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漫画三国人物-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平三年,曹操在他当第一任地方长官的顿丘驻军,土匪于毒这时候大举进攻东武阳。曹操的打了一场精彩的围点打援的战役,他没有如常规的战法那样去回救武阳——大概当时武阳有荀彧驻守,至少可保一时无虞———而是围魏救赵地去山区剿灭于毒的老巢,然后再在于毒回援的路上设伏兵,获得大胜。围点打援的前提是攻敌所必救,然后在对方的回救路线上进行阻击,不但可以以逸待劳,更在于战场由自己选择,且不必进行伤亡很大的攻坚战,充分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年的农历四月传来消息,王允和吕布合伙把董卓给宰了,董卓的部下李催等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又杀进长安,关中一片大乱。而此时的曹操没有心情去管关中的闲事。因为近在咫尺的兖州刺史刘岱被从青州流窜来的黄巾军给解决了,州里的济北相鲍信一向是曹操的崇拜者,派人来请曹操去当兖州牧。 
  曹操到兖州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刘岱报仇,树立政治形象,头脑发热在寿张硬碰硬地和黄巾军大战,取得了惨胜,鲍信战死。受到了挫败的曹操这才清醒,对待人数众多的黄巾军硬碰硬是得不偿失的。黄巾军这种到处流窜式的作战,缺乏必要的后勤供应,只要采取坚壁清野、画地为牢等手段,阻止黄巾军获取给养就能够不战而胜。就好像你要分离出一杯水里的泥,手越进去搅和水就越浑浊,老子说:“静之徐清”,把水澄一会,泥沙就沉底了。对待流寇式作战,就是要想法让他们静下来,静下来以后他们的内部矛盾就尖锐了,后世的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都是在静下来以后就迅速完蛋的。曹操在后来的战斗里对黄巾军采取追而不打,战斗而不决斗的战术,到了粮食紧张的冬天终于将黄巾军拖垮,百万黄巾投降曹操。百万中大半是妇孺,所谓的黄巾军说是逃难军更为确切一些。其中降卒三十万,曹操从中选出精锐,编练为青州军,其余的编入屯田。 
  至此采取厚积政策两年的曹操完成了重要的原始积累,有了第一桶金。地盘上有了相对富庶的兖州作为根据地,人才上除了初期的夏侯氏和曹氏将领外,增加了荀彧、程昱等谋士,典伟、许褚、李典、于禁等武将,有了足够的兵源和作为屯田政策最基本的劳动力,真正有了争霸的资格。            
第七 难测是人心     
  三国历史上的袁术自己亲自指挥的战斗很少,他却很能利用人。这来源于他在大家族里见惯了大、小老婆争风吃醋和挑拨离间,孙坚被他利用来先攻击董卓后攻击刘表终至于战死,孙策也被他利用了一段时间攻城略地,陶谦和公孙瓒也不免被他利用来牵制袁绍。不过这种大家门里的伎俩,只能使人赚小便宜,却不能够出大政治家。 
  袁绍也想照葫芦画瓢,利用一下当年和他一起玩游侠的曹操来对袁术进行反击。此刻的曹操也很想扩大一下自己的地盘,加上刚刚收编不少黄巾作为青州军,屯田还没有开始,给养方面需要袁绍的帮助,双方是一拍即合。于是在初平四年袁绍和曹操联合对陶谦和公孙瓒的小喽罗刘备、单经进行了军事打击,且都获得了成功。但曹操也因此和陶谦结下了梁子。到了这年的秋天,下邳出了个叫阙宣的小军阀,自称是天子,陶谦和他混到了一起,打到了曹操地盘上的任城。曹操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这是曹操的单独军事行动,袁绍正和吕布合作剿灭黑山的土匪)收复失地,他表弟曹仁还拿下了开阳等十几个城池当利息。 
  第二年,也就是兴平元年出了一件大事情,曹操的父亲曹嵩和他弟弟曹德在从泰山华县向兖州转移的途中被陶谦的士兵截杀。虽然《吴书》的记载为陶谦想讨好曹操,结果部将临时见财起意,但是不可信,因为初平四年双方已经开战,陶、阙联军曾经攻打过泰山的华和费县,到兴平元年华、费一带应该是曹操的控制区(这也是曹嵩父子不设备的原因);且《吴书》为了证明陶谦的无辜还莫名其妙地加上了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书让陶罢兵的话,更让人怀疑《吴书》作者的倾向性以至于可信性,因为当时的曹操还是通缉犯,朝廷里的权臣是李催。 
  死了父亲的曹孟德自然是红了眼睛,留下夏侯惇、荀彧守家,尽起兵马攻打陶谦,战争已经不是理性的兼并之战,而是复仇之战。曹军打下一个地方就是一场大屠杀,连对曹氏多有回护的《魏略》都不得不写下了“多所残戮”的记载。 
  就在曹军在郯东击破刘备军和曹豹军的防守,兵临徐州城下的时候,曹操的后院起火了。 
  曹操最信任的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兖州根据地仅仅剩下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处。张邈和陈宫都是曹操多年的故交,其中曹操在出兵的时候还对家眷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字孟卓)”。张邈之叛却是因为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拒绝道:“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张邈比曹操还多疑,或者他在想,天下已定后会不会就可以杀了?张邈做出最后的决定是陈宫怂恿的:“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至于陈宫的原因,《三国演义》的解释是当初曹操出奔的时候杀吕伯奢一家,但是历史上陈宫却是一直跟着曹操到兖州的。这时候的陈宫为的是什么?或许有一种解释,陈宫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人以前在文臣里应该是第一号人物,此时的地位和待遇是肯定不如后进的荀彧之辈的了,不是为了一种功利,而是为了一种冷落。曹操征徐州后留下主事的是荀彧,陈宫已经不是曹操最倚重的谋士,或许陈宫觉得曹操这是一种势利地背叛?觉得是曹操对他的屈才或者侮辱?因为说到个人道德问题,反复无常的吕布并不在曹操之上。 
  这次的后院起火对于曹操在军事上的打击或者还不是致命的,大军还在他手,他还有三座城池作为大本营,但是对于他的心理来说肯定是致命的。他最信任的两个朋友成了他最危险的两个敌人。曹操只好放弃徐州,回军收复失地。可能这时候陶谦的部队已经被打残了,根本没有能力去追击曹操,曹操也就得以平安撤退。 
  在回去之后,曹操对别人的信任又受到了惨重打击。在路上他听说很多人跟着张邈和陈宫背叛他的时候,拍着胸脯为一个人打保票:“唯魏种不弃孤也!”后来回到鄄城,他才发现这位由他亲手举荐的孝廉用事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勃然大怒的曹操咆哮道:“(魏)种,南不走越,北不走胡,不置汝也!”如果说魏种是不知道曹操这样信任他的话,毕谌则是更充分利用了一把被小说家称为奸雄的曹操的善良。毕的老母妻子被张邈作为人质,曹操对他说,你老母在他们手里,你去吧。毕坚称没有贰心,曹操在这么多朋友背叛他的时候还能够有这么一个义薄云天的好朋友当场感动得大哭。要知道,曹操的眼泪比刘备要真诚得多,就如同刘备地发怒要比曹操真实得多一样。结果毕谌还是悄悄地跑掉了。一切都是对曹孟德的欺骗。 
  后来曹操在擒杀吕布后抓到了毕谌,打下射犬后抓到了魏种,当初的发怒成为了空话,两个人都没有受到惩罚,相反都给了一个官位。曹操的理由是毕谌:“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魏种是:“唯其才也。”与其说是曹操的大度,不如说是曹操已经变得冷漠与麻木。因为等曹操原谅那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是心里可以倾心相交的人才或者知己。古龙的小说里说朋友就是用来被出卖的,很多时候最有威胁的进攻就来源于你的朋友。但是偏偏人性里需要朋友,在人们说朋友都是功利性的时候其实内心中都在想着有那种可以生死与共的知己,不然就不会痛斥了。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朋友背叛的打击对于曹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包括对待朝廷的态度。            
第八 屯田千古策     
  濮阳之战,曹军先受到挫败,然后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两军相持有一百多天以后,客军吕布先断了粮,曹操也好不到哪里去,各自罢兵,可能是因为夏天的蝗灾使新粮没了收成。 
  曹操引军回到鄄城后,袁绍又给曹操来了信,说是要和他联合,而且邀请曹操的家眷要迁到袁绍控制的邺城去———就是要收编曹操,拿他的家眷当人质。受到惨重打击的曹操正缺粮草,就和手下的谋士们商量,并表示心动。程昱急了,赶紧给曹操讲了关于田横五百士不向汉高祖称臣的古,接着又对曹操的神武鼓吹一通,对袁绍的人品贬损一通,然后说凭着现在的几万人枪,他们这班忠臣,定能成大事,前途无限。曹操听了很感动,当众表扬程昱是革命的种子,现在革命处于低潮,却正是大浪淘沙,烈火真金,疾风劲草,板荡识忠臣,为了你们这帮兄弟我也不能够投降袁绍。其实曹操这时候心里正在痛骂袁绍趁人之危,和张邈一路货色,他所表示的心动对手下是一种试探,况且他真的有成就霸业的机会也不在乎几个人质,想到此处不由得暗自对袁绍的见识又多了几分鄙薄。 
  兴平元年的蝗灾的确很严重。一斛谷子要卖到五十几万钱,看来当时的老百姓就算不当兵也不当强盗还是要拿起刀枪来保卫自己赖以活命的那点谷子。这也增加了抢粮的难度,吕布在乘式抢粮的时候就被县人李进所败,兔子急了咬人,人饿急了有的就要杀人吃人。曹操的兖州也谈不上叛变不叛变的,只有能不能帮他提供军粮的,东阿就是能够给他提供军粮的。东阿之所以能够给他提供军粮并不是因为东阿没有蝗灾,而是因为东阿令枣袛的屯田。 
  枣袛在历史上能够留下的他名字就是因为他的首倡屯田,乱世中屯田一策不但间接加速了乱世结束的进程,也直接避免了战乱造成的乱杀和战乱造成的饥荒杀人,枣袛是中国历史一个真正的仁者和圣人。在战乱中,本来人民只有逃亡,土地只有荒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粮食的紧张,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很多时候军阀和土匪大屠杀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粮食问题。枣袛的屯田策在于把流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种植粮食和麻等必需品,基本分成原则是官民各一半,用官牛的多缴一成田租,生产资料和安全问题由军方解决。这样战争的俘虏一般就不再被杀掉,而是派去垦田,粮食的供应得到保证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一些逃亡的农民也可以象参军一样加入屯田,得以不刀头舐血也能苟全性命于乱世。曹操在兖州破降的上百万黄巾,可以说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战争而逃亡的农民,其中铤而走险之辈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裹胁的妇孺,这些人能够保全下来想必有枣公之功。史书上记载那时袁绍还在用桑葚当军粮,袁术用蒲蠃当军粮,不知当时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现在的淮阴,蒲蠃倒成了席上的好东西,比肉值钱,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信夫! 
  曹操在东阿享受着枣袛的成果的时候也因之接受了枣袛的屯田思想,当时还有毛玠、韩浩等人提出急田的建议,也更使曹操坚定了屯田的决心。到了定都许昌后,有了大规模实行的可能,这项政策得以全面实施,并成为基本国策。可惜到许昌不久枣袛便去世了,由曹操的从妹夫任峻继承了这项事业。也许曹操和后世的大多数史家所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这项政策解决了军粮问题,保障了后勤,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但是这项政策最重要的还是“活人无数”四字,不知道寻找名人的今天,东阿或者许昌会不会有人想起为这位真正的圣人,为他盖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或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国人往往只记得纵火的火神,而绝少记得最初给人们带来火种的燧人氏吧。 
  曹操熬过了漫长的冬天,陶谦却没有熬过。忧急而死的陶谦在临死前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一方面他知道“匹夫无罪,怀璧是罪”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使曹操把刘备当成靶子。曹操确实动了先打刘备的念头,但是荀彧及时地劝阻了他,刘备新立,没有马上进攻曹操的可能;吕布则是随时会咬人的老虎,何况还有熟悉曹操内情的陈宫,需要赶紧剿灭。 
  深知了粮食作用的曹操将武力攻击和武装抢粮相结合,一面攻打,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