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把小胖喊来吧。”苏城迅速做出决定,将杨明叫来吩咐道:“让他做什刹海宅子的包工头,新技术也交给他来审核,胖子最适合做的就是监工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设备
苏城再次乘坐石油总公司的包机,前往阿拉木图,留下小胖,流着口水盯着什刹海的地块。
他如今也是小有身价的人了,跟着苏城投资的几个项目,让他的资金规模翻了几个滚儿,现下算来,也是亿万富翁一只。
尽管如此,像是北京什刹海这样的地块,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所谓的有价无市正是如此,除非碰上了,或者人家上赶着给你送礼,否则拿着钱也只能干瞪眼。
小胖端起一杯速溶咖啡,忧郁的叹一口气,将满满的咖啡一饮而尽,然后站在遮阳伞下,吆喝道:“动作轻点,别摔地上了。”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监工自然是如老虎一般凶狠,鹰一般敏锐。
实际上,小胖只是瞎吼一句罢了。就苏城建的这房子,十样材料里有八样是研究室送来的,不用他管,那些研究员的研究就盯的紧紧的。这些东西,差不多全是要小心轻放的,怎么喊都合适。
就算是钢筋,动作轻点也是应该的吧。
小胖很自豪自己的发明创造,理所当然的缩在遮阳伞下歇着。好在苏城也没指望他能做一个合格的包工头,建筑方面自然有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监理公司帮忙陈立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送礼向来是送到手软,妥妥的饱和公关系人才,别说苏城现在还在阿拉木图帮他忙呢,就是相隔千里,他也要想尽办法把京城的琐事给苏城安排好。
有了副手帮忙,小胖的工作就只剩下核定新技术一项了。
对此,小胖做的倒是挺上心的,不管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拿来的是多奇怪的技术产品,他都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再决定用不用。
这也是他唯一的动力了,什刹海的土地是难找了,苏城这样的宅子,其实还是能复制的。别人也许弄不到大华实验室的各项新科技,小胖自认是师父唯一的弟子,再复制一套房子,总归不是太难。
因此,名以上是给苏城建房子,小胖也就当是给自己建房了。
大华实业的各项技术至少是国内领先的水平,一个不小心就有国际专利的存在,这里面的许多技术,估计多年都不会量产,但若是做一套宅子或者两套宅子,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胖最欣赏的就是智能玻璃,听说里面放了什么化合物,受到阳光的刺激以后,能自动调节光暗,从而调节房间里光线的强弱。这样的玻璃要是放在海边的大宅里,气派就不用说了,实用性也显了出来。
不过,智能玻璃的说道也很不少,小胖至今都没弄明白。这样的问题最不经思考,一思考就让人纠结。
落在工人们的眼里,这监工的表情就像是农忙时间心疼钱的老地主……这时候,两个工程队的小包工头,推推搡搡的来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着头皮道:“那个……材料不够了。”
包工头签的合约,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苛刻的,但给钱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把这个工程顺顺当当的做下来,在场的就没有一个轻松的。
小胖手里握着最后的审核权,要是得罪了他,包工头们就要面临返工、扣钱的窘境。前几天时间,就有被监理们审核出错的包工头,在返工的情况下还被扣了钱。
虽然赚的仍旧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对黄平先生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低点头。
小胖早就进入了工地状态,立刻警醒的问:“什么不够了?”
“那特殊的板材,电线、管道都不太够了,研究所的人从中午,就没送东西过来了。”包工头竭力说明:“我们催过好几次了,他们推说有事,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来,再不送来的话,进度落后,不能算我们的。”
进度落后就会扣钱,只要在这里做几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严苛的程序。当然,做的快有奖励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着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头一皱,资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今个怎么转性了。你们俩个,真没送过来?”
“没有。”两个两个穿工装,剪小平头的壮硕包工头一起摇头,绝对是卖萌失败的典范。
小胖拍拍脑门,别过头去,说:“我去问问吧,你们继续做别的。”
这个时节,就算是大北京城也没有堵车的,想找一个长时间迟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电话,那门房也说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着呢。
他本想再找人询问,转念一想,干脆电话到大华实业总部,请总部办公室的人派员去查看。
总部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方通对小胖黄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犹豫片刻就决定自己去看。
办公室的副主任,向来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亲,总归是做不长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楼,然后坐电瓶车往大华实验室的方向开,没到地方,就见一群白大褂围着。
“莫非出事了!”方通顿时心中一紧。他不像是杨明那么老的资格,相反,他是办公室里是少数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来。这份资历不说苏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学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谨慎。
他没有报名,先是隔着老远下车,然后混进白大褂中间,问一个面向和蔼的女性,道:“这是怎么了?”
“碳纤维实验所的高温裂解炉到了,真是好东西啊。”
“高温裂解炉?”
“新崭崭的合金炉,从外国进口的,直接补给了碳纤维研究所……”女人一脸的羡慕,就好像别人买到了便宜货似的。
小胖才不管这些,摇头问:“你们就看了一天这个?”
“不是这一个,那些全是。”
小胖顺着他的指点,才赫然发现,背阴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仪器放在那里。
从木箱外的外国字来看,价格怕是没有便宜的。
王赟和他的助手们,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让人帮,自己就将东西搬上了楼。
小胖亲眼看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一把扛起半个人大小的木箱子,目瞪口呆的想:“这是要拼命啊。”
他却没有估量到研究员们的火热之心。对碳纤维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来说,有了全套的仪器,不拼命才是非正常的。
第四百九十七章一日千里
大华研究室由一组小型楼宇构成,它与总部相连的马路绿树成荫,被研究员们戏称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员兴冲冲的抱着文件资料,到总部那边申请项目和经费,然后再抱着文件资料,或者垂头丧气,或者兴高采烈的回来。
大华实验室的项目申请通过率大约在8%到12%之间浮动,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院里,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华实验室,也是依靠着这些项目经费维持发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华实验室的后勤通道,来来往往的研究员,都有顺利申请经费和申请失败的经历,通过这条小道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加快脚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拥堵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台硕大的高温裂解炉。
年轻的助理们负责搬箱子、仪器,年纪大些的研究员大都是围着高温裂解炉啧啧赞叹。
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说:“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赟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还以为是水平管式炉啊,这是HK40的特种合金,里面加了Gr的。”
“你个老小子,用我们实验室的离心机的时候怎么不这么独。苏董还没说把炉子给你们吧。”留胡子的男人不乐意了,围着高温裂解炉边绕圈边摸,醋味十足的道:“你们一个实验室才几个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这就是说好给碳纤维研究所的东西。以后,碳纤维测试,高温裂解炉是要全天运转的,一个工时都不会空出来的。人不够我招就行了。离心机我也不用你们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赟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样,看的周围人牙痒痒。
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姚泽凡却是瞪大了眼睛,问:“离心机也配了……没见到啊,什么型号的?”
他当年就是设备组的组长,如今接任三次采油研究所,对设备可是熟悉的很。离心机在各种研究室里面,差不多都是标配,从机械到化学再到生物,离心机的用途是越来越多,姚泽凡想要一台新的离心机有段日子了。三次采油所当年配的那台,在几年不间断的使用当中,不仅破旧了,而且也落后了。
王赟的性格本来有点木纳的,但在一群同样木纳的研究员中间,倒是显的正常许多。他呶呶嘴,装作浑不在意的样子,说道:“那边堆着呢,我们做的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离心机也是关键设备,你别打主意了。”
姚泽凡一言不发,顺着王赟指的方向就去找。
木箱的外壳都标明了厂家和型号,具体的参数也有部分注明。当然,对精研设备的姚泽凡来说,只要有了型号,参数什么的都不用标了,他几乎是了然于胸的,就像是狂热的电脑宅对新出的硬件数据如数家珍一样,姚泽凡没少花时间捧着期刊和厂商们的说明资料流口水。
姚泽凡让出来的位置,迅速被人填补了起来,追着王赟刚才的话问:“那你哪个是非关键的设备?”
一圈书生气十足的研究员,如同读夜校的狼似的,眼睛或者眯着或者瞪着,精光四射。
研究室就是研究员的丛林,找不到设备的研究员就像是捕不到猎物的狼,不被饿死也会被拖的瘦弱。一个好的设备,能让复杂的研究简化许多,省时省力,还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历史上,自豪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试验方法,就是为了绕过设备缺乏的窘境,尤其是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的过程中,中国研究员的很大一部分经历,就耗费在如何重复对方的实验的问题上。
国外的实验方式不一定是秘密,但设备却是秘密。缺乏设备的中国研究员,为了验证或重现对方的实验结论,往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才能用落后的设备完成和大量的时间,完成对方的简单工作。这里面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堪称经典,但是,由于作用单一,那些闪光的智慧,只能无奈的归于故纸堆,再没有利用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90年代,这种尾行战略甚至都难以奏效了。越来越精密的仪器和越来越高的实验要求,令许久没有更新实验设备的研究员无所适从……如果能有一台先进的设备,对一个实验室来说,不啻于节省一年半载的时间,解放三五名优秀的研究人员。
这样的设备,大家怎么可能不去抢。
研究员也许可以暂时忽视金钱的回报,将目标放在建功立业,或者探索未知的角度上,但不管怎么说,研究员终究是有追求的。而在现代科学面前,设备都是追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具。
大华实验室之所以能够汇聚大量的研究员,能够得到如王赟这样的强悍研究员,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大华实业的研究资金投入的够多,而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是要体现在设备上的。
90年代的研究设备的价格还不算太夸张,几百万一台的装备,就足够国家级实验室使用了。大华实业每年数亿元的经费,能够支持几百个项目,几十个研究实体,平均到每个研究实体,也就是百万的规模。
尽管如此,这也是正在收缩状态下的中国研究集团不能比拟的。几百万的经费对大多数研究院来说,不光要维持项目运行,还要养活上百名无所事事的机构附属人员,许多以前的大单位,兴许发个工资就没钱了,更别说购买新设备了。
王赟以前也是四处寻找设备的一员,此时阔气了,心态仍旧是以前的心态,只是甩手说:“别说没用的,少了哪个不见,碳纤维研究所都玩不转,没有不关键的部件。”
说着话,姚泽凡已经把离心机翻了出来,瞅了两眼上面的符号,他就是一声嚎叫:怎么比我们的先进两代?
“你们实验室的设备老化了吧。”边上一人说。
“对啊,不能就不管我们了吧。”姚泽凡盯着地上的T160的编号,馋的双眼冒光:“我们三次采油所的离心机都是人家80年代初的产品了,其实也能用,还挺好用的,要不咱先换换?”
“想都别想。”王赟斩钉截铁的说着话,不顾地上的箱子落灰,招呼一个助理过来,就用蛮力抱起它,放在大推车上,嘱咐道:“中间不要停,直接送到实验室,实验室里要留人,谁来都不好使,除了我之外,不许把仪器转交任何人。”
“明白。”助理研究员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经验很少,也