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rnet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导航器”的用户达85%。
浏览器使漫游网络成为一件轻松事,它将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举转化为一个巨大的超链接的多媒体网络。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想看的内容,屏幕就会跳到相关网页,几乎不需要什么培训,与视窗相比,浏览器是更好的处理文件的工具。网景的创始人安德森因此说:“5到10年后,你回首往事时会感到纳闷:视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然而结果让人看了害怕:微软利用了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在操作系统领域年年在握的胜利,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去年年初,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导航器”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用的人数一样多。微软的头一排重炮就是“探险家3。0”(IE3。0),它与“导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紧接着,IE4。0又将登场,与Windows’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上,安装了信息服务器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真可
谓毒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性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软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对于老企业,风险投资家更乐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公司,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意味着潜在的技术和盈利场所,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追求的。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软意欲获得风险投资无疑易于反掌。因此说,微软真正拥有了风险投资这个物质支持体系。
关于Internet的预言,现在孰对孰错大约有以下几点判断了:
网景成为下一个微软:非常难。
微软将完蛋:这和有关民族国家的命运一样,必有其发展衰亡的规律。
那么,微软会不会吞并整个Internet呢?
跟盖茨赌输赢,往往是一场已经预知了胜负的游戏。如果存在这样的市场,即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另一产品配合的好坏程度,那么软件市场就是如此。微软首先借助于IBM,把DOS系统变为计算机业的标准;然后,用它所掌握的DOS系统的知识建立了便于使用的接口,称为视窗,再通过视窗在电子数据表市场超过了Lotus1…2…3,在文字处理市场超过了Word Perfect。现在,这一大堆连锁产品使微软在市场上取得了几乎不可逾越的优势。
巴克斯代尔把自己的公司比作一只在公路上被一辆正在加速的卡车追逐的兔子。不论是兔子,还是卡车驾驶员,都很明白这场赛跑的重要意义:由于浏览器将成为访问全球范围信息的普遍使用的工具,谁先到终点,谁就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统治者。
所以,胜者通吃的法则应该成为今天所有企业家清醒的共识,假如哪一天鸿运当头成了胜者,那么你就将连本带利全部收回,那些由失败者付出的代价将统统成为你的回报。因为胜者通吃,王者至尊。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2。行业老大,舍我其谁
比尔盖茨的奇迹,只是印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回报率。
1975年1月,美国《流行电子杂志》封面刊出了首部阿尔泰电脑机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研制)的图片,并指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两个年轻人,比尔?盖茨和艾伦从这篇文章窥到了他们未来的事业——为阿尔泰电脑编制系统程序——BASIC语言。
利用为市政当局研制处理机以分析交通计数纸带所赚的2万美元,两位好友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之路。1975年7月,微软公司也宣布诞生。在最初的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
艾伦和盖茨认真阅读了关于“阿尔泰”的文章,立刻给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负责人罗伯茨打电话,宣称已经研制出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够用于“阿尔泰”。而实际上,他们两个并未研制出来,但为了抢先一步,提前获得订货,他们耍了个花招。这种伎俩以后盖茨多次使用,用来抢占其他公司的市场和客户。随后的8个星期,盖茨和艾伦夜以继日地在机房干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为阿尔泰电脑发明一种语言。盖茨全神贯注为新的BASIC编制数码,而艾伦由于没有“阿尔泰”,不得不用PDP…11机模仿来做一些技术性工作。
盖茨后来说他在哈佛大学8个星期编制出的那套BASIC程序是“我编制得最好的一套”。以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可以说盖茨和艾伦为软件工业开创了先河,制定了基本标准。
1975年7月,BASIC语言得到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认可。
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埃德?罗伯茨达成了关于阿尔泰电脑BASIC使用权的协议。对盖茨而言,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开始。一个19岁少年除了懂得复杂的技术外,还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这份合同被作为后来软件业协议的范本,成为产业界形成有关此类问题的标准。通过此协议,只要罗伯茨出售或转让BASIC,盖茨就会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在产业界,版权意味着可以获得持续收入。
不久,微软公司又赢得了两个最大的客户,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全国收款机公司准备购买BASIC,这使得微软公司名声大振,到1976年底,这个创业仅一年多的小公司的收入已达10万美元。BASIC获得成功后,盖茨和艾伦又随后推出了FORTRAN语言。
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研制出一基于阿尔泰电脑的称为SCO—DOS的操作系统,微软以合适价格收购了其使用权。这节省了微软一年的工作量。盖茨打算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自己的操作系统。
盖茨和IBM一致决定争取开放的程序设计。这从根本上扭转了IBM的自大形象,如果没有这点,IBM在个人机领域独霸一时就无从谈起。盖茨想方设法使MS—DOS设计成为整个行业所用的操作系统,因此力主开放型设计。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操作系统的细节,便不难为其设计软件。尽管有非法复制之嫌,但他认为,索性公开设计技术比保密而被别人抢先的做法更明智。他对艾伦说:“只要法律还起作用,我们终会成功。”实践证明,这种开放设计相当重要,它很容易推向市场和形成市场规模,进而有规模效应和先入优势。
微软在与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的谈判中大作许诺,盖茨看到了这种如果被IBM推广普及就将成为行业标准的新操作系统的美好前景,因此下决心独占。可是布洛克和帕特森这两位DOS的当然拥有者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更不知微软与IBM的私底下的勾当,他们认为能够签订协议,将净赚5万美元而且并未失去使用权,于是欣然同意,这使盖茨隔着窗帘欣喜若狂。从此,微软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关键性的一步已经迈开,就看蓝色巨人IBM了。
IBM PC研制成功了,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自此,由于IBM PC销量日增,MS…DOS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更加巩固了其基础地位。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此后,微软公司丝毫没有懈怠,MS…DOS的升级版不断开发出来,并于1982年5月正式面市,这个名叫DOS1。1的版本,磁盘容量由原来的120KB增加到360KB。此时的盖茨才26岁,但已是行业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了,全部产业界已日渐被他所感染。
当以操作系统为主导的微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起来之时,盖茨的目光又转向了应用软件。
对应用软件的需求直线上升,应用软件的市场潜力超过了系统软件,而微软竟然迟迟未进。
盖茨依旧像往常一样试图建立整个软件行业的标准,为此他一再为MS…DOS扩大开放性。BASIC和MS…DOS已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个聚宝盆。软件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引起盖茨的忧虑。
Lotus1…2…3的异军突起将微软和Visicales挤出市场,莲花登上软件公司榜首的宝座。盖茨深受触动,一不留神就会落伍的现实使他备加警醒,微软开始布置反击。
MS…DOS2。0版随即问世。微软的计划是“要么莲花不运行,要么DOS不启动”,一些秘密指令被写入,当莲花软件被导入,DOS将引起计算机死机。只有几个微软人员了解此事,这充分表明盖茨的好斗性格和天生的领袖魄力。
盖茨决心挤垮Lotus1…2…3。因此在1984年底决定开发Excel以应付Lotus。盖茨不断派人观察莲花的动态,务求每招胜算。当Excel于1985年3月公开演示时颇受青睐,包括一向慎于言辞的乔布斯也赞不绝口,并与微软达成谅解协议。这样盖茨又成为应用软件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了。微软已不再只靠系统软件获利了。
在微软急剧扩大的同时,盖茨并没有因为这种发展而有丝毫大意。早在1983年初,他就计划完成被许多人并不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技术开发,以应付苹果公司的挑战。
开发新项目用了20名盖茨认为“微软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者。盖茨的计划分两步:先与苹果合作为仍处于封闭的苹果机开发应用软件,以便比莲花公司抢先进入图形运行环境;再将“界面管理者”树为IBM PC及其兼容机的图形界面标准,这将有更多软件开发商为其编写应用程序,进而说服制造厂商在出厂机中捆附“界面管理者”。盖茨为此绞尽脑汁,四处奔波。
微软高级管理人员汉森指出,“界面管理者”作为内部开发项目名称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推向市场,则不得要领,他建议更名为“窗口”(Windows),这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视窗”的由来。
1990年5月22日,纽约市立戏剧中心张灯结彩,人们为视窗3。0版问世举行庆祝会,从此IBM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开始进入一个新纪元。3。0版当年即被评为最佳软件。这一天,盖茨有意身着节日盛装,他母亲也专程赶来,一睹爱子风采。《今日美国》惊呼:“这是历史上最让人渴望的产品。”一度曾贬低视窗的人也加入了歌颂大合唱。玛丽?盖茨为爱子倍感自豪,她说:“这是她儿子一生中最伟大的一天,他可以不再依靠IBM了。”全世界为视窗3。0而震动,微软股票牛气冲天。
微软的巨大投入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而一向是图形用户界面上的佼佼者的苹果公司遭受沉重打击。在推销视窗3。0的策略中,关键的一条是告知用户:这是软件而非硬件,将主导整个产业,微软将不再考虑IBM硬件,视窗3。0已远离IBM。相反,IBM今后硬件设计须考虑微软的软件支持。因此,连IBM也只有服从盖茨先生的权势了。
就像比尔80年代关注着图形用户界面一样,此时的比尔正密切关注着多媒体的发展动向。
研制中的人机界面,将字符、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媒体结合在一起,最终是电脑科学有和产业界渴望的目标。多媒体就是这种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友好的人机界面。整个视窗3。0的开发设计便是围绕着多媒体人机界面展开的。现在,视窗3。0与多媒体的联姻使梦想成为现实。视窗3。0最吸引人的是其多媒体功能。比尔?盖茨的事业才刚起步,随着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微软又立刻行动起来。
对电脑业而言,一旦新产品出现,经过一番合并联合之后,最终的胜利者就会颁布行业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使软硬件的通用和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谁建立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同过去一样,盖茨希望为MPC(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建立标准。多媒体正式问世是在1990年11月,其时,微软举行了多媒体大会,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