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20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有保障吗? 当年三门峡工程360亿立方米库容中也有80亿立方米作为防洪预留,可是还没等洪水来到,甚至水库还没有建好,库尾淤积已经使得使得原先设计难以实现。这情形会不会发生在三峡工程上? 据说“蓄清排浑”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 所有的人都知道,长江泥沙的高峰和最大的洪水量是同时出现的,这时你到底是出于防洪而拦还是为减少泥沙而排洪? 即使通过大坝底孔加大排沙量,这个长达600多公里的峡谷型水库,怎么能使上中段泥沙通过排沙孔下泄而减少有效库容内的淤积? 美国科罗拉多河的米德湖水库就有这方面的惨痛教训,而它的水库长只不过177公里,仅相当于三峡水库的29?5%,年输沙量也只有1?9亿立方米,只相当于三峡水库来沙量的35?2%。实际运行结果,泥沙并不沉积在设计者所主张的死库容内,而是沉积在有效库容中,使库尾严重淤积。只因可科拉多河没有通航功能,这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 说到库尾淤积,三门峡工程是开工不到两年渭洛河口就塞上了,三峡呢? 对1981年四川大水大家还都记忆犹新,三峡工程的库尾淤积对这一类型的洪水的防止会有什么影响?   

▲ 三峡水库建成后,达到正常蓄水高程,河流侵蚀基面抬高,水流必然减慢,影响洪水下泄,延长滞洪时间,肯定会加重上游地区的防洪负担。更况且,水库运行若干年后,如遇百年一遇洪水,重庆朝天门水位可达202米,比现在的情形高出7?7米,这在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的长江两岸又需增加多少移民和损失?! 特别在论证报告中已明确写到: “变动回水区和坝区的泥沙,淤积问题已有模型试验成果,但如何治理,特别是重庆港区水域的治理问题,尚缺少试验研究成果”,这就是说,水库变动区的碍航、库尾淤积有可能使重庆以上的长江、嘉陵江形成拦门沙而碍航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1990年7月6日下午4时许,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三峡工程展览室,三峡工程筹建处哈总工程师私下和其密友交谈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点,并且说钱正英部长不让谈这个问题,怕影响论证。   

□ 一般人,我想也包括在人大通过时投赞成票的代表的印象是,恰如邹家华的报告里说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改善通航条件,为繁荣长江航运事业创造条件”,难道这些晦暗之处连他也是瞒着的么?   

▲ 也不是这么绝对。论证报告里就有: “三峡水库的调度运用涉及个各方面,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许多航运专家都认为,如果三峡水库经常运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重要的是,这些结论是专家组的意见,不是哪个人的见解。只讲表面的巨大效益,不谈其内在的矛盾,给人以什么都好的错觉,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还不必说,三峡工程施工断航其间,四川每年上千万吨的货物出入,采用什么办法加以补救? 靠现有的铁路、公路能承担多少运量? 要增加多少投资与运行费用?   

□ 但邹家华报告特别强调的是“巨大的发电效益”,说是相当于14座火电站,每年能节煤5000万吨……  

▲ 三峡工程能节省,难道兴建别的水电站,发出同样的电力就不是节省了? 用这样的语言论述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岂不是毫无意义? 更不能忽视的是这个工程的移民。三峡地区本来人地矛盾就非常突出,113万移民“就地后靠”,在坡陡、地薄、缺水、海拔高处就地安置,能不恶化环境,加重水土流失吗?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研究所对三峡库区开县移民环境容量做了系统研究,他们认为开县“人口多、耕地少,环境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人口容量所剩无几,甚至有超载现象。三峡工程的修建,土地淹没,城镇迁建等势必造成更紧张的人地关系,环境将遭到进一步破坏,以致走上恶性循环的轨道。”本来库区就是个耕地不足的贫困地区,淹没的都是沿江的肥沃良田好土。在减少了42万亩地之后的土地,反而又能承受更大的荷载,还不恶化生态环境,这能令人信服吗?   

□ 似乎是,三峡工程的效益实在太大,太具诱惑、太迷人了。据我看到的史料,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里边,似乎只有朱德一人一直没有赞成。到了1963年,毛主席自己也表示“我也不想干了”。对这项工程利弊的估计……  

▲ 三峡工程利弊俱在。谁都知道,水库将使库区水位抬高,地下水位上升,将使本已发育的塌方、滑坡、泥石流灾害加重,使老滑坡复活,岩崩加剧(库区沿岸共有滑坡塌崩270处; 库区有泥石流271处,其中99处在长江沿岸,每年泥石流物质共1000万立方米,新滩、链子崖岩体规模大,存在坝后坝的危险。这一地区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建库后,流速减慢,水体富养化扩散稀释能力减弱,将更加重水体污染; 影响四大家鱼繁殖、中下游平原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都会加重,包括长江海水入侵将严重影响已经发生地基沉降的上海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没有弄清。仅论其巨大效益,不谈其负效应和预防对策,能说是合理的吗?   

□ 你的信里有没有提到造价? 三门峡和葛洲坝的“钓鱼”特色令人难忘。三峡工程呢?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若是在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今天也“钓”起来,可真是让人吃不消了。  

□ 三峡工程总造价静态投资570亿元(1990年价格)有谁担保不是钓鱼工程? 开工之后再追加投资,谁敢说不给? 上不去,下不来,怎么办?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谁也不否认,问题是利在明处,弊在暗处,现在只讲利不论弊,难倒是唯物的吗? 澳星升空失败应从中引出教训来。我们不要经济一好转,头脑就发热。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立于不败。也只有实事求是,才成其为科学家。  

   三峡文物古迹告急  

——访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  
 

戴晴  

俞伟超   

考古学家,楚文化及秦汉史研究学者。1933年生,江苏江阴人,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61年获该校该系硕士,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现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主要考古发掘成果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  

陕西周原召陈村(西周)  

青海循化苏志村(卡约文化)  

湖北沙市周良玉桥(新石器—战国)  

湖北江陵纪南城(战国郢都)  

湖北宜昌县朝天嘴(新石器)  

主要著作  

《三门峡漕运遗迹》(1959);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1985);  

《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1989)  

▲ 大家都知道,长江三峡一带有大量文化遗存,三峡工程对珍贵文物古迹的淹没令人心焦。在对这项工程进行论证的412位专家中,没有社会学家、没有文化人类学家,也没有考古学家——这简直匪夷所思。现在这项工程实际上已经正式开工了,文物古迹怎么办呢?   

□ 论证的时候是没有考古学家在场,但在今年年初,三建委(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还是指定了两个单位承担三峡水库区的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一个是我们中国历史博物馆,一个是中国文物研究所。地面以下的古迹由我们来作,地上的古迹由他们负责。成立规划小组,让我当组长。从去年11月起,开始安排规划的调查工作,动员了全国28个学术单位投入。目前,对三峡淹没地区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我们大致都有了数。先由这20几个单位分别制定本单位的考查规划,然后再归成一个总的,形成文字,明年6月交给长委会。  

▲ “大致都有了数”指的什么? 难道过去没数么,或是有了新发现、新认识?   

□ 这几十年,一直是国家文物部门拨点钱,搞些发掘,设些管理所,作些修缮,着几个干部管理起来,适当地维修一下,卖点门票。几十年来苦苦撑持,还不错。现在情况紧急了,不能再有先放放,等有了余力再好好作的想法。  

现在有了明确认识的,地上,属于世界级的文物的,在三峡地区,明白知道一处: 白鹤梁石鱼枯水题刻,时间是唐朝中晚期之后。再一处是重庆朝天门下边的灵石,也是枯水题刻,比白鹤梁还要早。枯水题刻这类古迹是世界上没有的,《全唐文》等书收录的记载,最早的是从东汉到晋,以后还有许多唐代的。再一处是云阳张飞庙附近的龙脊石,也是枯水题刻。大家议论得比较多的屈原祠,这其实是现代建筑,80年代才建,但表达了群众的感情。此外,张飞庙是清代的,很完整。还有涪陵的石宝寨,建筑不是很古,明清时候的塔,但风景太好了,是三峡最美的一处。这些,随着工程的进展,将全部淹掉。最突出的还有一处: 在巫山县大宁河上游的大昌镇明清民居一条街,这是三峡里边最好、最集中的一批民居,朴素古老,非常好,我们希望拆迁保护。  

▲ 地面以下的呢?   

□ 现在,有几个极重要的线索弄清楚了。以前作了二、三十年工作,直到通过去年11月以来的调查,才最后明确了几个重要的认识:   

① 我们都知道大溪文化,这是5000—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明,最初发现地点就在巫山县。一、二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希望知道大溪文化西限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再往西是什么文化? 始终不明确。这次搞清楚了,西限就是巫山县的大溪。你到过三峡,应该记得,大溪一带比较平坦,再往西就是瞿塘峡。瞿塘峡很短也很陡,里边住不了什么人。一出瞿塘峡,就是另外一个文化。这一文化现在还没有名称,准备明、后年给它命名。这样,把三峡中新石器时代各时期文化分布的关系弄清楚了。  

另外,搞旧石器时期的,在三峡里边找到了好几十个地点,几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准确数字还没有报上来,超过……,这都是过去一直不清楚的。现在,已经比较清楚知道,三峡里边旧石器的中晚期有很多遗存疑存,甚至找到了当时旧石器制作地点。到了五、六千年以前的农业文化和捕捞文化,直至江汉平原,是一个文化体系; 瞿塘峡以西则和川东甚至川北的文化是一个体系; 找到了这两大文化的界限。这是极难得的。  

② 另一个重要之点是所谓巴蜀文化。过去一直以为,三峡就只是巴文化,从70年代晚期以来,开始重视,湖北作得比较多,主要在西陵峡一带。到了巫峡往上,就了解得很不够。特别是,它的中心在什么地方。过去曾找了100多处,有的是很小的遗址。但一个文化总有中心,但在什么地方? 现在找到了: 一处是在巫山大宁河上游的河边,叫双堰塘,相当于早期巴人的遗址,有10万平方米,其大无比。最奇怪的是,这遗址在河滩地上,而当地的水位常有很大变化,过去我们无论如何不会相信会在这里,虽然就在它的附近,在离双堰塘只有5、6公里的地方,出过很大的,相当于商代的、80多公分高的大铜尊,跟四川三星堆的铜器一模一样。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双堰塘是青铜时代巴文化的一个中心。  

第二,在云阳李家坝找到一处也是早期巴文化遗址,5万平方米。约在4000年前,和中原文化相比,相当于夏代前后。巴人早期遗址很多,就在西陵峡里。再晚一点,相当于商代的时候,中心迁移到了巫峡一带,到了四川境内。现在见到三处最大的遗址: 除上述的双堰塘外,一处便是云阳李家坝; 还有一处巴人的中心是 忠县 井沟遗址群; 再往晚,是涪陵的小田溪遗址,相当于战国末到秦朝前后,已发现了巴人王族的墓地。  

按书上记载,巴人起源在五落钟离山,在长江支流清江流域。通过这一次的调查,三峡巴人文化的重要地点都清楚了,它的中心现在也找到了,就是从巫山到云阳一带: 巴人从湖北省长阳的清江流域起源,后来中心向西迁移。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湖北境内的楚人已经发达起来,她再往东进不行了,被逼着往西退,以捕鱼打猎为生。  

▲ 它们是不是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白鹤梁早已是。其他的,因为直到这一次才彻底弄清,正准备报批。考古学界的通识,一个文化最初的发现地本身就应该保护,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