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92-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们走到旧刑部街时,忽然发现一辆没有通行证的美制吉普车(当时汽车必须持有市公安局发的通行证方可通行)停在一个大院门前。    
    他们三个人来到院子里,院子大而阔绰,也很气派,房子里安有电话。有两个身着西装的中年人看到他们突然进来,很是惊慌,当得知来人是问汽车为什么没有通行证的事,才放下心来。有一个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自称姓何的人说,他们是刘仁的关系。另一个脸色漆黑、自称姓张的人说,他们认识谭政文局长。狄飞觉得这两个人言行可疑,而且口气还不小,决定让他们开着车,一起来到公安局。    
    谭政文正在开会,见狄飞和陈悟生进来,知道有急事,便宣布休会。先听狄飞的汇报,狄飞把俞承泽转移电台和在刑部街遇到两个人等情况一一做了汇报。谭政文让带来的人进来,一见面,果然认识,谭政文用严厉的口气训斥了他们一顿,让他们回去了。    
    谭政文告诉狄飞和陈悟生,这两个人是最近向我们坦白自首的国民党特务,十天前交出了一支手枪、211发子弹,八天前又交出了两部收发报机。    
    对俞承泽转移电台之事,谭政文态度坚决:一定要把电台截获回来,决不能让俞承泽跑掉!    
    对两个自首的国民党特务,谭政文分析出不少疑点:我们刚进城,敌人就匆忙地交出枪支、电台,为什么还不一次交出?两件事发生的地域都在内二分局辖区,两者有没有联系?    
    谭政文结束了刚才的会议,马上又召开了由侦讯处处长冯基平、内二分局局长狄飞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两起案件的情况,确定了侦破方案,并作出决定,当天晚11时,拘捕张景贤,就地审讯,弄清俞承泽藏身地点,追回电台,将这伙特务一网打尽!


入城后破获的第一个特务案挖出一个潜伏组

    是夜11时,月明星稀,宁静下来的北平大街小巷沐浴在银色的清辉之中。这时,几辆汽车载着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一下子把西单宽街12号包围起来,谭政文局长亲临现场指挥,他一声令下,侦查员冲进大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张景贤从被窝里掏了出来。    
    经审讯,张景贤供认,他是国民党国防二厅“华北督察组北平379情报组”的特务,任电台译电员,俞承泽是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直接派来的电台台长,他们以汽车行为掩护,从事情报活动。他们在北平受曹中襄领导。但张景贤不知道曹中襄的地址,只是用电话联系,电话是:22727。    
    当谭政文追问:俞承泽和电台在什么地方?张景贤战战兢兢地说:“今天工作组来了,我们以为暴露了,俞承泽带着电台转移到景山后街恭俭胡同23号他姥姥家。”    
    谭政文当机立断:让狄飞带着人到恭俭胡同抓俞承泽,取电台;由科长孙启民和陈悟生去抓曹中襄。    
    电话局离张景贤家只有一箭之地,他们很快查清22727号码的地址是旧刑部街24号院的私人电话。他们赶到该地址一看,陈悟生心里有底了,原来就是白天查汽车那个院,来过一趟,情况多少熟悉一些,他们顺利地抓到了曹中襄,就是自称姓张,脸色漆黑的那个。另一个也在,自称真实姓名叫傅家俊,便把这两个人一起拘捕起来。    
    孙启民、陈悟生返回西单宽街12号时,狄飞已经把俞承泽抓捕归案,并取回了电台,还搜出了大量的情报底稿。    
    经审讯得知:曹中襄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中校参谋,抗日战争期间是一个认贼作父的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党军官、国民党特务。他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379情报组组长,受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组”组长傅家俊领导。    
    谭政文决定,将傅家俊等四人交市局侦讯处进一步审理。    
    破获国民党国防部二厅379情报组,从发现敌情到破案仅用了18天!    
    傅家俊和他的“华北督察组”    
    破获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379情报组为侦破“华北督察组”拉开了序幕,开了一个好头。但是要彻底查清“华北督察组”各个潜伏组并将其潜伏特务送上审判台不是件容易的事,艰苦复杂的侦查工作还在后边。    
    经审讯,傅家俊详细地交代了“华北督察组”和下辖各潜伏组的人员名单及他本人的情况,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华北督察组”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设在北平以掌握华北地区情报工作的特务机构,它的前身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华北办事处”,因国民党军事上屡屡失败,“华北办事处”没有人来管。1948年初,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厅长侯腾任命傅家俊、张之程为新成立的“华北督察组”正、副组长,共设12个秘密情报组,分别由傅家俊、张之程二人领导。傅掌管北平、天津、石门、沧州、大同、锦州和张恒七个情报组,张之程分掌北平、天津、古北口、榆关和保定五个情报组。北平解放前夕,根据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指令,傅、张分别对自己分管的原情报组布置了潜伏任务,配置了电台、密码,发放了经费,待机进行情报活动。    
    傅家俊,山东钜野人,时年33岁,住北平北新桥新太仓55号。其父曾任国民党北平市财政局长和北平市商务处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傅曾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八期学习毕业,历任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参谋、上校科长等职。1947年被派到东北任国防部二厅辽北直属情报站少将组长。长春被人民解放军包围期间,他化装逃回南京,后被任命为“华北督察组”少将组长兼“华北剿总二处”副处长并潜入北平。来北平以前,鉴于时局变化越来越对国民党不利,他耍了两面手法:假意营救了我方一位重要地工人员李某。来北平之后,他便主动和我在北平地下情报关系刘某某、金某某拉上了关系。北平解放后,傅将特务活动不力的天津、张恒两个潜伏组成员名单和两部电台交给刘某某转交市公安局侦讯处;而将其他五个潜伏组隐匿起来,待机活动。傅的两面手法,使侦讯处的侦查员没有看穿他的真面目。从这次缴获的情报底稿来看,傅来北平始终和南京保持密切联系,向南京提供人民解放军围城情况、兵力部署,并受南京之命秘密调查、监视傅作义将军同我方和谈情况,秘密查询在平津战役中苏联红军是否出兵等各种情况。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傅家俊是一个狡猾的、顽固的少壮派特务。    
    根据傅家俊交代的线索,市公安局侦讯处组织力量追查,将潜藏在北平的十名潜特全部捕获,隐藏在外地的五名也被外省市公安机关逮捕,另有六名潜逃,在以后“镇反”运动中也被揭露出来。傅家俊一手布置的七个潜伏组和七部电台、21名潜特全部被查获落网。    
    傅家俊来北平前,就患有肺结核病,入狱后病情加重。后保外就医,住进北平中和医院,经医治无效,于5月5日病死。


入城后破获的第一个特务案追捕“漏网之鱼”

    市局侦讯处没有放松追查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组”副组长张之程的工作。据傅家俊交代:张之程布置的五个潜伏组,都是张独自布置的,他对其特务情况一点也不清楚,连张之程本人去向也不知道。傅家俊病死之后,追查的线索中断。    
    鉴于上述情况,侦讯处处长冯基平指示侦查科,要清理一下“华北督察组”方面的情报线索,研究与分析一些情报关系,深挖细找,一定要把张之程这个“漏网之鱼”捉拿归案!    
    1949年3月11日,侦讯处审理了由人民解放军某部查获的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二处谍报组少校组长王衡之、王学桐。经查,王衡之、王学桐是北平警备司令部二处的重要特务,又是张之程的得力干将,二人很可能知道张之程的下落和他布置的五个潜伏组的情况。但二人供认,他们也不知道张之程的下落。1948年11月,张之程布置王衡之任北平潜伏组组长,王学桐任榆关潜伏组组长。但他们交代说,张布置的潜伏组的成员大多数是北平警备司令部二处下属的谍报组的特务。    
    根据王衡之、王学桐二人所提供的情况,侦讯处追查工作转入结合搜捕北平警备司令部二处下属谍报组特务工作进行。共查获该系统的特务17名,其中有张之程布置的北平、古北口、榆关、保定潜伏组十名潜特。    
    是年10月8日,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陈海若到外一公安分局检举:有一个叫吴秀珍的妇女是陈父母的朋友,吴的丈夫张之程是特务,吴曾来北平住在陈家,现在又来了,住在前门外第一宾馆。外一分局立即将吴秀珍送市局侦讯处审讯。经侦讯处的侦查员再三交代政策,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吴才交代说,张之程改用化名潜居在上海。张曾派吴两次潜入北京,第一次在1949年7月,她带着国民党国防部的信来京找原北平警备司令部周体仁和刺探国民党101师、103师改编后的情报,以及了解王衡之等人的潜伏情况,因未找到人返沪。这次来京也是这个目的,也未找到人而落入法网。    
    根据吴秀珍所供,市局侦讯处电告上海市公安局将张之程逮捕。1950年2月28日将张之程押来北京,经市局侦讯处审讯,张供出了他亲手布置的北平、天津、古北口、榆关和保定五个潜伏组(包括五部电台)的组长等23人名单。    
    原来,北平解放之初,张之程混进了待整编的北平警备司令部,图谋待整编后取得合法身份以长期潜伏,不久,接受警备司令部周体仁的布置,令其南逃找国民党国防部代周“请示办法”。1949年4月,张偕妻逃到上海,后到南京,见到了国防部长顾祝同、国防部二厅厅长侯腾,讲明来意后,顾祝同给周体仁写了封密信,命张妥交周体仁。侯腾委任张为上校专员,发给了经费,命张潜入北平重建潜伏组织。张偕妻回到了上海,不敢去北平,派其妻来北平找周体仁联系,均未找到,顾祝同给周体仁的密信,因吴秀珍藏在鞋底下,已经成了碎纸片,字迹辨认不清了。    
    根据张之程交代,23名潜特,除榆关两名暂找不到下落外,其余的潜特连同电台全部查获。市局侦讯处对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华北督察组”特务组织侦破,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保密局等待的第215次发报保密局等待的第215次发报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诗经?小雅?大田》    
    引子    
    天幕低垂,雾霭四合,铅灰色的苍穹纷纷扬扬地飘洒着雪花。    
    喧嚣一天的北京城静寂下来。    
    华灯初上时分,几辆轿车从西华门缓缓开去,冒着严寒,碾碎路面上的白雪,朝前门火车站方向急驰而去。    
    前门火车站周围站满了全副武装的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和便衣公安干警。一辆宽大的专列停放在那里。    
    毛泽东从一辆黑色苏制“吉姆”轿车里走了下来。他今天戴一顶羊皮棉帽,穿一件黄色厚呢大衣,显得更加高大魁梧。他一边和前来送行的周恩来总理、罗瑞卿部长等中央领导同志交谈着,一面朝专列走去。    
    毛泽东肩负着四亿中国人民的重托,将秘密走出国门……    
    历史长卷里,以浓重的笔墨记录下了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公元1949年12月6日。    
    台湾台北市,国民党“总统”官邸。    
    蒋介石正襟危坐,满脸怒容,指着保密局头子毛人凤说:“娘希匹,毛泽东的访苏情报才给我送来?人都走了,再向我报告有什么用!我料定毛泽东会去莫斯科的,没有想到这么快!……”    
    毛人凤是有苦难言,这次他直言不讳地向蒋介石汇报说:“北平失陷后,共产党进城就搞了个什么‘肃特’斗争,我们留下的潜伏组织大部分被破坏了,加上北平站站长徐宗尧的叛变,我们的人投降的投降、叛变的叛变……”    
    “好了,好了,那我们就认输了?就不干了?!”蒋介石大吼起来。    
    “委座,请放心,我们会有办法对付共产党的!”以绑架暗杀著称、素有“小戴笠”绰号的保密局二处处长叶翔之忙站起来说。    
    接着,毛人凤就毛泽东访苏期间制定的一套计划向蒋介石作了汇报。    
    蒋介石的脸色逐渐平和下来,最后,面有悦色地对毛人凤说:“好,好,不要吝惜黄金!”


保密局等待的第215次发报风雪路行人(1)

    朔风卷着鹅毛大雪仍簌簌地下着。大雪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了。燕山脚下的古城北京,此时已经是天地浑然、银装素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