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要是在某一方面太突出了,太出众了,就难免面临着一个威胁——捧杀!
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实际上就是被“捧杀”的。

卫玠处于那种千人爱、万人棒的环境里,大约有两种“死法”:一是像
上述那样死,是郁悒压抑而死,肉体和灵魂俱亡;另一种“死法”是,被周
围的人捧得飘飘然也,自持貌美无双。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无
所用心。肉体虽尚存在,但精神却已死去了,如同行尸走肉。总之,有那么
多人有意无意地在捧他,很难避免“捧杀”的结局。

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早慧儿童,在年龄很小的时
候,就在某个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能。比如,早期智力开发得好,富有成效,
智力发达,聪明过人,识字早,识字多,文章诗歌写得好,毛笔字写得好,


画儿画得好,钢琴弹得好,在比赛中获奖,金榜题名,名扬四海,等等。这
类孩子,很有潜力,若能加以科学地培养和训练,大有成才之希望。应当说,
这对家庭、家长,对国家、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家长为之高兴,社会给以
肯定、赞扬、奖励,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令人担心的是,孩子刚取得了一些成绩,仅仅是初露头角,就冠之以“神
童”、“奇童”、“天才儿童”、“小书法家”、“小画家”、“小作家”、
“小诗人”等等,一顶顶桂冠戴在他们的头上,简直是高帽满天飞!今天出
席这个表彰会,明天又是什么发奖会,后天又是到电视台表演,所到之处全
是掌声、赞扬声、鲜花、奖品、奖杯、奖金。。使幼小的孩子生活在满足、
激动、荣誉之中。

应当承认,人们这样做的本意一般说都是好的,动机是鼓励他们继续上
进,但要设法使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分寸,掌
握尺度,努力做到恰如其分。不肯定他们的成绩,压制他们,不好;过分地
夸赞,无限地吹捧,也会产生负作用。这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的道理。古今中外,孩子给“捧杀”在摇篮里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中国古
代曾经出现过不少的“神童”或“奇童”,有的记忆力极强,“过目不忘”;
有的思维敏捷,言语机智;有的遇事有胆、有识、有谋;有的善于赋诗写文
章,等等,从小就表现出了特殊的禀赋和非凡的才能。但是,遗憾得很,据
记载最后成才者却是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非常普遍的原因,就是被“捧杀”。宋朝方仲永就是
一例,他5 岁能赋诗,到十二三岁,再让他作诗,就“不能称前时之闻”,
到20 岁时,就完全“泯然众人矣”。还有曾经名噪一时的蔡伯郗,3 岁时便
被举为“神童”。当时的皇帝宋真宗都特别喜爱他,曾亲自赐诗给他:“七
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圣时”,并授予“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像他这
样的不能说不“神”吧,可他终生却是一无建树,连生活自立能力都没有,
靠向皇帝讨恩赏活了80 多岁。后世人叹之曰:“碌碌元为,乞食终生,三岁
之‘神’安何在?”

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不论是对压抑、打击,还是
对过誉、吹捧,都是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的。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具有特殊禀
赋和非凡才能的孩子,还能够经得起过誉、吹捧的考验,头脑还比较清醒;
有的则开始流露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盛气凌人、固步自封、
不求上进的思想苗头,心灵上受到了污染,荣誉成为他们进步的桎梏。对于
他们的发展前途,令家长和老师产生了忧虑,这恐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后果。

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尚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加强教育,还是可
以逐步克服那些错误思想苗头,得以继续健康成长的。使人害怕的,并不是
这些孩子的思想苗头,而是一些做父母的所做所为。有的孩子还没有怎么样,
父母却先飘飘然起来,就像宋朝方仲永的父亲那样。即或是孩子思想上产生
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只要做父母的头脑清醒,那么,孩子还是可以健康成长
的。关键还是父母。

19 世纪著名学者卡尔·威特的父亲,在小威特初露才华时,头脑就特别
的清醒。小威特当时智慧超人,但父亲却非常忌讳别人称他儿子为“神童”,
他自己也从不当面夸奖儿子。有一次,一位督学慕名而来,想考一考小威特。
老威特同意了,但约定一条:“不管考得怎么样,决不要当面称道我的儿子。”
考试时,督学故意出了一些数学难题。然而,小威特解答得非常顺利,督学


大为吃惊,禁不住脱口夸赞道:“唉呀!他简直超过了我们的学者!”老威
特一听、赶快纠正说:“哪里,哪里。由于儿子这半年在学校里听数学课,
所以还记得。”督学接着又出了一道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考虑了三天好不
容易做出来的”一道题。只用了一杯茶的工夫,小威特又解出来了。督学完
全忘记了当初的约定,激动地向老威特祝贺道:“我应该说,你儿子胜过了
欧拉!”老威特更不高兴了,在桌子下面狠很地掐了一下督学的手,脸色严
峻他说:“瞎鸟有时也能拣到豆粒,他这也是偶然的。”

就是这样,小威特在清醒的父亲的教育和引导下,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
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他9 岁考上莱比锡大学,不满16 岁就被授予数
学博士学位,18 岁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柏林大学教授。

老威特对小威特的态度,很值得那些才华初露的孩子们的父母效法,家
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最初塑造孩子人格的雕塑师。“打铁先得自身硬”,
“课子课孙先课己。”要有效地避免那些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该了们“夭折”,
不使他们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做父母的应当加强自身修养,在任何时
候都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独生子女是难于成材吗?——谈正确看待独生子女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舆论,说独生子女难管、难教、难于成材。人们还
常常引用一些俗语,如“独柴难烧”,“独苗难养”、“独树难栽”等等,
来说明教育独生子女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还有人说,独生子女身上普遍患
了一种疾病,叫做“四二一综合症”,而且说有“蔓延之势”。一时间,使
许多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发展前途丧失了信心。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父母以至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绝无仅有”
的一个身上,自然对他(她)的期望很高,希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该子能不能成材,直
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兴衰,不允许付出失败的代价。而当前的独生子女中,
也确有一些孩子的身上毛病比较多,诸如任性、懒惰、独占欲强、不知道关
心体贴别人、不能与别人很好地相处等。这与家长的期望,形成了很大的反
差,家长对独生子女发展前途的担心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上述若干毛病、缺点,并不是独生子女所独
有,在一些非独生子女身上,照样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有的有过之而无不
及。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一些毛病和缺点,并不是他们先天就有,而主要是
家庭环境,特别是家长的教育和影响造成的。那些毛病和缺点,都可以在家
长的身上找到痕迹,在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找到根源。比如,任性
往往是家长过于娇惯、溺爱、迁就、放任造成的;懒惰往往是家长对孩子过
分地照料而养成的;独占欲比较强,完全是家长心目中就没有别人,只有孩
子一个人所造成的;而孩子不关心别人,不能与别人很好地相处,则主要是
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摆得过高造成的。一家人全都以孩子为中心,围着他转,
恭维着他,让着他,你说他还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吗?当然,这些毛病和缺点,
并不是所有独生子女身上都存在。

我曾经问过许多的中小学教师,他们说在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不
少是独生子女。至于有人说独生子女难以成材,其实这并不是事实。古今中


外,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独生子女,大有人在。比如,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
顿,中国古代的儒学大师孟轲,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等,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仅成了材,而且还
是不可多得的大材。

一个人能不能成材,关键不在于是否独生,而主要在于所受到的教育,
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抓好了,有利于人一生的成长。不管是独
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有可能成材,当然也都有可能成为平平庸庸的
人。许多的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那种对独生子女的前途所侍的悲观的态度,
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人们反映有些独生子女的身上毛病和缺点多一些,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
有很好地掌握教育独生子女的规律,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有很
大的盲目性,缺乏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独生子女所处的
生活环境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们必须看到,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孩子在家庭
中得到的爱比较充分;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比较优越,物质生活水
平比较高;家庭中未成年人比较少。家长的家务劳动负担比较轻,家长可以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开发孩子的智力上下更大的功夫;家长对孩子的期
望比较高,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动力,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家长对
孩子的教育也更用心。当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也有不利的因素,比如,孩
子容易被家长娇惯溺爱、迁就放任;文化学习要求高,但对于品德方面的要
求比较低;家庭里缺少同龄人,没有一个儿童的世界,既不利于他们合作、
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时由于缺少“比照者”,教育、激励的难度也大一
些等等。但是,这些不利的因素,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只要家长不陷于盲目,
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消极因素是完全可以转
化为有利因素的。

独生子女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应该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有意识地
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娇惯溺爱。家长必须明白,“严是爱,惯是害,
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爱孩子,可以理解,但注意不要把他们的地位摆得
过高,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家庭卫的“特等公民”。要让他们过平常人的生活,
不要让他们生活在太”理想化”的环境中。第二,对孩子应当有一定的要求,
没有要求,不能激发孩子奋发向上;但期望过高,孩子经过努力也达不到家
长的要求,会使他们丧失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第三,要早一点让孩子加入社
会群体,即使有人照顾、看管,家长也要把他们送到托儿所、幼儿园;平时
注意让孩子多与其他家庭的孩子接触,不要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门内。

现在的孩子是21 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肩上的担子很
重。每个家庭,都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材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
信心,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

初中学生是那么“危险”吗?——淡纠正对初中生的偏见

提到初中生,人们在口头上也承认,他们朝气蓬勃,正处在人生旅途中
的“黄金时代”,是发展的“最佳期”。然而,在谈到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
时,一些理论工作者往往这样概括:“危险期”,“问题期”,”多事之秋”,


“动荡不安的岁月”,“难以把握的时期”,”让人操心劳神的阶段”,等
等。

家长和教师每天所接触的是具体的初中生,他们所反映的情况也往往是
不听话、犟嘴、顶撞、散漫无纪津性、不懂事、早恋、喜怒无常、惹是生非,
等等。在一些家长和教师眼里,似乎初中生问题重重,一无是处。于是,紧
张、担心、害怕,生怕哪天给你”捅漏子”、“惹麻烦”、“闯祸”。有的
人,甚至一提到初中生就有点“谈虎色变”、“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好像
初中生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让家长或教师难堪、付出代价的蠢事来。在这种心
态下,家长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初中生的时候,就出现了以下的种种做法:

每天都是千叮咛万嘱咐,絮絮叨叨,罗哩罗嗦。不厌其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