和可怜。导演则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再创造。他没有按传统的历史传记片样式拍摄,而是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史诗、抒情诗等融于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俄国19世纪末外省城市的生活风貌和曰常习俗。
  本片获1941年苏联国家奖金。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经典名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作者风采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激情动人心魄。
  银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经典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苏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布尔什维克形象。小说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主人公保尔也成为苏联及我国青年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作者风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伦什县,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因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自立谋生,当过食堂小堂倌、司炉助手和电工等。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才加入志愿军。1920年,因负伤复员。不久又在一次与洪水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1924年入党。担任过共青团的区委书记和地委书记。1927年全身瘫痪,又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他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5年,荣获列宁勋章。1936年又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基辅及阿化哈巴德电影制片厂1942年出品。
  影片展示了保尔坎坷、曲折、壮丽的一生,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布尔什维克形象。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双腿致残的情况下,仍不屈不挠地顽强工作,与命运抗争。这种顽强斗志曾鼓舞了苏联及我国整整一代人,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14、战争与和平
  经典名著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0万字的史诗般长篇巨著。小说取材于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从1805年彼得堡贵族谈论拿破仑在欧洲的征战写起,中经俄奥联军同拿破仑全线溃退,最后写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前夕。作品着重写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十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小说的出现,正值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时期,它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俄国的文学增添了光彩,也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作者风采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高尔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曰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5年出品。
  《战争与和平》曾被美、苏、英、法等多国改编成影片搬上银幕,许多世界级明星如奥黛丽·赫本、享利·方达等都曾扮演过其中的角色。但在所有的改编影片中,前苏联拍摄的这部最忠实于原著,也最为成功。影片荣获莫斯科电影节大奖和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制作精致、构思严谨,完美地融托尔斯泰的原著精神于其中,在银幕上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广阔的历史画卷。
  幕后英雄
  邦达尔丘克
  影片《战争与和平》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导演邦达尔丘克。他是前苏联最负盛名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从50年代《一个人的遭遇》开始,他的许多影片都获得国际大奖,其中《红钟》、《他们为祖国而战》等片曾在我国上映并获好评。
  邦达尔丘克影片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反战、追求真理,而这些在《战争与和平》中都得到了体现。他将皮埃尔、安德烈等人的命运与俄罗斯民族的大命运作对比,借俄法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他们的高尚人格和英勇壮举。
  此外,他还饰演了皮埃尔一角。虽缺少一点儿倜傥和潇洒,却更具有深沉的情感和俄国贵族青年的神韵。
  15、西线无战事
  经典名著
  《西线无战事》是德国作家雷马克的成名作。作品出版后引起国内广泛注意,销售数量高达800万册,被译成29种文字,出版界的行家誉之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小说中主人公保罗和他的三个同学受“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欺骗宣传上了战场。在战争中他们目睹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他们的英雄主义破产了,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
  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以异乎寻常的真实、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战壕的可怕生活: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作者如此逼真地描写,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蒙在这场战争上的神圣的、美丽的面纱,表现了极为鲜明的反战主题。
  作者风采
  雷马克(1898—1970)生于德国奥纳布吕克市。18岁应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经历了许多战役,先后五次负伤。战后,他当过教师、会计、石匠、记者、编辑等。希特勒上台后,他受到迫害。39岁他流亡到美国,47岁加入美国籍,后又在美国和瑞士居住。
  雷马克的主要作品有:《西线无战事》、《归来》、《三个伙伴》、《爱邻人》、《凯旋门》、《生命的火星》、《生死存亡的年代》、《黑色的方尖碑》、《里斯本之夜》、《流亡曲》。其中《西线无战事》是他的代表作。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德国作家雷马的小说《西线无战事》改编拍摄,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30年出品。这部电影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誉为“优秀的博士论文”。获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在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14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名列第3位,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故事片。
  影片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德国小分队士兵的经历。在大战开始时,他们怀着盲目的热情,自愿从军。但他们一个个都相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