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窥视----最新间谍情报战-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的对外情报更加受到重视;而美
国为了保持其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对俄罗斯仍然拥有在30分钟内
摧毁美国的能力的担心,其间谍活动同样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拉格里… 特雷沃顿说:“我不否认美国的间谍
情报活动仍在继续之中,因为间谍并非因冷战而生,也不会因冷战结束而亡。现在
这个世界的情况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样,世界上已经不是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
了,这就更要求间谍情报机构加大工作力度。”FBI 局长特纳特则更为露骨地说:
“美国必须不断地推进情报搜集技术和方式的发展,发明新的系统,利用新的机会
以获取我们决策者所需要的情报。”而日益激烈的俄美间谍活动肯定将进一步加剧
两国之间的摩擦。   
                   CIA瞄上俄新式导弹
                               张克俊编译
  CIA (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企图窃取俄罗斯“空空”、“空地”等新式导弹
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美驻俄和某一独联体国家使馆的掩护下,
试图诱使俄生产这种导弹的军工厂的一位专家与其进行秘密合作。FsB (俄联邦安
全局)顺势巧妙施用反间计,一举挫败了cIA 的这起间谍活动……
  奇怪的一幕
  2001年4 月下旬的一天傍晚,独联体某国首都N 市。
  一个老年男子缓步走出美国驻该市大使馆。这人身穿大衣,大敞着怀,没戴帽
子。他无助地向四下里打量了一下,伸手在衣兜里翻寻了好一阵,然后微微地摇晃
着身子,径直走进火车站前广场的小公园。这汉子见一条长凳子空着,便一屁股坐
了下来。
  他两眼呆滞无神,足有半个钟头,都是这样漫不经心地瞅着眼前。
  这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在此值勤的当地警察的注意。
  “您是在这儿转车么?”一警察走近这名男子,冲他问道,“打哪儿来?”
  “不知道……”这人老实地回答说,依然是睡眼惺忪的样子。
  警察见这人行迹可疑,便把他带到了警察分局。在分局,又再次对他进行搜身,
结果发现他没有护照,皱巴巴的钱包里只有200 卢布现金、一些当地的零钱和一张
到莫斯科的过期火车票。
  车票上写的名字是维克托。萨拉扬(化名)。警察们费尽口舌,盘问了许久,
但最终也没能弄清这人的真实身份。他们问他“今天是几号?”、“您叫什么?”
对这样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这人竟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眯缝眼、痛
苦地皱眉头。不管问他什么,此人翻来覆去地就是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他去过
美国大使馆,很快就会有来信,应当把这信浸到水里……
  “这人一准是喝高了……”值班警察断言。但经过仔细检查之后,他又改口说,
“他头脑绝对清醒,根本没有醉。”
  尽管天色已晚,这人还是立即被送到俄罗斯驻N 市使馆。
  遇到类似情况,使馆的任务本来是协助本国公民尽快返回祖国。
  与亲人团聚。但这次使馆官员却发现面前这人情况很是反常。根据火车票上注
明的护照号码,他们很快查明了这一可疑人的身份。这人名叫维克托。萨拉扬,现
年57岁,系莫斯科市郊“茹科夫斯基”军工厂的工作人员(随后查明,此人为该厂
军事专家——译注)。几小时前,维克托去过美国驻N 市大使馆,现正在等一封来
信。这信应浸到水里,信是用传统的密码书写法写就的……
  几分钟以后,俄使馆负责安全工作的军官和FSB (俄联邦安全局)的正式代表
在另一房间里碰头,就此事进行紧急磋商。他们一致认定,这显然是一起招募俄罗
斯公民从事间谍活动的事件,只是这公民本人现在迷迷糊糊的,怎么也说不出个所
以然来。最后他们决定,立即派专人护送维克托回莫斯科。在莫斯科,FSB 医生为
他仔细进行了检查,医生们一致认为维克托是吃了什么精神催眠药。
  楼梯间里的招募
  美国人让维克托服的精神催眠药很可能是过量了,一星期之后,维克托才完全
清醒过来。这时,往事就像网络的页面一样,开始一页一页地映现在他的脑海。在
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人员的启发和追问下,维克托详细地讲述了他何以会落到现在
这种地步……
  维克托的几个亲人早年移居美国,他同他们已多年不通音讯。因为家庭生活拮
据,他想去美国投靠亲人,指望能过上几天好日子。所以早在:1993年,维克托就
向美国驻莫斯科使馆提出了赴美探亲的申请。但当时申请签证的人很多,使馆门前
天天都排起长龙。他去了多次,每回都是扫兴而归。无奈,他只好到上面说的美国
驻独联体某国N 市使馆,希望能从那里得到赴美的签证。           2001年4 月的一天,维克托来到美国驻独联体某国N 市使馆。当时,使馆出面
接待他的是一个叫达维德。罗伯逊的官员。
  罗伯逊带着维克托走到一个楼梯问,这楼梯间里摆着一张大桌子。罗伯逊让维
克托坐到桌旁的椅子上。桌上放着一些饮料和饼干,还有一台收录机。
  “请先喝点饮料吧!”罗伯逊首先喝了几口,并客气地示意维克托也喝点儿。
  他们边开怀畅饮,边天南地北地闲聊。不知为什么,几分钟之后维克托就开始
昏昏欲睡。罗伯逊见时机已到,便趁势向他提一些更加露骨的问题。但他不管问什
么,其内容都是有关维克托所在军工厂的生产情况的,诸如产品的种类、数量和性
能等等。
  有时,这美国人要离开一会儿。每当这时,他就打开藏在收录机里的振荡器。
由于这振荡器的声波的作用,即使罗伯逊不在场,维克托仍旧能不停地讲下去。
  维克托在这楼梯间里一共呆了4 个多钟头。I 临了,罗伯逊一再叮嘱维克托:
“以后,您将陆续接到我们给您的信。记住,这信须放到水里。”
  尽管维克托当时迷迷糊糊的,所幸的是,罗伯逊的这一嘱托他竟记得很清楚。
讲完这事情的原委后,维克托表示愿在今后同FSB 反间谍人员密切合作。
  神秘来信
  转眼到了7 月。一天,维克托突然收到一封很奇怪的信。信封上用小孩子潦草
的笔迹写着回信地址——古勃金大街,戈尔布诺娃。列娜缄。这地址多半是随手从
一个什么销售广告上抄下来的。信封里装的是一张空白信纸。当把这张空白信纸放
入水中之后,信的内容便立刻赫然在目:“维克托:4 月在N 市见到您,殊感欣幸。
您大驾光临,仅表谢忱……”接下来是cIA 赋予维克托的特殊任务。“请您将贵厂
最近收到的秘密文件开列清单。”
  罗伯逊遂切入正题,毫不掩饰地写道,“请注明这些文件的密级、日期、数量、
页数……咱们在使馆见面后,贵厂生产体制方面所发生的任何有关情况,亦务请您
不吝笔墨,详加说明……”
  信中直言不讳地说,cIA 对俄罗斯的高精尖武器极感兴趣,他们渴望得到维克
托所在工厂生产的“空空”和“空地”自导式导弹的最新资料。罗伯逊一再叮嘱:
“这些导弹的所有相关文献、复印件和表册均须拍照。为不留证据,用过的纸张务
请一律销毁。”信尾还附有一幅示意图和详细说明。罗伯逊特别提示:维克托应在
何时、何地、怎样去取他们为其事先放置的“密件”,并说。这“密件”实际上是
一个故意弄得很脏、路人不屑一顾的破纸袋。纸袋放在莫斯科市郊索科利尼基镇西
一普通大院的车库旁,装有1 万美元现金和几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柯达胶卷。这种胶
卷只有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或者用一种特制显影剂才能使其显影。为此,将特意
在纸袋内放若干显影剂片。
  将计就计
  不用说,罗伯逊的这封信落到了FSB 反间谍人员的手里。
  于是,他们将计就汁,就势给美国人设了个套儿……
  首先他们伪造了多幅“空空”和“空地”导弹照片,并编造了维克托所在保密
工厂多份有关该厂尖端武器生产的秘密文件。
  然后,他们用罗伯逊提供的柯达胶卷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拍照。
  2001年11月,维克托携带这些资料前去独联体某国N 市与罗伯逊接头。
  维克托一见罗伯逊,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卷东西塞给了他。
  显然,罗伯逊是担心出什么岔子。所以,这次他什么也没有带,只是提醒说,
维克托近期还将收到一封信。
  果不其然,2002年1 月初,维克托就又收到了罗伯逊的来信。信上写道:“亲
爱的朋友!我们高度评价我们在N 市同您的会见。您给我们提供的情报价值极高,
也非常有趣……您提供的文件很有用,其中的两份尤弥足珍贵。我们拟先向您支付
1。5 万美元……我们之所以将为您支付这么多报酬,这是因为您提供的多幅照片的
质量堪称一流(读到这儿,俄反间谍人员忍俊不禁,仰天大笑——原文注)。至于
未来酬金多少,这将完全取决于您给我们提供什么文件……”
  公开披露
  经过审慎考虑,FSB 反间谍人员认为,维克托再去同罗伯逊接头已无必要。他
们十分清楚,cIA 不是傻瓜,再同他们这样“玩儿下去”已没有什么意义。美国专
家迟早会识破俄联邦安全局上面搞的这一手。
  FSB 社会联系中心一位官员说“我们已有足够证据证实,CIA 一直在我国从事
军事和工业间谍活动。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无须缉获罗伯逊,这一结论也铁定无
疑。美国的间谍活动已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了损失。”
  FSB 反间谍人员同时查明,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在这一间谍活动中扮演了不光彩
的角色。该使馆一个叫温珠。肯辛婕的女人在莫斯科负责同维克托保持密切联系。
肯辛婕是cIA 特工。她以外交官合法身份作掩护,一直以来都在从事间谍活动。正
是她奉命为维克托传递信件,在莫斯科市郊勘察并确定情报交接点。事件败露后,
肯辛婕已于2002年3 月23日悄然离俄回国。
  4 月10日晚,FSB 向媒体公开披露,俄反间谍机构制止了一起CIA 窃取俄军事
机密的间谍事件,并掌握着CIA 对俄进行间谍活动的确凿证据……
  维克托现在仍旧去“茹科夫斯基”工厂上班,因为他一开始就老实交代了他同
美国人会面的实情,随后又与俄反间谍人员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其行为没有给国家
造成什么损失……   
                   “探密”记者遭杀之谜
                                 苏殿远
  丹尼。珀尔是美国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 驻中东和南亚地区的“名记”。据
珀尔身边熟悉他的新闻记者介绍:“珀尔不但有几乎是与生俱有的拼搏、开拓精神,
而且是一位精力充沛、神智外溢的美男子。”但是,他却遭到世界上最残酷的杀戮,
杀害他的凶手塞义德被巴基斯坦执法当局处以绞刑。
  探密引来杀身之祸
  据美国中情局分析,珀尔之死,是与他不断披露巴基斯坦某些间谍争斗的秘密
分不开的。
  2001年,阿富汗遭受美国接连轰炸之时,珀尔曾一度设想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
抢新闻、抢镜头,为《华尔街日报》写出爆炸性的头条。但此举受到了妻子的极力
劝阻。因为她怀孕已经7 个月了。她不希望孩子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就看不到爸爸。
因此尽管新闻界友人劝他去阿富汗报道第一线要闻,珀尔还是拒绝2002年1 月,珀
尔踏上了他认为是“安全地带”的巴基斯坦,开始将笔锋探入巴基斯坦一些情报部
门,侦察、探索、寻找伊斯兰激进组织的隐蔽活动。因为这些激进组织的活动很可
能与暗中支持本。拉丹有内在联系。
  珀尔当时要撰写的有关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是否染指恐怖分子大本营的报道,不
仅会震动美国媒体,客观上给美国中情局等情报部门提供资料,也使英、法和其他
欧洲国家受益匪浅。因为这些在当今世界堪称“焦点之作”的新闻报道,对政界要
人判断国际局势,尤其是阿富汗战争局面及其动向和未来发展都是“香汤热肉”。
  在珀尔发回美国的报道里,其中有一条介绍一个自称为贾什‘E。穆罕默德的激
进组织,披露该组织竟然不顾巴基斯坦政府的禁令,仍在公开进行支持恐怖分子的
活动。这条短讯引起该组织的极大不满,他们把他当作美国和以色列的间谍。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