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任性的毛病给“治”过来。其实,不见得能如愿以偿。对已经养成任性
毛病的孩子,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可能会在一时一事上起点作用,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有的孩子的任性,是家长迁就放任给“引发”出来
的,有的则是家长跟孩子“叫劲”给“激发”出来的。家长跟任性的孩子“叫
劲”,很可能成为对孩子的一种“暗示”,使得孩子更加任性。不仅如此,
家长运用自己的权威,强行征服孩子,孩子的思想没有被打通,情绪没有被
调整过来,屡屡被家长的强权所压制,弄不好还会发生心理疾病。我认为,


最好不用这种方式方法。

儿童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不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对象
或活动上。由于另外的刺激或条件的影响,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
对象或活动上去。当孩子的任性发作时,道理讲不通,说也说不服,家长可
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或兴趣,以另外的对象或活动引诱他,吸引他,来满足孩
子另外的需要和欲望。等他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另谋教育机会再进行说服
教育。比如,家长带孩子到了商店,在玩具柜台前,他是见什么就要买什么。
你不想给他买,或是没有带足钱,不能买。孩子不干,赖在那里不走,甚至
躺在地上打滚、撒泼。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你打他,他会当着众人的面有
恃无恐地给你闹个没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方法。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闹,你看人家叔叔、阿姨、小朋友都
笑话你了。”或者说:“你看你的衣服给弄脏了,明天怎么上幼儿园呢?”
或者说:“妈妈今天钱带得不够,下星期咱们再买好吗?”这样,就很可能
诱导孩子放弃原来的要求。事后回到家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教育,效果会好一
些。

孩子任性的毛病,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要纠正任性的毛病,家长也不能
指望一次就给“治”过来,要准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然,最好是从孩子
小时候就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

谨防“富贵病”——谈娇生惯养的危害

1078 年,宋神宗的姐姐长公主的小女儿病了。长公主派人请遍了京都的
名医,用遍了各种各样的贵重药品,女儿的病还是不见好,可把一家人给急
坏了。

正在这时候,听人说山东有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叫钱乙,擅长治疗小儿
的疑难病症。长公主立即派人火速赶到山东,把钱乙请到了汴京。

钱乙到了长公主的府邸,未加休息就急忙给病儿看病。看到孩子身体虚
弱、脸色枯黄,原以为是得了什么大病,当他检查完以后,紧张的神情变得
轻松起来。“是得的什么病?还有救吗?”长公主迫不及待地追问。钱乙微
微一笑,坦率地对长公主说:“请公主恕我直言,这孩子没有什么大病,不
用着急。她得的这种病,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完全是因为您对孩子太
娇惯了。”

长公主喜欢他的直率,便向他请教:“孩子的病,究竟是怎么得的呢?”

钱乙说:“你的孩子,是平时吃的油腻食品太多了,脾胃阻滞,消化不
良,不思饮食;穿得也过于暖了,缺少活动锻炼,弱不禁风,难御风寒。因
此,身体瘦弱,脸色枯黄。这种病要治好很容易,但今后如果不加注意,即
或是这次把她的病给治好了,以后有可能还会再犯的。”

长公主听了钱乙的话,越发信任他。于是,问他今后应该怎么办才好?

钱乙说:“常言说:小儿无冻饿之患,而有饱暖之灾。若要小儿安,须
带三分饥和寒。小孩子饮食次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吃得太饱,以免伤及脾胃。
穿衣服最好轻薄一些,不要穿得太厚太暖,让她多到户外游戏活动,这样可
以活动筋骨、畅通血气,体格就会变得壮实。”

孩子吃了钱乙给开的药,不久便好了。长公主按照钱乙的嘱咐教养女儿,
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壮。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饥则死”;“人生于温”,“寒则死”。
“饱”和“暖”是人生存最起码的条件。然而,过“饱”、过“暖”,超过
了人体的正常需要,就要出现负作用。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吃不饱,
穿不暖,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吃得太饱,穿得太暖,同样电会对身体健
康有害。

古代的长公主不懂得这个道理,让孩子吃得过多、过饱,穿得过厚、过
暖,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门之内养尊处优。她以为,这样做是对宝贝女儿的关
心和爱护,其实恰恰是害了孩子,把女儿养得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
瘦、弱不禁风。

古人还说过,小儿得病,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受害于“天时”,也就
是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孩子适应能力差所致;二是受害于“庸医”,生病
遇上了“二把刀”的大夫,孩子病越治越严重;三是受害于“父母”,就是
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娇生惯养是孩子致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过去的长公
主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今天不也是有许多的父母还在“重蹈”长公
主的“覆辙”吗?

就说今天的独生子女,家里的条件也许都是不错的。虽然说不能跟长公
主家相比,但在家里往往过的是“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做父母的,
做爷爷奶奶的,往往把孩子看成是“心肝宝贝”。尽管现在的独生子女亨受
着“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呢?有的是表面看起来
白白胖胖的,水灵灵的,可一阵风就会把他给吹得感冒发烧;有的每天是营
养品、保健品不断,“伙食标准”比家里其他成员都高,可却是面黄肌瘦,
长得像个“黄豆芽”似的。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富贵
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就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爱得太过分了。家长
对孩子的“养”,完全陷入感情用事的漩涡,而不是按规津办事。

对孩子娇生惯养,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在他们的思想品德
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孟子说过:“凶岁子弟多暴,富岁子弟多赖(即懒惰)。”
意思是说,遇上灾荒年头,孩子们容易产生暴行;丰收的年头,孩子们容易
变得懒惰。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生活环
境相当的优越,有许多孩子被家长惯得很懒惰,在生活上吃不得苦,在学习
上也是怕苦怕累怕难。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家长的娇懒溺爱。使孩子们变
得既“娇”又“骄”。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的活,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家庭
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因为到21 世纪,我们的独生子女就要走上
社会,他们要承担起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
身心健康。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并且当了国家的主人,可以说
我们是既“富”也“贵”了,但要高度警惕,可别让我们的孩子们都得了“富
贵病”。

警车开道为哪般?——谈生存能力的培养

江南某省城宽阔的大街上,大清早就停放着一辆威严的警车和一辆豪华
的大轿车。警车上坐着警察,可轿车里坐着的却不是犯人,而是佩带着红领
巾的少先队员。轿车周围簇拥着黑压压一大群前来送行的人,男女老幼约有
上百人。只见车下的人一个劲儿地往车上递送大包小包的各式各样的食品,


同时还喋喋不休地千叮咛万嘱咐:“别到处乱跑。”“不要喝生水,别吃不
干净的东西。”“水杯、饭碗使自己的,不要使老乡的。”“睡觉盖好被子,
别着凉。”“晚上上厕所带好手电筒”。。

警车拉着警笛、闪着警灯开动了,直到消失在大街的尽头,送行的人们
仍旧站在原地,眼含热泪,眼巴巴望着车去的方向,那神情颇为“悲壮”,
像是生离死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该省城某单位组织的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省城挑选20
名小学生,到边远山区生活学习一周时间;同时,从边远山区挑选20 名小学
生,到省城生活学习一周时间,即进行短期的“易地留学”。城乡的学生分
别住在对方学生的家里,到对方的小学学习。组织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城
里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农村比较艰苦的生活,看看农村孩子生
活学习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增强社会责
任感,树立为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思想。
让农村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大城市的生活,看一看城市孩子生活学习的条
件,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而发奋学习的思想。

应当说,这是一项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一听说搞这样的教育活动,不
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农村孩子的家
长想,能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走出山沟,到大城市开开眼界,那是求之不得
的事。被批准参加这次活动的农村孩子的家长,都嘱咐孩子到城里住在小朋
友家里,要帮叔叔阿姨多干家务活,尽量少给人家添麻烦,要好好向城里的
小朋友们学习。

而城里孩子的家长,却是另外一种态度。这次挑选下乡的孩子,都是六
年级小学生。家长多数都不太情愿,顾虑重重:有的怕孩子生病,受不了山
区生活那份罪;有的怕耽误孩子的文化学习;也有的怕出什么危险意外。。
可孩子们却都愿意去。学校又都是挑选的优秀学生,家长不好阻拦。但在孩
子们临出发前的家长会议上,家长们经过讨论酝酿,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
要求:孩子们可以去,但必须得有警车开道;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让孩子们
去。组织者认为这种要求太过分了,极力劝说家长。但家长们还是坚持他们
的意见,一点儿也不肯让步。没办法,组织者只好按家长的要求办。于是,
便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那种情景。

看到那种情景的人,无不感叹他说:“现在的孩子,养得也太娇了。将
来他们怎么能独立生存呢?”恐怕读者也会有同感。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
天。孩子们长大了,都要离开家庭、父母,走上社会,独立生活,生活当中
他们必须具备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不仅难以生存,更何
谈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要以为一个人只要有知识,就可以成就
事业,必须还要有自信心和自强心。而自信心和自强心,首先来自独立生存
和生活的能力。试想,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庭、父母的保护和照料,就不能生
存,就寸步难行,他怎么会有自信心和自强心呢!

现在,许多做父母的,特别是城里孩子的父母,很不重视孩子吃苦精神
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尽
情地享受,一点点困难和磨难,也舍不得让孩子承受。致使有的孩子到了中
学、甚至到了大学,离开了家庭、父母都不会独立生活,处处表现出软弱、


怯懦、萎缩、无能,害怕吃苦,惧怕困难。像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和作为呢?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处都充满了竞争。“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缺乏独立生存
和生活的能力,是无法适应的。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可能站得住脚。

说到这里,不由得使人想起我国东邻日本。日本的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
视培养、锻炼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他们不仅经常组织城里的孩子
到本国偏僻的山区或无人岛“留学”,锻炼生存能力,甚至还由家长自己出
资,飘洋过海,送孩子到中国内蒙古大青山草原做“生存旅行”锻炼。人们
还都记得,就在1992 年暑假,日本有77 名11—16 岁的孩子来到内蒙古大草
原,每人身背20 公斤的背包,每天步行20 公里。每天3 顿饭,从挖坑、砌
灶、埋锅、检柴,到做饭做菜,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晚上在野外宿营,
还要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支帐篷、挖厕所。路上,有个日本孩子感冒发烧,随
行的中国辅导员建议让那孩子离开步行的队伍,直接乘车先去目的地。带队
的日本老师却不同意。他说:”这孩子现在虽然有病,但更重要的是意志力
的问题。”中国辅导员说:“怕万一出了事,不好跟家长交待。”日本老师
却说:“如果让这孩子半途而废,回到日本后,更不好向家长交待。即使万
一真的出了一点点事,相信家长也是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