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一听,刚挺直了的身体“霍”地一下转身看向他,面色肃穆地问道:“士卒怎么了,士卒和梁大人一样,都是为国出力之人。陛下一声令下,他们就把一腔热血洒到了塞外。有多少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为陛下效命?大明的士卒千千万,站出来成为死营将士的人又有多少?如果任凭他们战死塞外而魂所无归,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还有谁会站出来?”
梁廷栋被钟进卫的连续反问说得哑口无言,一时无从辩驳起。
之前虽然他没有担任兵部尚书,但他也是随侍在御驾一侧的。他也看到了选拔死营的那一幕,那么多士卒里面也只有五千余人站了出来而已。
崇祯皇帝看着面对梁廷栋的钟进卫道:“钟师傅,朕准你所奏。为大明中兴之业,为大明的强盛而付出了生命之人,朕岂能薄待之。以后凡再有此事,都入此祠堂配享大明的香火。只要大明在一天,香火就不断!”
钟进卫听着崇祯皇帝说话时,已转了身子过来。
此时听完之后,他深深地再次躬身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陛下仁慈,臣为陛下,为大明,战死沙场也心甘情愿。”
温体仁接着也拜了下去:“陛下真乃千古仁君!”
梁廷栋也只是觉得此事没有先例,死得又只是士卒而已,才有那一说。
他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那日在校场上,那些响应他的号召而站出来的人,在当时就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对比更多的那些不愿加入死营的士卒,崇祯皇帝的感觉很是强烈,他太需要这种能为他,为大明效死命的士卒了。
崇祯皇帝给钟进卫表态之后,就转向温体仁道:“温卿,你来筹备此事,就在午门选址建一个,让大明官员进出紫禁城的时候都能看到。警醒他们,努力为朕办事,为大明办事的人,不止是他们而已。”
“陛下,还请示下这英烈祠堂的规格。”温体仁躬身请示道。
朝廷对一些值得宣传事迹的百姓是有表彰的,比如贞洁牌坊,育子有方的嘉奖,还有年初在昌黎保卫战中被封为拽梯君得以立祠的事。
可像中兴侯建议的这么大范围为战死将士立祠堂,按照崇祯皇帝所言还要建在午门,就无从参考了,因此温体仁才不得不请示。
崇祯皇帝一听,看了钟进卫一眼,想了一会后道:“既然要建,就不能太小了。平时可受百姓祭拜,重大节日则由朕亲自去祭奠为大明而死的将士。”
钟进卫听得点点头,这好啊!比那啥纪念碑强多了,不过貌似和那岛国的啥差不多了。
谁知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温体仁和梁廷栋就齐齐反对:“陛下,万万不可。”
崇祯皇帝的脸色一沉,不高兴地道:“有何不可?”
温体仁和梁廷栋互相看看,最后还是温体仁回答道:“陛下以九五之尊往太庙祭奠是大明最高规格的仪式,如若陛下也同样前往这英烈祠堂祭奠,岂不是把英烈祠堂和太庙等同起来,这让大明历代先帝和勋贵王公情何以堪?”
钟进卫听温体仁的理由,说到底还是死者的身份问题。他们不反对建英烈祠堂,但坚决反对把英烈祠堂拔高到和大明皇帝、开国元勋等同的待遇。
这一点上,他倒是可以理解他们这些古人的想法,自己现在要是和他们争什么人人平等的话,那就是自己脑残了。
崇祯皇帝也是一时激动,没想那么多才有此一说,经温体仁提醒后,他退了一步道:“如此就让礼部负责此事可好?”
这英烈祠堂既然是朝廷出面建的,规格也不能太低,但也要低于太庙的规格才行,崇祯皇帝说得让礼部出面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折中法子。
签于崇祯皇帝之前强力表达这英烈祠堂要起榜样意愿的说法,温体仁便不再争辩,就这么办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事在执行的时候,又遇到了阻力。
很多文臣以诸如建午门必经之地影响皇城威严,影响午门举行的国家大典等等理由,最终把忠烈祠堂建到了午门一角。
但让那些文臣也没想到的是,忠烈祠堂的香火及其旺盛,每天上香的百姓都需排队。
因为钟进卫的提议,也因为是明末这个特殊的时期,更因为崇祯皇帝的经历和志向,出现了一个祭奠大明英烈的祠堂。
这祠堂的出现,深深地刺激了大明军队的敢战之心。在随后的岁月中,有越来越多为大明的强盛为付出生命的士卒和将领等不够配享太庙的人得以进入这个英烈祠堂,享大明之香火。
除了钟进卫之外,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英烈祠堂在几百年后,最终还是和大明的太庙合并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登莱战报
钟进卫见自己的建议被崇祯皇帝采纳,并安排了下去,心中一阵激动。
过了好一会后,他才平复了心情,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之前令登莱巡抚出兵支援锦州前线。现在既然建虏已退了回去,一则其战略目的已达到,二则建虏兵力收缩回去,必然会增加登莱一线的压力。登莱巡抚才到任不久,还需一个熟悉训练军队的过程,不如派人前去通知下,免得他们遇到优势建虏而损失惨重。”
崇祯皇帝点点头,钟师傅说得有道理,卢象升过去确实没多久,之前的旨意也只是希望他的骚扰能逼退锦州的建虏而已,现在已经达成目的,自然就没必要继续打下去了。
于是,他就回答钟进卫道:“就依钟师傅所奏。”
崇祯皇帝刚要传旨派人之时,殿外又传来动静。声音渐渐清晰起来:“登莱捷报,斩杀建虏四百四十六名,烧建虏粮草无数。”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都听清楚了,不由得一个个都露出一脸喜气。
兵部尚书梁廷栋当即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锦州退兵,必然是登莱把建虏打疼了。”
崇祯皇帝笑着点点头,不用他说,大家应该都已猜出来了。
报捷的使者很快就进入了文华殿,跪倒在地向崇祯皇帝再次报捷。
一边有眼力的内侍早已等候在一边,当即取来捷报,献给崇祯皇帝。
钟进卫和温体仁以及梁廷栋都看着崇祯皇帝在看捷报,等着听具体的战况。心里想着卢象升刚到登莱才没多久,竟然打了一个大胜仗,真是让人意外。
不过梁廷栋等着等着忽然又开始担心起来,他想起来之前的时候,登莱巡抚说是要入朝作战,不会是把朝鲜人的头颅当建虏的来算了吧?
但他注意观察崇祯皇帝的脸色时,好像觉得自己的想法又不像,因为崇祯皇帝脸上的喜气是越来越浓,那嘴都要笑得裂开了。
忽然,崇祯皇帝“啪”地一声,把奏章一合,对看着自己的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你推荐的这个卢象升还真是厉害。当初在清水明月关的时候,他擒获奴酋,朕还觉得是运气。但现在他在登莱又取得了一个大胜,真乃朝廷之栋梁也!”
听崇祯皇帝这么称赞卢象升,底下三人就更是想看具体的战报了。
钟进卫先拿到内侍转送过来的奏章,马上就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
原来卢象升当日得到刘兴治的汇报后,原本是打算率军前往朝鲜境内,由逃到东江的朝鲜人为向导,准备狠狠地给四处搜粮的建虏一个打击。
可没想刚到皮岛的当天夜里,又有朝鲜人逃到皮岛,并带去了一个消息,说是建虏把在朝鲜征集到的粮食装了很多辆大车,刚出发回辽东。
卢象升原本就推断出辽东建虏缺粮,听到这么一个消息,怎么都不会放过。
他在问清楚护送粮草的兵力只有五百建虏和一千朝鲜步军后,便当机立断,率军改变了主攻方向。
他一边先派出各岛的明军去骚扰迷惑建虏,一边则从海路前去追赶建虏运粮车。
在派出的夜不收侦察到建虏车队的踪迹后,卢象升就决定一网打尽。
理由有两个,第一,护粮队伍中有战力的只有五百建虏而已,另外那一千朝鲜步军,建虏把他当苦力,明军当他不存在。
第二,如果能把这批粮食在半路给劫了回来,不但能让建虏更缺粮,还能解决登莱的粮食问题,不至于那么窘迫。
因此,卢象升一边命令阎应元率领船队沿着鸭绿江往上接应,一边命令祖大乐和自己临敌时看旗号两边包抄敌军,力争全歼。只有这样,才有时间把粮食抢运到鸭绿江边。
为此,卢象升不惜损耗马力直追建虏运粮车队。
虽然最终追上的地方,离建虏驻兵所在的凤凰城近了点,但好歹还是追上了。
此战利于速战速决,但追赶建虏的骑军能不能完成此任务,卢象升有点担心。
因为骑军中的一部分是他的标营,大部分是之前他带去京师勤王的民壮。虽然经历了清水明月关一战,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可这追击战毕竟和以前不一样,面对的建虏也不是上次那种疲惫至极,连夜逃跑的建虏可比。
剩下的骑军则都是关宁骑军,虽然装备不错,但其在野外面对建虏的战绩实在太差,甚至在京畿之战中还被疲惫至极的建虏给打得落花流水。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卢象升给祖大乐下了严令,包围建虏运粮车队后,务必不能让建虏逃走一骑。
而后他自己亲自冲阵主攻,打掉建虏的顽抗主力,撕开建虏的缺口。
也因此,他不管是在追击过程中,还是在厮杀的时候,都冲在第一线。
但最终却还是功亏一篑,从祖大乐的防线上被跑了五十多个建虏。
凤凰城的建虏在得到消息后,肯定会疯狂反扑。明军在之前已经耗尽了大半的马力,如果不当机立断烧掉粮食而徒手跑路的话,可能就来不及撤到鸭绿江了。
在要粮食还是要这支骑军的选择下,卢象升选择了骑军。
当阎应元的船载着骑军离开岸边时,建虏就追到了,不过只能干瞪眼骂骂人而已。
卢象升以祖大乐作战不力,其统领士卒违反军纪为由,把他的副将降为参将,仍任原职戴罪立功。
另外也上报了一批此次战事立功的人员名单,其中赫然有多名流放到登莱的农民军首领。其中以张献忠最为突出,杀掉的建虏最多。
温体仁在钟进卫看完后,也看了奏章,一边传给梁廷栋一边叹道:“真是可惜了那些粮食!”
他是首辅,民事上操心操力的不少,对各地的粮食情况也有个数。那么多粮食要是被卢象升成功截获的话,至少登莱的粮食在短时间内就不用操心了。
崇祯皇帝刚才只顾着高兴,听温体仁这么一叹,也想了起来。他一拍御桌说道:“待验过首级之后,内阁同兵部会商,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朕另赐登莱巡抚尚方宝剑一枚,三品以下武官可先斩后奏。”
温体仁知道崇祯皇帝因为那祖大乐作战不力,而决定给卢象升更大权力,以便众将慑服,不敢不尽心听令。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处理事情,想着登莱一事,联想刚之前的事情。
忽然又多了一个主意,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如让登莱把首级尽快运来京师,和死营献俘一起,给那些蒙古人多一个震撼如何?”
“哈哈,好,钟师傅言之有理,就照这么做吧。”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京师就为这个事情忙碌起来。各项环节都要安排好,以便后面有关修路的事情能顺利开展。
第四百六十八章死营凯旋
死营即将凯旋而归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这让那些有亲人死于蒙古鞑子之手的京师百姓为之拍手称快。
京师酒楼的生意跟着好了不少,因为很多百姓都会去喝个酒庆祝一下,同时也为死营能安然归来而高兴。
有关死营征战草原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得被想象出来,特别是千里走单骑,智擒达尔罕王的故事,更是受欢迎。
什么,千里走单骑说错了?那是你的理解有问题,这里的单骑乃是单独一支骑军的意思。
什么,你不知道达尔罕王?没关系,马上就有人会给你八卦达尔罕王是谁。
在这些八卦声中,登莱捷报反而不怎么受京师百姓关注。
京师百姓都在期盼着死营凯旋的那一天,准备前去一瞻死营将士的风采。
就这么过了几天后,张家口方面过来的蒙古使者先到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大明朝廷上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势,热情地招待了以额哲为首,四子部落首领伊尔扎木为辅的使者团。
但崇祯皇帝并没有在他们一来时就接见他们,而是安排这些使者由大明鸿胪寺官员陪同,游览大明的繁华,增加他们对互市的向往,并不小心让他们听听京师的舆论。
这些蒙古人对于死营之事比京师百姓知道的清楚,对那支搅得蒙古东部草原天翻地覆的死营有点敬畏,但却不吃惊。
他们反而对登莱明军竟然斩杀建虏正蓝旗四百多名,其中还有一个甲喇额真一事反而吃惊不少。
在他们的眼里,建虏的战力一直是他们所惧怕的。没想现在大明对建虏的胜仗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