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一路想着苦笑了下,正准备起身去给任怀航书记汇报。陈阳进来了,说省里打电话来,江跃进又到省里上访去了,现在正在省委接待室。程一路摇了摇头,说打电话给冯军,让他叫人到省里去把人领回来。
陈阳刚走,电话响了,是任怀航书记。程一路说:“我正要向您汇报。”任怀航说:“处理好了就行,另外,我考虑针对这种情况,不能出一个处理一个,要有规范性的文件。我们以前搞过优化投资环境的规定,但是不充分,现在看来还有不足。请你亲自牵头,对优化环境的文件再进行修改,政策一定要放宽,条件一定要优惠,关键是让人来到南州,心情舒畅,办事顺心。”
程一路等任怀航说完,就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确实要有一个规范性文件。我立即组织人按照您的意思进行修改。”
程一路马上让陈阳把原来出台的《中共南州市委关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意见》找了出来,这个文件一共十八条,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税收、管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南州市招商引资的政策。应该说,这个文件上的政策也已经十分优惠了,大大超过了对本地投资者的优惠。看到这儿,程一路想到前不久看到一个资料,说中国的企业到外国,外国人给中国人普遍国民待遇,认为已经很好了。而外国企业到了中国,中国给的不是普遍国民待遇,而是超级国民待遇。他们享受的政策,远远优惠于本土企业。这样,外企进入中国,一开始就是不在一个竞争起跑线上,国企除了失败,还有什么竞争力呢?许多国企为此感叹:我们现在是打死儿子招女婿。缩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也是一样。对外来企业的政策优惠于本地企业,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本土企业不断外迁、外地企业不断进入的格局。
任怀航书记的意思,程一路当然明白。他想来想去,只有在第六章中可以加上一段。但是,他并没有加,而是喊来了马洪涛,让马洪涛拿过去加。
不一会儿,马洪涛就过来了,程一路一看文件上加了一条:“今后,凡在我市活动的外商和经营业主,应予重点保护。其所有行为,只要不违犯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不得以任何名目,干涉其人身自由。”
看得出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政研室的一班笔杆子们下了功夫,用词模糊,但却起到了点到为止、心照不宣的作用。但是,程一路还是皱了皱眉,他觉得就这样显然很难让任怀航书记满意。他抬头对马洪涛说:“意思是这意思,但是,这种说法不妥。是不是再直接再稳妥一些?”
“那……”马洪涛有点为难,程一路就说:“你看这样好不好?就从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入手。在中间提一段:大力营造外来投资者宾至如归的感觉,增强外来投资者在南州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温暖感。公安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保障外来投资者人身利益和行动自由,坚决打击侵扰投资者行为。”
“这样好,还是秘书长看得准。”马洪涛脸上堆着笑。
程一路也笑笑,马洪涛说:“那我拿去打印了。”然后出了门。程一路起身走到窗子前,活动了一下身子骨,他看见樟树上停着一只小鸟,青色的,很小,一动不动,好像正静静地享受着樟树的清香。程一路不忍心打扰它,就悄悄地退回来了。
关于李仁和关鹏的任命都已经发文了,王士达市长虽然为此窝着火,甚至从会议室里跑走,但是事后好像也没说什么。叶开有一次在车上对程一路突然来了一句:王士达市长告到省里去了。程一路只是笑笑。他不相信这个传言。作为一市之长,如果就这样的一件干部任命的事告到省里,不仅没有好处,只会落下笑柄。而且,整个会议的程序是合法的,整个过程也是透明的。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无条件服从。王士达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市长,不会不知道这条纪律。
下午,程一路和方浩然一道到南州禅寺。这是一个多月前,方浩然就约定了的。南州禅寺是南州市现存最大的寺庙,离市区五公里,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南屏山脚下。车子到禅寺时,方浩然的车子已经停在那里了。程一路赶紧下车,寺里的一个小尼出来迎接,向程一路作了个揖。程一路看这小尼眉清目秀,年龄也不过二十来岁,心里想:什么事让这么一个正当年的孩子出家了呢?可见世事无常,难以说定。
刚进寺门,明心大和尚就出来了,老远就打哈哈。他与程一路相识。方浩然也出来,大家就先绕着寺转了一圈。明心一一介绍那里那里是新近又修了的,什么什么是新近刚刚添置的。就这些话,其实也就是今天程一路他们来的目的,关键是要为南州禅寺争取一些资金。回到大殿,大家就围桌坐下,明心说:“今天小寺真的蓬荜生辉,来了方主席和秘书长两位尊贵的施主。小寺虽说这些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下,弘扬佛法,香客日众。但经堂年久失修,已经不成样子。还请两位多多支持,也算是积德弘佛,图报苍生。”
方浩然哈哈一笑:“人说和尚不会打逛语,我看不仅会,还会得很哪。一路,你看……”
程一路也哈哈着:“我是跟方主席来的,主席说吧!”
方浩然看着明心,过一会儿才说:“按说我们说了也不能算。我们都是没有多少钱的人。特别是我,要退下来了。退之前,就积个德吧。这样,我们回去给政府提个建议,一路秘书长也在怀航书记面前吹吹风。虽说解决不了多大问题,但补补贴贴总还可以的。一路,你看怎么样?”
“当然行。”程一路痛快地答道。
明心自然也很高兴,一个劲地说感谢。这明心大和尚有些来头,他的身世在南州是个谜。有人说他是某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高才生,后来看破红尘,笃志向佛的;也有人说他早些年是中国某件大事件的参与者,他的集团的最高人物后来摔死在蒙古,他当时侥幸逃脱,遁入寺庙,隐姓埋名,一直到今天;还有人说他一直生长在寺庙,从小在香火中长大。凡此种种,越传越神,南州禅寺的香火也就越来越旺。上一届政协拟提名明心做政协常委,但被他坚决拒绝了。也没有解释,只是说出家人以事佛为念,不理世事。这就更增加了他的神秘。
程一路以前就接触过明心,也有过几次交谈。他不喜欢刨根问底,只关注现时的明心,这让明心大和尚感到欣慰。明心话语不多,却字字能入人心。大家谈着谈着,就谈到了佛法。方浩然直直地说:“人生天定,以前主席他老人家在时,说人定胜天。我就不信,人要是能胜天,那不得了!不过,人心如天,倒是不假,我虽然不懂佛,但知道佛是教人向善的。这是好事。”
明心望着方浩然,等他说完,才说:“方主席所言极是。佛不问红尘中事,我也不懂。但佛心向善,教人从善,德莫大焉。”
程一路也跟着笑道:“有人说佛是空的,其实最空的,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就是太满了,欲望太多……”
“善哉!欲望太多,人生则满,心地不静,万恶俱生。”明心合掌道。
程一路听着,突然感到心头动了一下,整个南州禅寺也在下午的天光中,陷入沉静了。
15
秋浩月来南州了。
秋浩月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组织部长很少下来,秋浩月上一次来南州,好像快两年了。那时,程一路刚刚到市委这边来任职。
任怀航书记高度重视秋部长的到来,专门召开会议,明确接待工作由程一路秘书长直接负责。秋部长此行,虽说名义上是调查南州的基层组织建设,但大家都知道,这跟上一次到南州的考察不成功有关,也跟南州干部下一步的走向有关。
在秋浩月来之前,程一路陪同常振兴副书记到秋部长要调研的点上去看了看。点选在桐山县的青树村。这是一个老典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是全国学大寨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历届市委书记的联系点。这里基础好,关键是干部素质高,政治敏感性强。老百姓也是很有觉悟,不会像一些地方一样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失控局面。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常振兴和程一路最为关注的。
好在村里的干部一点都不慌,这个村这些年来不知接待过多少来调研的各级干部。村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经济发展,因为是市委书记的点,要项目有项目,要资金有资金,看起来也红红火火,一派繁荣。村支书鲁小宝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市委交待的任务。桐山县委书记方良华也一再说:请市委放心,一定会让秋部长满意的。
常振兴说:“当然要满意,不仅要满意,还要有新意。”
方良华就问:“新意?对啊,是要有新意,就是亮点。小鲁啊,你看……”
小鲁是原来村支书老鲁的儿子,他几乎继承了父亲的全部特点。他挠了挠头发,说:“我们的新意就是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决开展党员联系制。一个党员一个贫困户,一个党小组帮扶一个后进分子,真正让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到千家万户。”
“这很好。”常振兴肯定道。
程一路又就调研路线和中餐安排,作了布置。他特别强调:省领导来的时候,绝对不能出现沿途乞讨者,更不能出现上访者。
秋浩月部长来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取南州市委的汇报,而是直接到基层调研。任怀航和王士达一直陪着,同来的乔小阳副部长也一同到了点上。应该说,青树村确实很有看头,耐看,好看。一进村,两边的墙壁上大多写着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标语,也有关于计划生育的,关于普九教育的,关于绿化造林的,一幅幅标语,形成了一条长一公里左右的标语墙。秋浩月部长特意地下了车,沿着这标语墙细细地看过来。程一路在后面观察了一下,看到秋部长的脸色比刚到南州时开朗多了,也逐渐高兴了一些。方良华正一条条地读着标语,有时秋浩月也笑一下,停下来说这条很好,很生动。又问是不是村支委自己创作的,小鲁支书马上回答说大部分都是党员们自己想出来的。秋浩月对任怀航道:“怀航同志,看看我们的党员们创作的标语多么生动,多么通俗易懂,把党的政策宣传得很到位。我看这个应该推广,应该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和经验,好好总结。”
任怀航马上接道:“是个不错的想法,回头我们一定好好总结。”
秋浩月部长年龄比任怀航要小,她是从中组部直接下来的,所以她在省里说话很有分量。她长得不算太漂亮,但是经得起看。更重要的是,她身上还散发着一种女人的气息。这在高层女领导中是很少见的。但是,就程一路所知,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柔弱、办事却十分泼辣的女部长。据说在省里,一些省级领导也对她有三分敬畏。
秋部长显然对青树村这个点很满意,走完标语墙,她又看了几个农户。这其中,有近年来致富典型,家中盖着三层楼的小洋房,底层还配了车库。秋部长问女主人,一年的收入多少?这个女主人一看也是经过场面的,回答起来一点不慌。
“一年也就十来万吧。”
“十来万?不少啊?都干了些什么呢?”
“跑运输,栽水果,样样都来。”
“啊,看来是个全能户啊!很好,很好。农闲时都在家干嘛呢?”
“这……”女主人好像突然语塞了,脸也一下子红了,望着小鲁支书。小鲁支书马上替她答道:“看看电视读读报。学知识呗。”
秋浩月看着小鲁支书,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大家又去看一户贫困户。贫困户在中国农村是个奇特现象,多年来一直喊着消灭,却仿佛春草,灭而不绝。它的存在,不仅仅说明了贫困户本身的现实,同时给富裕户有了一个比照,也给各级领导干部访贫问苦创造了机会。大凡领导干部下来考察或者调研,走访贫困户是必走的一道程序。这户贫困户住了三间低矮的土坯房子,里面光线很暗。秋部长走进去,模模糊糊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床上。小鲁支书介绍说:“这一户人家现在有五口人,其中两个儿子都是弱智,一个女儿正在读初中。躺在床上的是女主人,长年患病,每年的家庭收入还管不了药费。男人在仁义的矿上下矿,每个月的收入也就六七百块钱。”
秋部长皱了皱眉头:“村里谁来帮扶这一户?”
“我自己。”小鲁支书说,“像这样的贫困户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村里和我自己每年给他们解决一点资金。前年我曾经鼓励他们栽经果林,却找不出人来管理。但是不论怎样,我们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