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是十一月多了,河套地区一片秋风瑟瑟,吹着枯黄的高草刷拉拉作响,尽管还没有下雪,又给每人发了一件军大衣,可是这群南方来的孩子还是瑟瑟发抖,但是热情高昂,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他们的目的地是北方库不齐沙漠,现在的库不齐大草原,那里赵书礼有一个私人草场,原本是一个小绿洲,随着黄河水的引入,现在已经是草原成片了。

一百九十节骑马(2)

河套地区是赵书礼最早立足的地方,可以说条件相当差,北方的库不齐和南方的毛乌素沙漠占据了黄河以南河套地区的大部。后来幸亏是有水利专家苏芳出手,从甘肃上游的黄河引了一条长达千余公里的干渠工程,将黄河水引入了这两个沙漠,并冲沙漠中间贯穿而过,之后再次回流进黄河水道。

经过大力开发,以河套为中心的绥远地区人口现在两千万,是塞北省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尤其是原本荒无人烟的河套地区,现在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口,很多就是原本的沙漠地带的移民。河套的沙漠此时还不如后世那么严重,绿洲更多一些,并且沙漠也没有流沙化,有相当多的荒漠地带。这给引水移民带来了可能,但是困难也是相当多的。就说当干渠的水刚进入沙漠地区,顿时原本的施工方案都不适用了,上午挖开的沙漠,下午可能就溃坝了。好在中国人干工程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灵感,很快有人想到了主意,先在干渠方向打桩,打上两排木桩,然后把木桩中间的沙土清掉自然就成了渠道了。

等渠道修好后,仍旧是困难不断,这里是沙漠地区啊,贫瘠无比,旷古以来就没听说过那个国家的人在沙漠中种出了良田,这似乎是个死结,一度甚至有干扰甚至直接让移民计划破产的趋势。还是老农民想出了办法,几个陕西渭河边的老农民用上了他们在家乡的经验,原来渭河也是常年阴晴不定,时常发水。当地的农民长久以来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当打水退去露出河滩后,在上面种西瓜,这泥沙混杂的河滩上虽然种不出庄稼,可没想到种出来的西瓜确实各位的甜,沙瓤多汁,在当地颇有盛名。

于是这项技术就被引入了塞北,沙漠地带只有有了水,一些条件甚至还要比河滩要好很多。加上河套地区纬度较北,这里的原产的西瓜要在九月才上市,而南方的山陕河北河南等省份这时候恰好西瓜退市,一时填补了这个空缺,所以塞北沙漠中的西瓜种植非常成功。但在成功也不可能一直用几千万亩土地种西瓜啊,谁吃的完,滞销是难免的,那几年甚至农民们用西瓜喂猪。种植上一两年西瓜后,任由瓜秧烂在地里,就慢慢形成了一层腐殖层,这时候可以种菜,在经过一两年这里的土地就跟别的地方没有两样了,小麦土豆玉米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塞北军地区相当数量的更低就是这样出来的,河套地区除了平白增多了五千多亩可耕地外,另外草原面积也随之扩大了,基本上可以说成片的消灭了盘踞此地千余年的沙漠。

塞北的经验现在已经在新疆推广了,那里的移民们也使用起了,西瓜蔬菜/树木粮食的改良方法。新疆主席盛世才信誓旦旦表示,要把新疆苦寒变粮仓,塞外变江南。但是新疆又有新疆的特殊问题,他遇到的麻烦多着呢。

赵家在库不齐的马场规模很大,有十几万亩大小,同时这里也有十几万匹的好马,平时放出去让附近的牧民帮忙放牧,剩下崽子跟牧民平分。牧民也乐得空手得利,而且这里的马确实是好马,都是从苏联或者其他国家进口的好马,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新马,最开始的选育工作由德国人帮助,后来才由塞北地区有经验的牧民和畜牧业专家接手,现在他们把这种比蒙古马高大,比顿河马爆发力强,比阿拉伯马耐力好的马种叫做河套马。当然也不光只有优点,拉出每个单项却又比不上他的母系了,应该算是一种综合素质较好的马种。但是有一个优点却盖过他们的母系,那就是繁殖能力,比起阿拉伯马或者金贵的欧洲马种繁育力十分强,母马可以一年到头都怀孕,这应该算是杂交的优化吧。

只可惜数量还太少,现在也就是第一军中的骑兵有资格装备这种马,至于骑兵最多的部队,外蒙的骑兵军现在还只能使用传统的蒙古马。但是赵书礼这些人骑乘还是足够的,他们一行人到了马场后,相当多年轻人都已经迫不及待的去马厩挑选自己心仪的坐骑了。只有梅琳芝和几个女同学却还赖在赵书礼身边,文文静静的似乎是等候主人的安排。

把她们带到这里后,傅青荷就不热心了,也懒得在招待她们,也呆在赵书礼身边不动。

这时候赵书礼总算是看出其中有不妥了,但是他问心无愧,几个女学生他还没什么想法,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倒是大大方方的安排了起来。

“好了,跟我去挑马吧!”

带他们到一个最好的马厩边后,赵书礼让她们随便挑选,这个马厩是赵书礼私人的,里面都是自家的马,有二十几匹,全是耐力速度兼顾且温顺的马儿。

几个女孩子不在压抑自己的激情了,纷纷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马儿。梅琳芝挑了一匹白马,这匹马赵书礼也最常骑,算她有眼光。可是很快就出问题了,当马倌把马牵出来后,让女孩子们骑上去的时候,却每一个人敢先上。

见到此情况,傅青荷再次主动了,她来到梅琳芝身边,热心的跟她讲解骑马的要领,然后是半主动班强迫的把梅琳芝送上了马鞍。

赵书礼也找了一匹马,跟她们一起。

起初这些女孩叽叽喳喳还挺兴奋,可随着傅青荷使坏,在梅琳芝的马屁股上拍了一下,那马儿撒欢奔跑后,结果就变了。几个女孩子的马也跟着跑了出去,她们以前可没有骑过马,根本不懂怎么控制马匹。现在只敢死命抓着马鞍子,连缰绳都不管不顾了,大喊大叫着任凭马儿自己奔跑。

赵书礼一看这阵势盯了妻子一眼,不有笑了,然后自己催马向前赶去,开玩笑倒没什么出了事可就不好了。

岂料追上这些女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脸都吓的煞白,尤其是梅琳芝,已经哭了。

一百九十一节嘎嘎梅林

“哈哈,别怕,我这马都很温顺,不会把你摔下去的!”

赵书礼赶上梅琳芝后,看她哭了,顺势搂起了她的马缰绳,让马停了下来。

可是这女孩子就是止不住的哭声,此时连下马她也不敢了,还是在赵书礼的扶持下才下了马来。等到了平地上,双脚一软歪坐在地上,哭的更厉害了。

青荷也追了上来,她看梅琳芝坐在地上,赵书礼坐在她旁边一个劲的安慰她,便也下了马走了过来。

“到底是个女孩儿啊,就是爱哭!”

傅青荷感慨道,岂料她这一说,梅琳芝顿时不哭了。

傅青荷继续道:“我们塞北啊地方太大,这女孩子也得会骑马才行。”

“青荷,去看看其他人怎么样了,别逗她了,她是南方来的,那里骑过马啊。”

赵书礼看势头有些不对,女人在一起不是唱戏就是斗嘴,把妻子支走了。

等青荷走了后,赵书礼才对梅琳芝道:“看来带你们来骑马是个失败的决定,现在咋办走回去?”

岂料梅琳芝倔强的道:“不,我还要骑。”

事实证明她的倔强是嘴上的,等她刚一上马,突然又哭了。

最后只能是赵书礼跟她共乘一匹马回了马场。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那几个女孩子也吓坏了,男生倒是强了很多,都嚷着说刺激。

众人都回来后,马场的厨师已经做好了饭菜,杀了头羊,还打了两头黄羊。可这几个南方人却吃不惯羊肉,说味道太膻气了。草原上的羊比之中原百姓家里养的,其实膻味已经很淡了,可他们平时基本不吃羊肉,那味道就显出来了。

这是一次失败的郊游,目的本来是笼络这些赵书礼定出来的学生代表,相信时候媒体会大力报道,塞北政权是多么重视人才的。但现在却黄了,恐怕媒体会更多关心这些女学生被吓哭的事情,恶意猜测猜测赵书礼是不是有意的,是不是有什么龌龊的情调。不过赵书礼猜错了,媒体的恶意曲张超乎了他的想象,媒体把他跟梅琳芝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女学生扯到了一起,编造了许多谣言。

那都是后话了,先说赵书礼郊游回来,收到了一个消息。

塞北军整府逮捕了一个已经逃难了一年多的蒙古逃犯。

塞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本来就是多事之地,每年各种民事的刑事的案件多不胜数,可为何这个逃犯能够引起赵书礼的注意呢。因为这个逃犯可是个名人,人称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热何人,本名那达木德,他有个汉名叫做孟青山,嘎达是他的外号,意思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梅林是他的官职,意思是王爷府中带兵人也就是总兵的意思。

话说这个嘎达梅林为什么会犯事呢,这却是一场误会。

塞北地区,自从清末满清整府实行了实边政策之后,蒙古人和汉人矛盾就开始加剧了,根源自然是土地了。塞北地广人稀,清政府希望把内地拥挤的百姓移居到这里,一方面缓解内地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住国土,防备沙俄侵犯。可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汉人来到草原后,自然要开垦土地,他们可不会放羊。这就侵犯了蒙古人的草场了,蒙古人没有土地私有观念,很多地方保持游牧状况。可是法理上,蒙古草原都是各个王爷贵族的,所以汉人来了以后,开垦土地是向王爷租的,给王爷交租字,却跟牧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到了现代,蒙古王爷也开了眼界了,再也不甘于窝在草原上,天天闻着马粪味儿了。以嘎达梅林所在的盟旗王爷,根本就不在草原上住,当热河属于奉系军阀的时候,他就住在沈阳,后来热河归属塞北地区后,他又搬到了归绥。整日间享乐不停,但是落后的游牧显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当初他曾个张作霖合作吸引汉人去开垦草场,到了归绥后,他继续跟整府合作。

但是这合作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塞北派出去的考察团回复,那里根本不适合开垦成农田,否则会有严重的生态后果,已经有部分早先开垦出来的农田出现沙化的迹象了。赵书礼也想到了后世有名的科尔沁沙地就在热河,而几十年到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丰美的科尔沁草原呢。于是就制止了继续往这里盲目移民的计划,这在河流流经的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段设置移民点,同时优先开发这里的矿产。

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却还没来得及处理,而嘎达梅林这个人却恰恰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他曾经因为蒙古人草场问题,他希望收回被王爷租给汉人的土地,于是在1929年联合了不少蒙古要人来塞北请愿。结果因为表述的问题,加上当时中国政局持续紧张,而赵书礼又远在美国,他便被担心引发变故的整府暂时关押了起来。那时候赵书礼还不在塞北,否则肯定能及时处理此事。由于当局的关注不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处理这些蒙古人问题。而嘎达梅林心急的妻子,牡丹琪琪格带人把他从牢里劫了出来,从此开始了逃亡。

要说烈女救夫,这也算一段佳话,况且嘎达梅林还应该算是被冤屈收押的。所以情理上他们是值得被原谅的,但是法理上则不妥。塞北的法制一直相对独立,赵书礼从来不干涉,因此他立刻被定案,开始通缉。

而嘎达梅林在草原上声望很高,曾经因为土地问题跟王爷都发生过冲突,辞职不干。本身又是一个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地道蒙古人,因此想在草原上抓住他,实在是非常难的。而这次他之所以归案,乃是其自首的。他提了一个条件,可以判他的刑,但是要放过他的妻子。

真是夫妻恩爱啊,但当着卷宗交到赵书礼手里的时候,赵书礼只给了几个字的批复:依法办事。结果是嘎达梅林被赶出了警察局,而他的妻子继续在通缉榜上停留,并劝嘎达梅林让他妻子来投案自首。原因吗很简单,当初嘎达梅林被抓是误抓,而他妻子劫狱就是实实在在触犯了刑罚,所以嘎达梅林无罪,但是他妻子又罪。

案件如此审理,引起了塞北各界的剧烈反响,一时间大有压到东北谈判的阵势。

而很快因为这个问题,有一个犀利人物找上了赵书礼。

此人大名鼎鼎,来到塞北后,跟赵书礼却见面甚少,仅有的几次见面也是不欢而散,两人理念放不到一块去。

这人会是谁呢?

一百九十二节拉风的教主

这些年塞北军引进的人才太多了,因为就近北京的关系,那里的许多风流人物,在北京失去了首都资格变成北平后,有的就选择了到塞北发展。其中有政界老油条,有大学教授,著名律师,黑老大等等。

可是这个人却是一个奇葩,他宣扬人要成功,必须厚其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