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者生存
卧薪尝胆
不惧失败
讲究策略
众狼一心
鼓励个性
狼亦钟情
善于交流
充满好奇
第一部分 怀念狼第2节 狼的迷思
豺狼是凶恶的!这种观点存在于众多文明之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对狼如此畏惧?一种解释是:在基督教教义中,羔羊代表着基督,狼以羔羊为猎食对象,自然而然地人们就将狼当成邪恶、恐怖的象征。
当我们认为一种东西是善的,定然将其对立面看成恶,于是,狼成为一种文化的牺牲品——因为它是羔羊的敌人。
除了信仰和文化的心理因素外,对狼的畏惧还源于一种现实原因:狼与人类需求如此高度相似,彼此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着持续性冲突。狼也许是与人发生正面冲突最多的动物之一,它像狗却无法驯服。这种争斗如此频繁,其纠葛如此错综复杂,以致于某种恐惧感始终弥漫于整个历史进程中,创造出许多关于狼的传说来。
“狼人”就是从人类对狼的幻想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怪物。在早期欧洲人眼里,“狼人”是一个拥有魔鬼撒旦般特质的冷血杀手,不论男女老幼都是其捕杀的对象。如果有人被视为“狼人”,他将会遭受到最无情、最残酷的折磨,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即使只是被人视为拥有狼的某些特质,也会被众人认为是魔鬼附身。
这种对狼的恐惧,以神话和童话的形式不断流传。在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常常被借以警告初尝禁果的少女。故事中小女孩与野狼交谈的过程,代表了“小红帽”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生命路途——狼始终是一种邪恶的象征,代表着引诱人类堕落的恶魔。
出现狼的踪影,如同出现恶魔一般可怕。与对狼的恐惧相对的是复仇——对狼的围捕和屠杀。早期欧洲人捕捉到狼时,往往吊在木桩上,浇上油点上火活活烧死;或者用铁丝将狼口紧紧捆住后将其释放,任其饿死荒野……
爱恨交织,一方面是恐惧和仇恨,另一方面却是爱和敬仰。狼的傲人特质——猎者般的狡黠、战士般的勇猛为欧洲的贵族所尊崇。于是饲养野狼风行于中世纪,许多王公贵族将在宫廷内饲养狼视为统治者显现权势和威严的象征。在美洲,印地安人对狼的勇气、智慧和不可思议的狩猎技巧充满了敬畏,他们以身披狼皮的方式,祈祷狼灵附身,得以继承狼族伟大的技巧与能力……
对于狼,人们陷入了迷思中。
第一部分 怀念狼第3节 我们需要狼
千万年来,人类的“屠狼运动”始终未停止过,无论作为“羊羔”对狼的恐惧,还是彼此之间生存空间的竞争,人总是以“万物之灵”、“自然主宰”的姿态的对待狼,人和狼的战争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在寂寞的宇宙中,人类需要狼。
在草原上,鹿吃草,狼吃鹿,猎人捕杀狼,长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规则。有一天,猎人变成了牧人,于是就想方设法将狼彻底除去,让鹿有更安全的生活。一时间,狼迹罕见,鹿影憧憧,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鹿吃草的身影。
然而,危机很快出现了,没有生命威胁的鹿大量繁殖,很快就吃光了草原的草,没有了食物,鹿也难逃厄运。
在这里是芬斯库格,芬兰的森林,位于瑞典和挪威的边界之间。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
两只孤单的狼远离它们的传统领地,在陌生的地方重建了一个新的狼群。有人说这些狼一直生活在这里,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狼是从俄罗斯流浪过来的。人们感觉似乎不太可能:它们怎么会旅行几千公里却一点儿没被发现呢?征途中,它们必须穿过几百座城镇和上百条高速公路。无人可知真相。但事实是两只孤单的狼在寻找伙伴时彼此才发现了对方,不久,在芬兰的这片森林中就再次回响起了狼崽的嗥叫声。狼能够回到它们久别的家园,其实是依靠了另一种动物——驼鹿。
驼鹿是欧洲最大的鹿,有两米多高。它们依赖啃食积雪下薄薄的草皮生存,同时也吃松枝,或是有营养的树芽。生存在这种深深的积雪中,使它们奔跑起来十分艰难。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大量地捕杀驼鹿,几乎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后来,人们从捕猎驼鹿的杀手,变成了驼鹿的救星。
几十年中,保护森林的主要变化不仅仅是生长出很多新的森林,为驼鹿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然而,像过去的很多事情一样,人类控制环境的同时又产生了很多问题。
不久,驼鹿的数量急剧增长。它们过度地啃食树木,生态的平衡被打破,食物变得短缺,使森林残遭破坏。这时人们在森林中发现了狼,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它们可以解决这里生态平衡的问题。
聪明的人类从这里得到了智慧,开始了一次大胆的试验。
32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美国苏必利尔湖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带着一只装着四只幼狼的铁笼,驾着雪橇通过冰封的湖面,向洛耶耳岛驶去。他此行目的是为了进行一次生物史上从未有过的试验——把四只幼狼带到洛耶耳岛上,几年后,洛耶耳岛上就会展开一场狼与鹿的大战。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仅仅10年工夫,洛耶耳岛便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
于是,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这次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因为狼为了繁衍后代,它们会吃掉大量的驼鹿,而驼鹿减少了,洛耶耳岛才会再现葱茏。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彼得逊教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他把雪橇平稳地停靠在小山脚下,然后把铁笼的门打开,获得自由的四只幼狼就像箭一般冲出,朝岛上跑去……
我们需要狼,因为它与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需要一种平衡,作为猎食者,将那些虚弱、生病、年老和幼小的动物吞入腹中,对于个体来说是残酷的,对整体而言却是一种福音——控制了整个族群的数量。
我们需要狼,因为它是人类最直接的竞争者。自然界需要竞争,竞争和捕猎让动物更加健康。如果将狼群从自然界彻底消除,恐怖的饥荒与肆虐的疾病将随之而来。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深谙其中道理——没有野狼,他们赖以维生的动物将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不健康。
我们需要狼,因为狼是人类值得学习的榜样。人类进化过程是一个丧失自我的过程,狼始终如保持的特质能够拯救我们的心灵。这个集美丽、高贵与智慧于一身的动物,除了枪炮、毒药以及陷阱,他们足以应付地球上的所有挑战。
我们需要狼,因为狼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命之一,属于它们的神秘绝非人类世界所能简单解释与体会的。探求这种秘密,是我们需要狼的另外一个原因。
第二部分 态度: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第4节 态度: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1)
羊和狼
一头山羊到了天堂对圣彼得说:“我的头上有一对角,是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利器,但为什么还是被手无寸铁的狼吃掉呢?”
圣彼得说:“虽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动物,但你是以草叶为生,狼以肉类为生,狼吃羊是天性决定的;除此之外,就要责怪你们自己了?”
“怪我们自己?”山羊满怀狐疑。
“是的!羊太安于现状了。个性柔弱,毫无自我保护意识,虽有羊群,却无群体合力。而狼则不同,敏锐的嗅觉,发起攻击时勇往直前的气势,遭遇失败时不屈不挠的态度,协同对敌的精神,这些都是他们成为强者的最有力的武器。”圣彼得解释道。
“这种情况能改变吗?”山羊乞求道。
“羊性是无法改变的,狼性自然也无法改变。这是上苍的安排。”
这不是上苍的安排,而是自然进化法则的安排。狼之所以成为狼,从其祖先开始食肉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它的捕食者地位。为了生存,进化出了越来越锋利的牙齿,代代遗传下来更强健的身体。
山羊之所以成为山羊,也是从其祖先开始食草的那一刻决定的。草是如此容易获得;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只要低下头来;随时可以填饱肚子。于是它们安于现状;危险来临时;所能做的不过是拼命的奔跑。速度较慢的同伴成为豺狼的口中之食时;它们又会悠闲的停下来低头啃草。羊的进化方向是:比自己祖先跑得更快些而已,这注定了它们只是充当被追逐者的角色——成为狼捕猎的食物。
狼性和羊性已经无法改变,而人性却在游移之中。以人类为主要角色的社会,没有食肉和食草之分;似乎比大自然平静得多;但同类的竞争却更加激烈:每一个人都是捕食者同时也是被捕食者。权利、金钱、爱情……是所有人共同追逐的目标,你所获得的必然是他人所丧失的。
一些人生来就像豺狼一样具有攻击性和竞争性,他们会不择一切手段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位居社会的顶层。另一些人生来像山羊一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能位处社会底层。其中起起落落,充满了戏剧色彩。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为什么自己不是出生在一个亿万富翁的家庭,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是位高权重的要人……充满了对命运不公的倾诉。
上苍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偏袒。羊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人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其像羊一样抱怨,不如向狼学习。
强者心态
“强者消灭弱者”,“强者剥削弱者”是生物界的铁则。
狼是强者,羊是弱者,狼吃羊,强者吃掉弱者;强壮体大的猴子作首领,而体弱瘦小的猴子不得不屈尊脚下作一个无名小卒。人类属于动物的最高级,但仍然不可脱离生物界的生存法则,也存在强者和弱者的分别。从个体上来讲,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何谓强者?真正的强者,其实是拥有强者心态的人。
所谓强者的心态,并不是说以强者自居,对对手或朋友居高临下,甚至恃才放旷。强者的心态是一种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临危不乱,更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
由于强者和弱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强者和弱者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
强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坚忍不拔的雄心。
狼有着这样的凭性,那就是对猎物坚定不移地追赶。它能够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集中在能它的猎物上。即使成功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但它们有一种坚持的态度,结果,成功的确到来了。
强者心态二——创业、挑战和冒险精神。
狼富有挑战和冒险的精神。在狼的生存世界中,为了生存领地,狼会勇敢的发起进攻,即使这只动物比它强大的多,也毫不畏惧直至把对手咬死。
日本是建立在海岛上的小国,国土资源、人口等客观条件都远远少于亚洲国家,日本的贫穷落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日本人却有强烈的强者的心态,不满足于当一个东方小国,时刻存有向强者挑战的雄心。可见,人不在大小、国家也不在大小,只有强者心态和弱者心态的区别。
在1946年的日本,“丰田”还是一个不被人所知的汽车厂,但他立下雄心,制定出计划要向当时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发起挑战。作为战败国,“丰田”公司在资金技术上都比不上实力雄厚的美国汽车大公司,但这些都没有能够阻止日本人向美国汽车挑战的雄心。30年后,日本汽车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国,“丰田”汽车也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汽车名牌。
二战时的“尼康”公司是生产军用望远镜的日本军工企业,战败后实行“军转民”转产民用照相机。在当时德国是世界的照相机王国,“尼康”公司就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赶超德国照相机,30年后日本照相机终于击败德国照相机,现在日本照相机已了抢占90%的世界市场。
战后的日本“精工”公司又把产品目标放在赶超瑞士手表上,现在日本超过了瑞士成为世界第一手表生产国。
资源是有限的谁能抢到就属于谁,抢不到的甘受贫穷;而弱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平等”,认为资源应该大家平分,倚强欺弱却被谴责为不道德行为。虽然人们都遣骂日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