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游日记(节选)(明)徐宏祖-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日(1)。
  仍由新菴(2)北下龙头岭,共五里,至络丝潭下。先是(3),予按〈志〉(4)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予既得东、西两洞(5)无从觅(6)所谓“上洞”者。土人(7)曰:“络比潭北有上清潭,洞门甚隘(8)。水由中出,人不能入,人即有奇胜(9)。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处(10),非惟(11)难入,亦不敢入也。”予闻之益喜甚。即过络丝潭,不渡涧,即依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12);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13)之东也。
  出把七道(14),并半里,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平职合掌。水由洞出,有三派(15):自洞后者,汇(16)而流;由洞左者乃洞南帝福В17)出,甚急。逾(18)左急流,即当伏水人(19)。导者止供炬(20)无肯为前驱(21)者。予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22)低而隘,水没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23)炬,平出水上(24)乃得人。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然都无人处。惟直西福В怀呶宕纾叨撸凰黄渲姓呷缢端妫25),仅得尺之半。计(26)匍匐水中,必中鼻俱濡(27)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八,犹半为水渍(28)。时,顾仆守衣洞外,若尚泅水八,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29),予虽没浸股膝,温然可近甲级水独寒,而洞当风口,飕飕尤厉(30)。风兼水逼,炎复阻道,舍之出。爇火洞门久之(31)。复循西麓水北,已在枣核岭西矣。
  去(32)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大岭,南洪碧,东即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33)也。大岭东转,正束涧下流(34),夹峙(35)如门。当门一石峰聳突(36),曰:将军岭。正涧捣(37)其西,而枣核一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东瞰(38)涧中;大岭一支,亦东至此尽。迥崖之下,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放大涧。循小溪至崖西乱石间,水穷于下(39),窍启(40)于上,即麻叶洞。
  洞口南向,仅斗大,在石隙中转折数级下。初觅导(41),亦俱以炬应(42),无敢导(43)乾,且曰:“此中有神龙奇鬼,非符术不能服(44)。”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问予乃儒(45)。非法士,惊出曰:“予以为大师(46),故纵胆(47)入。岂能身狥汝耶(48)?”予乃寄行李前村,与顾仆各持数炬入。村民随至洞口者数十人,皆莫能从。予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福У菥嫦隆J锒吹祝瓷钥恚刹嗌硎媸祝49),乃以炬前向(50)。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此一穴,低仅尺,阔等(51),下甚平燥。先以炬,后蛇伏(52)进,背腹摩贴(53)足后聳(54),乃度此内洞第一关。内,裂隙既高,东西横亘(55),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低隘与前齐规(56),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处,上一石坳(57),忽又纵裂(58)起,上穹(59)下狭,高不见顶。至些,石幻殊形(60)肤理顿易(61),征窍俱欲生动(62)。其西北之峡,渐入渐东,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铺,如涧底洁溜(63),干燥鲜(64)水。峡东南尽处,乱石轰驾(65),叠成楼台。由其隙,皆可攀跻(66)上。其上石福б宦疲67),直乇(68)洞顶;光由隙中下射,宛如(69)钩月。涧底南通;覆石(70)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隘低甚,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嶠(71)。两壁石色石质,光瑩(72)欲滴,垂柱倒莲(73),纹同雕刻。东下一级,复什(74)涧底,已转入隘关内。于是辟成一衖(75),阔二丈,高杀其五尺(76),覆石平如布幄(77)。北驰坦底半里许(78),下有一石,庋出为榻(79)櫺边明辨(80);上则莲英(81)下垂,连接成帏(82);四围生幔,大与榻并(83);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84)圆竖,大小不一,而色皆瑩素(85),纹绝(86)刻镂,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东北去,上洞登自西北。时,所齊(87)火炬,已去其七(88),恐归途迷惘,遂割奇(89)返。抵透光处、炬裁(90)尽。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两人,皆额礼(91)称异,且曰:“前久待不出疑堕异吻(92)。”予各谢之。然此洞但(93)入处多隘,其中美胜,予所见洞俱莫及,不知土人何畏人乃尔(94)!
  乃取行李于前村。随辩明北十里,抵大道。又西十里,宿黄石铺,去茶陵西四十里 。铺南即大岭。北峙峰石,俱嶙峋插空(95);西南一峰尤甚,名五凤楼。去十里而近(96),即安仁道。予早臥不及询(97),明发登签字,知已无及。黄石西北三十里为高暑山,又有小暑山,俱在攸县东,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峰渐伏(98)茶陵江北曲,经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攸两江云。
  
  
  注释:
  (1)十七日——这是丁丑(1637)正月十七日。作者在正月十一日,从江西陆行进入湖南(楚),随后几天游历了茶陵以西的紫云山、去阳山、枣核岭、龙头岭、络丝潭等处。这一则日记,主要记录了探访麻叶洞的详细经过。(2)仍由新菴——作者前两天(十五日、十六日)即已食宿新菴。(3)先是——起初。(4)《志》——指《大明一统志》上的记载:“秦人三洞,在茶陵县南三十里。上洞有石门不可入。但时闻有钟磬声,世传秦人曾遯迹于此。”(5)作者前一天(十六日)曾游秦人洞的东、西两洞。(6)觅(密mì)——找寻。(7)土人——当地人。(8)隘(爱ài)——狭窄。(9)奇胜——不同寻常的美景和奇遇。(10)蛰(直zhí)处——潜伏着。(11)非惟——不仅是。(12)故道——曾经超过的路(作者前两天从云阳了经枣核岭来到络丝潭)。(13)洪碧——山名。(14)出——经过。指七道——通向把七的道路。(15)派——支,股。(16)汇——合,聚。(17)福А蠢锏男《础#18)逾——过。(19)伏水入——从水里进去。(20)导者——做向导的人。止——只肯。炬——火把。(21)前驱——在前旧领。(22)石(戏xì)——石洞。(23)擎(晴qíng)——举起。(24)平出水上——(火把)露出在水面上。(25)隙余水面——石洞不为不所浸没的部分。(26)计——估计一下。(27)濡(如rú)——灌进水去。(28)渍(字zì)——浸湿。(29)秦人洞水——指东洞,作者前一天(十六日)的日记上说:“四山环绕,亦成仰釜,釜底有涧,涧东西皆秦人洞也。……洞内水汇成潭,深浸洞两崖,旁无余隙可入。”(30)万厉——特别猛烈。(31)这句说:碍冷风和洞水,再加上火把无法传递,只得出洞。(32)爇(热rè)——烧。这句说:在洞口烤火很久。(33)去——距离。西垂——西麓。(34)正束涧下流——正好把涧水约束住往下奔流。(35)夹峙(志zhì)——两山对立。(36)聳)松上sǒng)突——矗立着。(37)曰——名叫。(38)捣——水势急湍地冲击。(39)瞰(看kàn)——俯视(这里形容石硅佝偻之势)。(40)水穷于下——水流到崖下为止。穷,尽。(41)窍(俏qiào)——洞。启——张开。(42)导——向导。(43)俱以炬应——都只肯供给火把。(44)导——引领。(45)符术——用法术画的符。服——降服(神龙奇鬼)。(46)问予乃儒——一问之下,听说我是读书人。(47)予以为大师——我以为(你)是大法师。(48)纵胆——壮着胆子。(49)狥——同“殉”字。这句说:我干吗为你去送命呢?(50)舒首——把头伸伸直。(51)乃以炬前向——这才能拿火把放到前面。(52)阔等——宽度(与高度)相等。(53)蛇伏——伏下身子象蛇样爬行。(54)背腹摩贴——背部和腹部都 由往上下石壁,摩擦着前进。(55)后聳——朝后翘起。(56)横亘(根去gèn)——贯通。(57)齐规——相等(58)石坳(傲àO)——凹陷的石洞。(59)纵裂——向上直裂。(60)穹(穷qióng)——高。(61)石幻殊形——石的形状变幻万端。(62)肤理——指石纹。顿易——突然改变了。(63)片窍俱欲生动——石的各片各块都象活的一样想要动弹。(64)如涧底洁溜——象溪涧的底一样光滑。(65)鲜(险xiǎn)——缺乏,没有。(66)轰驾——高叠。(67)躋(基jī)——踩踏。(68)一缕——形容洞隙很小。(69)彻——通透。(70)宛如——很会象。(71)覆石——石洞的上壁。(72)鞍——形容地形象马鞍子似的一高一低。历——跨越。峤(叫jiào)——尖峭的高山(这里也是用来形容地形)。(73)光瑩(迎yíng)——明洁。(74)垂柱——下垂的石柱。倒莲——象倒悬的莲(荷)花。(75)值——到时了。(76)衖(向xiàng)——同“巷”字;或音“long”,同“弄”字。(77)高杀其五尺——高度比它(指阔度)减少五尺。杀,差减。(78)幄——幔帐。(79)北驰坦底半里放——向北半里多,洞底平坦,可以暢行。驰,通行无阴的意思。(80)庋(鬼guǐ)出为榻——伸出来象放着一张臥榻。(81)櫺(灵líng)——边明辨——边上的梅子花纹,清晰可辨。(82)莲英——荷花。(83)帏——帐幕。(84)大与榻并——象石榻一样大小。(85)玉柱——形容石柱象玉。(86)素——白净。(87)绝——极象。(88)齊(基jī)——携带。(89)已去其七——已用去一大半的意思。(90)割奇——舍弃奇景。(91)异吻——怪物的口。这句说:刚才等待好久不见(你们)出来,还以为是被怪物吃掉了呢。(92)但——只是。(93)何畏人乃尔——为什么这样害怕进去。(94)嶙峋林训(lín…xún)——山势重叠的样子。插空——插入天际(形容峰高)。(95)去十里而近——距离不满十里。(96)询——探访。(97)渐伏——(山势)逐渐低下去。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现在属江苏省)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在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自幼博览群书,对科举不感兴趣,一直抱着遍游祖国河山的志愿。从二十二岁开始,就到各处旅行,但因有老母在堂,的以每次出游都是定期往返,时间不长。自从他母亲去世以后,就几乎年年出游,向北到过北京附近的盘山,山西的五台山和恒山;向南到过福建以及广东罗浮山。在五十一岁(1636)上。他更雄心勃勃地进行了连续四年的万里远行;九月离家入浙江,随后到江西湖南,进入广西,再从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在第四年四月间,横穿云南直到腾越(现在的腾冲),然后东归,在六间回到家里。在这次旅行中他写了两篇探讨长江和盘江源流的著名论文,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这次出游主要是依靠徒步跋涉,所到之处又是人迹罕至的,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着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间,还不止一次地遇盗绝粮,常常忍饥挨冻;从游的只一个名叫静闻的和尚,但不幸中途病死,还有一个顾姓仆人,后来也席卷行李跑掉。可是这一切也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终于完成了旅行万里的计划。
  他的一生,从二十二岁起直到去世为止,三十多年间足迹遍于现在的华东、华并、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在旅途中坚持定日记,把每天经历与观察所得都记载下来。有时日行百余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下点起豆大油灯进行写作,甚至在山野露宿、寄身草莽的时候,也还燃枯草照明来写日记。后人把他的日记搜集起来,就成为现行的《徐霞客游记》。在这部《游记》里,他以热爱祖国的热烈情绪,描写了大地山河,更重要的是,他晚期已不局限于游山玩水,而抱着认真探索、勇于打破旧说的精神,通过敏锐的观察来考察地理现象的规律,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他在三百二十多年以前所开始的对我国西南广大地区石灰岩地貌的研究,比起欧洲人最初所作同一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