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说参同契-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为五行殿后,故天五纔生土,溯而上之,生土者火”,天五才生土,土从哪里来?火生土。A选AA书A网xuanshu^。c^o^m“生火者木,生木者水”,水从哪里来?“水却从金而生”,从金生的。“金复处其最先,而辟五行之源,是造化又以金为原始也”,金又成为五行的开始。因此道家从这个五行一来一往、一生一克的变化,拿金作为人本性的代名词开始。“此终则有始之妙也。金在吾身,即属先天祖性”,有始有终的金的作用,就代表了先天祖性。

现在回到我们这个生命来说,金在五行里代表了我们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祖性。“父母未生以前,此性圆同太虚”,父母没有生我们以前,这个本性本来圆明清净,在佛家叫做法身。“迨媾精以后”,因为阴阳男女,精虫跟卵脏结合,我们这一点灵光本性,欲念一动,入胎变成了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幻躯”,四大变成我们现在的身体。可是我们原来的本性在哪里?“太虚中一点真性,落于其中,方能立命”,就在这个身体以内。“是吾身以金为原始也”,这个金就代表我们的本性。

“及乎四大假合之躯,终归变灭”,这个身体最后死亡。“而此金性,独不与之俱变,万劫长存”,但这个本性是长存的,不过没有成道,没有回到本来,所以叫做灵魂。死后它又到别处去投胎了,而四大分散装进棺材埋进泥土,又化成了物质,但是这个灵魂并不与之一起变。“是吾身又以金为要终也”,所以我们生命还是这个本性——“金性”最重要。‘此无终无始之妙也”,所以金代表了本性,不生不灭,无始无终。

本性在我们身上,可是你找不到,我们很可怜就在这一点。不过,禅宗祖师绝不提这一套,但是也有几个祖师明白地露了一下。云门祖师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就藏在这个身体上,可惜你找不到。临济祖师也讲,“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人人有位无位真人,天天从面门出人,我们却抓不住。能够抓住的话,在这个肉体锅炉中重新锻炼一番,肉体同它结合,就变成长生不死之药,修成功了永远不生不死。但是你看不见!它散而为气,聚而成形,在佛家叫做法身、报身、千百万亿化身成就。实际上法身在道家来讲就是“神”,报身是“气”,化身是“精”。精、气、神三样合一,三宝合一就成丹,就成道。这一篇我们也没有解释完,借他们两位祖师的嘴,漏了这个消息。是不是这样啊?你们诸位去试试看。

第三十九讲

由始至终的金

孔子与《易经》

伏羲一划分天地

《易经》的三圣

孔子玩卦

三教  三身  三清

由始至终的金

上次提到朱云阳真人的批注,就是道家观念,我们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道家与佛家都称为幻躯、躯壳,就是说这是一间房子,偶然暂用一下罢了。所谓本性,是佛家的用语,道家则说“太虚中一点真性”,形容我们真正的本性。这个性,在阴阳五行之学的代号属于金,所以叫“金性”。“落于其中,方能立命”,在这个肉体躯壳以内立命,就是由性变成后天这个性命。命就是生命中这个能,这个动力。“是吾身以金为原始也”,这里给我们解释,金性是最原始的。在后天来说,我们肉体上的五行,肺部这个呼吸系统,都属于金。

由生讲到死,这个肉体四大假合之躯坏了,死了,自性也离开了身体,此时这个金性坚固不灭,所以万劫长存,并不跟肉体化掉。那么这个灵魂究竟变成了什么呢?这个生命的旋转,佛家称为轮回,分为六道。因其个人的行为思想,产生的因果报应,会进入一个新的躯壳,或变动物,或者变人,不一定。

这里他不讲六道轮回,只是说明性命之间这个自性,死后离开身体,是不生不灭的万劫长存。以我们身体这个生命来讲,以金性为开始,到了这个身体就有性命;当我们的性命结束时,这个性就离开了,就是“又以金为要终也”,所以全始全终都是金。“此无终无始之妙也”,就是佛经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的这个真如自性,成佛之自性,永远长存的道理。这个不生不灭是讲那个自性,不是讲这个肉体的东西。

孔子与《易经》

接下去,“昔羲皇作易,剖开太极,劈破天心,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乾为天,而孔子翼之曰,万物资始。乾为金,而孔子翼之曰,纯粹以精,此万世尽性至命之准则也”。我们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至春秋战国以前,儒家、道家、诸子百家都是不分的。这个传统文化,由孔子整理过,保留下来的本来有六经,有一部《乐经》失传了,留下的就是五经,五经里第一部经典是《易经》。我们本来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我们老祖宗到伏羲皇帝这个阶段,开始画八卦,以图案来表达文化精神,是人文的开始,这个书就是《易经》。所以《易经》可以说是我们文化里经典的经典,是哲学、科学一切的根源。

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画八卦,才有文字的开始。八卦这个图案是根据宇宙原理画的,表达宇宙的开始,生命怎么来的。孔子对《易经》研究几十年的心得报告叫做《系传》,“系”就是吊挂在上面。他从五十岁起才开始研究易学,上古没有纸张印刷,是用刀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竹片上,叫做竹简。每一片竹简打洞,用牛筋穿起,这个牛筋线就是韦。所谓“韦编三绝”,是翻过来翻过去研究,牛筋线都换了三次。

下面引用的话,就是孔子研究《易经》,对宇宙和生命道理的解释。

刚才提到上古时代的字,是在竹片上刻的。竹片就是把毛竹切成两片,弄掉外面这一层青皮,然后刻字上去,再把竹片烘干才好保存。烘的时候,竹片的水就滴出来了,这个滴出的水,我们叫做“汗青”,这个名词代表了历史,历史的本子。你们不是都读过文天祥的诗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说把我这个耿耿忠心在历史上留名。这是顺便说明一下。

现在我们回到注解。“昔羲皇作易”,我们的老祖宗伏羲皇帝作《易》,画八卦,开太极。太极是孔子在《系传》里提到的名称。这个名称是设定宇宙原来就是个圆的,这个生命圆圈就叫无极。后来我们画的太极,中间画两条鱼的样子,一黑一白,代表一阴一阳,是后来加上的。这个无极,中间没有黑白,没有分开,是一个整体。在佛家,得了道,就是生命的清净那一面,用四个字形容——清净圆明。我们一切众生,生命没有回到本来,没有得道以前,这个圆圈不叫清净圆明,而叫轮回。这个圆圈在转,我们这个生命跳不出去,永远受它转,死了以后也跳不出去,因为你没有能力跳出去。能跳出去就回旋,就回到太极去了,那就叫成仙成佛,返本还原!他现在就讲这个道理。

伏羲一划分天地

“剖开太极”,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就从这里读起。伏羲一划分天地,横的一划。你查古代的字,部首第一个字是“一”开始。伏羲一划分天地,一的上面再加一横,下面加一个人,就叫做“天”。所以伏羲一划“劈破天心”。“羲皇作易,剖开太极”是讲宇宙原理,这个宇宙原理,跟我们人的生命原理一样。这个宇宙的生命心物是一元的,物质、精神是一个东西,一个范畴。后天就分成两个了,一个精神作用,一个物质作用。这个中间的作用是空的,这个空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功能。这个东西在我们文化的名称叫“天心”,在印度佛教叫“真如”、“涅槃”,是心物一元的。

顺便给青年同学们介绍儒家的“仁”,人字旁边一个二。一种解释是人际的关系,爱人,即所谓“博爱之谓仁”。这个不是原来的“仁”字观念,而是后来唐朝韩愈写《原道》的时候提出来的。韩愈本人真正的专长是研究墨子,他拿墨子那个兼爱的精神思想来解释仁学,所以他讲“博爱之谓仁”。孔子以及他的门人曾子、子思所解释的“仁”字并不是如此。韩愈的观念,不能代表全体中国文化的精神。

也有解释是仁者仁也。古人这种解释让你莫名其妙,但它有个道理,仁是像仁一样。第二个“仁”字代表果核,像桃仁、杏仁,每个植物的核仁,就是中心那个东西。你仔细把仁剖开了,都是两半合拢中间是空的。所以阴阳合拢了,中间是空,这叫“天心’’。

佛家讲空,空是本性的真性,是像植物核心的仁一样,也等于现在科学家说电子、原子,分析到最后还是空的。那么这个空的东西,中国文化过去不走物理的路线,走人文精神的路线,叫它“天心”。他说我们老祖宗从“羲皇作易,剖开太极,劈破天心,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这个《易经》的乾卦就是横线一爻叫阳爻,把这一爻切断成二,叫阴爻,阴的就是对偶的。阴爻代表实质的,阳爻代表空灵的。实际上阴爻分两半,中间空的,中间这个空就是“天心”,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个东西出来就是相对的,相对就是两个。

我们现在画卦是这样一笔一笔画,老实说这是后世人画卦。几十年前,我们这里有名的老朋友董作宾先生,是个考古学家,他告诉我说,《易经》那个卦,在甲骨文上找不到的,没有根据,很成问题。我说,绝不是假造的,古入画卦不一定像我们这样画。等于现在卜卦的人,“哗啦哗啦”铜钱摇一摇丢下来,阳,他就点一点;阴,点两点就算。上古人就是这样画,有时候画一条横的直线就是阳,也可以竖起来,这条直线分上下两截代表阴,这在甲骨文上就有。《易经》的“易”字也有,易字上半就是太阳,下半就是月亮,这就证明我们这个文化不是假造的。

朱云阳真人写的就很高明,“最初落下一点”,连伏羲画八卦这句话,也是表示当所谓“天心正运”,本身在不生不灭的境界时,忽然动了一念,这一念一动就掉下来,由圣人境界掉进凡夫境界,就由“性”变成“命”。落下一点,这一点妙用就无穷了,这个文章包含得很深奥。古人写文字很慎重,譬如为什么男女会生人?也就是落下一点,这一点中了就有生命,开始了另一个生命。所以他这一句话包含很多的意义,也将画卦的开始加以说明,“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伏羲的八八六十四卦,是以乾卦开始的。

《易经》的三圣

《易经》所有的文字,所谓“易更三圣”,三圣就是文王、周公、孔子。第一个研究《易经》的是文王,文王囚在狱中,在狱中的人虽有忧烦,但思想就走人凝定、专精、修道的境界去了。文王在牢里著《易经》还是初步的,后来经过他儿子周公解释,再加上孔子的解释,这部《易经》就经过三位大圣人整理了。《易经》这一部著作,其实不只经过三个圣人,讲起来很多了。因为易共有三部,前面也讲过,黄帝时的易叫《归藏易》,神农氏时的易是《连山易》,我们现在流传的《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那两部大概给项羽烧掉了,我不讲秦始皇烧掉,秦始皇是很暴虐,他把全国的图书集中到中央政府的图书馆去,其他的烧掉。结果到了我们的项羽老兄,一进咸阳,点一把火,三个月统统把它烧光了。所以,这个罪过怎么能算到秦始皇的头上呢!

其实在我看来,三易都没有丢掉,这“归藏”和“连山”落在道家的书里头去了。譬如我们现在翻开《周易》图像一看,有太极图,有八八六十四卦那些图,原来的《周易》并没有,这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而且是从道家传出来的。所以说这个文化没有衰,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和尚道士方外去了,方外又传到道家的祖师陈希夷手中,再传到邵康节。所以这个法则是从这一边来的。

《周易》有十个部分,称为“十翼”。翼的意思是辅助,鸟会飞来飞去,必须靠两个翅膀。《易经》文化的昌盛,就靠这些大圣人们的著作。孔子著“十翼”,刚才讲《系辞》

上下传是他的批注,《说卦传》也是他的批注。《易经》附了十样东西,都是孔子的功劳。

“乾为天”,这句话是卦辞,是文王当时写的。这个卦代表了什么?他先写出来,乾卦代表天。这个天,可以说是天文上有形象的天,也是哲学上的本体,人生命的本体,代表我们原来的那个清净光明本性,形而上、形而下都在内。那么,现在这里讲“孔子翼之曰,万物资始”,就是孔子关于乾卦的研究报告。所谓乾,孔子在《系传》下了一个结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个乾卦,孔子的研究是代表宇宙万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