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读书人很有反抗精神,从朱元璋开始,尤其是到了正德和嘉靖两朝,文官和皇帝冲突不断,好些文官更是言辞激烈,指着皇帝的鼻子,让他做这做那。

但是……所有这些,必须有站得住脚的理由。

大义名分在手,才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比如大礼议,文官集团要求嘉靖尊重祖宗礼法,名正言顺,比如越中四谏,戊午三子等等,他们劝诫嘉靖铲除严嵩,那也是为了朝廷社稷,可以说都是一片公心。

从来没有人因为私人因素,就逼着皇帝低头,同意堂堂二品尚书的任用。

严嵩的行为算什么,往小了说,是私心作祟,不识大体,往大了说,那就是妄自尊大,目无天子。

严阁老当了二十年的乖宝宝,竟然在这个时候,逼着嘉靖低头,实在是出乎预料。

唐毅到了此刻,还有些吃不准,因此问道:“师相,陛下乾纲独断四十年,怎么会听从严嵩的意见,弟子实在是费解啊。”

徐阶沉默了一会儿,露出了了然的表情,他毕竟和家家还有严嵩朝夕相处,整天观察,一手情报比唐毅多了何止万倍,很快就分析出来靠谱的结论。

“行之啊,陛下最近几年,越发清心平和,苦修大道,把人间的俗务都看轻了,看淡了,超然物外,居九天之上,俯视苍生,些许小事,都放下了。”

噗!

唐毅觉得自己够无耻了,可面对着徐阁老,才领略什么叫做真正的无耻,你就说嘉靖老了,病了,修道修的疯癫了,没有精力管理朝廷了,得过且过,小车不倒往前推,糊弄日子,能怎么滴?

满心腹诽,唐毅还要装出受益匪浅的神情,不好意思道:“师相,弟子打听到了消息,就急匆匆赶来,满以为会有所帮助,若是如您老所言,只怕是没有用处,空欢喜一场啊!”

“哈哈哈,不然!”徐阶笑着摆手,“行之,你这个消息太重要了,陛下虽然宽仁如天,臣子还要谨守分寸,不能逾越职分,更不能窃取主上威权,严嵩在这件事情上太过分了!”

不愧是次辅大人,水平就是高,不动声色替嘉靖洗白了,还把矛头都指向了严嵩,岂是一个过分就可以形容的。

看样子徐阶是要好好做一做文章了,至于怎么操作,徐阁老是行家,不用唐毅掺和什么。

“师相,弟子把消息送到了,也该回顺天府了。”

“去吧!”徐阶笑道:“年纪轻轻,独当一面,好好干,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就过来坐一坐。”

唐毅感激笑道:“少不得要叨扰师相,这些日子的确太忙了,听人说夫山先生到了京城,都没来得及拜访。”再度随口试探。

徐阶眉头微皱,“你是说何心隐吗?”

“正是!”唐毅道:“夫山先生学问精深,功夫又好,在东南帮着抗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还没来得及谢他呢!”

“嗯!”徐阶脸色凝重起来,“行之,知恩图报自是应该,可也要知道自己什么身份。你眼下是三品命官,朝堂的后起之秀,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你,一大帮人都在找你的错。何心隐固然是文武全才,可毕竟是江湖人,性子野,为人处世,争议不小。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平白无故,给自己惹麻烦。”

提到了何心隐三个字,徐阶的神色当中,有着难以掩饰的厌弃,这也是官场普遍的心态,自高自大,瞧不起江湖人。

唐毅越发觉得自己是误会徐阶了,就冲他的神态,也不像是会依靠何心隐做什么大事的。

“多谢师相教诲,弟子谨记于心,一定严于律己,不让师相失望。”

徐阶含笑点头,十分得意。他固然更看重张居正,可是好徒弟谁也不会嫌多。如果有唐毅在,两条腿走路,只会更加稳妥。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两条腿平衡,都服从大脑的指挥,可要费一番心思了……

唐毅从徐府出来,何心隐的事情还没有着落,他总是吃不好睡不下,上一次吴天成冲过了头,就让唐毅非常愤怒。如今又冒出一个何心隐,唐毅越发觉得经营一个组织不是把大家伙聚集在一起就行了。

还要有纪律,有制度,不能任由下面人胡来。宁可要组织严明的一千士兵,不要混乱不堪的十万乌合之众。

如今自己已经是三品大员,在朝堂上,大大小小算是个人物,要抓紧时间,整顿心学内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而不是一盘散沙。

唐毅不断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而官场上的炸弹已经响了……徐渭在翰林院混了五年,凭着才华,也有唐毅的帮衬,已经升到了试讲,他负责校对元史的任务。

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下令宋濂等人编修元史,仅用了188天就完成了。可以看得出来,这纯粹是为了给元朝画一个句号的仓促之举,其中的错误疏漏难以避免,历代都有重修元史的想法,奈何年代久远,史料繁杂无比,都让人望而却步。

到了嘉靖朝,由于之前修订的元史被虫蚀鼠咬,有一部分难以辨认,不得不重新修订,徐渭就领着几个翰林负责这一块。

像往常一样,徐渭姗姗来迟,刚到了门外,就听里面叽叽咋咋说个不停。

就听有一个高亢的声音说道:“岂有此理,竟然胁迫陛下,任用私人,严嵩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另一个也说道:“是啊,吏部尚书,何等位高权重,竟然私相授受,还有没有王法,就算是王安石也没有这个胆子!”

“什么王安石!我看根本就是王莽、曹操、秦桧!窃主上之威福,严嵩欺君啊!”

徐渭听在耳朵里,眼前冒光,大步走了进来,怒斥道:“怎么又嚼舌头根子,不知道干活啊?”

翰林编修李清源红着脸站了出来,激动道:“徐大人,这回可不是我们乱说,已经是举朝哗然,严嵩老贼,实在是过分!”

第562章画一张大饼

如何让一个团体如臂指使,向前五千年,向后五百年,恐怕都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唐毅推动心学结党,更多的只是抛弃“圣人”、“理气”、“君子小人”……这些无用之争,转而更加关注现实,研究真正能够富国裕民的主张。

至于心学内部该如何运作,从而集中力量形成一个拳头,还是没有多少定论。

即便没有何心隐的事情,一盘散沙,问题肯定越来越多。

唐毅甚至觉得可以借鉴九阳会的经验,他们控制手下主要是三板斧,首先是画一张大饼,描绘美好的愿景,吸引更多人进来。

能生儿子的延子丹、能逢凶化吉的老佛,都是这个路子。

把人吸引进来之后,他们就是两种手段,一个是威逼,一个就是利诱,比如用恐怖的手段杀死张万阳等人,就是制造恐怖的氛围,背叛九阳会,就不得好死。另外他们也会挑选几个最虔诚的信众,突然送来大量的金银,让他们一下子富裕起来,一软一硬,正好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自然无往不利。

唐毅倒是不至于如法炮制,他要提倡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东西,画一张更漂亮的大饼,把士人团结起来。

唐毅仔细研究过心学,也研究过历代儒家发展的脉络,其实这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个过程。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从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和当时汉代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汉初的时候,反思秦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人把责任归结到了郡县制上面,认为要恢复周代的分封,才是长久之策。而事实上,刘邦也大量分封藩王,刘家子弟遍及天下。

可接下来带来的教训却是惨痛的,内有诸王之乱,外有匈奴入寇。汉朝空有众多的人口,富庶的经济,却没法抵御匈奴的入侵,不得不奉上女人,靠着和亲维持和平。

经历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大增,可面对着匈奴,无为而治的做法只会任人鱼肉。故此武帝引入儒家学说,推行思想大一统,进而是国家大一统,为的就是集中全国之力,北御匈奴。

事实上汉武帝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纵观世界所有农耕文明,唯有中华选择了破釜沉舟的方式,对游牧民族发动了绵绵不绝的反攻,强汉盛唐的成功,绝对是儒家治国的一大胜利。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是一个人一样,儒家的理念渐渐衰老,渐渐百病缠身,积重难返……

主要的原因就是儒家成为显学,其他的学说都被排斥,儒家的是非就是国家的是非,儒家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千人一面,死气沉沉。面对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儒家士人不再锐意创新,转而躺在曾经的功劳簿上,喜欢翻阅故纸堆,从里面找出能用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惜的是孔夫子和孟夫子都预料不到两千年后的事情,自从两宋以来,儒家实现了文治的鼎盛,却也造成了武备的废弛,频频被铁蹄践踏,脸都丢光了。

苦闷的士人需要找一条出路,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几乎同时开出了方子,一个人叫做朱熹,另一个人叫做陆九渊。

他们都生活在南宋,都面对着同样的难题。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从朱老夫子的本心来讲,他并不是要禁锢思想,而是要把人们脑中乱七八糟的东西革除,把原本复杂的社会变得简单,重新回到春秋战国的状态,孔孟圣人的教训自然就管用了。

可是陆九渊却是针锋相对,提出“心既理”的观念,天理和人心不是相对的两个东西,人心就是天理,要想弄清楚世界,就要先看清楚内心。

陆九渊的学说被一位更伟大的圣贤王阳明继承发展,形成了如今的阳明心学。

如果两个学说能公平竞争,大多数人或许都会选择心学,而将理学抛弃。只是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朱元璋创建了大明,对一家子朱熹老夫子有着本能的亲近,加上经历战乱,百业萧条,民心思定,理学顺理成章占领了学术的制高点,成为天下显学。

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朱熹的那一套开倒车的想法,注定了不会成功。尤其是经过王阳明的发展和完善之后,心学就好像一颗抛光的钻石,光华夺目,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事情到了这里,就水到渠成,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生活了吗?

显然不会那么容易。

实际上心学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凡是以自己的心作为标准,如果心里想着杀人越货,想着为非作歹,想着不劳而获,也要认同自己的心吗?如此下去,岂不是变成人间地狱了。

唐毅猜测,祖师爷王阳明也一定十分苦闷,甚至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汗透衣衫。

何以见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凡是心学弟子,无人不知这四句教。

唐毅认为这正是祖师爷对待门下弟子最后的谆谆教导,也是怕大家真的把心学学偏了。唐毅却总觉得祖师爷有些多余了,心本来就是善恶并存,有人向善多一些,有人向恶多一些,这是基因决定的东西,改变不了的。

反而承认心的多样性,才能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法治!

道德无法约束所有人,就需要有严明而合理的律法,来管理整个社会。

实现法治最大的障碍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古人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却不是“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中的差别简直不可以道理计。

由于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金口玉言,他不受法律约束,唯有用道德的力量约束,什么天变啊,什么祖宗啊,什么帝师啊……说穿了,都是无奈之举。

梳理了整个思路,问题也就明白了,首先要导引心学,抛弃桎梏,正确认识“心”,认识“人性”。

然后从德治转变为法治,建立法治的基础就在废除皇权的神圣,让皇帝接受律法的约束……

这是一套完整而严明的逻辑,事实上,心学内部的一些贤达已经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包括李贽等人,他们就有了最初反对皇权,主张四民平等的意识。

唐毅要做的就是顺着这个思路,让更多的心学门人明白自己的使命,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在唐氏理论的指引之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当然,这只是唐毅的美好想法,前面提到了,儒家之所以被皇权接纳,关键就在于“大一统”三个字。

当儒家能作为皇帝总揽大权的工具时,哪怕有再多的弊病,皇帝都会支持儒家。

相反,如果心学走上了对抗皇权的路,不只要面对皇帝的打压,还要面对士人集团内部的分化,难度可想而知。

但却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唐毅思前想后,他觉得首先要把故事讲好,才能让更多人接受。

他从书桌的最低层,抽出了一份来自西方的书稿,正是来自英国的“大宪章”。虽然这只是一份国王和贵族分赃的协议书,却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在东方的大地上,喊了多少年君王与士人共治天下,却从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