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贵公子-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底,台州船厂完工投入使用。此时,船厂一共有只有500多船工。

为了能够造出理想的战船,四月底,成立了舰船设计组,由赵永泰亲自主持,共有包括三名传教士在内的三十多人。开始了新式战船的设计工作。

勋贵们在三月从南京送来了福船的全套图纸,同时,招收的船工们也大多参与过福船的建造。本来大家以为船厂也会建造福船,但赵永泰否决了这个方案。以福船为参考,开始了新式战船的设计。

福船虽然也是龙骨船,但是其两头上翘,使得甲板摆放火炮非常困难,特别是重型火炮。所以才使得现在明军水师战船上多是小口径火炮,根本无法与西方战舰进行对射,只好靠近战和跳帮战以及火烧的方式作战。这与赵永泰的海战思想完全不符,单就是这点赵永泰就直接将建造福船给否定了。为了满足大口径火炮的安装使用,赵永泰要求新式战船的甲板必须是平的。

福船采用的是老式的硬帆,当然,这也是大明目前唯一的帆种。不过早在五年前赵永泰就让纺织厂生产出了帆布,不过当时是用来给护卫队制作作训服。所以赵永泰直接要求新式战船要使用帆布作为风帆材料。此举得到了传教士们的支持。而其他人在试验过了帆布的强度和耐磨性后,也同意了这个选择。同时,赵永泰要求增加三角形的船首帆和船尾帆。此时西方已经大量采用船首帆和少量采用船尾帆。两种帆最大的用处是使得舰船转向更灵活。所以此时西方舰船都比东方的舰船灵活,在海战中大占便宜。

此时,为了能让船员看得更远,船台上都修建了高大的楼台,但这样就抬高了船身的重心。使得人们不得不在船的底舱加放更多的压舱物,通常是石头。这也就直接减少了船的载重量。所以赵永泰要求在主桅杆顶上设计瞭望塔,去掉甲板上的楼台,只保留后部的驾驶舱等。此建议让设计组的人员顿时有恍然大悟之感,一时之间大为感叹,马屁不断。

同时,在船舱设计时,赵永泰要求尽可能多的将水线附近及以下的船舱进行水密舱化设计,也就是将舱体分成许多格,两格之间的隔门可以阻挡水流通过。这样可以增加船体的抗沉性,提高舰船的生存率。另外就是物资舱不再统一归于一层,而是分散到每层,设在每层的中间,以免船体受损严重但未沉没时却没有了食物淡水。

另外,赵永泰正式将舰船的分级明确为西式的载重分级,中国长期所使用的料实在是不够准确。料是一种容积单位,也就是说它体现的是能够装载的货物的体积。但是同样体积的货物的重量相差是巨大的,能载两千料的棉花,载两千料的钢锭立马就沉底了。所以赵永泰要求设计组在设计时要确定舰船的载重量。以便能够确定舰船的武备能力,也就是配置火炮的数量。在这个时代,火炮的数量才代表了战舰的威力。

而且由于要配置大量的火炮,舰体的强度要求远远超过了商船。要不然一次齐射可能就会让船体解体。同时高强度的船体也可以增加对炮弹的抗击能力。所以建造战船用的木材除了要求抗腐蚀性外,对硬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柚木是一种优秀的造船用木,但是其主要产地在东南亚,中国仅有云南地区有产。这种木材被设计组定为了第一备选造船用木,赵永泰也决定以后具有了一定势力后再进行大量进口。

其次较好的造船用木就是楠木、松木和杉木。由就近取材原则,最后选择了楠木和杉木。

不过在开始建造的时候,再一次让赵永泰明白了造船的复杂性。设计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大量计算和修改后确定的新式舰船图纸,在建造时却是问题不断、困难丛丛。不说其他的,就是水密舱的要求就让工匠们傻眼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要求。

让船壳不漏水很容易,因为它是固定的,只要建造完成就不会动了。但是水密舱的隔门平时是开着的,只有在船体进水后才会将进水的舱体附近的隔门关闭。而且这种情况下要求操作要简便,以便能够尽快的关闭,减少进水的舱体数量。不漏水的隔板好做,但是门与框间的缝隙却很难解决。赵永泰知道这个问题在后世都是用橡胶解决,所以也没有强行要求必须完成。不过就算是有缝,进水的速度也能好过大洞往里灌吧。所以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但是还是要求按照设计完成。同时赵永泰将这个缝隙问题设立为一个研究项目,公布出去希望以后能有人找到方法解决。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发现了设计中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基本上这条船的建造过程完全变成了对设计图的检验、修改过程,在船坞里经常可以看到设计组成员与船工们争吵的情景。对于这个情况,赵永泰完全是抱着一种喜闻乐见的态度在一边观察着。

大明海禁多年,真正的舰船设计人员已经没有了,现在造船多是船工们代代口口相传。所以一百多年来大明水师的舰船越来越小,结构也没有说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到现在连会造船的船工也少得可怜。这种情况对于赵永泰想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很不利的。

不过还好的是现在东西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现在还有时间来重新培养舰船设计人员。所以在造船时赵永泰从来不会因为他们的设计有问题而大发雷霆,只是要求他们要从原理上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以后的图纸设计上不能出现同样的问题。而对于船工们,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合理,不但没有事,还可以得到各种奖励,如果能还提供解决的办法更是奖励加倍。以至于设计组的人员越来越不怕出错,船工们也越来越敢说话,所以才会出现后来在船坞里经常能看见设计组成员与船工们争吵的场景。甚至最后发展为在吵完后,输的一方还会请赢的一方喝酒。当然,目前设计组输的情况比较多,但几个月后设计组也开始具有了一些反击的能力。

因为赵永泰将这艘船的建造过程完全当成了培训,所以这艘设计载重只有70吨的战船居然用了超过15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建成下水。到了后来,甚至连董事会都多次召赵永泰前去询问。建造这样一艘船居然比造三艘差不多大小的福船所用的时间还长,要不是主持这项工作的是赵永泰,可能早就被董事会的人给扔海里去了。

不过就算是赵永泰,在后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下面有人借此开始提出质疑:赵永泰虽然很能干,但是现在看来天才也是有局限的,他造船就明显不行嘛!造这一艘船用了两艘同级福船的材料,超过三艘的建造周期都还没有造出来,他不是在为了面子死撑吧。合兴泰又不是他们赵家一家的,凭什么要让他这样浪费下去,而且这样的浪费现在还看不到结束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五大世家和五大勋贵之间的隔阂。世家们表示支持继续建造,勋贵们就开始了大力的反对。为此,董事会里又吵翻了天。在最后一次的董事会询问时,勋贵们阴阳怪气、灼灼刁难的问话让赵永泰怒火中烧,最后他愤怒地提出了全额买下船厂及码头,才让勋贵们收了声。

赵永泰也知道他们不可能同意,但这句话无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及态度。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以前的忍让并不代表自己的软弱。尤其是他冰冷的眼神让几位勋贵代表想起了他一手训练的护卫队:他并不是一般的世家子,就算他真的做出了什么事,家里也不见得会为自己出头。一时都有点儿头皮发麻,暂时打消了继续刺激赵永泰的打算。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所谓的质疑就是勋贵们指使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击赵永泰的声望,增加以后争夺舰队领导权的筹码。

崇祯二年二月李自成因失业、杀人,逃至甘州充边兵。

(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支持!小鱼拜谢!)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五章 所作为何

正当赵永泰在为战船忙碌,合兴泰在为筑路忙碌的时候。六月初四,一道奏章却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都察院监察御史孙有明上奏朝廷,大意是:时黄河南北连年大旱,田地绝收,各地官府赈济不及,百姓苦不堪言。江南合兴泰商行此时却在灾区大肆招募人员,百姓多有称颂,有收买人心之嫌疑。洪武年间有沈氏大肆收买人心,太祖诛之。为大明国运计,宜仿太祖旧例以除隐患。

各位朝臣都在一旁暗自观察着这位不到不惑之年的御史。孙御史不是年轻热血的青年,以前的奏章也多讲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今天突然向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发难。大家都在猜测他背后到底是谁。要知道现在的合兴泰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商行,虽然其势力主要是在南方,但在北京的势力也不小,而且相信北京里的各位大佬应该都有收到过它的善意。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跳出来找麻烦,那其背后要嘛也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其与合兴泰有了强烈的冲突。要嘛就是眼前这位一脸正气凛然的御史大人得了失心疯或者想出名想疯了。不过大家谁也不会相信他是因为所谓的名声。

先不说合兴泰此举最多算是有些招摇,就是合兴泰本身也不是当年的沈氏可以比拟的。不是说财富,而是说身后的实力。现在羽翼渐丰的合兴泰可不是当年手无寸铁的沈氏,真逼到了一定程度说不定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内乱。与其相比,陕西的农民暴动根本就是小意思。而且合兴泰还控制着永和,现在大明北方的钱粮大部分都来自江南,一旦真出了什么事,谁赢谁输先不说,但北方必定会饿殍遍野,就是京师也将陷入一场灾难。现在北方各省连年大灾,别说筹集粮草,不向京师要粮就不错了。再说现在后金连年犯境,蓟辽边军及京师兵马防御北边都犹有不及,现在哪里还有余力派兵往南方作战。何况合兴泰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上的野心,这孙有明身后的人究竟想干什么?又究竟是些什么人。

朝堂上不少人都没有去注意听孙有明那所谓的义正严词,都开始思考着这背后隐藏的内容。但是高坐龙椅上的崇祯帝却越听越是怒不可遏:现在一个商户都敢出来收买民心,难道真以为大明已无力镇服天下了。

“来人!传骆养性!”还没等孙有明念完最后一句,崇祯帝就大声的喊道。年仅18岁的他之前根本不知道合兴泰,现在听说一个商行居然要和朝廷抢夺民心,想也不想的就想下旨诛其九族。大明朱家对皇权的保护不遗余力,连士大夫都诛过不少,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商户。何况他刚刚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其敏感。实际上他甚至有点儿怀疑这合兴泰是未除尽的魏、客残余势力。

礼部右侍郎周延儒想了想,出班上奏:“启禀皇上,孙御史此说还有待查证。陛下前年诏停贡苏杭织造,江南商户无不交口称颂。据微臣所知,此合兴泰商行主营就是苏杭织造,其对皇上应是感恩戴德。再则,商人皆逐利,商行招募人员多是因工坊需要。如果招募人员可称之为收买民心,那当地设粥棚的富户该如何定,其该如何做?所以臣以为收买民心一说还需仔细查证,以免损了皇上的圣名。”

看到第一个出来的居然是自己一直颇为欣赏的周侍郎,崇祯帝愣了一愣。待听完周延儒的上奏后,崇祯帝狂怒的心情顿时冷静了下来。他并不是他的兄长,他从小就立志要恢复大明的富强。刚才只是因为涉及皇权,让他失去了冷静。现在想想,觉得周侍郎所说不无道理。

此时,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来到朝堂觐见。崇祯帝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你派人彻查一下合兴泰在河南等地招募的事。”此口谕已经听不出丝毫的火气。

散朝之后,所有人都避开了孙有明,但却各自用各种意味的眼神瞟着他。此时的孙有明仍然是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他心里也不是太害怕:合兴泰再强也只是在南方,这里是京师,自己身后的人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至于朝堂上,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本身就有风闻奏事的权责。就算锦衣卫查不出东西自己也没有任何责任,自己为的是大明国运传承。

一时间,京师里暗潮涌动。大家都在暗地里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合兴泰虽然每年都会给京师里很多官员送礼,但那是常例不是吗。现在既然有事发生了,就算是特例了。

五天后消息传到了南京,并于三天后传回了台州。在新建成的总部大楼董事会会议室里,各家董事及代表齐聚一堂。

“没想到撒了那么多银子出去还有人发难。”宋子辉皱着眉头,既生气又有点儿忧虑。毕竟听说皇上龙颜大怒,要不是周延儒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恐怕就不是彻查而是抓人了。

“孙有明只是台前的木偶,关键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