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沉沦--戴逸-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人:喝了汞了。 

    戴逸:喝汞,为什么呢?因为他很相信道教,道士炼丹,因为长生不老,所以宫里头请了一些道士在炼丹,吃那个丹,丹里面就有水银。现在看看晚年的病相,有点像水银中毒,特别是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乾隆继位第二天,马上把宫里的所有的道士都赶出去,非常严厉。但是这个事情也可以这样将来证实,因为雍正的陵,雍正的坟墓在西陵。 

    主持人:已经发现了吗? 

    戴逸:现在没有发掘,没有去开,当年曾经要掘,后来周总理说不要掘,掘出来没法保存,所以暂时没掘。那么将来有一天,把西陵掘开了,就看看他脑袋有没有,是个真脑袋还是假脑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主持人:〃午夜狂奔之鼠〃不是个商人吗?如果他太感兴趣的话,可以投一笔钱来发掘这个古墓。 

    戴 逸:还有就是关于康雍乾,为什么有雍正?有的提康乾盛世,我想一个原因可能是康熙61年,乾隆60年,而雍正只有13年,他时间比较短,所以可能把他简称了,康乾,是一般的简称。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雍正这个人他跟康熙、乾隆不一样,他是铁腕政治,刚才我说了,他是比较严酷,他的统治比较严格,镇压的人比较多。所以,大家对雍正这个人有点意见,可能是,他在政治上确实做了很多事情,重大的事情,但是他在为人上有些缺陷,可能是这样的原因。 

    观 众:戴教授您好,刚才您提到一点,就是康雍乾盛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政治遗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好像我们中国人到后来做的反而没有我们的前辈好了,把前辈留下的东西也没有很好的继承下去,国家至今还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您对清朝的历史非常精通,您能不能就清朝的历史谈一谈对我们国家在统一方面,我们应该从清朝的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谢谢。 

    戴 逸:经验教训还是很多的,首先盛世,它为什么能够达到统一?清朝的民族政策非常重要,它的政策非常成功,因为清朝本身它是个少数民族,它懂得、理解少数民族的要求、少数民族的心态、少数民族的利益,所以它在考虑少数民族利益的时候特别周到照顾少数民族,满蒙一体,跟蒙古是一体的,所以跟蒙古的通婚非常频繁,赏赐蒙古人,拉拢蒙古上层非常成功。西藏喇嘛教,他提倡喇嘛教,你看五台山,山西五台山都是喇嘛寺。达赖喇嘛,特别是班禅到北京来,乾隆对他的待遇非常优厚。所以,少数民族政策,他也不把汉族的这一套拿到少数民族地区,他根据少数民族的情况来制定各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样,所以这点,我觉得所以它的统一比较巩固,而且民族的凝聚力很快的增强,没有很多的,当然也有一些反叛,但是这个比较少,特别是近代以后就很少有民族反叛,所以他的民族政策。 

    另外,就是刚才讲的开发边疆的政策这方面,当然刚才我讲到,破坏了生态,但是他在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经济力量这方面很成功,当年新疆地区只有60万人,现在多少人了,如果我们现在还是60万人,那空旷无人了,在屯田、戍边,就是政策方面他也是做了很多的事情。 

    主持人:好,谢谢您。 

    观 众:我想问一个问题,据我所知,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怕外国人进来之后,破坏思想的统一,破坏它的统治,据我所知,如果一个国家很强盛的话,它一般是不怕外来的文化传播的,比如像唐代和汉代,还有明朝前期,就您介绍的,清朝的前期,它的国力是非常强盛的,但是它也害怕这一点,您能解释一下吗? 

    戴逸:清朝对外国人,为什么这样子深闭固拒,把自己封闭起来呢?这个从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后就有这样的闭关政策倾向了,逐渐延续下来,而清朝更加厉害,原因就在于它是个满族,少数民族来统治中国,统治中国几亿人口的汉民,满族只有几十万人口,满汉之间的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而且也是长时期的这个矛盾存在。所以,反清复明,清朝初年反清复明的起事很多,清朝担心外国人进来以后跟汉民相互交往以后,汉民受影响,会起来反抗,所以马克思就讲了,在他的著作里就讲到,清朝所以实行闭关政策,马克思认为就是由于满汉矛盾,所以它是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少数人统治那么多的人,它就要防范,各方面进行防范。所以,清朝还有一些政策,是保持自己民族完整的政策,比如骑射,强调满族人不参加科举考试,要骑马射箭,要清文,满族的文字要用下去,不能够因为跟汉族混在一块儿逐渐同化掉,他就很怕这个。所以,他们极力地阻挡汉族跟外国人接触,主要是出于这么一种考虑。当然整个说来,它当时的经济,自给自足,它不需要跟外国做生意,这是个根本性的,我没有什么求你的,我什么都有,不需要跟你通商。那么,这跟外国就不一样了,外国的各地方必须要通商才能生存。 

    观 众:戴先生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是说我在几年前曾经看过辜鸿铭老先生一篇文章,他在里边描述了他对慈禧太后的看法,然后他认为,在他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母性非常强的一个女性,她能以一种非常和好的态度去安抚她的臣子,是以一个老太太,很和蔼的老太太的身份出现在辜鸿铭先生的文章中的,所以我想问的就是您对慈禧太后的看法,以及她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评价的呢?谢谢。 

    戴 逸:慈禧太后她这个历史人物也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从她个人来讲,是个很能干的人,很有才干的人,她在太平天国重用曾国藩,重用李鸿章这批汉臣,所以能够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能够保持了清朝统治的完整。但是,慈禧太后她是个封闭在深宫中间,生长在深宫中间的女子,她不了解外情,跟外国没有任何接触,到了晚年才开始有接触,喜欢照个像,喜欢画个像什么的,她根本不了解外国的情况。这么样一个人在统治全中国,她是不行的,是支撑不了的。所以当年在她统治的时候,权力全部在李鸿章手里,李鸿章实际上在统治,那么她对外国这些新东西不了解,因此她对改革就没有兴趣。戊戌变法,当年开始光绪跟她讲改革,她也并没有坚决反对,后来改到她的头上来了,她的亲戚,她当时很多老道都跟她告状,改革就要取消他们的庙,或者是要取消科举,这个时候她就感觉到在守旧派的势力包围之中,她就倾向于守旧了,逐渐的倾向守旧,最后跟维新派决裂。 

    但是,到了晚年,经过八国联军以后,她也知道中国非改革不可,她也不得不同意当时预备立宪,不得不同意取消科举,科举制度取消了,那么大概这个时候时机已经晚了,历史就是这样,错过一步以后,时机错过以后,就跟不上了,你要想改不行了,时机已经过去了,没有这个机会了。 

    主持人:就是在这位老奶奶生命中的最后六年,才变成了一个新政改革家,但是已经晚了。好,最后一个问题。 

    观众:戴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所说的〃盛世修史〃,对于盛世有什么具体的衡量标准,比如说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另一方面,就是说以当今之中国是否处于盛世,而且您觉得距离盛世还有多远? 

    戴逸:盛世修史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一般都是盛世要搞文化工程,盛世的时候,是经济力量比较充裕的,国家也有财政力量,学者们也能够安心坐下来搞研究了,这个时候才能修史。打仗的时候怎么修史,没法修。明史是盛世的时候就下令修的,但是盛世时候一直没有修,因为战争时期不能修。明史的修正是在康熙后期,到乾隆的时候才修成。所以,盛世修史要有条件,要进行重大的文化工程,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恐怕是这个意思。 

    盛世,现在这个盛世什么时候到来,我就很难说了,反正我们努力下去,我们坚持努力的话,那么经过几十年,甚至于半个世纪,我想这个中国新的盛世,如果不发生什么重大的挫折,重大的意外,就可以达到这个盛世。 

    主持人:好,我们的节目就已经到了结尾,结尾的时候都例行公事,我要问您一个问题,您得用一句话回答。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随着更多的重视经济、重视法律以外,好像更多的忽略了重视历史,您有什么评价?只能说一句话。 

    戴逸:一句话,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了。 

    主持人:其中包括历史学的研究。 

    戴逸:包括历史学的研究。 

    主持人:好,谢谢您。谢谢来自人民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光临本节目,也谢谢戴先生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用白话文讲述的历史故事。好,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下周同一时间再会,谢谢大家。 

    

    来源:凤凰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