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
②
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③ ④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 ,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
⑤
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注释】
①“王敦”句:晋明帝时,王敦起兵反,但当时他已病重,只派王含和钱凤率军下京都。垂,
将近。大桁 (háng),大桥,这里指朱雀桥,在建康城南,朱雀门外,跨秦淮河。中堂,举行朝会等
事的厅堂。
②“温峤”句:王敦起兵时,温峤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城。后王含、钱凤军直达秦淮河南岸,
温峤便烧掉朱雀桥,王含军无法渡河。按:《资治通鉴·晋纪》载,温峤转移到秦淮北岸,烧朱雀桥,
明帝想亲白领兵进攻,听说桥已毁,大怒。与这里所记不同。
③徒跣 (xiǎn):光着脚。
④天威:天子的威严。颜:脸,这里指眼前。容:或许,可能。按:一本无“容”字。
⑤释然:形容怒气消释而心平气和。
【译文】
王敦率领军队东下,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峤当时
任丹阳尹,明帝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怒目圆睁,非
… 页面 210…
常生气,随从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峤到后,没有谢罪,
只是求赐酒肉请死。王导接着来到,他光着脚退到地上,谢罪说:“天子的
威严就在眼前,于是使温峤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峤这才退下谢罪,明帝
也就心平气和了。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的机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①
(6)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
② ③
“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 ,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
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
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注释】
①郗司空:郗愔,字方回,曾兼任徐、兖二州刺史,都督徐、兖、青、幽诸州军事。后来征拜
司空,没有就任。北府:即京口,别称北府。按:桓温北伐前,郗愔曾镇守京口。桓温想借用京口的
军事力量,就把郗愔调为会稽内史,自己兼任徐、兖二州刺史,率领京门之兵。
②奖:辅佐。
③嘉宾:郗超,字嘉宾,是郗愔的长子,在桓温的大司马府任参军。
【译文】
司空郗愔镇守北府的时候,桓温不喜欢他掌握兵权。郗愔对情势的了解
一向胡涂,还寄信给桓温说:“正想和您一起辅佐王室,修复被敌人毁坏的
先帝陵寝。”当时他的嫡长子嘉宾正到外地去,在半路听说送信的人到了,
急忙拿过他父亲的信来看,看完了,把信撕得粉碎,就返回去,又代他父亲
另外写了封信,诉说自己年老多病,经不住世事烦扰,想找个闲散的官位来
自我调养。桓温收到信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郗愔调为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
会稽太守。
①
(7)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
②
镳俱进 ,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等既疲倦,俄
③
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奕奕在前 。其悟捷如此。
【注释】
①石头:桓熙的小名,是桓温的长子。
②连镳:坐骑并排着。
③奕奕:精神抖擞的样子。
【译文】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簿时,曾经在春天和石头兄弟骑马到郊外游春。
当时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马前进;只有王珣一个人总是走在前面,和他们距
离几十步远,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缘故。石头等人已经玩得很疲倦了,不久
就坐车回去。结果其他人都像侍从官一样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擞地走
在前面。他就是这样的有悟性而且机敏。
… 页面 211…
夙惠第十二
【题解】
夙惠,同于夙慧,指从个就聪明过人,即早慧。本篇的几则事例说的都
是少年儿童的记忆、观察、推理、释因和理解礼制、表明心迹等方面的能力。
编纂者的用意在于说明一般的少年儿童达不到这一水平,而小时候的聪颖预
示长大后能成为杰出人物。例如第3则记述在回答“长安何如日远”这一问
题时,一个几岁小孩就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虽然迹近诡
辩,却能看出小孩子的机智和善于运用辩论手段。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① ②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
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
③
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
①箄 (bì):箅子。
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
③更:交替。易夺:改正补充。
【译文】
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室家过夜,陈室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
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
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
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大人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
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
可记住一点了吗?”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
俩一起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没有漏掉。陈寔说:“既然这样,只吃
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
①
(2)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
②
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
即遣还。
【注释】
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
②庐:简陋的房屋。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
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
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①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
②
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
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
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
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 页面 212…
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
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
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
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
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
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
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
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
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
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
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4)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
①
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
②
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
【注释】
①属 (zhǔ):依附;集中。
②衰宗:谦称自己的家族。
【译文】
司空顾和同当代贤达在一起清谈。张玄之和顾敷是他的外孙和孙子,两
人都是七岁,在坐床旁玩耍。这时听他们谈论,神情好像漠不关心。后来两
个小孩在灯下闭着眼睛,一起复述主客双方的话,一句也没有漏掉。顾和听
见了,离开座位,拉着他们的耳朵说:“想不到敝家族还生下这样的宝贝!”
(5)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
① ②
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糯,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③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
【注释】
①襦 (rú):短袄。
②复裈 (kūn):夹裤。
③国器:治国之才。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
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
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
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
奇,知道他将来准是个治国的人才。
(6)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
①
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
② ③ ④
术 。”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注释】
… 页面 213…
①晋孝武: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茵褥:褥子。
②摄养:保养。
③昼动夜静: 《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此用其意。
④先帝: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简文帝。按:简文帝擅长谈玄理。
【译文】
晋孝武帝十二岁那年,当时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夹衣,只穿五六件丝
绸做的单衣,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