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义也。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即火也,气即药也。神不乱,气归 
神,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以神驭气而成道也。然火候尸诀之要,尤当于真息中求之, 
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橐龠之开合, 
阴阳之升降,呼吸出入,任其自然。专气致柔,含光默默,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妇 
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采渐炼,渐凝渐结,工夫纯粹,打成一片,动静之间,更 
宜消息,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但使操舍得中,神气相 
抱,一意冲和,包裹混沌,斯谓之人,种种相续,丹鼎常温,无一息之间断,无毫发之 
差,如是炼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也。如是炼之百日,谓之立基;如是炼之十月,谓之 
胎仙,以至元海阳生,水中火起,天地循环,造化反复,皆不离乎一息也。所谓淋浴 
温养,进退抽添,其中皆密合天机,潜符造化,初不容我力焉。平叔云∶慢守药炉看火 
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噫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于斯矣。 
张庄简公云∶夏至节嗜欲,冬至禁嗜欲,四时皆损人,但二至为阴阳消长之际, 
尤损人耳。 
人从欲中生死,谁能无欲?但始则浓浓,渐则淡泊,渐则念头初起,过而不留, 
又渐则虽有念,如嚼蜡无味,又渐则并无念,斯为真工夫耳。古箴云∶不怕念起,只 
怕觉迟。 
四月属已,五月属午,火太旺则金衰∶六月属未,土太旺则水衰,古人于夏独宿淡 
味,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旺耳。《内经》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十月属亥,十 
一月属子,火气潜伏,当养其真而为来春发生之本,此时,若恣欲戕贼、至春阳气轻 
浮,必有瘟疫。此五个月为一年之虚,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为一月之虚,风 
雾大雷虹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愁怒惊悲,醉饱劳倦,谋虑勤勤,为一日之虚。若 
病患初退,疮痍正作,尤不止一日之虚,值此四者,可不养天和,远房室哉!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此 
寿?上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接所受;下叟前致词,暮卧不覆 
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寿长久。洞阳真人曰∶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 
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以宁,恬澹无欲,肾水自足。 
伊芳川先生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四十五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较其 
筋骨,于盛年无损也。若待老而保生,犹贫而后蓄,虽勤亦无及矣。 
《杂志》曰∶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 
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 
《要记》曰∶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大饱伤肺,大饥伤气,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尘伤肉。暴喜伤阳,暴怒伤肝,穷思 
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善惊伤胆,多食伤胃。醉饱入房伤精,竭力劳 
作伤中,夜寝语言大伤元气。早起不在鸡鸣前,晏起不在日出后。冬则朝勿饥,夏则夜 
勿饱,此皆却病之要诀,而长生者之一助也。 
《长生秘典》曰,内劳神明,外劳形质,俱足夭折,惟房劳较甚,为其形与神交,用 
精与气均伤也。至于大饥大饱劳役病后,大 
寒大暑、节令气交、雷电风雨、四离四绝、朔望日期及女人经行未净、产后未满百日, 
均忌入房,犯之轻则致病,重则夭枉,故交合多,则沥枯杀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 
然寡欲固佳,清心尤要,或童男室女,积念郁滞,则心脾受伤,气血日亏,变成痨瘵。 
劳心过度,心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肾,则丹田阳气渐衰,且心血耗损,由是肝无以藏, 
脾无以统,五内枯涸,久亦成劳。尊生者,可不慎欤!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论咳嗽(儿科)
属性: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音不清;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气侵;咳嗽谓有 
痰有声,因伤肿气继动脾湿也。然痰之标在于脾,痰之本在于肾,故有宜燥剂以消之 
者,有宜润剂以化之者。在小儿由风寒乳食者居多,宜从燥以消之,辛以豁之,半夏、 
陈皮、前胡之类是也。《经》虽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 
终不能离乎肺也。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痰而动咳者,咳为重,主治在肺。 
以时而论之,咳于春,春气上升也。咳于夏,火气炎上也。咳于秋,湿热伤肺也。咳 
于冬,风寒外感也。以一昼夜而计之,清晨咳者属痰火;上昼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 
阴虚;黄昏嗽者,火气浮于肺经;五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而嗽者,必顿嗽抱 
首,面赤反食;肺虚而嗽者,必气逆虚鸣,颜白飧泻;肺热而嗽者,必痰腥而稠,身热 
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鼻面。肺寒而嗽者,必嗽多痰薄,面白而喘,毛粟肠鸣,恶 
风多绨。然嗽之为病,虽主乎肺,实从于心,心气过盛,则火烁金,治当抑心滋肺。 
若脾气虚冷,则不能相生,是以肺气不足,风邪外袭,痰湿内生,治宜补其脾肺。若脾 
实中痞,则热气上蒸,治宜泻脾清肺,故心乘肺为贼邪,肝乘为微邪,肾乘为实邪,脾 
乘为虚邪,肺自病者,为正邪,凡一咳即出痰者,脾虚不胜湿而痰滑也。有连咳十数声 
不出痰者,肺燥胜痰湿也。滑者,宜南星、半夏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所当忌 
也。涩者,宜枳壳、苏子、杏仁之属,利其肺。若燥脾之剂,所当忌也。大抵脾气不 
足,则不能生肺家之气,风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虚得之。患肺热者,多脾实得 
之。若至唇缩胸陷,喉有锯声,鼻干焦黑,咳嗽气粗,心腹胀痛者,死。若嗽久音哑, 
直视手牵,鸦声腹胀,喘急多惊者,必变风候而死。若 而声嘶如锯,唇面皆青,项 
下凹陷,涎如胶漆,口生腥臭,喘甚唇缩者,死。至于小儿百日内嗽,名为乳嗽,肺 
叶尤娇,最易伤损,更须急治,久则血脉贯脸,两眶紫黑,或眼白红赤如血,谓之血 
眼,当用生地、黑豆,共研成膏,掩于眼上,则眶黑自消,血随泪出而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论喘(儿科)
属性:喘急者,气为火所郁,而积谈在肺胃也。膏粱之人,奉养太过,及过爱小儿,皆 
能积热于上,而为喘咳,宜以甘寒之剂治之。《脉经》云,肺盛有余,则咳嗽上气, 
喘渴心烦,胸满短气,皆冲脉之火行于胸中而作,系在下焦,非属上也。盖杂病不足之 
邪,起于有余,病机之邪,自是标本病传。凡饮食劳役,喜怒不节,及水谷之寒热,感 
则害人六腑,皆由中气不足,故 胀腹满,咳嗽呕食,宜皆以大甘辛热之剂治之。又 
曰∶寸口阴脉实者,肺实也。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加呕状,自汗皆肺实之证。右 
寸阴脉虚者,肺虚也,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然实者,肺中邪气实也,虚者,肺 
中正气虚也,故华佗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云∶发喘者,气有余也,非言 
肺气盛及有余,乃言肺中之火盛。及火有余也,故泻以苦寒之剂,非泻肺也,泻肺中之 
火,实补肺也,《金匮》又曰∶实喘者,气实肺盛,呼吸不利,肺窍壅塞,若寸沉实宜 
泻肺,虚喘者,气短肾虚,先觉呼吸少气,两胁胀满,左尺大而虚,此肾虚症,治宜补 
肾,勿谓小儿无欲肾实,如禀先天不足者,尤为真虚耳,故实则清理其上,虚则温补其 
下,况上病疗下,治法之要领也,然大抵初喘多属外因,宜从标治,或因风痰壅塞者, 
必兼壮热咳嗽,鼻塞头疼;因痘疹未出者,必兼惊厥烦燥,身热足冷∶因停滞胀满者, 
必兼呕吐恶食,嗳臭肚疼;因惊痫痰热者,必兼抽掣搐搦,面青啼叫;因痰哮大喘者, 
必发秋冬暴冷,张口抬肩。如非前症,继诸病后,非子令母虚,即脾肺两困,多从本 
治。况有短气少气,似喘非喘,更难与喘同例也。诸喘久而不愈者,不妨先用劫药一二 
服即止,既止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可也。然喘胀二症相因,并皆小便不利,故喘 
则必胀,胀则必喘,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于脾。《经》曰∶肺 
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是小便之行,由于肺气之降下而输化。若肺受邪而喘,则失降下之令,以致水溢皮肤, 
而生肿满,此是喘为本,肿为标,治宜清金降气为主,而行水次之。更脾主肌肉,恶湿 
克水,若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妄行,外侵肌肉,内壅溢上,因肺气不得下降而喘乃 
生,此是肿为本喘为标,治当买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肺症而用燥脾之药,则金 
得燥而喻愈加;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脾得寒而胀愈甚矣,如无故喘声陡发如锯,身不 
热而目窜者;鼻孔、胁肋、心胸俱为开张者;腹硬青筋,口吐涎沫,面无神色而唇曰 
者;诸病小痊之后,勿交子午时喘呜者;喘促目急,黑睛出汗,印堂青色者,皆为不 
治,其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经》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 
缓则生,急则死,盖喘鸣肩息者,阳症也脉当实大,更实大中而缓,则邪气渐退,故 
可得生,若实大中而急,则邪气愈增,病当死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论哮(儿科)
属性:哮吼喘者,喉中如拽锯,如水鸡之声者是也。如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即谓之 
喘。夫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耳。喉如鼾声者为虚,喉如水鸡声者为实。丹溪曰∶治 
哮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宜大用吐药,吐药中宜多用醋,不可纯用凉药,兼当带表 
散,盖此是寒包热也。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慎之。总是痰火内郁,风寒外束而然,亦有 
过啖咸酸,邪入腠理而致者,治法须审其新久虚实可也。 
一朱姓儿,三岁,哮喘大作,声闻邻里,二三日不止,身热汗出。一医投以滚痰 
丸利之,下泻二三次,其势更甚,六脉洪数,胸胁扇动,扶肚抬肩,旦夕无宁刻,粒 
米不能食,头汗如雨,数日不寐,势甚危迫,乃延余治,余曰误矣。夫声出于气喉, 
连喘数日,下元已伤矣。今已峻利药,从食喉下之,伐及无辜,下元更虚极矣。所以有 
扶肚抬肩,恶候来也,令以人参,麦冬各一钱,五味子七粒,肉桂三分,水煎温服,一 
日二剂,服后而哮声顿减,至夜复作,次日往视,余曰∶此气少夏,而阴未有以配之 
也,乃以八味之加牛膝、麦冬、五味子者,内熟地,每剂五六钱,桂附,每剂各四分, 
水煎冷服,午前午后各一剂,服后而竟熟睡,醒来饮食大进,其声悉止,次日往视, 
喘热俱已。但劳力运动,喘声微有,此未还 
元之故也。以生脉饮调理三四日,精神全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款花五味子汤
属性:治小儿久嗽。 
款冬花 五味子 麻黄 马兜铃 杏仁(去皮,尖,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食远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人参宁肺汤
属性:治小儿肺胃俱寒,涎喘气急,不得安眠。 
人参 五味子 茯苓 白术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三钱) 姜枣水煎,食远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杏苏饮
属性:治小儿喘急,咳嗽不止。 
杏仁(去皮、尖,炒) 紫苏子(炒) 陈皮(去白) 赤茯苓 桑白皮 大腹皮 
半夏曲 甘草(炙,各一钱) 姜水煎,食远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贝母膏
属性:治风热天哮。 
黑玄参(焙) 山栀(炒) 天花粉(焙) 川贝母(焙) 枳壳(焙) 橘红 
百部(炒) 黄芩(焙)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两) 桔梗(焙) 粉甘草 
(焙,各五钱) 薄荷(焙,七钱净叶) 蜜丸,弹子大,灯心汤,或淡竹叶汤化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润肺化痰膏
属性:大白梨汁(一斤) 白茯苓(四两,乳制,晒干,研极细末) 麦冬(四两,熬汁) 川蜜 
(一斤) 川贝母(二两,去心研末) 核桃肉(四两,去皮,净,捣烂) 
先将梨汁熬熟,次将蜜炼熟,入前药在内,再熬成膏。如痰有血,入童便四两在内,每早空心白汤调半茶钟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论哮(儿科)
清化丸
属性:治肺郁痰喘。 
贝母 杏仁 青黛 为末,蜜和姜汁丸,口含噙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