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通译-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今译】
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①,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②。”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③,恶不孙以为勇者④,恶讦以为直者⑤。”
【今译】
子贡问道:“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说:“有厌恶。厌恶专好称扬散播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上位的人,厌恶恃强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果决敢为而固执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端木赐呀,你也有所厌恶吗?”〔子贡说:〕“厌恶窃取抄袭〔别人的知识成果〕却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自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揭发攻击别人却自以为正直的人。”
【注释】
① 流:据清乾隆年间国学大家惠栋《九经古义》和清嘉庆年间学者冯登府《论语异文考证》,“流”字衍。晚唐以前的《论语》版本中无“流”字,至宋代,才有此衍误。 讪(shàn善):诽谤,讥讽,诋毁。以言毁人称谤,在下谤上称讪。
② 窒(zhì志):阻塞,不通。引申为固执,头脑僵化,顽固不化。
③ 徼(jiāo交):抄袭,窃取,剽窃他人的知识成果(如言论,学问,见解,做出的成绩等)。一说,私察他人之言行动静,而自作聪明,假以为知。知:同“智”。
④ 孙:同“逊”。
⑤ 讦(jié杰):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隐私。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①,近之则不孙②,远之则怨。”
【今译】
孔子说:“唯独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就无礼;疏远他,就怨恨。”
【注释】
① 养:供养,共同相处。这里主要指的是对婢妾,对仆隶下人,故用“养”字。
② 不孙:指不恭顺,不守规矩,放肆无礼。“孙”,同“逊”。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①,其终也已。”
【今译】
孔子说:“年纪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他这一辈子算是完了。”
【注释】
① 见恶:被别人所厌恶,所讨厌。“见”,助词,表示被动。


微子篇第十八(共十一章)主要记历史上圣贤的事迹,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的行为,以及世人对于处乱世的不同态度。


微子去之①,箕子为之奴②,比干谏而死③。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今译】
〔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被纣王拘囚降为奴隶,比干屡次劝谏被〔纣王〕杀死。孔子说:“殷朝有这三位仁人啊!”
【注释】
① 微子:名启,采邑在微(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微子是纣王的同母兄,但微子出生时其母只是帝乙的妾,后来才立为正妻生了纣,于是纣获得立嗣的正统地位而继承了帝位,微子则封为子爵,成了纣王的卿士。纣王无道,微子屡谏不听,遂隐居荒野。周武王灭殷后,被封于宋。 去:离开。 之:代词。指殷纣王。
② 箕子:名胥馀,殷纣王的叔父。他的采邑在箕(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子爵,官太师。曾多次劝说纣王,纣王不听,箕子披发装疯,被纣王拘囚,降为奴隶。周武王灭殷后才被释放。
③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少师,屡次竭力强谏纣王,并表明“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
也。”纣王大怒,竟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诸?”(《史记·殷本纪》注引《括地志》)遂将比干剖胸挖心,残忍地杀死。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人曰:“子未可以去乎③?”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④?枉道而事人⑤,何必去父母之邦⑥?”
【今译】
柳下惠担任〔鲁国〕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多次被免职。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这个国家〕吗?”〔柳下惠〕说:“正直地事奉人君,到哪一国去不会被多次免职?〔如果〕不正直地事奉人君,何必要离开自己父母所在的祖国呢?”
【注释】
① 士师:古代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
② 三黜(chù处):多次被罢免。“三”,表示多次,不一定只有三次。
③ 去:离开。
④ 焉:代词,表疑问。哪里。 往:去。
⑤ 枉:不正。
⑥ 父母之邦:父母所在之国,即本国,祖国。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①。
【今译】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爵禄〕说:“若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来对待孔子〕,我不能;要用比季孙氏低比孟孙氏高的待遇来对待孔子。”〔后来齐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动身走了。
【注释】
① 孔子行:公元前509年,孔子到齐国,想得到齐景公的重用;结果,有人反对,甚至扬言要杀孔子。齐景公迫于压力,不敢任用,孔子于是离开齐国。


齐人归①女乐,季桓子受之②,三日不朝,孔子行③。
【今译】
齐国人赠送了许多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便离开了鲁国。
【注释】
① 归:同“馈”。赠送。
② 季桓子:鲁国贵族,姓季孙,名斯,季孙肥(康子)的父亲。从鲁定公时至鲁哀公初年,一直担任鲁国执政的上卿(宰相)。
③ 孔子行:《史记·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归(馈)女乐以沮(阻止)之。”孔子看到鲁国君臣这样迷恋女乐,朝政日衰,不足有为,便大大失望而去职离鲁。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①:“凤兮②!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③,来者犹可追④。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⑤。”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⑥,不得与之言。
【今译】
楚国有位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歌里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何道德这么衰微?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未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如今从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接舆〕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同他说话。
【注释】
① 接舆:“接”,迎。“舆”,车。迎面遇着孔子的车。这里因其事而呼其人为“接舆”。传说乃楚国人,是“躬耕以食”的隐者贤士,用唱歌来批评时政,被世人视为狂人。一说,接舆本姓陆,名通,字接舆。见楚昭王政事无常,乃佯狂不仕,于是被人们看做是楚国的一个疯子。
② 凤:凤凰。古时传说,世有道则凤鸟见,无道则隐。这里比喻孔子。接舆认为孔子世无道而不能隐,故说“德衰”。
③ 谏:规劝,使改正错误。
④ 犹可追:尚可补救,还来得及改正。
⑤ 而:语助词,相当于“矣”。
⑥ 辟:同“避”。


长沮、桀溺耦而耕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②?”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③?”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④,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⑤。”耰而不辍⑥。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⑦:“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⑧?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⑨。”
【今译】
长沮、桀溺两人一起耕田,孔子经过过那里,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说:“那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自己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去问桀溺。桀溺说:“您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徒弟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世上纷纷乱乱,礼坏乐崩,〕如滔滔的大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你们和谁去改变这种现状呢?而且,你与其跟随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随避开整个社会的人呢。”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耰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怅惘地叹息说:“〔人〕与鸟兽是不可同群的,我不同世人一起生活又同谁呢?假若天下有道,我孔丘就不参与变革〔现实的活动〕了。”
【注释】
① 长沮,桀溺:“长”,个头高大。“沮(jù句)”,沮洳,泥水润泽之处。“桀”,同“杰”。身材魁梧。“溺”,身浸水中。这是两位在泥水中从事劳动的隐者。长沮、桀溺,都是形容人的形象,不是真实姓名。 耦(ǒu藕):二人合耕,各执一耜(sì四),左右并发。
② 执舆者:驾车的人。此指孔子。本来是子路驾车的,因下车问津,所以由孔子代为驾车,孔子便成了“执舆者”。
③ 与:通“欤”。吗。
④ 且:而且。 而:同“尔”。你。 辟人之士:躲避人的人。指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到处奔波,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不同他们合作,故称。“辟”,同“避”。
⑤ 辟世之士:避开整个社会的隐士。
⑥ 耰(yōu优):古代农具,用来击碎土块和平整土地。这里指用耰拨土去覆盖种子。 辍(chuò绰):停止,中止。
⑦ 怃(wǔ午)然:怅惘失意的样子。
⑧ 斯人之徒:指世上的人们,现实社会的那些从政者,统治者。
⑨ 与:相与,参与。 易:变易,改革。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②。子路问:“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⑤,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今译】
〔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跟从,〔有一次〕落在后面。遇上一位老人,用木杖挑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你们〕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哪个是你老师?”接着把木杖插在地上,就去除草了。子路拱手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黍米饭给子路吃,并让两个儿子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告诉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让子路返回去看老人。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已经走了。子路说:“不从政做官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名分如何能废弃呢?只想洁身自好,却乱了君臣间大的伦理关系。君子之所以要从政做官,就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之不能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注释】
① 丈人:老人。姓名身世不详。一说,楚国叶县人。
② 荷(hè贺):挑,担,扛。 (diào掉):古代一种竹制农具。用以除草。
③ 芸:同“耘”。除草。
④ 食(sì四):拿东西给别人吃。
⑤ 反:同“返”。返回去。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②,夷逸③,朱张④,柳下惠,少连⑤。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⑥,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⑦。”
【今译】
逸民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被迫〕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深思熟虑,他们只是这样做而已啊。”又说:“虞仲、夷逸,过隐居生活,说话放纵无忌,能保持自身清白,废弃官位而合乎权宜变通。可是我与这些人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注释】
① 逸民:隐退不仕的人,失去政治、经济地位的贵族。
② 虞仲:即仲雍,为推辞王位,与兄泰伯一同隐至荆蛮。见《泰伯篇第八》第一章注。一说,是《史记》中吴君周章之弟。
③ 夷逸:古代隐士。自称是牛,可耕于野,而不忍被诱入庙而为牺牲。
④ 朱张:字子弓。身世不详。
⑤ 少连:东夷人。善于守孝,达于礼。
⑥ 中(zhòng众):符合,合于。
⑦ “无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