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1-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伸着胳膊,任由几个丫鬟穿上了长袍,又套了马甲,戴上帽子,收拾得利利索索。紫晶将曹颙上课所需的《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书包好,这就算是曹颙的书包。

    前院,曹忠早起侯着,小满、魏家兄弟等收拾了马匹等着。

    曹颙见因自己一个,折腾得满府人不安,就对曹忠道:“忠叔不必早起侯着,跟班的人也是提前一日安排好就成。”

    曹忠笑着说:“知道大爷体恤下人,但是哪有主子起了,奴才们还懒睡的规矩?只望大爷好好读书,日后光耀门楣!”

    曹颙知道这老人家固执,就不再多费口舌,骑马往宫里去。小满与魏黑、魏白,还有其他两个长随跟着。

    到了东华门,曹颙下马,打发小满等人回去,自己着拿出腰牌进宫。

    房在乾清门内,乾清宫东侧的五间排房里。曹颙从东华门到上书房,需要过好几个门户,验了好几次腰牌才到。这腰牌与侍卫腰牌又不相同,都是在宫里备过档的。

    曹颙虽在内班侍卫没当过几天值,但是大家都随扈塞外,混了不少眼熟的同事。大家知道他是万岁另眼相待的,自然也客气十分。

    房寅正二刻上学,曹颙寅正到的,屋里稀稀拉拉的来了好几个小阿哥。其中有几个年纪小的,不过六七岁的模样,规规矩矩地站着,见到来了新人,略带好奇地望过来。

    曹颙忍不住要羞红脸,在江宁时因年纪小,在宗学里读了不少年的书。眼下自己这年纪也算不小,怎么还混学堂?这个,实在是有些奇怪。别人穿过来,风起云涌自不必说,就算混不成王权霸业,起码是一手遮天的首辅重臣,像自己这样读了七八年书后,又来做学生的应该算是其中异类。

    皇子皇孙们,不管穿着打扮如何,腰上都系着黄带着,以示身份。

    寅正一刻,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结伴而来。看到曹颙到了,十六阿哥笑着上前:“辰时前学习国语与蒙语,还是有用处的!”

    十六阿哥所说的“国语”是指满语,清朝皇子到上书房后,除了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外,还有专门的满蒙师傅。伴读们跟着学习,只是老师与皇子皇孙们的区分开,有专门指派来的伴读师傅。

    曹颙随着十六阿哥进了上书房,上书房共五间,没有隔断,但是众人进书房后却泾渭分明。东侧两间屋子,稀稀落落地摆放了十三、四个几案,是皇子皇孙们的所在。西侧两间屋子,桌案就多了些,二十五六个几案,是曹颙等人的所在。

    因上书房学制是九年,通常都是六岁到十五岁,到十五岁后皇子皇孙分封爵位或者有了差事后就不来上学。若是没差事的话,每天过来,却不用像小阿哥们那样熬时间,通常到午初(上午十一点)就可以下学。伴读们都是分在诸位皇子皇孙名下的,某某阿哥的伴读,某某皇孙的伴读等等,他们的年岁通常也同跟着的皇子差不多。因此,曹颙的上书房同窗里,多是十来岁的小少年,像他这般十五、六的,只有四五人。

    将到寅时二刻,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个眉目俊朗的少年走进上书房。不管是东侧,还是西侧,除了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与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仍坐着外,其他人都起身。

    曹颙入乡随俗,自然也跟着起来的,心里却想着,能够有这种身份的,应该就是诸皇孙之长,太子的儿子二贝勒弘皙。那坐在十六阿哥右侧的,不声不响的就是以后的“四爷党”十七阿哥。

    房里,除了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外,其他都是皇孙。弘皙年纪最长,身份又最为贵重,大家自然起身相迎。

    弘皙个子高挑,脸上始终带着三分笑意,进来后环视了四周,在看到曹颙时,目光停顿了一下。随后,他才到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前:“侄儿给几位叔叔请安!”

    十五阿哥面容平和:“起吧!”

    弘皙这才到十七阿哥下首坐下。

    随着弘皙的到来,皇子皇孙那边的座位都满了。曹颙简单看了一眼,那些说不上名字的皇孙中六、七岁的有三个,八、九岁的有两个,十二、三的四个,加上第一排的三位皇阿哥与弘皙,上书房里的皇子皇孙总共有十三人。

    大阿哥胤眩源蛞环咸雍螅欢峋羧亩右彩サ缴鲜榉慷潦榈幕帷K陌⒏缲范G的长子、次子夭折,三子弘时好像年岁还小,没有上书房学习的岁数。八阿哥胤祀儿子是康熙四十七年出生的,眼下估计也就刚学说话。

    或许正是因此如何,这上书房还算清净。否则按照十六阿哥所说的,要是那些个强势哥哥们将小阿哥都堆到上书房来,那上书房也就不用待了。

    眼下的上书房,算是弘皙的天下。虽然有三位叔叔在,但是这三位皇子都是汉女所出,生母地位不高,又没有显赫的外戚可依仗。弘皙则不同,他已经封了贝勒,父亲又是太子,自认为是皇家嫡孙,身份贵重无人可比。虽不会做出欺负弟弟之类的蠢事,但是身上带着的傲气却是无法掩饰的。

    偏偏不是所有的皇孙都任由弘皙嚣张,弘皙坐下后,就有人冷哼一声。

    弘皙回头,冷冷地看了一眼。坐在十五阿哥身后的那位,就是刚刚发出冷哼之人,冲着弘皙扬了扬下巴,满脸不服气的模样。

    曹颙在远处瞧着,想起十六阿哥之前对上书房诸人的介绍,知道这不服气之人就是三阿哥诚亲王的嫡子弘晟。虽然眼下还没有封世子,但凭着嫡长身份这个却是跑不掉的。二贝勒弘皙是太子庶子,只因太子妃没有嫡子,他自己又占了个长孙,才倍受康熙宠爱。因此,像弘晟这样,瞧不起弘皙的嚣张,也算情有可原。

    各个王府贝勒府中,嫡庶之分可谓天差地别。除了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宗室爵位共有十二等。各王府中,除了一个儿子降级继承父亲爵位外,其他儿子都是到成年后根据出身来封爵位的。庶子的爵位要比嫡子降两级,有的低更多。

    寅正二刻,上书房的几位师傅迈着方步进来,大家开始上课。

    +++++++

    大家多多支持推荐票,谢谢!!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七十五章 传旨

    皇宫,上书房。

    曹颙本来还有几分担心,怕自己刚到这里,有人要跳出来给个下马威。到了后才发现竟似高看了自己,那些个伴读里都是八旗世家子弟,甚至还有宗室,自己这个外官之子根本就称不上分量。

    刚落座时,还有人探头探脑地询问他父祖的官职爵位,听说是个从三品官的儿子,父亲爵位不过是个二等男,对方神情立刻冷淡下去。

    曹颙心中暗暗好笑,这些个小屁孩,一个个年纪不大,都学得如此世故。不过,这样也好,没人关注,消停地陪着十六阿哥混上一段时间就是。

    总的来说,上书房里的硝烟味儿还是很浓的,只是都集中在弘皙与弘晟之间。弘皙有个十三岁的弟弟弘晋在上书房,弘晟那边虽然有两个弟弟,但是一个七岁,一个六岁,实在太小了些。二对三,加上几人的伴读,课余时间就是一场大戏。

    课间休息时,十六阿哥就到曹颙这边,一边向他介绍那几个皇孙,一边同他一起看热闹,不良地很。其实,那些皇子皇孙也算好区分。除了三个皇子外,十个皇孙是出自四个阿哥膝下。太子与五阿哥每家两个,三阿哥与七阿哥每家三个。五阿哥由太后抚养大,七阿哥则早年随扈讨伐葛尔丹时落下了残疾,两人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夺嫡争斗。他们的儿子,也都是行事低调,颇具乃父之风。而与之对比的,太子与三阿哥的儿子们,则显得张扬一些。

    差一刻辰时,康熙来到上书房。待众人请安问礼后,他很是慈爱地询问了几个年幼的皇孙功课,最后又劝勉了几句才出去。曹颙有些奇怪,因为发现这位老爷子似乎往自己这边多看了好几眼,甚至好像还冲他笑了笑。

    辰初(早晨七点),上书房下了早课,是大家用早饭的时间。早饭都有宫里的膳房提供,不管是皇子皇孙,还是诸位伴读,都有一定的份例。

    此时,不远处清晰地传来鼓乐声,康熙皇帝在乾清门早朝听政。

    早饭过后,到了辰初二刻(早晨七点半),就是汉师傅来授课,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与《资治通鉴》等。这些内容,曹颙在江宁时已经学了七八年,已经很熟悉。因伴读师傅都是翰林院的翰林,讲起书来另有一番味道,课程倒也不显得枯燥。只是授课时间太久了,到了午正(中午十二点)才结束。

    十五阿哥与弘皙都是到十五岁的,熬到午初(中午十一点)就走了,引得十六阿哥一阵羡慕。

    午饭后,又换了师傅,来教授大家书法与诗赋。这次课程是半个时辰,未初二刻(下午一点半),曹颙结束了上书房课程。

    与十六阿哥相随到阿哥所,过后曹颙自己按照早晨来的路线,从东华门出宫。

    满、魏黑魏白以及另外两个名叫吴茂、吴盛的长随,牵着马在东华门外守着,见曹颙出来,都迎上前来。吴茂、吴盛也是兄弟俩,年纪都不大,一个十七、一个十五,曹府的家生子。他们的父亲是曹家在京城的一个管事,前几年病死了,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

    曹颙进京后,大管家曹忠给他选长随,因念及吴家兄弟憨实本分,就挑了他们出来。两人话不多,曹颙比较满意。魏黑与魏白兄弟两个,对这两个老实本分的孩子也印象很好,闲暇时分就指点指点两人拳脚。

    曹颙出了东华门,就忍不住伸了下腰,除了早饭与晚饭的半个时辰外,整整上了四个时辰、八个小时的课,这功课实在不轻松。江宁时族学里的功课,与上书房相比,根本不是一个份量。

    曹颙看到吴家兄弟的马鞍边上挂着两个蓝缎包袱,一个大些,一个小些,问小满:“那是你紫晶姐姐送出来的?”

    满回道:“嗯,紫晶姐姐说大爷交代的,小包的算是给马爷的新婚贺礼;大包的是南面带来的各种药材。”

    曹颙从小满手中接过缰绳,上了马,没有直接回曹府,而是去了位于东四十条的马府。这是礼部侍郎马衍的府邸,是马俊的伯父家,马俊进京后就住在这里。

    几日在贵宾楼,因遇到那书生编派曹寅,扫了众人的兴致,最后大家说了几句闲话,就散了。

    马俊定了十月初二离京,去湖南长沙县任县令。

    曹颙明儿要去上书房,没有时间送行,就在今儿过府送程仪。因人人都知道曹家眼下缺钱,所以金银之物曹颙就免了,只让紫晶寻了些上好药材。湖南那边多湿气,气候不像江宁那般宜人,多准备些药物还是妥当的。另外,马俊成亲时,曹颙在塞外没赶上,这新婚贺礼也补了一份,是紫晶准备的一些精细物件,给两位新娘子的。一式两份,也不显得厚此薄彼。

    东四十条,马府。

    马俊听到门房通报,知道曹颙来了,亲自出门相迎。

    两人到了客厅,马俊明日要早起赶路,行囊物品都准备妥当。

    马家虽不是旗人,但是世代诗书传家,祖父那辈就入朝为官,到马俊父亲这代,兄弟两人都是进士出身,其中马俊的伯父还是探花及第。兄弟两个,一个为京官,一个为外官,如今一个是二品侍郎,一个是正四品道台,在汉官中也算是显赫。

    马俊伯父在部里当差还没回来,伯母听说是侄儿的至交好友来了,叫人出来传话,请客人留下用晚饭。曹颙与马俊两个要说话,也就不推辞。虽然在宫里中午吃了些,但是那些饭菜只是看着体面,实在不合胃口。不过,从这个细节,也能够看出满汉规矩的不同。满人的主妇是不避外客的,汉人之家礼教守得更严些。

    清朝官场有句俗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其中“知县附郭”,指知县与知府同城;“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与巡抚同在一城:“附郭京城”就是京县。

    马俊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高,在谋缺时不愿动用伯父的关系,结果落得个附郭知县。不过,瞧他的精神头儿,实在是很有信心的模样。他在侍郎府里好几年,已经远非昔日阿蒙,曹颙对他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马家就这一棵独苗,长辈们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上头有人好做官,何况上头的这位又是二品京官。就算是看在马俊伯父面子上,相信湖南的那些官员绝对不敢刁难他。

    过晚饭,曹颙与马俊又说了几句闲话,看看时辰申初二刻(下午三点半),想着马俊远行事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